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精編】2021中考《道德與法治》復習資料 八年級 上 第一單元 走進社會生活 自我檢測 1、劃傷橫線部分的內容是必記憶部分 2、本精編知識點把內容分成四個等級【背】、【速】、【多】、【少】的復習深度。 3、做題技巧之審題 選擇題由題干和選項兩部分組成。 題干的作用是創(chuàng)造背景,提出問題, 選項的作用是將符合題意的選項與干擾項混合在一起,要求答題者排除干擾選項,選擇出符合題目要求的詵項。 那么審題怎么做?, 一是審要求。審多項還是單項,組合型體型屬于多項選擇的一種方式。 二是審題干,要準確把握題干的內容,明確題干的規(guī)定性,把握主要內容,即關鍵詞語;明確題干在范圍、層次、角度、條件等方面的指向性。 三是審選項,對于單項選擇題,常見的問法有:主要表明、主要原因、關鍵、突出特點、根本點、本質、顯著特點等;對于多項選擇題,常見的關鍵詞有說明、表明、理解正確、原因、結果、啟示等。只有準確地把握這些問法,選擇時才會目的明確。 下表中,作為考生記錄復習完成的記錄 題目 完成情況 題目 完成情況 題目 完成情況 題目 完成情況 題目 完成情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知識點 第一課 豐富的社會生活 1、【多】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①.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 ②.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同一個人,為什么身份不同?) 2、【少】幾種主要的社會關系: 血緣關系(家庭、家族成員之間的關系)、地緣關系(同鄉(xiāng)、鄰居)、業(yè)緣關系(同學、同事)。 3、【多】我們是怎樣在社會課堂中成長的?(如何理解個人的成長與社會的關系?) ①.在社會課堂中成長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我們會逐漸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 ②.我們的衣食住行、學習和娛樂等都與社會的方方面面發(fā)生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人的生存和發(fā)展離不開社會,每個人都能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yǎng)。 4、【少】親社會行為的表現 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 5、【多】親社會行為的作用 青少年處于走向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養(yǎng)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關注社會,服務社會,養(yǎng)成親社會行為。謙讓、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fā)展等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獲得他人和社會的接納與認可。 6、【速】怎樣養(yǎng)成親社會行為? ①.樹立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養(yǎng)成親社會行為。 ②.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fā)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guī)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③.【青少年如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主動關心社會,積極融入社會,奉獻社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第二課 網絡生活新空間 7、【速】網絡怎樣推動社會進步? ①.網絡為經濟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促進了人財物的流動,推動了傳統(tǒng)產業(yè)轉型升級,提升了經濟發(fā)展生平; ②.網絡促進了民主政治的進步。互聯網豐富了民主形式、拓寬了民主渠道,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jiān)督權。 ③.網絡為文化傳播和科技創(chuàng)新搭建新平臺。互聯網提高了文化傳播的速度,促進了創(chuàng)新資源的合作與共享。 8、【背】網絡中的陷阱(弊端)有哪些? ①.網絡信息良莠不齊。信息變得豐富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虛假的、不良的信息; ②.沉迷于網絡,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 ③.個人隱私容易被侵犯。 9.【背】怎樣理性參與網絡生活? ①.我們要提高媒介素養(yǎng),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 ②.我們要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和工作有關的信息,不應該在無關信息面前停留,不應該在無聊信息上浪費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網絡,要學會“信息節(jié)食”。 ③.