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五 創新引領時代 科技點亮生活 1.2020年4月16日,新華社報道,我國“天地一體化量子實驗室”在安徽合肥全面復工并“加速度建設”,目標于今年年底建成并交付使用。 2.據新華社4月24日報道,中國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后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 3.2020年4月24日是我國的第五個中國航天日,現在我國多個航天重大計劃進入收獲期,其中亮點不少。如:中國成為首個在月球背面實施軟著陸和巡視探測的國家,在“永不可見”的月球背面,首次留下了人類月球車的腳印。 4.2020年5月5日,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制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飛成功,正式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序幕。 5.習近平總書記5月29日在給袁隆平、鐘南山、葉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回信中指出,希望全國科技工作者弘揚優良傳統,堅定創新自信,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 6.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斗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正式宣告中國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提前半年完成。創新,是北斗導航衛星與生俱來的基因,從當年被歐美技術封鎖,到今天已經實現了核心元器件以及所有單機部件100%國產化!創新,幫助我們解決了一系列技術難題。創新,讓北斗導航衛星的所有核心部件成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創造”! 1.生活需要創新。(九上教材P15—17) 科技影響生活,你對創新有什么樣的認識、感受?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69知識點14、九上教材P15—17 2.創新的重要性。(九上教材P17—18) 為什么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引擎?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69知識點15、九上教材P17—18 3.創新與改革推動中國走向富強。(九上教材P18—19) 在我國改革與創新有什么樣的關系?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69知識點16、九上教材P18—19 4.教育是培養創新性人才的根本途徑。(九上教材P22) 我國為什么要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教育的重要性)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69知識點21、九上教材 P22 5.科技現狀。(九上教材P20) (1)我國當前的科技創新能力現狀是什么?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69知識點17、九上教材P20 (2)我國為什么要重視科技創新?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69知識點18、九上教材P20 6.建設創新型國家。(九上教材P14—24) (1)我國為什么要建設創新型國家?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69知識點19、九上教材P14—20 (2)怎樣建設創新型國家?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69知識點20、九上教材P21—24 7.培養創新精神。(九上教材P26) 創新精神的表現有哪些?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70知識點24、九上教材P26 8.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九上教材P24—28) (1)我國為什么要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70知識點23、九上教材P24—28 (2)創新的時代,應怎樣對待知識產權? 答案見本書第一編P70知識點25、九上教材P27 一、選擇題 1.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勇擔責任,加強疫苗研發,提出武漢封城、建立方艙醫院、采用中西醫結合方劑等創新舉措,并向世界分享診療方案,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提供了強大的科技支持。這說明 A.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唯一力量 B.創新驅動是國家命運所系,創新是推動發展的第一動力 C.只有廣大科技工作者才有創新能力 D.中國在科學技術領域正全方位引領世界發展,已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2.(2020·安徽中考)2020年5月29日,習近平給袁隆平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希望全國科技工作者“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是因為 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 ②科技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唯一力量 ③我國科技的總體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存在差距?、芸萍紕撔履芰σ呀洺蔀榫C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0·蘇州中考)2020年6月23日,我國完成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中國北斗“星耀全球”。今后,無論在世界哪個角落,都可以靠中國導航尋找方向。這表明我國 A.科技創新能力提高 B.已建成創新型國家 C.科技的貢獻率不高 D.創新僅限科技領域 4.習近平總書記5月29日在給袁隆平、鐘南山、葉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回信中指出,希望全國科技工作者弘揚優良傳統,堅定創新自信,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之所以要堅定創新自信,是因為 A.創新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 B.我國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C.科技創新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D.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 5.(2020·南充中考)2019年,華為持續加大5G、云、人工智能及智能終端等面向未來的研發投入,研發費用支出為1 317億元,同比增長29.7%,占全年銷售收入15.3%,近十年投入研發費用總計超過6 000億元。華為高度重視基礎創新和基礎研究給我們的啟示是 ①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科技創新強國 ②要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③提升創新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之基?、軇撔率敲褡逭衽d、社會進步的基石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2020·舟山中考)2020年5月,舟山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實施一系列科技新政,是因為 A.企業是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B.