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1高考時政熱點——打贏脫貧攻堅戰打贏脫貧攻堅戰?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使命。11月2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發布。2019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發布的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10月,國家脫貧攻堅普查領導小組成立。全程掛牌督戰,確保全國所有貧困地區按時高質量脫貧摘帽。深度貧困地區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需要精準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對還未摘帽的貧困縣、貧困村實施領導掛牌督戰,實行領導掛點聯系、專項脫貧政策、企業定點入駐、社會力量幫扶等多種推進方式,聚全國之力,攻克深度貧困堡壘,確保全國所有貧困地區按時高質量脫貧摘帽。匯聚人才資源,發揮智力支撐全面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作用。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貧困地區要通過干部駐村幫扶、技術推廣普及、本地人才挖掘等多種方式,持續引進和培育具有理想情懷、專業技能、資源優勢的各類人才,為其施展聰明才智創造環境,特別要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干部、駐村第一書記、科技特派員等扶貧一線工作者的模范引領作用。與此同時,貧困地區更要注重新時代本土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重點培育和引導支持,通過各類人才優勢集聚和智力技術服務支撐鄉村建設發展,不斷促進農業農村農民現代化。助力產業富民,推進扶貧產業向富民鄉村產業升級轉變。應結合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鄉村振興中“產業興旺”的首要目標,穩健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利用好扶貧車間減貧成果,繼續培育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注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持續做好區域特色農業全產業鏈延伸提升工作,建立健全農民分享區域特色產業鏈增值收益機制,實現全國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品牌化、可持續健康發展。確保安居樂業,持續推進易地扶貧搬遷群眾后續發展和社區治理。到目前為止,全國易地扶貧搬遷960多萬貧困人口,中西部地區還同步搬遷了500萬非貧困人口。易地扶貧搬遷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需扎實做好搬遷群眾就業創業工作,完善公共服務和社區治理,為他們適應城市生活提供必要服務。要因地制宜發展產業,確保搬遷群眾生活有改善,發展有前景,充分發揮產業就業在易地扶貧搬遷后續發展中的根本作用。完善保障兜底,構建防范返貧長效機制。要發揮財政資金的主導作用,撬動金融資本、社會資金投入,充分利用好臨時救助政策,構建全方位、差異化、精準化的綜合社會保障政策體系。適當提高低保標準,今年全國低保標準與脫貧標準相統一,有條件的地區實現低保標準略高于脫貧標準,確保今年年底所有無勞動能力的剩余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對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脫貧人口和邊緣人口進行動態監測,提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返貧或出現新增貧困人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統籌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機制銜接。要組織力量抓緊研究制定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的政策機制,盡快組織各省市在剛脫貧的貧困縣試點開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示范點建設,打造全國落后地區縣域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樣板,全面促進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加強國際減貧合作,做好2020年后有效解決相對貧困問題的頂層設計。反貧困是全世界的共同事業,需要不斷增進國際減貧合作。應及時評估、分析、總結精準扶貧方略實施“五個一批”以來的政策措施、脫貧效果、經驗教訓,及時做好典型經驗總結、先進人物宣傳,考察、提拔、重用長期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優秀同志,向全世界講好中國特色減貧治理體系的國家大戰略和民生小故事。2020年后,隨著全面消除絕對貧困現象,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我國將進入應對相對貧困問題的常態化減貧治理新階段。要盡快啟動“十四五”減貧發展規劃編制研究工作,對2020年后各級扶貧開發辦公室職能優化調整、東西部(南北部)區域差異性相對貧困標準線劃定、特殊群體社會福利保障、脫貧人口生活質量和內生發展能力提升、東西部協作幫扶領域拓展、國際減貧合作方式、防止返貧和新增貧困人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等政策措施的有效銜接機制等進行科學研判、前瞻預測。????在2020年,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全面脫貧,是黨和國家對人民的重要承諾。2020年4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到陜西考察調研,實地考察當地脫貧攻堅的效果,并指出“脫貧攻堅戰遭疫情影響,各項任務更重、要求更高,我們必須答好這張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卷’”。脫貧攻堅勢在必行,不容一絲一毫的退卻,這場戰役的勝利,關乎國家的發展,更重要的便是與人民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民為邦本,本固邦寧。”一切發展都是為了人民,人民是國家的主人。自古以來,人民都被擺在國家發展中的核心位置,所謂“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這一理念,在現如今的中國,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而脫貧攻堅正是為保障人民利益,使之共享改革開放成果而提出的重要論斷。提出必踐行,踐行必落實。為落實脫貧攻堅,國家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部署,在前期確定脫貧目標,提出在2020年使貧困縣全部摘帽,不留“鍋底”,沒有退路,并完善相關政策,打下堅實基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脫貧攻堅的任務有多艱巨,我們的努力就有多長久,為的是什么?為的就是人民,為的就是讓人民安居樂業,就是讓人民共享新時代的繁榮美景。