我們要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讓謠言止于智者,自覺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做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 10、【速】網絡生活基本準則是什么?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11、【背】怎樣傳播網絡正能量? ①.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為社會發(fā)展建言獻策。可以向有關部門積極提出意見和建議,為決策科學化、民主化貢獻力量。 ②.我們要在網上傳播正能量。共同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讓網絡公共空間充滿正能量,高揚主旋律。 第1課 豐富的社會生活 1. 在家里,我們是父母的子女;在學校里,我們是老師的學生、同學的同學;在小區(qū)里,我們是業(yè)主,也是其他業(yè)主的鄰居。這說明 ( ) A.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 B.個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 C.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形成了各種社會關系 D.人的身份不同,責任也不同 2.人的身份是通過社會關系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例如在社區(qū),我與李奶奶是鄰居,我與李奶奶屬于 ( ) A.血緣關系 B.地緣關系 C.業(yè)緣關系 D.法律關系 3.“當我離開,愿愛留下!”“死亡并非落幕,而是生命的延續(xù)。”-位老人18年前簽下了遺體捐獻公證書,去世后他如約捐獻遺體的故事感動了萬千網友。老人的善舉( ) ①是愛崗敬業(yè)的表現 ②是親社會行為 ③詮釋了生命的價值 ④傳遞了社會正能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白襯衫、紅馬褂、小紅帽,志愿者的身影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身邊。目前,全國注冊志愿者超過1.2億人,發(fā)布志愿服務項目超過253萬個。他們的行為體現了 ( ) ①親近社會、服務社會、奉獻社會 ②關心社會、關注國家發(fā)展 ③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為社會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④在社會這個大課堂里親身實踐,鍛煉自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第2課 網絡生活新空間 5.網絡直播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自我表達及互動的平臺,在諸多領域發(fā)揮著積極作用。同時,網絡直播也泥沙俱下,亂象叢生。對此,青少年應該 ( ) A.抵制網絡直播,避免不良影響 B.學會“信息節(jié)食”,拒絕使用網絡 C.學會理性辨別,提高媒介素養(yǎng) D.完善相關法律,加強網絡直播管理 6. 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網絡購物已成為一種常見的生活方式。為了更好地享受網絡購物,作為消費者,我們要 ( ) A.學習和掌握有關消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知識 B.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合理利用網絡 C.沉溺于網絡購物,盡享網絡生活的便利 D.確保網店經營者規(guī)范經營,維護網絡安全 7. 據統(tǒng)計,2018年上半年,54%的中國網民在上網過程中遇到網絡安全問題,其中遭遇個人信息泄露問題占比最高。對此,國家應該 ( ) A.認識到網絡信息良莠不齊,避免上網 B.堅決抵制網絡實名制,反對用真實身份上網 C.加強網絡安全管理,加大執(zhí)法力度 D.加強宣傳教育,杜絕違法犯罪 8. 近年來,因網絡電信詐騙而導致家破人亡的案件時有發(fā)生。互聯網詐騙是典型的可防范案件,事后打擊不如事前防范。這啟示我們要 ( ) A.加強宣傳教育,遠離網絡 B.理性判斷與選擇,注意保護個人隱私 C.維護人身自由,加強自我保護 D.以打擊為主,防范為輔 9. 信息時代,新媒體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下列對新媒體認識正確的是 ( ) A. 便于有空刷屏、看朋友圈 B.可以利用微博、博客等隨意參與網絡評價、吐槽 C.網絡信息良芳不齊,不要使用網絡 D.廣泛涉獵會浪費時間,上網要學會信息節(jié)食 10.八年級學生李某經常在網吧通宵上網、玩游戲,導致學習成績直線下降,還出現頭暈、脖子酸痛的癥狀。去醫(yī)院檢查,拍片顯示他的頸椎出現異常。但他依然沉迷于網絡,無法自拔。請為李某擺脫網癮提一些合理化建議。 綜合能力提升 11.曾有人問-位哲人:“一滴水怎樣才能不干涸?”哲人回答說:“把它放到大海里去。”這簡短的對話,揭示的道理是 ( ) A.只要生活在社會中,我們就一定 能健康成長 B.個人的生存和發(fā)展離不開社會 C社會的發(fā)展離不開每個人的參與 D.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對社會的發(fā)展作用不大 【考點】個人與集體的關系 12.你我一小步,社會-大步,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離不開你我他。