創新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C.教育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徑 D.創新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 7.創新發展,核心訴求是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社會生產力,轉化為發展成果。沒有這種轉化,就談不上是創新發展。在推動和完成這一轉化過程中,企業、企業家的主體作用不可替代。這表明企業 A.是推動創新的唯一力量 B.是民族振興的基石 C.是社會創新的重要力量 D.決定我們能否建成創新型國家 8.(2020·黔東南州中考)新基建、新商業、新城市、新名詞不斷涌現,遠程辦公、視頻會議、“健康碼”、在線教育更成為數字經濟、城市建設的新亮點。數字化、網絡化的發展表明 ①科技提高生產效率、工作效率和學習效率 ②生活處處需要創新,科技為發展提供動力?、畚覈鴮崿F了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 ④科技發展能夠解決疫情所帶來的所有問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無接觸收銀超市只需手機一掃就能完成購買;5G基站為超高速實時數據采集、遠程會診、遠程監護打下基礎;智能機器人在機場、車站、銀行大廳替人值班服務;無人機可開展探測、巡邏;掃地機器人把家里打掃得超級干凈。我們身邊無處不在的科技力量 A.全面展現中國創新強國的現代化水平 B.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適和美好 C.以智能取代人工,讓生活失去了意義 D.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力已領先世界 10.2020年5月5日,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制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飛成功,正式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序幕。這 A.見證了中國航天科技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B.說明我國科技實力達到世界最高的水平 C.充分說明我國航天科技在世界獨領風騷 D.足以證明我國航天科技能力已主導世界 二、非選擇題 11.(2020·聊城中考)【關注北斗成就 感受中國驕傲】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用多媒體展示了以下材料: 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斗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正式宣告中國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提前半年完成。創新,是北斗導航衛星與生俱來的基因,從當年被歐美技術封鎖,到今天已經實現了核心元器件以及所有單機部件100%國產化!創新,幫助我們解決了一系列技術難題。創新,讓北斗導航衛星的所有核心部件成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創造”! (1)觀看完材料后,教師提出以下兩個時政問題,請你任意選擇其中一個問題回答。 問題一:除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外,請你再列舉出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之間,令“中國驕傲”的兩項科技創新成就。 問題二:請你寫出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溫馨提示:問題一和問題二,任意選擇其中一個問題回答即可,答題時必須寫清選擇問題一或問題二。 (2)針對材料信息,學習小組對“創新重要性”進行了探究,同學們紛紛發表見解。請你也參與其中,并寫出你的看法。(至少答出5個角度) 12.(2020·鐵西區一模)【科技創新 振興中華】 2020年4月24日是我國的第五個中國航天日,現在我國多個航天重大計劃進入收獲期,其中亮點不少。如:中國成為首個在月球背面實施軟著陸和巡視探測的國家,在“永不可見”的月球背面,首次留下了人類月球車的腳印。 中國航天如何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我國運載火箭系列總設計師龍樂豪認為,不斷創新是中國航天不斷跨越的關鍵。要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勇于提出新的科研方向,努力縮小與世界頂尖科技的差距。 (1)航天事業的亮點所體現的我國科技現狀是怎樣的? (2)我國運載火箭系列總設計師龍樂豪的話體現了創新在國際競爭中具有怎樣的作用? (3)在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轉變的路上必須要堅持的戰略是什么? 13.【感受創新脈動 勇于科技領跑】 今天,機器人已經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生產流水線上,優化人類生產方式;同時,機器人也已進入尋常百姓家庭,逐步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我國科技工作者發揚創新精神,在智能機器人研究、開發和創新諸領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正在由“跟跑者”角色向“領跑者”角色轉變。 (1)請你展開想象的翅膀,展望機器人給我們生活帶來的美好變化。(寫出3例) (2)我國機器人領域能夠由“跟跑者”角色向“領跑者”角色轉變的原因有哪些? (3)我國在機器人領域由“跟跑者”角色向“領跑者”角色轉變,與科技工作者弘揚創新精神密不可分。請你說說創新精神的主要表現有哪些。 14.(2020·牡丹區一模)【科技鑄就輝煌 創新引領未來】 材料一 2019年5月16日,《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深入理解新發展理念》。文章指出,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我們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強、人強我優。 材料二 2019年我國科技領域捷報頻傳。嫦娥四號實現首次月背軟著陸,全球最大靜音科考船東方紅三號交付使用,人工心臟達到國際同類水平,“雪龍2”號首航南極,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被稱為“新世界七大奇跡”之首…… (1)我們為什么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 (2)據此,有人認為,我國科技領域取得了重大成果,表明我國已經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請你談談對這一觀點的看法。 15.【堅持自主創新 發揮拼搏精神】 當前我國雖然在航天、高鐵、核電等高科技領域取得一系列成果,中國制造遍及世界,但制造業總體水平大而不強,自主創新能力尚弱;在核心技術、產品質量等方面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為此,我國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出五大發展理念,強調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必須大力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加快建設制造強國。 (1)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國怎樣的科技現狀? (2)請你為“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獻計獻策。(4條) (3)我們青少年在科技創新的路上需要發揚哪些精神? 一、選擇題 1.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勇擔責任,加強疫苗研發,提出武漢封城、建立方艙醫院、采用中西醫結合方劑等創新舉措,并向世界分享診療方案,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提供了強大的科技支持。這說明B A.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唯一力量 B.