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8節 空氣污染與保護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危害與防治措施。 (2)知道可吸入顆粒物的危害。 (3)知道空氣污染指數的主要內容,能看懂空氣質量報告。 (4)認識酸雨和臭氧,了解酸雨、臭氧空洞的形成原因及其危害。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本節的學習,培養學生調查和收集資料的能力以及從材料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空氣污染的危害的學習,不斷滲透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空氣污染的危害與防治措施。 教學過程 知識點一 空氣污染 【自主學習】 閱讀教材第119~120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填空: 1.當 污染物 進入空氣中,超過了空氣的 自凈 能力,危害人體舒適和健康或危害環境時,就構成了 空氣污染 。 2.造成空氣污染的有 自然因素 (如森林火災、火山爆發等)和 人為因素 (如工業廢氣、生活燃煤、汽車尾氣等)兩種,一般以后者為主。 3.常見的空氣污染物有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及 可吸入顆粒物 等。 4.可吸入顆粒物: 粒徑在10微米以下的顆粒物 。顆粒物的直徑越小,進入呼吸道的部位越 深 。當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過多時,會引起 慢性氣管炎 、塵肺、矽肺、 肺癌 等疾病,影響藥品或電子產品的質量等。 5.空氣污染物的危害:(1)影響人體健康,主要表現是 呼吸道疾病 、 生理機能障礙 以及眼鼻等黏膜組織受刺激而引起疾病。(2)影響植物生長,特別是 二氧化硫 、 氟化物 等空氣污染物。 【教師點撥】 雖然二氧化碳會引起“溫室效應”,但是二氧化碳本身無毒且參與自然界的碳循環,不是空氣污染物。 【跟進訓練】 1.下列氣體不屬于空氣污染物的是 ( C ) A.可吸入顆粒物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2.人類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氣,下列情況不會造成空氣污染的是 ( A ) A.光合作用 B.沙塵暴 C.焚燒垃圾 D.汽車尾氣 3.下列情況會造成環境污染的是 ( B ) A.垃圾分類回收 B.燃放煙花爆竹 C.增加綠地面積 D.處理工業廢氣 知識點二 如何防治空氣污染、空氣質量指數 【自主學習】 閱讀教材第120~122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填空: 1.防治空氣污染的主要措施 (1) 減少污染物排放量 。如盡可能開發無污染能源和低污染能源,對燃料進行 預處理 ,改進燃燒技術等。 (2) 合理規劃工業區和非工業區 。要合理選擇廠址,規劃城區與工業區,不要讓排放的廢氣過度集中,不要造成重復疊加污染。 (3) 加大植樹造林力度 。森林中的植物能消除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能吸收大量的 煙塵 和 粉塵 ,松樹等還能分泌一些能抑殺某些微生物的物質,起到 凈化空氣 的作用。 2.空氣質量指數是一種評價 大氣環境質量狀況 簡單而直觀的指標。 3.目前計入空氣質量指數的污染物有 二氧化硫 、 二氧化氮 、 顆粒物 、 臭氧 和 一氧化碳 等。 4.空氣質量指數范圍為 0~500 ,分為 六 個級別。指數越大,表征顏色越 深 ,說明空氣污染狀況越 嚴重 ,對人體的健康危害也就越大。 5.PM2.5是指大氣中粒徑 小于等于2.5微米 的顆粒物,也稱細顆粒物,它對人體健康的傷害很大。 【合作探究】 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來減少空氣污染? 答:(1)大量植樹造林,種花種草,不亂砍濫伐樹木;(2)不亂扔垃圾,不焚燒垃圾;(3)不抽煙,少開私家車等。 【教師點撥】 環境問題與我們息息相關,生活中我們要樹立環保意識,一方面要關注有關大氣污染事件的報道和本地有關大氣污染的事件;另一方面要學會從空氣污染的來源出發分析防治措施的可行性,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 【跟進訓練】 1.打贏藍天保衛戰,是黨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 D ) A.關停重污染企業 B.限制燃放煙花爆竹 C.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 D.露天焚燒作物秸稈 2.PM2.5屬于下列空氣污染物中的 ( A ) A.可吸入顆粒物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氮 3.以下是某省四個城市某一天的空氣質量指數,則當天的空氣質量最好的是 ( B ) 城市 A市 B市 C市 D市 空氣質量指數 116 40 60 90 A.A市 B.B市 C.C市 D.D市 知識點三 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 【自主學習】 閱讀教材第123~124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填空: 1.當前人類面臨著 “溫室效應” 、 臭氧空洞 、 酸雨 等全球性的大氣環境問題。 2.酸雨 (1)臭氧層: 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 。 (2)主要的有害物質是 硫酸 和 硝酸 。 (3)危害: 危害人體健康 ;使水域和土壤 酸化 ;損害農作物和林木生長;危害漁業; 腐蝕 建筑物、工廠設備和文化古跡。 3.臭氧層 (1)臭氧:臭氧分子含有 3 個氧原子,是一種 藍 色的、帶有 腥臭 氣味的氣體。 (2)臭氧層:距離地面22~25千米處,臭氧濃度值達到 最高 ,這一層大氣稱為“ 臭氧層 ”。 (3)作用:能吸收大部分的 紫外線 ,對生物起到 保護 作用。 (4)現狀:大氣中的臭氧層正遭到 破壞 ,地球南北極上空臭氧層中的臭氧濃度明顯 下降 ,相繼出現了臭氧薄層(俗稱“ 臭氧空洞 ”)。 (5)保護臭氧層的措施:禁止生產和使用含 氯氟烴 的制冷劑、發泡劑、洗潔劑、噴霧劑等化學物質。 (6)低層臭氧的增加可以引起 光化學煙霧 ,危害森林、作物、建筑物等,臭氧還會直接引起人的 機體失調 和 中毒 。 【教師點撥】 近地低空中的臭氧是一種空氣污染物。 【跟進訓練】 1.空氣污染已成為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環境問題。下列不屬于空氣污染造成的嚴重危害是 ( A ) A.赤潮 B.酸雨 C.溫室效應 D.臭氧空洞 2.煤和石油的燃燒是造成空氣污染的重要原因,下列排放物能形成酸雨的是 ( A ) A.SO2、NO2 B.CO、CO2 C.煙塵 D.未充分燃燒的汽油 3.下列關于臭氧層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B ) A.臭氧層能阻擋和削弱紫外線,對地球上的生物有保護作用 B.氯氟烴能破壞臭氧層,因此我們要放棄使用電冰箱 C.臭氧層和氧氣層是不同的物質,但可以將氧氣轉化成臭氧 D.臭氧層集中在大氣平流層中 練習設計 完成本課相應練習部分,并預習下一課的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