這是因為 ( ) ①個人離不開社會 ②社會是由個人組成的 ③社會離不開個人 ④社會的存在和發(fā)展是人們共同努力的結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考點】做一個社會人 13. (2020 北京)下圖是“初中生網民上網經常從事各類活動的比例”中的部分數據。由此可見 ( ) ①網絡信息良芳不齊 ②網絡能擴展人際交往的范圍 ③轉發(fā)越多的網絡信息越真實 ④網絡可以讓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A.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考點】網絡的積極作用 14.當前,我國網民數量已達9.04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64.5%。網絡已成為我們重要的學習工具和交往平臺。網絡信息繁雜、良莠不齊。青少年應該 ( ) ①享受言論自由,發(fā)布自己掌握的一切信息 ②明辨是非理性參與,不信謠不傳謠 ③不可沉溺于網絡,要學會“信息節(jié)食” 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考點】正確利用網絡 15. (2020湘西)下圖為中國青年志愿者標志“心手標”。我國每年都有很多志愿者尤其是青年志愿者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志愿服務,他們的行為是我國大力倡導的親社會行為。我們之所以要養(yǎng)成親社會行為,是因為 ( ) ①親社會行為有利于我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②個人的力量太弱小,要達到自己的目的,就必須向社會屈服 ③只有奉獻社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④只有少數杰出的精英人物才能有這種高尚的表現,我們要向他們學習 A.①② B.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考點】為社會做貢獻 16.(2020徐州)疫情防控期間線上學習時,有的學生名正言順”地與手機、電腦、iPad為伴,本是網上學習,卻偷偷地玩起了游戲, 影響學習效果。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線上學習容易分散精力應避免線上學習 B.要學會合理利用網絡,珍惜難得的學習機會 C.線上學習缺少互動,偶爾玩玩游戲可以理解 D.網絡信息無限,應該多收集和儲存游戲信息 【考點】正確利用網絡 (2020臨沂)近年來,預防電信詐騙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話題。對此,下列說法有誤的是 ( ) A.我們應該增強防范意識,提高辨別能力 B.我們要拒絕使用手機,網絡,不給電信詐騙機會 C.對陌生人通過電話、短信等要求進行轉賬、匯款操作的,切記不相信、不轉賬 D.如實在不能辨別真?zhèn)危獡艽?10核實和了解情況 【考點】正確利用網絡 18.社會生活是多色調的,美好的生活與社會的美好緊密相連。我們要主動去發(fā)現、感受社會生活的美好,熱愛社會、親近社會,利用社會給我們提供的條件不斷進取,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當你身處困境的時候,不要悲觀,不要抱怨,積極努力,力助社會,終會跨越人生的難關。 (1)運用所學知識,說說親社會行為有哪些。 【考點】養(yǎng)成親社會行為 談談中學生應如何養(yǎng)成親社會行為。 19. (2020湖南)2020年春季,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各地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延遲開學。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大中小學校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開展“停課不停教、不停學”活動。某中學召開線上家長會,家長們對居家上“網課”展開了激烈討論。以下是兩位家長的觀點: 家長甲:學生可以利用網絡資源抓緊學習,無需擔憂。 家長乙:學生容易沉瀾網絡游戲玩物喪志,適得其反。 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對他們的觀點加以評析。 【10分制】 題目 1 2 3 4(1) 4(2) 5 6(1) 6(2) 總分 得分 1.馬克思說:“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實際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對此,下列理解不正確的是(D) A.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 B.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 C.每個人都是社會這張”大網”上的個“結點” D.個人可以脫離社會生存和發(fā)展 2.網民陳某發(fā)帖編造與疫情有關的虛假恐怖信息并在網上肆意傳播,嚴重擾亂了社會秩序,涉嫌犯罪,被公安機關依法刑事拘留。給我們的警示是( B) ①散布網絡謠言,必定受到刑罰處罰 ②違法行為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③要提高媒介素養(yǎng),傳播網絡正能量 ④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理性參與網絡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網絡既是信息的寶庫,也是信息的垃圾場,各種信息混雜,包羅萬象。