“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脫貧攻堅依靠人民,人民是主力軍。“團結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強大的敵人,任何困難的環境,都會向我們投降。”這是我們偉大的領袖毛澤東曾說過的一句話,在脫貧攻堅的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國家層面是“頂層設計師”,基層人員是“穿針引線”之人,而人民才是真正的踐行者。我們如今取得的成就,都是偉大的中國人民團結一致、勤勤懇懇干出來的。“眾人拾柴火焰高”,在這一收官之年,人民更是要眾志成城,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提升本地的脫貧水平,用頭腦和智慧助力鄉村脫貧,擺脫“輸血式”扶貧,變為“造血式”脫貧。號角早已吹響,勝利近在眼前。行百里者半九十,這最后一步,我們更要邁的穩健、邁的踏實,使全面小康這一偉大成果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考驗。疫情之下的中國,從未被打倒,依舊是往日昂揚的姿態、抖擻的精神、屹立的從容,是我們面臨“第一個一百年”目標最自信的面容。讓我們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之下,攻堅克難、銳意進取,打贏脫貧攻堅戰,為滿足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而不懈奮斗!2020年5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發布的202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0年要優先穩就業保民生,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努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7月,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開展2020年脫貧攻堅督查工作。11月23日,貴州省宣布所有貧困縣摘帽出列,至此,中國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國家越發展,越要把貧困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好。”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黨全國全社會共同努力下,我國脫貧攻堅已經取得決定性成就:貧困人口從2012年年底的9899萬人減到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更硬措施推進脫貧攻堅,我們將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以更大決心推進脫貧攻堅。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打贏脫貧攻堅戰是重中之重,是必須完成的硬任務。盡管經濟社會發展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心不能變。要堅決杜絕厭戰情緒、松勁心態,聚焦“三保障”突出問題、產業就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等方面的短板不足,摸清致貧原因,找準扶貧路子,立足實際,迅速行動,確保脫貧攻堅決戰完勝。以更強力度推進脫貧攻堅。脫貧攻堅戰不是輕輕松松一沖鋒就能打贏的,必須高度重視面臨的困難挑戰。當前我們面對的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堅中之堅,越往后成本越高、難度越大、見效越慢,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在精準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必須以更強力度推進脫貧攻堅。要幫助貧困勞動力有序返崗,支持扶貧龍頭企業、扶貧車間盡快復工,確保扶貧工作扎實穩固。以更硬措施推進脫貧攻堅。脫貧攻堅,難在精準、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比如,脫貧攻堅就可以借助互聯網之力。一個月以來,超過20個省份的農民實現復工并開通農產品銷售專線,其中也包括難中之難的湖北。為迎接脫貧攻堅戰勝利收官,網購平臺還為全國貧困縣開通了“土貨鮮食”頻道。在“精準”上做文章,以更硬措施推進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底氣十足。越到決勝時刻,越要響鼓重錘。今年是脫貧攻堅戰最后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響,各項工作任務更重、要求更高。目前疫情蔓延勢頭得到初步遏制,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全民戰“疫”正走向一手抓抗疫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的新階段。必須以更頑強的意志、更振奮的精神、更精準的戰法,堅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堅決完成這項對中華民族、對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偉業。?知識點鏈接《經濟生活》知識點1.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與發展,既要充分發揮市場調節的作用,也需要科學的宏觀調控。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有利于發揮宏觀調控的總體功能,實現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促進經濟增長,為解決民生問題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3.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標。4.國家財政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作用。通過中央財政一般性轉移支付、各類涉及民生的專項轉移支付,進一步向貧困地區傾斜,有利于統籌城鄉、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5.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加快教育、醫療等社會事業發展,保障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對貧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人,由社會保障來兜底,統籌協調農村扶貧標準和農村低保標準,加大其他形式的社會救助力度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6.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落實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體現。有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國民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也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7.