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部分 教材專題 專題一 交往成長 1.親情之愛 (1)家的意義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11知識點12、七上教材P72—74 (2)我們為什么要孝敬父母?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11知識點13、七上教材P74 (3)我們如何孝親敬長?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11知識點14、七上教材P74—75 (4)我們為什么會與父母產生沖突?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11知識點16、七上教材P79—81 (5)我們怎樣處理與父母的沖突?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12知識點18、七上教材P82 (6)怎樣建立和諧家庭?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12知識點20、七上教材P85—86 2.同學之間 (1)朋友對我們有什么影響?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7知識點1、七上教材P41 (2)我們為什么渴望友誼?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7知識點2、七上教材P41—43 (3)友誼具有什么特質?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8知識點3、七上教材P44—46 (4)友誼需要澄清哪些方面的誤區?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8知識點4、七上教材P46—48 (5)如何建立友誼?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8知識點5、七上教材P49—50 (6)怎樣呵護友誼?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8知識點7、七上教材P51—53 3.師長情誼 (1)教師職業有什么特點?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10知識點1、七上教材P61 (2)怎樣正確看待、對待不同風格的老師?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10知識點3、七上教材P63—64 (3)怎樣做到教學相長?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11知識點5、七上教材P66—67 (4)師生交往的良好狀態是怎樣的?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11知識點7、七上教材P68 (5)如何與老師建立良好的關系?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11知識點8、七上教材P68—69 (6)我們為什么要尊重、關心、理解老師?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11知識點10、七上教材P68—69 4.關注社會 (1)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是怎樣的?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32知識點1、八上教材P4—5 (2)為什么要養成親社會行為?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32知識點3、八上教材P8 (3)如何養成親社會行為?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33知識點4、八上教材P8 (4)為什么要關愛他人?關愛他人的意義是什么?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41知識點9、10,八上教材P75—77 (5)我們應怎樣關愛他人?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41知識點11、八上教材P78—79 (6)服務社會有何意義?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41知識點12、八上教材P81 (7)我們應怎樣服務和奉獻社會?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41知識點14、八上教材P83—84 5.網絡交往 (1)網上交往具有虛擬、平等、自主等特點。(七上教材P55) (2)如何做到慎重結交網友?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8知識點10、七上教材P56—57 (3)網上交往的利與弊有哪些?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8知識點11、七上教材P54—58 (4)網絡是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 利:①網絡如何豐富我們的日常生活?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33知識點5、八上教材P10—12 ②網絡推動社會進步的表現有哪些?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33知識點6、八上教材P12—13 弊:網絡生活有哪些弊端?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33知識點7、八上教材P15—16 (5)青少年如何理性參與網絡生活?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33知識點8、八上教材P17—19 (6)如何傳播網絡正能量?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33知識點9、八上教材P19—20 6.與異性交往 (1)與異性交往(相處)的作用(意義)有哪些?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20知識點15、七下教材P19 (2)與異性交往的正確態度或做法是什么?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20知識點16、七下教材 P19 (3)面對青春期的心理萌動,我們該如何認識和面對異性情感?