我們上網時應該 (??? ) ①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有關的信息 ②不在無關的信息面前停留,不在無聊信息上浪費精力 ③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自覺抵制不良信息 ④要學會“信息節(jié)食”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4.親社會行為通常是指對他人有益或對社會有積極影響的行為,包括謙讓、分享合作、助人、安慰、贈予等,是一種個體幫助或打算幫助其他個體或群體的行為趨向。 (1)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中養(yǎng)成。 (??? ) A .家庭 B .學校 C .社會實踐 D .國家 (2)為培養(yǎng)親社會行為,我們應該 (??? ) A.看到有人在公共場所亂貼廣告而無動于衷 B.主動關注、了解社會問題,積極建言獻策 C.只關心身邊的小事,國家大事與我無關 D.增強憂患意識,優(yōu)先考慮個人前途命運 5.“垃圾可變寶,分類更環(huán)保”,為了增強社區(qū)居民的環(huán)保意識,中學生小杰利用休息日走進社區(qū)開展“垃圾分類”主題宣傳活動。有的同學笑他浪費時間,更有同學說他多管閑事。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小杰應該節(jié)約時間,專心學習?????? ②社區(qū)問題應該是居委會的責任 ③社會的發(fā)展離不開個人的努力?????? ④親社會行為在社會實踐中養(yǎng)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 初中生優(yōu)優(yōu)經常利用課余時間上網查資料、聊天,分享學習、生活中的心得。有時他也會對網友產生好奇心,甚至產生見面的沖動。 (1)請你簡要回答網絡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哪些積極影響? (2)我們該怎樣理性參與網絡生活? 答案 復習練習 1.B 2.B 3.B 4.D 6.C 6.A 7.C 8.B 9.D 10.①面對網癮這一不良誘感,我們應該用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它:用堅強的意志戰(zhàn)勝它; 用正確的方法擺脫它;用清醒的頭腦拒絕它。 ②掌握戰(zhàn)勝誘惑的方法。避開誘因;婉言謝絕朋友,提高自制力;專時專用。改正不良習慣;培養(yǎng)良好的興趣愛好;聯想后果;請人監(jiān)督。 ③學會控制的欲望和沖動,特別是在沒人監(jiān)督的時候,要嚴格要求自己,克制自己的沖動和欲望,不錯自己想做而不應該做的事情。遵守道德規(guī)范,法律法規(guī)和校級校規(guī) 11.B 12.G 13.D 14.C 15.B 16.B 17.B 18. (1)例:無償獻血,愛心捐助、學會幫助他人,關愛教助他人與他人積極合作等。 (2)①親社會行為在人際交往和社會實踐中養(yǎng)成。 ②我們要主動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發(fā)展變化,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 ③在社會中我們要遵守社會規(guī)則和習俗,熱心幫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 之所急。 19. 家長甲和乙的觀點都是片面的,關鍵是我們對待網絡的態(tài)度。 ①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fā)展,網絡正日益走進我們的生活,網絡具有積極和消極的影響,我們要利用網絡學習、工作,學會“信息節(jié)食”。 ②未成年人應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自覺遵守網絡道德和法律,自覺抵制不良誘惑,不瀏覽、傳播不良信息。 ③我們要充分認識到網絡不良信息的危害性,利用網絡傳播網絡正能量,積極同各種網絡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為凈化網絡環(huán)境作貢獻。 二、自我檢測 1.D 2.B 3.D 4 (1).C 4(2).B 5.D 6. (1)網絡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傳遞和交流變得方便迅捷;互聯網打破了傳統(tǒng)人際交往的時空限制,促進了人際交往;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和豐富多彩。(2分) (2)我們要提高媒介素養(yǎng),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 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和工作有關的信息,可沉溺于網絡,學會信息節(jié)食; 我們要學會辨別網絡信息,讓謠言止于智者,自覺抵制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 網絡無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網絡生活的基本準則。 只有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成為一名負責的網絡參與者。(2分) _21?????????è?????(www.21cnjy.com)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