創新驅動是國家命運所系,創新是推動發展的第一動力 C.只有廣大科技工作者才有創新能力 D.中國在科學技術領域正全方位引領世界發展,已成為世界科技強國 2.(2020·安徽中考)2020年5月29日,習近平給袁隆平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希望全國科技工作者“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是因為C 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 ②科技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唯一力量 ③我國科技的總體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存在差距?、芸萍紕撔履芰σ呀洺蔀榫C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0·蘇州中考)2020年6月23日,我國完成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中國北斗“星耀全球”。今后,無論在世界哪個角落,都可以靠中國導航尋找方向。這表明我國A A.科技創新能力提高 B.已建成創新型國家 C.科技的貢獻率不高 D.創新僅限科技領域 4.習近平總書記5月29日在給袁隆平、鐘南山、葉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的回信中指出,希望全國科技工作者弘揚優良傳統,堅定創新自信,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之所以要堅定創新自信,是因為D A.創新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 B.我國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C.科技創新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D.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 5.(2020·南充中考)2019年,華為持續加大5G、云、人工智能及智能終端等面向未來的研發投入,研發費用支出為1 317億元,同比增長29.7%,占全年銷售收入15.3%,近十年投入研發費用總計超過6 000億元。華為高度重視基礎創新和基礎研究給我們的啟示是B ①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科技創新強國?、谝钊胪七M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厶嵘齽撔履芰κ瞧髽I持續發展之基?、軇撔率敲褡逭衽d、社會進步的基石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2020·舟山中考)2020年5月,舟山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實施一系列科技新政,是因為B A.企業是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B.創新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C.教育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徑 D.創新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 7.創新發展,核心訴求是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社會生產力,轉化為發展成果。沒有這種轉化,就談不上是創新發展。在推動和完成這一轉化過程中,企業、企業家的主體作用不可替代。這表明企業C A.是推動創新的唯一力量 B.是民族振興的基石 C.是社會創新的重要力量 D.決定我們能否建成創新型國家 8.(2020·黔東南州中考)新基建、新商業、新城市、新名詞不斷涌現,遠程辦公、視頻會議、“健康碼”、在線教育更成為數字經濟、城市建設的新亮點。數字化、網絡化的發展表明A ①科技提高生產效率、工作效率和學習效率 ②生活處處需要創新,科技為發展提供動力?、畚覈鴮崿F了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芸萍及l展能夠解決疫情所帶來的所有問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無接觸收銀超市只需手機一掃就能完成購買;5G基站為超高速實時數據采集、遠程會診、遠程監護打下基礎;智能機器人在機場、車站、銀行大廳替人值班服務;無人機可開展探測、巡邏;掃地機器人把家里打掃得超級干凈。我們身邊無處不在的科技力量B A.全面展現中國創新強國的現代化水平 B.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適和美好 C.以智能取代人工,讓生活失去了意義 D.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力已領先世界 10.2020年5月5日,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制的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飛成功,正式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序幕。這A A.見證了中國航天科技再次取得重大突破 B.說明我國科技實力達到世界最高的水平 C.充分說明我國航天科技在世界獨領風騷 D.足以證明我國航天科技能力已主導世界 二、非選擇題 11.(2020·聊城中考)【關注北斗成就 感受中國驕傲】 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用多媒體展示了以下材料: 2020年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斗系統第55顆導航衛星,正式宣告中國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提前半年完成。創新,是北斗導航衛星與生俱來的基因,從當年被歐美技術封鎖,到今天已經實現了核心元器件以及所有單機部件100%國產化!創新,幫助我們解決了一系列技術難題。創新,讓北斗導航衛星的所有核心部件成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創造”! (1)觀看完材料后,教師提出以下兩個時政問題,請你任意選擇其中一個問題回答。 問題一:除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外,請你再列舉出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之間,令“中國驕傲”的兩項科技創新成就。 問題二:請你寫出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溫馨提示:問題一和問題二,任意選擇其中一個問題回答即可,答題時必須寫清選擇問題一或問題二。 答:示例:問題一: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服役、“雪龍2”號交付使用、大興機場正式通航、5G商用牌照正式發放、開發出全球首款類腦芯片、首次驗證遠距離雙場量子密鑰分發、用基因編輯干細胞治療艾滋病、首次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結構、70倍太陽質量黑洞(恒星級黑洞)發現等。(答出2個即可,其他答案只要屬于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之間的我國的科技創新成就也可)問題二:黃旭華、曾慶存。(答出2個即可,若學生的答案超過兩個,按排在最前面的兩個判分) (2)針對材料信息,學習小組對“創新重要性”進行了探究,同學們紛紛發表見解。請你也參與其中,并寫出你的看法。(至少答出5個角度) 答:①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②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③創新讓生活更美好。④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⑤創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⑥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⑦創新驅動是國家命運所系。⑧科技創新能力已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⑨提升創新能力是企業持續發展之基、市場制勝之道。