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7節(jié) 自然界中的氧循環(huán)和碳循環(huán)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環(huán)和碳循環(huán)。 (2)了解“溫室效應”的成因和利弊。 【過程與方法】 通過讀圖和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分析歸納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溫室效應”的了解,培養(yǎng)人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觀,樹立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 自然界中的氧循環(huán)和碳循環(huán)。 教學過程 知識點一 自然界中的氧循環(huán) 【自主學習】 閱讀教材第114~115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填空: 1.大自然中,消耗氧氣的途徑主要有生物的 呼吸作用 、各種物質的 燃燒 和 微生物的氧化分解 作用,產生氧氣的途徑主要是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 2.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 氧氣 ,超過了自身 呼吸 作用對氧氣的需要,其余的氧氣都以 氣體 形式釋放到大氣中。 3.大自然中氧氣的含量會由于 生物的呼吸作用 和 物質的燃燒 等減少,但又會隨植物的 光合作用 而增加,周而復始地進行循環(huán)。這就是 氧循環(huán) 。 【合作探究】 在我國北方的冬天,許多樹的葉都掉光了,光合作用的能力大大下降。北方的人會有缺氧的感覺嗎? 答:不會,人所需氧氣的主要來源是大氣中的氧氣,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只是起調節(jié)作用,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使空氣清新。 【跟進訓練】 1.大自然中,消耗氧氣的途徑主要有 ( D ) A.各種燃料的燃燒 B.動植物的呼吸作用 C.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機物 D.以上都是 2.根據氧循環(huán)的原理,在室內,下列方法不可能使空氣清新的是 ( C ) A.開窗 B.在陽臺上種花 C.在屋內多種點花 D.裝上空氣清新裝置 3.下列關于自然界中氧循環(huán)的敘述正確的是 ( B ) A.植物→呼吸作用→氧氣→光合作用→氧氣 B.植物→光合作用→氧氣→呼吸作用→二氧化碳 C.植物→呼吸作用→氧氣→光合作用→二氧化碳 D.植物→光合作用→氧氣→呼吸作用→水 知識點二 自然界中的碳循環(huán) 【自主學習】 閱讀教材第116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填空: 1.碳是構成生物的基本元素之一,自然界中的碳以單質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大氣中碳的氣態(tài)化合物主要是 二氧化碳 ,與氧一樣,碳在自然界也是可以 循環(huán) 的。 2.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產生途徑主要有人和動植物的 呼吸 作用、含碳燃料的 燃燒 、 微生物 的分解作用;消耗途徑主要是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 3.在自然界中, 氧循環(huán) 和 碳循環(huán) 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通過 光合 作用和 呼吸 作用,保持了大氣中 氧氣 和 二氧化碳 含量的相對穩(wěn)定,維持了整個生物圈中的 碳—氧 平衡。 【教師點撥】 自然界中的碳循環(huán)保持相對穩(wěn)定,對生命活動非常重要,其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維持碳循環(huán)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跟進訓練】 1.綠色植物有助于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原理是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 ( B ) A.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 B.消耗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C.消耗氧氣,制造有機物 D.分解有機物,釋放二氧化碳 2.如圖,有關生物圈中的碳循環(huán),錯誤的是 ( D ) 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Ⅰ↑↓Ⅱ 生物體有機物中的碳 A.圖中Ⅰ可表示光合作用 B.圖中Ⅱ可表示呼吸作用 C.植物、動物、細菌、真菌能完成圖中Ⅱ所示過程 D.綠色植物白天完成圖中Ⅰ所示過程,夜晚完成圖中Ⅱ所示過程 3.對于維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以下做法錯誤的是 ( B ) A.積極參加植樹造林活動 B.多使用一次性筷子 C.清明節(jié)由燒紙祭祀改為用鮮花祭祀 D.出行盡量步行 知識點三 溫室效應 【自主學習】 閱讀教材第117~118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填空: 1.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具有與溫室玻璃相似的作用,對地球起著 保溫 作用,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增加 ,進而導致氣溫 上升 ,引起“ 溫室效應 ”。 2.“溫室效應”加劇的原因:大量使用 化石燃料 ;森林面積因 亂砍濫伐 而急劇減少等。 3.能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除二氧化碳外,還包括 水蒸氣 、臭氧、氧化亞氮、甲烷、氯氟烴、全氟碳化物及六氟化硫等,統(tǒng)稱為 溫室氣體 。其中 二氧化碳 所占比例最大,約為55%。 【合作探究】 我們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來防治“溫室效應”的加劇? 答:(1)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2)開發(fā)利用新能源,如太陽能等;(3)大力植樹造林,嚴禁亂砍濫伐,退耕還林還草等。 【教師點撥】 1.溫室玻璃的作用:太陽光透過溫室的玻璃后,會使室內地面溫度升高,而地面的輻射卻很少能穿透玻璃,因此溫室具有保溫作用。 2.“溫室效應”的利與弊 (1)利:適度的“溫室效應”能保證地球上的氣溫恒定,適于動植物生存;促進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農作物產量等。 (2)弊:過度的“溫室效應”會使氣候變暖,引起一系列惡果,如兩極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氣候惡化等。 【跟進訓練】 1.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是 ( B ) A.汽車和工廠排放的廢氣和煙塵 B.煤、石油、天然氣的大量燃燒 C.人造含氟制冷劑的泄漏 D.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的大量產生 2.下列環(huán)境的重大變化,除哪項外都是“溫室效應”增強導致的 ( B ) A.氣候變暖 B.酸雨頻繁發(fā)生 C.自然災害增多 D.瀕危生物物種滅絕加速 3.“溫室效應”愈演愈烈,導致冰川融化,干旱、洪澇災害頻發(fā)。下列措施中與減緩“溫室效應”無關的是 ( D ) A.保護現(xiàn)有森林 B.大力植樹造林 C.倡導“低碳”生活 D.大力發(fā)展工業(yè) 練習設計 完成本課相應練習部分,并預習下一課的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