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20知識點17、七下教材 P20—21 7.在集體中成長 (1)個人意愿與集體規則的關系是怎樣的?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26知識點6、七下教材P62—63 (2)如何處理個人意愿與集體規則的沖突?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26知識點7、七下教材P64 (3)怎樣讓集體的和聲更美?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26知識點8、七下教材P64—65 (4)怎樣認識和處理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26知識點9、七下教材P64—65 (5)在集體建設中,我們應盡哪些責任?(如何在共建中盡責?)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27知識點18、七下教材P77—79 (6)怎樣真正成為集體的主人?(在集體創建中我們需要擔當哪些責任?)(如何在擔當中成長?)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27知識點19、七下教材P79—82 (7)在集體生活中學會承擔責任的意義是什么?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27知識點20、七下教材P81—82 8.走向未來的少年 (1)同其他國家的人民交往,我們應做些什么?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94知識點4、九下教材P65 (2)為什么要在實踐中學習?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94知識點7、九下教材P69—70 (3)如何做到在實踐中學習?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94知識點8、九下教材P71—72 (4)終身學習需要養成哪幾種習慣?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94知識點9、九下教材P73 一、選擇題 1.(2020·襄陽中考)“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首詩主要表現的是 A.美好的生活 B.高尚的情操 C.真摯的友情 D.岸邊的別離 2.(2020·綏化中考)朋友和友誼是人生永恒的話題。下列選項中對友誼的理解不恰當的是 A.友誼是平等的、雙向的 B.友誼是一成不變的 C.友誼是一種親密的關系 D.友誼是一種心靈的相遇 3.(2020·重慶中考A卷改編)《論語·學而》中說: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下列言行與此相一致的是 A.爸,你上了一天班很累了,還是我來拖地吧! B.媽,到底有完沒完?就這點小事你要一直嘮叨到天亮嗎? C.爸媽,我沒時間陪你們,你們去敬老院,以后自己照顧自己! D.爸媽,我現在沒錢,孝敬不了你們。等我以后有錢了,再說吧! 4.(2020·郴州中考)有人認為,男女同學之間不存在真正的友誼。而事實上,男女同學正常交往,其作用很大。表現在 ①可以增進我們對異性的了解 ②可以學習對方的長處,完善自我,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③可以擴大交往范圍,鍛煉交往能力 ④可以使“異性效應”得以發揮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2020·武漢中考)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武漢市教育局積極部署“停課不停學”工作,老師們創設豐富多彩的云課堂開展線上教學,學生們有序進行線上學習。這表明 A.線上教學使師生角色發生徹底轉變 B.終身學習已成為全民的自覺行動 C.線上教學使師生交往達到最佳狀態 D.我們可以運用不同方式進行學習 6.當家庭遇到如圖類似的情況時,以下認識正確的是 ①親子沖突難以避免,需要有效地化解 ②親子沖突需要相互理解、平等溝通 ③體現了青春期反抗與依賴的矛盾心理 ④有效化解親子沖突,只需父母做出榜樣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7.(2020·云南模擬)在家里,我們是父母的子女;在學校里,我們是老師的學生、同學的同學;在小區里,我們是業主,也是其他業主的鄰居。這說明 A.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 B.個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 C.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形成了各種社會關系 D.人的身份不同,責任也不同 8.雷鋒說:“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才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的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對這句話理解正確的是 A.集體是個人獲得成長和發展的前提條件 B.個人的力量是分散的、有限的,無足輕重 C.集體是由個人組成的,無法離開個體而存在 D.在集體中定能促進事業成功,實現自我價值 9.(2020·南京中考)虛擬世界的交往帶有很多不確定因素,網上交友需要考慮對自己學習和生活的影響。關于網絡交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網絡交友和現實交友可相互補充 B.互聯網無所不能,能結交很多網友 C.互聯網是我們學習和生活的工具 D.網絡交往過程中,要結交所有網友 10.(2020·達州中考)【青年強,國家強】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后”黨員回信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這給我們青少年的啟示是 ①積極參加實踐,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②專心學習課本,不用接受藝術與勞動教育 ③有了崇高理想,就能夠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④在擔當中歷練,成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選擇題 11.