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文明與家園 1.了解中華文化特點、作用,理解中華文化薪火相傳、一脈相承的原因,理解中華文化的價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與中華文化的關系,理解文化自信的含義、價值,明白堅定文化自信的路徑;知道中華傳統美德的價值、表現,懂得踐行中華傳統美德的方法;理解民族精神的內涵、核心、特點,理解民族精神的作用(價值),懂得自覺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了解價值觀,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價值,懂得構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方法,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5課) 2.知道我國重視人口問題、環境問題、資源問題的原因及人口特點,了解我國人口、環境、資源的現狀,理解計劃生育、保護環境、合理利用資源的政策,能夠針對人口、環境、資源等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懂得走綠色發展道路和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原因,知道建設生態文明和走綠色發展道路的方法。(第6課) 文明與家園 關鍵詞:堅持綠色發展道路 延續文化血脈 1.中華文化的特點是什么?(P59)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2.中華文化的構成是怎樣的?(P59) 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名揚世界的科技工藝,異彩紛呈的文學藝術等。 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是什么?(P58—61) (1)中華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共同經歷的奮斗歷程,蘊含著中華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貫穿著中華民族共同堅守的理想信念,是中華民族共同創造的精神家園。 (2)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 (3)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 4.中華文化薪火相傳、歷久彌新的重要原因是什么?(P59) 中華文化具有應對挑戰、與時俱進的創造力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怎樣形成的?(P60)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6.為什么要堅定文化自信?(P60—61) (1)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 (2)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含義) (3)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4)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傳承發展。 7.怎樣堅定文化自信?(P62) 堅定文化自信,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8.為什么要傳承中華傳統美德?(P62—64) (1)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蘊含著豐富的道德資源,熔鑄了中華民族堅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遠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傳的民族智慧,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精神力量。 (2)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淀,中華傳統美德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和風俗習慣,成為一種文化基因。 9.中華傳統美德的內涵是什么?(P63) 中華傳統美德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有憂國憂民、道濟天下的愛國情懷,有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奮進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為樂的和樂風范,有誠信守法,見利思義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的倫理規范,有律己寬人、揚善抑惡的處世準則,等等。 10.青少年怎樣踐行中華傳統美德?(P65) (1)美德的力量在于踐行。青少年要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 (2)身體力行,倡導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 (3)在家里,孝敬父母,尊老愛幼…… (4)在學校,尊敬老師,團結同學…… (5)在社會上,遵守社會規則,保護環境,維護正義。 凝聚價值追求 11.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核心、特點、豐富和發展分別是什么?(P67—68) (1)內涵: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2)核心:愛國主義。 (3)特點:中華民族精神具有與時俱進的品格。它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表現,并隨著時代進步而不斷豐富與發展。 (4)豐富和發展:①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②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大慶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③改革開放時期: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紅船精神、塞罕壩精神、奧運精神、女排精神、工匠精神等。 12.愛國主義的本質是什么?(P67) 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 13.為什么要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作用。)(P67—69) (1)一個民族要生存和發展,就要有昂揚向上的民族精神。 (2)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振奮的民族精神,沒有堅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支柱,是維系我國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團結奮斗的牢固精神紐帶。 (4)是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不竭精神動力。 14.如何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P69) (1)在國家危難、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能夠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繼。 (2)在他人生命、財產遇到危險的關鍵時刻能夠見義勇為、扶危濟困、無私奉獻。 (3)在日常學習工作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敬業創優。 15.價值觀的基本作用和特點是什么?(P70) (1)作用:價值觀是文化最深層的內核。人們常常依循各自尊崇的價值觀判斷是非曲直和決定行為取向。 (2)特點:許多價值具有人類的基本共性(如善良、正直、誠信),也有存在顯著差異的(不同領域、不同的人、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價值觀念)。 16.中國特色的價值觀是如何形成的?(P70) (1)中國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我們必然堅守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又具有當代中國特色的價值觀。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中國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價值共識,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 17.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是什么?(我們要構筑什么樣的中國價值?)(P71)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 18.為什么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P70—72)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中國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價值共識,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人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導向,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價值引領。 (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 19.怎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P72) (1)要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做到落細、落小、落實。 (2)自覺做到勤于學習、敏于思考。 (3)注重修養、勇于實踐。 (4)明辨是非、善于選擇,認真做事,踏實做人。 正視發展挑戰 20.我國為什么要重視發展中的人口問題?(P75—76) (1)人口問題已經成為一個日益嚴峻的全球性問題,成為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 (2)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要國情。 (3)人口問題加重了資源和環境的壓力,也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問題。 (4)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 21.我國人口現狀的特點是什么?(P75) (1)人口基數大,人口素質偏低,是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 (2)我國人口狀況還呈現出一系列新的特點,如總人口增速趨緩、總和生育率明顯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偏高、老齡化加劇、大量的人口流動等。 22.我國為什么要實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P76) (1)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 (2)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不會根本改變,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壓力不會根本改變,人口與資源環境的緊張關系不會根本改變。 (3)國家推行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同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相適應,有效地緩解了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壓力,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 23.我國為什么要全面實施二孩政策?(P76) (1)生育政策要隨著人口和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變化不斷完善。 (2)全面實施二孩政策,就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促進家庭幸福和社會和諧,使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24.我國資源環境面臨的危機是什么?(P77) 資源日益短缺,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面對的嚴峻挑戰。 25.我國面臨怎樣的資源形勢?(P78) (1)我國自然資源豐富,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占有量少,開發難度大,總體上資源緊缺。 (2)長期以來,我國資源開發利用不盡合理、不夠科學,依靠消耗大量資源換取經濟發展的現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費、損失、污染和破壞都很嚴重。 (3)我國面臨的資源形勢非常嚴峻。 26.我國嚴峻的資源形勢的危害是什么?(P78) 導致資源的枯竭和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嚴重影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經濟發展的空間和后勁也會越來越小。 27.我國的環境問題有哪些?(P79) (1)當前我國生態環境雖總體有所改善,但生態環境形勢不容樂觀。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類環境問題時有發生,成為民心之患、民心之痛。 (2)環境惡化加劇自然災害的發生,嚴重破壞生態平衡,威脅著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共筑生命家園 28.為什么要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P81—82) (1)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 (2)自然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滋養和必要條件,人類也有責任為自然作出必要的補償和修復。 (3)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 (4)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必須遵循自然規律。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 29.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應該如何做?(P83—84) (1)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 (2)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 (3)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4)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30.如何堅持綠色發展道路?(P85—87) (1)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2)堅持綠色富國和綠色惠民,將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3)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大力倡導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4)必須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 31.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是怎樣的?(P85) (1)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2)決不能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 (3)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32.我國為什么要堅持綠色發展道路?(P80—81) (1)我國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非常突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 (2)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只有通過轉變發展方式才能得到解決。堅持綠色發展,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是我們的必然選擇。 (3)是實現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綠色惠民和綠色富國的需要。 (4)是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需要。 (5)是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需要。 33.堅持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或實現可持續發展)有什么重大意義? (1)有利于使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 (2)有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綠色富國和綠色惠民。 (3)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4)有利于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5)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 34.我們青少年能為堅持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或實現可持續發展)做些什么? (1)宣傳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提高人們的資源環境意識。 (2)樹立綠色、低碳的生活理念,養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習慣。 (3)敢于同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行為作斗爭。 (4)從身邊小事做起: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隨手關燈、關水龍頭;綠色出行,多步行少開車;不亂扔垃圾、垃圾分類。 35.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是怎樣的?(P87) (1)美麗中國,不僅是山清水秀、天藍地綠,而且是留住鄉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園。 (2)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 例1(2020·漢陽區5月模擬)2019年7月21日,第27屆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啟動,緊緊圍繞“我和我的祖國”群眾性主題,開展了“萬支紅色分隊尋訪”活動、“追夢新時代”攝影比賽等系列主題活動,旨在激勵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發揚革命傳統。這些活動的開展( ) A.有利于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B.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C.是中華民族維護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 D.