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3課 土地改革 精品課件(30張PPT)+視頻素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3課 土地改革 精品課件(30張PPT)+視頻素材

資源簡介

(共30張PPT)
第3課
土地改革
憫農二首·其一
唐·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實施
二、土地改革的意義
目錄
《舊社會的農民》與《現代農民》
中國共產黨農村土地政策的演進
1.土地革命時期:在革命根據地進行土地革命
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
2.抗日戰爭時期:在抗日根據地實行地主減租減息
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減輕了地主對農民的封建剝削
3.人民解放戰爭時期:在解放區實行土地政策,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土地占有不平衡,農民終年辛勤勞動,受盡剝削,仍不能使生活達到溫飽水平。這種殘酷的剝削和壓迫嚴重阻礙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廣大農民迫切要求進行土地改革。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統計資料,全國土地改革前在農村占農戶總數不到7%的地主、富農,占有總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國農戶57%以上的貧農、雇農,僅占有耕地總數的14%
,處于無地少地狀態。
7%
50%
57%
14%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實施
土地改革的原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進行土地改革的原因:
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
直接原因:新中國成立后,占全國3億多人口的新解放區還沒有進行土地改革,廣大農民迫切要求進行土地改革,獲得土地。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布
1950年6月14日,劉少奇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中提交《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草案》,并在會議中作《關于土地改革問題的報告》。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實施
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30日,毛澤東主席簽署命令,正式頒布該法律。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實施
內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它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具體做法:①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
②同時也分給地主一份,讓他們自己耕種,在勞動中改造自己;
③保存富農經濟,政治上中立富農。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實施
翻身農民熱烈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實施
實施過程:從1950年冬起,全國分批進行土地改革。
結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約3億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了約7億畝土地和大量的農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繳納的3000多萬噸糧食的地租也被免除。農民真正獲得了解放。
在土改中,農民拔掉地主立的界碑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實施
農民丈量分配土地
四川金堂縣貧農分到了土地
農民分到了勞動工具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實施
比較封建土地所有制和農民土地所有制的不同
不同點
占有土地
地主與農民的關系
產品分配
封建土地所有制
農民土地所有制
地主
地主與農民之間是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
地主階級占有絕大部人勞動成果
農民
地主與農民一樣參加勞動,不存在剝削
農民自己占有勞動成果
拓展延伸
材料研讀
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1.為什么要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
2.這次土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新解放區還沒有進行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還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要實現人民真正當家作主,就要廢除封建土地制度,讓農民真正成為土地的主人。同時,這也是國家建設的需要。
2.土地改革的目的是“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但是,如果再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鞏固人民的政權。抗美援朝是從國家外部鞏固政權,而土地革命則是從人民內部鞏固人民政權。
相關史事
土地改革后,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他們早出晚歸,積肥、修堤,添置耕牛和農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動工建水塘9.8萬多個,修堤壩2.2萬多座,修溝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萬畝。遼寧金縣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農民,晝夜不停地拉土墊地,把1000多畝鹽堿地改變為良田,種上花生和棉花。由于翻身農民生產積極性高漲,糧食產量不斷增加。1951年,全國糧食產量達到1.4億噸,比1949年增長26.9%。
相關史事
全國約有3500萬人口的少數民族地區,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分別不同情況,用更長的時間,采取適合少數民族的特點和有利于民族團結的政策,來完成民主改革的任務。
1959年,西藏地區開始進行民主改革,中心任務是把封建農奴主土地所有制改變為農民土地所有制,徹底消滅封建農奴制度,建立人民民主政權。經過民主改革,百萬農奴翻身當家作主。
材料二:只有農業的發展,才能供給工業以足夠的原料和糧食,并為工業的發展擴大市場,只有輕工業的發展,才能供給農民需要的大量工業品,交換農民生產的原料和糧食,并積累繼續發展工業的資金。
——劉少奇《國家工業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問題探究:閱讀材料,分析歸納土地改革的意義。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農民積極性大大提高,農民早出晚歸,積肥、修堤,添置耕牛和農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動工建水塘9.8萬多個,修堤壩2.2萬多座,修溝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萬畝。遼寧金縣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農民晝夜不停第拉土墊地,把1000多畝鹽堿地改變為良田,種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國糧食產達到1.4億噸,比1949年增長26.7%。
——選自人教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下冊
材料四:遼寧農民土改后給毛主席的一封信(摘錄):
敬愛的毛主席:
我們是遼東省(今遼寧省)寬甸縣最偏僻的一個村。全村152戶,2511畝地,11戶地主、富農就占了1000多畝。我們祖祖輩輩做夢也在想著有一天自己能有三畝、五畝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種,那有多高興啊!現在經過土改,這個夢想實現了。
材料三:時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書記的陶魯笳說:“農民得到了土地,我們的黨就得到了農民的擁護。全國農民擁護的事情,那個時候,沒有辦不成的。所以說,這是一次了徹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問題探究:閱讀材料,分析歸納土地改革的意義。
土地所有制:徹底摧毀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
國家政權: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
經濟發展:農民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
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二、土地改革的意義
共和國反腐敗第一大案
1952年2月,河北保定市舉行了全國矚目的公審大會,宣判大貪污犯劉青山、張子善死刑,立即執行。
劉青山、張子善都是老共產黨員、黨的高級干部,在戰爭年代出生入死,為革命作出過一定貢獻。但革命勝利以后,他們在擔任領導干部職務期間,卻利用手中的權力貪污挪用公款約200億元,墮落成人民的罪人。案發后,中共中央高度重視,經過慎重考慮,認為雖然劉、張二人地位很高,對革命作出過貢獻,但是他們的腐敗行為已經構成了重罪,情節惡劣、影響極壞,不處決不足以平民憤,同意判處死刑。劉青山、張子善一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反腐敗斗爭的第一大案。
公審劉青山、張子善的大會會場
同學們還知道哪些惠農強農的政策呢?
2004—2019年,我國連續16年發布“三農”(農業、農村、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了“三農”問題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時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課后延伸:請同學們為“建設新農村”提出自己的建議。
提示:
從如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如何建設“美麗鄉村”
如何加速農村經濟的發展等方面提出你的建議。
課后小結
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的相關習題。




憫農二首·其一
唐·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充县| 平舆县| 博兴县| 双鸭山市| 原平市| 叶城县| 共和县| 阳高县| 桓台县| 文山县| 台东县| 镇巴县| 万荣县| 民勤县| 额敏县| 德保县| 郯城县| 托克逊县| 通城县| 台湾省| 高要市| 阿合奇县| 来凤县| 广安市| 翼城县| 文安县| 普兰店市| 老河口市| 灵宝市| 南阳市| 稻城县| 泸定县| 台山市| 即墨市| 乌拉特后旗| 屏边| 渭南市| 喀什市| 和平县| 大名县| 郧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