(2020·襄陽中考)【學會正確交往 健康快樂成長】 某班以“交往”為主題,開展探究活動,請你參與: 【調查】第一組同學的探究任務是設計一份“學生交往情況調查問卷”。目前,該組同學已經設計了部分問題(見下圖框)。 (1)參照已經設計的調查問題,從交往的角度,幫助他們再補充一道“調查問卷”題。 【爭鳴】第二組同學在了解到同學們的交往狀況后,有兩位同學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甲:“競爭會傷害友誼,所以,不要和自己的朋友競爭。” 乙:“對自己喜歡的老師我會尊重,對不喜歡的老師不用尊重。” (2)運用所學知識,任選一位同學的觀點進行評析。 【思考】在“同伴交往”“師生交往”“親子交往”“社會交往”中,還有哪些問題需要我們解決呢?第三組同學在思考…… (3)請你任選一個交往領域,結合所學教材內容,提出1個問題,并作出回答。 12.(2020·襄州區4月C組模擬)【親情友誼 伴我成長】 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親情之愛,師長情誼,朋友相伴,有歡笑有煩憂,有付出有收獲,有艱辛有甘甜…… 小強想要參加學校組織的辯論賽,但媽媽怕耽誤學習,堅決不同意。小伙伴們知道了紛紛給他出主意,聽了小伙伴們的建議,小強終于說服了媽媽。 經過認真的訓練和準備,辯論賽取得了好成績,小強也獲得了“最佳辯手”的稱號。小強衷心地向老師和小伙伴們表示感謝。老師笑著說:“謝謝你們,我也在成長!” 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如果你是小強的小伙伴,你會提些什么建議來說服媽媽? (2)結合材料,想一想面對學生的進步,老師為什么說“謝謝你們”。 (3)這群可愛的小伙伴,對小強有什么影響? 13.(2020·齊齊哈爾中考)【孝敬父母 從我做起】 情境一 學習之余,小紅幫媽媽洗腳,來緩解媽媽的疲勞。 情境二 小剛常常利用閑暇時間陪父母去看望爺爺奶奶,并陪他們聊天。 (1)你贊同以上兩位同學的做法嗎?為什么? (2)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有哪些表現?(請不要列舉材料中已有的做法) (3)請寫出一句感恩父母的話。 14. 【憧憬美好集體 你我共同創造】 最近,學校開展“文明習慣你我他”主題黑板報評比活動,大家推選擅長美工的張麗進行設計排版,雖然可能會影響自己的期中考試復習,她有些猶豫,但張麗還是認真投入到這項工作中去,同學們也紛紛出謀劃策,踴躍投稿。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班級在這次評比活動中獲得了一等獎。 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集體的力量來源是什么? (2)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我們應該怎么做? (3)集體生活,我們需要學會什么? 一、選擇題 1.(2020·襄陽中考)“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首詩主要表現的是C A.美好的生活 B.高尚的情操 C.真摯的友情 D.岸邊的別離 2.(2020·綏化中考)朋友和友誼是人生永恒的話題。下列選項中對友誼的理解不恰當的是B A.友誼是平等的、雙向的 B.友誼是一成不變的 C.友誼是一種親密的關系 D.友誼是一種心靈的相遇 3.(2020·重慶中考A卷改編)《論語·學而》中說: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下列言行與此相一致的是A A.爸,你上了一天班很累了,還是我來拖地吧! B.媽,到底有完沒完?就這點小事你要一直嘮叨到天亮嗎? C.爸媽,我沒時間陪你們,你們去敬老院,以后自己照顧自己! D.爸媽,我現在沒錢,孝敬不了你們。等我以后有錢了,再說吧! 4.(2020·郴州中考)有人認為,男女同學之間不存在真正的友誼。而事實上,男女同學正常交往,其作用很大。表現在D ①可以增進我們對異性的了解 ②可以學習對方的長處,完善自我,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③可以擴大交往范圍,鍛煉交往能力 ④可以使“異性效應”得以發揮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2020·武漢中考)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武漢市教育局積極部署“停課不停學”工作,老師們創設豐富多彩的云課堂開展線上教學,學生們有序進行線上學習。這表明D A.線上教學使師生角色發生徹底轉變 B.終身學習已成為全民的自覺行動 C.線上教學使師生交往達到最佳狀態 D.我們可以運用不同方式進行學習 6.當家庭遇到如圖類似的情況時,以下認識正確的是D ①親子沖突難以避免,需要有效地化解 ②親子沖突需要相互理解、平等溝通 ③體現了青春期反抗與依賴的矛盾心理 ④有效化解親子沖突,只需父母做出榜樣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7.(2020·云南模擬)在家里,我們是父母的子女;在學校里,我們是老師的學生、同學的同學;在小區里,我們是業主,也是其他業主的鄰居。這說明B A.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 B.個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 C.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形成了各種社會關系 D.人的身份不同,責任也不同 8.雷鋒說:“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才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的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對這句話理解正確的是A A.集體是個人獲得成長和發展的前提條件 B.個人的力量是分散的、有限的,無足輕重 C.集體是由個人組成的,無法離開個體而存在 D.在集體中定能促進事業成功,實現自我價值 9.(2020·南京中考)虛擬世界的交往帶有很多不確定因素,網上交友需要考慮對自己學習和生活的影響。關于網絡交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A.網絡交友和現實交友可相互補充 B.互聯網無所不能,能結交很多網友 C.互聯網是我們學習和生活的工具 D.網絡交往過程中,要結交所有網友 10.