有利于全面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跟蹤訓練1(2020·江漢區4月模擬)中國歷史的每一步向前,無不源于偉大民族精神的推動;中華民族的每一個成就,無不源于偉大民族精神的書寫。放眼未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需要偉大民族精神的支撐。這是因為 A.民族精神是維系我國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團結奮斗的牢固精神紐帶 B.民族精神是中國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C.中國精神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D.民族精神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價值引領 例2(2020·重慶中考B卷)2020年6月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過去一年,我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但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形勢仍然嚴峻;過去一年,各地各部門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中國而不懈努力。這表明,我國( ) A.環境問題愈發嚴峻,環境惡化加劇 B.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矛盾已經解決 C.堅持綠色發展道路,已經實現可持續發展 D.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建設生態文明 跟蹤訓練2(2020·恩施州學業檢測)2019年7月1日起,我國首先在上海實施了垃圾分類措施;2020年底,46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2025年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國家分階段、分步驟實行垃圾分類處理 ①符合綠色發展理念的要求,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谟欣诟纳凭用竦纳瞽h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凼菆猿肿呔G色發展的道路,大力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苁墙ㄔO美麗中國的重要舉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020·黃岡模擬)隨著疫情形勢好轉,經批準,援鄂醫療隊開始有序撤回,他們拿著精美的援鄂抗疫紀念登機牌,航班是“勝利號”,目的地是“美麗故鄉”,登機口是“凱旋門”,艙位是“功勛艙”,他們在不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艱苦奮斗,用擋在疫情面前的身影,踐行了救死扶傷的使命。致敬!最美逆行者!對此同學們展開了討論,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①小云:他們身上凝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谛《。核麄円詫嶋H行動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傳統美德 ③小華:他們身上所展現的無私奉獻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在當代中國的集中體現?、苄≡拢核麄兯鶄鬟f的精神力量是激勵我們實現中國夢的不竭精神動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020·廣水4月模擬)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對新時代中國青年提出,要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味的人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這一要求是基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當代中國年輕人來說,這一要求 A.能引領社會全面發展 B.是時代精神的核心 C.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D.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3.(2020·棗陽實驗中學模擬)央視《經典詠流傳》節目一經上線,便讓觀眾們驚艷,網友們紛紛“打call”,原因主要是 A.純娛樂節目,形式新穎易被接受 B.嘉賓陣容強大,粉絲捧場 C.節目內容新穎,滿足了觀眾的好奇心 D.創新性的傳承和宣傳我國優秀傳統文化 4.(2020·漢陽區5月模擬)習近平總書記在4月3日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發表講話:“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擴大城鄉綠色空間,為人民群眾植樹造林,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苯ㄔO美麗中國需要我們 ①增強公民的環保意識,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②禁止開發自然資源,從根本上遏制生態環境的持續惡化 ③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大力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芤獔猿止澕s優先、保護優先、禁止資源消耗為主的方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0·江漢區4月模擬)在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上,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我們要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同筑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展之路。下列選項符合這一要求的是 ①嚴守資源消耗的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趫猿止澕s優先、恢復優先、自然保護為主的方針?、垡越洕休d能力為準則,以自然規律為基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 ④大力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走綠色發展道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0·老河口適應)【守望精神家園 建設美麗中國】 材料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 材料二 共和國勛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榮譽勛章。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根據主席令,授予于敏、申紀蘭、孫家棟、李延年、張富清、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共和國勛章”。習近平強調,英雄模范們為國家建設和發展建立了卓越的功勛,他們身上生動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他們的事跡和貢獻將永遠寫在共和國史冊上。 材料三 “還老百姓藍天白云、繁星閃爍”“還給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黨和政府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態文明理念,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漸深入人心,祖國大地正在綠起來,美起來。 (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請你列舉兩項值得我們自信、自豪的中華文化。 (2)英雄模范們是民族的脊梁、時代的先鋒、祖國的驕傲,他們的精神豐富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這些精神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壯大具有怎樣的價值? (3)聯系生態文明建設成就,說明建設美麗中國必須樹立和堅持哪些生態文明理念。 例1(2020·漢陽區5月模擬)2019年7月21日,第27屆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啟動,緊緊圍繞“我和我的祖國”群眾性主題,開展了“萬支紅色分隊尋訪”活動、“追夢新時代”攝影比賽等系列主題活動,旨在激勵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發揚革命傳統。這些活動的開展( ) A.有利于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B.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C.是中華民族維護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 D.有利于全面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偉大民族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支柱,是維系我國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團結奮斗的牢固精神紐帶,是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不竭精神動力。分析題意,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讀書教育活動,緊緊圍繞“我和我的祖國”,通過開展一系列活動繼承和發揚革命傳統,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A符合題意;B錯誤,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C錯誤,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維護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D在題干中沒體現。