資源簡介 第2節 物質的微觀粒子模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物質通常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有些物質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 (2)知道原子和分子的主要區別。 (3)知道不同種類和數量的原子能構成各種不同的分子。 (4)認識分子和原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且不同種類的分子和原子,質量不同。 【過程與方法】 通過讀圖,將學生的認識從宏觀的物質引向微觀結構中的粒子,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微觀粒子模型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微觀世界的存在,樹立物質是可以再分的等科學思想。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物質通常由分子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原子也可直接構成物質。 (2)原子和分子的主要區別在于化學變化中是否可以再分。 【難點】 (1)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 (2)原子、分子的質量和體積的數量級的大小。 教學過程 知識點一 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 【自主學習】 閱讀教材第39~40頁的內容,完成下列填空: 1.現在已知的原子有幾百種。不同種類和不同數量的原子就能構成不同的 分子 。構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 同種 原子,也可以是 不同種 原子。 2.分子在化學變化中是 可分 的,而原子是 不可分 的。在電解水時,水分子變成了氫分子和氧分子,它們不再保持水的 化學性質 。可見,在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中, 分子 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3.物質通常是由 分子 構成的,但也有些物質是直接由 原子 構成的,如金屬鋁由鋁原子構成,石墨由碳原子構成。 【合作探究】 電解水的反應中,從微觀的角度分析,什么發生了變化?什么沒有變化? 答:電解水的反應中,水分子在通電條件下變成氫原子和氧原子,兩個氫原子結合構成一個氫分子,兩個氧原子結合構成一個氧分子。整個過程中水分子發生了變化,而氫原子、氧原子沒有變化。如下圖所示: 【教師點撥】 1.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的化學性質由分子保持,由原子直接構成的物質的化學性質由原子保持,即可以理解成:某物質由什么微粒構成,則它的化學性質就由對應的微粒來保持。 2.(1)“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含義是構成物質的每個分子的化學性質與該物質的化學性質相同,分子不變,該物質的化學性質不變;分子改變,該物質的化學性質改變。(2)分子只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而物質的物理性質(如顏色、狀態、密度等)需要大量分子聚集起來體現,單個的分子不能體現。(3)脫離“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前提,分子依然可以分成更小的粒子。 3.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只在化學變化中不能再分,如果脫離“化學變化”這個前提,原子還可分成質子、中子、電子等更小的粒子(將在下一節學習)。 【跟進訓練】 1.保持水的化學性質的微粒是 ( D ) A.氧分子 B.氫分子 C.氧原子和氫原子 D.水分子 2.下列有關分子、原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 D ) A.分子能構成物質,原子不能構成物質 B.分子既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也能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 C.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 3.用“分子”或“原子”填空。 (1)水是由水 分子 構成的。 (2)鋁是由鋁 原子 構成的。 (3)氧氣是由氧 分子 構成的。 (4)氧分子是由氧 原子 構成的。 知識點二 粒子的大小與質量 【自主學習】 閱讀教材第41~42頁的內容,完成下列填空: 分子和原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 小 。原子半徑一般在 10-10 米數量級,如碳原子的半徑為0.6×10-10米。一個碳原子的質量約為1.993×10-26千克。不同種類的分子和原子,質量是 不同 的。 【教師點撥】 1.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分子與構成該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比原子大,如氧分子一定比氧原子大;但不同種類的分子與原子相比,則分子有可能比原子小,如氧分子就比汞原子小。 2.分子與原子的比較 分子 原子 本質區別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在化學變化中,原子不可以再分 相同點 ①質量和體積都很小;②都在不斷地做無規則運動;③微粒間都有間隔;④同種微粒性質相同,不同種微粒性質不同;⑤都能直接構成物質 聯系 分子原子 【跟進訓練】 1.1滴水中大約含有1.67×1021個水分子,這說明 ( A ) A.分子很小 B.分子之間有間隔 C.分子沒有質量 D.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2.原子的體積非常小,原子半徑一般所在的數量級是 ( C ) A.10-8 m B.10-9 m C.10-10 m D.10-11 m 練習設計 完成本課相應練習部分,并預習下一課的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