(2020·達州中考)【青年強,國家強】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后”黨員回信中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這給我們青少年的啟示是B ①積極參加實踐,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②專心學習課本,不用接受藝術與勞動教育 ③有了崇高理想,就能夠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④在擔當中歷練,成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選擇題 11.(2020·襄陽中考)【學會正確交往 健康快樂成長】 某班以“交往”為主題,開展探究活動,請你參與: 【調查】第一組同學的探究任務是設計一份“學生交往情況調查問卷”。目前,該組同學已經設計了部分問題(見下圖框)。 (1)參照已經設計的調查問題,從交往的角度,幫助他們再補充一道“調查問卷”題。 答:示例:你愿意與不同風格的老師交往嗎? A.愿意,學習各科老師的風格 B.愿意,發現不同老師的優點 C.不愿意,根據興趣選擇老師 【爭鳴】第二組同學在了解到同學們的交往狀況后,有兩位同學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甲:“競爭會傷害友誼,所以,不要和自己的朋友競爭。” 乙:“對自己喜歡的老師我會尊重,對不喜歡的老師不用尊重。” (2)運用所學知識,任選一位同學的觀點進行評析。 答:示例一:甲的觀點錯誤(不全面、不準確)。理由:競爭并不必然傷害友誼,關鍵是我們對待競爭的態度;如果我們能坦然接受并欣賞朋友的成就,做到自我反省和激勵,我們會收獲更多;等等。 示例二:乙的觀點錯誤。理由:無論什么風格的老師都應該受到尊重(要接受、理解每位老師的不同,他們身上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尊重老師的“不同”,可以讓我們走近老師,更深入地了解老師;彼此尊重,是我們與老師建立良好關系的開始;尊重老師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我們作為“晚輩”的基本道德修養;等等。 【思考】在“同伴交往”“師生交往”“親子交往”“社會交往”中,還有哪些問題需要我們解決呢?第三組同學在思考…… (3)請你任選一個交往領域,結合所學教材內容,提出1個問題,并作出回答。 答:示例:我們應怎樣關愛他人? ①關愛他人,要心懷善意。②關愛他人,要盡己所能。③關愛他人,要講究策略。 12.(2020·襄州區4月C組模擬)【親情友誼 伴我成長】 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親情之愛,師長情誼,朋友相伴,有歡笑有煩憂,有付出有收獲,有艱辛有甘甜…… 小強想要參加學校組織的辯論賽,但媽媽怕耽誤學習,堅決不同意。小伙伴們知道了紛紛給他出主意,聽了小伙伴們的建議,小強終于說服了媽媽。 經過認真的訓練和準備,辯論賽取得了好成績,小強也獲得了“最佳辯手”的稱號。小強衷心地向老師和小伙伴們表示感謝。老師笑著說:“謝謝你們,我也在成長!” 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如果你是小強的小伙伴,你會提些什么建議來說服媽媽? 答:①對媽媽的擔心表示理解和感謝,安撫媽媽的情緒。②選擇媽媽能接受的方式進行溝通。③嘗試讓媽媽了解我們的變化和需要(或自己想參加這次活動的原因;對我們成長的意義)。④制定訓練與學習計劃,消除媽媽的擔心。 (2)結合材料,想一想面對學生的進步,老師為什么說“謝謝你們”。 答:①教學相長。教與學是師生相互陪伴,相互促進,共同成長的過程。②一方面辯論賽的好成績離不開老師的引領和指導,另一方面同學們與老師交流互動,也可以促進老師更好的教。所以老師會對學生說“謝謝你們”。 (3)這群可愛的小伙伴,對小強有什么影響? 答:朋友,見證了小強的成長歷程。①讓小強感受到真誠友善,少了孤獨,多了溫暖,活得更加自在。②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多了一份對自己的欣賞。③學會了更好地與人相處,享受交往的快樂。④豐富了生活經驗,更深刻地感悟生命的美好。 13.(2020·齊齊哈爾中考)【孝敬父母 從我做起】 情境一 學習之余,小紅幫媽媽洗腳,來緩解媽媽的疲勞。 情境二 小剛常常利用閑暇時間陪父母去看望爺爺奶奶,并陪他們聊天。 (1)你贊同以上兩位同學的做法嗎?為什么? 答:贊同。因為他們都孝敬父母。①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孝敬父母有利于傳播正能量;在中華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內涵;體現文化自信;父母給予我們生命,父母教我們做人,父母哺育我們成長。②孝親敬長是每個中國公民的法律義務,父母為我們生活操勞,父母為家庭作出貢獻,父母為我們遮風擋雨,父母陪伴我們成長,父母激勵我們奮斗拼搏,孝敬父母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等。 (2)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有哪些表現?(請不要列舉材料中已有的做法) 答:愛父母、心里想著父母;知恩、感恩父母,用行動報答感恩之情;努力學習,讓父母高興;為父母分憂;不辜負父母的期望;了解父母的喜好;體諒父母的辛勞;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掃地、洗碗、洗衣服等);主動與父母溝通,聽取父母的意見,傾聽他們的心聲,不做傷害父母的事,不頂撞父母,不讓父母傷心;孝敬父母的長輩,照顧生病的父母,與父母保持親近融治的關系;等等。 (3)請寫出一句感恩父母的話。 答:例如:父母養育恩,心中永銘記!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父母之恩,永生難忘!感謝父母給予我們生命,哺育我們成長!爸爸媽媽,謝謝你們!等等。(1句即可,只要是感謝父母的語言亦可) 14. 【憧憬美好集體 你我共同創造】 最近,學校開展“文明習慣你我他”主題黑板報評比活動,大家推選擅長美工的張麗進行設計排版,雖然可能會影響自己的期中考試復習,她有些猶豫,但張麗還是認真投入到這項工作中去,同學們也紛紛出謀劃策,踴躍投稿。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班級在這次評比活動中獲得了一等獎。 根據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集體的力量來源是什么? 答:集體的力量來源于成員共同的目標和團結協作。 (2)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時,我們應該怎么做? 答:把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堅持集體主義。 (3)集體生活,我們需要學會什么? 答:①學會接納他人、理解和包容他人。②學會關愛他人、互相幫助。③學會參與、學會擔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