所以正確答案選A。 【答案】A 跟蹤訓練1(2020·江漢區4月模擬)中國歷史的每一步向前,無不源于偉大民族精神的推動;中華民族的每一個成就,無不源于偉大民族精神的書寫。放眼未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需要偉大民族精神的支撐。這是因為A A.民族精神是維系我國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團結奮斗的牢固精神紐帶 B.民族精神是中國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C.中國精神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D.民族精神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價值引領 例2(2020·重慶中考B卷)2020年6月2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過去一年,我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但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形勢仍然嚴峻;過去一年,各地各部門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中國而不懈努力。這表明,我國( ) A.環境問題愈發嚴峻,環境惡化加劇 B.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矛盾已經解決 C.堅持綠色發展道路,已經實現可持續發展 D.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建設生態文明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綠色發展道路。題干表明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成就,以及依然存在的不足,說明我國應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建設生態文明,走綠色發展道路,D說法正確。A錯誤,我國環境問題依然嚴峻,但不是愈發嚴峻;B錯誤,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矛盾沒有解決;C錯誤,我國還沒有實現可持續發展。所以正確答案選D。 【答案】D 跟蹤訓練2(2020·恩施州學業檢測)2019年7月1日起,我國首先在上海實施了垃圾分類措施;2020年底,46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2025年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國家分階段、分步驟實行垃圾分類處理D ①符合綠色發展理念的要求,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 ②有利于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凼菆猿肿呔G色發展的道路,大力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④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舉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020·黃岡模擬)隨著疫情形勢好轉,經批準,援鄂醫療隊開始有序撤回,他們拿著精美的援鄂抗疫紀念登機牌,航班是“勝利號”,目的地是“美麗故鄉”,登機口是“凱旋門”,艙位是“功勛艙”,他們在不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艱苦奮斗,用擋在疫情面前的身影,踐行了救死扶傷的使命。致敬!最美逆行者!對此同學們展開了討論,下列觀點正確的是D ①小云:他們身上凝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谛《。核麄円詫嶋H行動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傳統美德 ③小華:他們身上所展現的無私奉獻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在當代中國的集中體現 ④小月:他們所傳遞的精神力量是激勵我們實現中國夢的不竭精神動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020·廣水4月模擬)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對新時代中國青年提出,要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味的人生。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這一要求是基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當代中國年輕人來說,這一要求C A.能引領社會全面發展 B.是時代精神的核心 C.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D.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3.(2020·棗陽實驗中學模擬)央視《經典詠流傳》節目一經上線,便讓觀眾們驚艷,網友們紛紛“打call”,原因主要是D A.純娛樂節目,形式新穎易被接受 B.嘉賓陣容強大,粉絲捧場 C.節目內容新穎,滿足了觀眾的好奇心 D.創新性的傳承和宣傳我國優秀傳統文化 4.(2020·漢陽區5月模擬)習近平總書記在4月3日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發表講話:“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擴大城鄉綠色空間,為人民群眾植樹造林,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苯ㄔO美麗中國需要我們B ①增強公民的環保意識,推動經濟轉型升級?、诮归_發自然資源,從根本上遏制生態環境的持續惡化?、蹐猿肿呔G色發展道路,大力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④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禁止資源消耗為主的方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0·江漢區4月模擬)在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上,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我們要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同筑生態文明之基,同走綠色發展之路。下列選項符合這一要求的是B ①嚴守資源消耗的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趫猿止澕s優先、恢復優先、自然保護為主的方針?、垡越洕休d能力為準則,以自然規律為基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艽罅Τ珜ЬG色生產生活方式,走綠色發展道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20·老河口適應)【守望精神家園 建設美麗中國】 材料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 材料二 共和國勛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榮譽勛章。2019年9月1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根據主席令,授予于敏、申紀蘭、孫家棟、李延年、張富清、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共和國勛章”。習近平強調,英雄模范們為國家建設和發展建立了卓越的功勛,他們身上生動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他們的事跡和貢獻將永遠寫在共和國史冊上。 材料三 “還老百姓藍天白云、繁星閃爍”“還給老百姓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黨和政府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態文明理念,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漸深入人心,祖國大地正在綠起來,美起來。 (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請你列舉兩項值得我們自信、自豪的中華文化。 答:①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 ②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 ③名揚世界的科技工藝。④異彩紛呈的文學藝術等。(言之有理即可) (2)英雄模范們是民族的脊梁、時代的先鋒、祖國的驕傲,他們的精神豐富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這些精神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壯大具有怎樣的價值? 答:①一個民族要生存和發展,就要有昂揚向上的民族精神。 ② 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支柱。③民族精神是維系我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精神紐帶。 ④民族精神是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不竭精神動力。 (3)聯系生態文明建設成就,說明建設美麗中國必須樹立和堅持哪些生態文明理念。 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綠色發展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