商業銀行為國家經濟建設籌集和分配資金,是社會再生產順利進行的紐帶。打贏脫貧攻堅戰還要做好金融扶貧這篇文章,加快農村金融改革創新步伐。?《政治生活》知識點1.我國的國家性質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人民民主具有廣泛性和真實性的特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發展扶貧開發事業,可以為人民享有真實民主提供物質保障。2.我國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為人民服務是我國政府的宗旨,對人民負責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各級政府堅定信心、勇于擔當,把脫貧職責扛在肩上,把脫貧任務抓在手上體現了政府的性質和工作的基本原則。3.中央統籌、省(自治區、直轄市)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的扶貧開發工作機制,做到分工明確、責任清晰、任務到人、考核到位。體現了政府應履行的職能。4.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要把夯實農村基層黨組織同脫貧攻堅有機結合起來,選好一把手、配強領導班子,這是由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5.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6.中國共產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要重視發揮廣大基層干部群眾的首創精神,讓他們的心熱起來、行動起來,靠辛勤勞動改變貧困落后面貌。7.黨的執政理念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以人為本。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有利于密切黨群關系,鞏固黨執政的群眾基礎。精準扶貧生動闡釋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文化生活》知識點1.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能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因此,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2.經濟政治決定文化,文化又反作用于經濟、政治,先進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則阻礙社會的發展。扶貧要重視發揮廣大基層干部群眾的首創精神,國家要重視發展貧困地區的教育。3.優秀文化塑造人生,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要重視發揮廣大基層干部群眾的首創精神,讓他們的心熱起來、行動起來,靠辛勤勞動改變貧困落后面貌。要動員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扶貧事業。4.民族精神作為民族文化的結晶,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先進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發揮勤勞勇敢精神,可以奠定中華民族堅不可摧的立業根基,要發揮自強不息精神,這是鞭策中華兒女不斷開拓進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5.教育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因此,大力發展貧困地區的教育,有利于脫貧致富。?《生活與哲學》知識點1.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做到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面對脫貧攻堅依然嚴峻的客觀形勢,提出了我國“十三五”期間脫貧攻堅的目標,這體現了物質決定意識,一切從實際出發,主觀符合客觀。2.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正確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促進作用。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扶貧、脫貧,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堅定信心、勇于擔當,重視發揮廣大基層干部群眾的首創精神才能打好扶貧攻堅戰。3.規律的客觀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之間的關系。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精準扶貧工作,必須遵循經濟發展規律,動員全黨全社會力量,體現了尊重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結合。4.聯系的觀點。事物處在普遍聯系之中,聯系具有普遍性,也具有客觀性。精準扶貧要發展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這體現了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原理。5.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原理要求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加大扶貧開發投入力度,要增加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擴大政策實施范圍。6.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辯證統一的關系。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來的不懈努力,我們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這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結合的原理。7.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確保把真正的貧困人口弄清楚,做到因戶施策、因人施策。8.抓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重在提高脫貧攻堅成效。關鍵是要找準路子、構建好的體制機制。9.實踐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要重視發揮廣大基層干部群眾的首創精神,讓他們的心熱起來、行動起來,靠辛勤勞動改變貧困落后面貌。10.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認識、科學理論對實踐有巨大的促進作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制定好目標與規劃。11.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要求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要重視發揮廣大基層干部群眾的首創精神,讓他們的心熱起來、行動起來,靠辛勤勞動改變貧困落后面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