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六課有多少浪費本可避免【知能目標導引】:1、觀察生活中的浪費現象,了解浪費造成的危害;2、在生活中懂得節約,避免浪費。【知能目標解析】:知識結構圖:餐桌上的浪費:認識浪費避免浪費浪費本可避免還有哪些浪費可以避免:反對浪費提倡節約重難點解析:避免浪費生活中除了飲食浪費,還有水電、燃氣、衣物、文具、紙張等方面的浪費。一個人浪費一點不覺得,但一個人日積月累那就是一個很大的數目。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關于節儉的格言誰在平日節衣縮食,在窮困時就容易度過難關;誰在富足時豪華奢侈,在窮困時就會死于饑寒。——薩迪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節儉是致富的秘訣。節儉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愛默生5、一切節約,歸根到底都是時間的節約。——馬克思【知能鞏固訓練】:一、打補丁,填一填:浪費行為是對勞動者勞動成果的()。節約糧食是習慣,更是()。大家都從()做起,從()做起,為形成勤儉節約的良好風尚作出自己的努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養成這個好習慣。二、做判斷,辨一辨:每次浪費一點看起來不多,但日積月累就是一個很大的數目。()除了食品上的浪費,生活中還有水、電、紙等浪費現象存在。()節儉是大人的事,與我們小學生沒什么關系。()保質期短的食品看起來很新鮮,可以多買點兒放在家里慢慢吃。()小明認為自己花錢買的礦泉水,喝不完扔了,別人管不著。()上體育課時,教室的燈就讓它開著,又不是自己家的電。()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浪費糧食不單是糧食的浪費,更是對勞動者勞動成果的不尊重。()三、找朋友,選一選:1.“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這句話的含義是()A.從節儉變得奢侈容易,從奢侈轉為節儉則很困難B.只有節儉可以使人廉潔奉公C.有計劃地索取,有節制地消費,就會常保富足D.節儉是善行中的大德2.水是萬物之源,沒有水就沒有生物,更不會有人類。如果不節約水資源,給我們帶來的后果有()①淡水資源枯竭,人類失去生存所需的飲用水②水價上漲,日常生活負擔加重③農作物缺少灌溉不能存活,干旱地區旱災加劇④開采地下水資源,造成地面塌陷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四、生活實踐,找一找:找一找寫一寫關于浪費與節儉的名言警句2、同學們,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節約是習慣,更是美德。找一找你在生活中發現有哪些節約的好習慣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附:第六課參考答案一、填空題不尊重美德自身小事勤儉節約二、判斷題√2.√3.×4.×5.×6.×7.√8.√單選:1.C2.D生活實踐: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比如:在餐館吃飯,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帶走;紙張兩面用;淘菜水沖廁所;人離開后隨手關燈等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