⑩大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術不是別人賜予的,我們必須自強奮斗,敢于突破。(答出5個角度即可) 12.(2020·鐵西區一模)【科技創新 振興中華】 2020年4月24日是我國的第五個中國航天日,現在我國多個航天重大計劃進入收獲期,其中亮點不少。如:中國成為首個在月球背面實施軟著陸和巡視探測的國家,在“永不可見”的月球背面,首次留下了人類月球車的腳印。 中國航天如何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我國運載火箭系列總設計師龍樂豪認為,不斷創新是中國航天不斷跨越的關鍵。要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勇于提出新的科研方向,努力縮小與世界頂尖科技的差距。 (1)航天事業的亮點所體現的我國科技現狀是怎樣的? 答:在尖端技術的掌握和創新方面,我國已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一些重要領域已經走在世界的前列。 (2)我國運載火箭系列總設計師龍樂豪的話體現了創新在國際競爭中具有怎樣的作用? 答: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或創新是推動發展的引擎,對經濟發展起“乘數效應”)。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唯創新者進,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 (3)在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轉變的路上必須要堅持的戰略是什么? 答: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13.【感受創新脈動 勇于科技領跑】 今天,機器人已經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生產流水線上,優化人類生產方式;同時,機器人也已進入尋常百姓家庭,逐步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我國科技工作者發揚創新精神,在智能機器人研究、開發和創新諸領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正在由“跟跑者”角色向“領跑者”角色轉變。 (1)請你展開想象的翅膀,展望機器人給我們生活帶來的美好變化。(寫出3例) 答:①家庭機器人陪伴學習、娛樂。②輔助打開窗簾、調節室溫、預約做飯。③幫助照顧老人、危險報警。 (2)我國機器人領域能夠由“跟跑者”角色向“領跑者”角色轉變的原因有哪些? 答:①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②我國機器人領域注重自主創新、提高科研水平,縮小了與發達國家的差距。③廣大科技工作者發揚拼搏精神。④將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等。 (3)我國在機器人領域由“跟跑者”角色向“領跑者”角色轉變,與科技工作者弘揚創新精神密不可分。請你說說創新精神的主要表現有哪些。 答:①表現為敢為人先、敢于冒險的勇氣和自信。②表現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戰權威的批判精神。③表現為承受挫折的堅強意志和溝通合作的團隊精神。④表現為舍我其誰的責任擔當和造福人類的濟世情懷。 14.(2020·牡丹區一模)【科技鑄就輝煌 創新引領未來】 材料一 2019年5月16日,《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深入理解新發展理念》。文章指出,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我們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強、人強我優。 材料二 2019年我國科技領域捷報頻傳。嫦娥四號實現首次月背軟著陸,全球最大靜音科考船東方紅三號交付使用,人工心臟達到國際同類水平,“雪龍2”號首航南極,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被稱為“新世界七大奇跡”之首…… (1)我們為什么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 答:①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②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③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④時代發展呼喚創新。創新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心。⑤創新驅動是國家命運所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現實需要。⑥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等等。 (2)據此,有人認為,我國科技領域取得了重大成果,表明我國已經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請你談談對這一觀點的看法。 答:這一觀點是錯誤的。我國科技領域取得了重大成果,表明當前我國在尖端技術的掌握和創新方面打下了堅實基礎,在一些重要領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從整體上看,我國仍面臨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總體水平不高、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等問題。我國科技創新之路任重道遠。所以,我國尚未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 15.【堅持自主創新 發揮拼搏精神】 當前我國雖然在航天、高鐵、核電等高科技領域取得一系列成果,中國制造遍及世界,但制造業總體水平大而不強,自主創新能力尚弱;在核心技術、產品質量等方面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為此,我國在“十三五”規劃中提出五大發展理念,強調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必須大力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加快建設制造強國。 (1)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國怎樣的科技現狀? 答:目前,我國雖在尖端技術的掌握和創新方面打下了堅實基礎,在一些重要領域走在世界前列,但從整體上看,仍然面臨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總體水平不高、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等問題。我國科技創新之路任重而道遠,需要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2)請你為“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獻計獻策。(4條) 答:①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必須堅持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②加大對科技和教育的投入,把創新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位置。③把科技和教育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核心位置、優先位置)。④加快教育體制、科技體制的改革創新。⑤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培育自主品牌。⑥重獎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創新氛圍。⑦大力培育青少年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3)我們青少年在科技創新的路上需要發揚哪些精神? 答:愛國主義精神;開拓創新精神;敢為人先精神;樂于奉獻精神;勤勞勇敢精神;艱苦奮斗、艱苦創業精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