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年級科學下冊 一講一練 第四講 生物的進化 基礎知識講解 1、化石告訴我們什么 (1)關于生物起源有神創論和進化論兩種。由于進化論有生物化石等眾多證據支持,而被人們普遍接受。 (2)生物進化的有力證據——動植物化石。 53587653236595(3)化石 ①在地層中保留下來的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和遺跡,都稱為化石。 ②化石分為遺物化石、遺跡化石、遺體化石和活化石。 ③動物化石的形成: 動物死后落入水中→尸體上的肌肉腐爛→水中泥沙掩埋骨骼→水進入骨中,無機鹽沉淀在里面(化石形成)→將化石保存在泥沙堆積沉淀而形成的巖石中→某些化石隨地殼的運動露出水面回到地面,在風雨作用下露出化石。 ④老的地層(深層)里化石生物越簡單、越低等;越是晚形成的地層(淺層)里化石生物越復雜、越高級。 (4)由化石分布特點可知生物進化順序:簡單→復雜;低等→高等;水生→陸生。 動物: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 脊椎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 植物:藻類→苔蘚類→蕨類→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人:森林古猿→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現代人。 (5)生物進化的意義: a.化石在地層按一定順序出現的事實是生物進化最可靠最直接的證據。 b.化石在地層中的分布說明了生物是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逐漸進化而來的。 (6)現代更先進更科學的推斷生物間的親緣關系的方法:通過分析比較DNA和蛋白質的差異。 2、進化論的演變 (1)布豐的“直線進化理論” 內容:物種是可變的,現在活著的種類是從今天已經不存在的種類演變而來的,進化是直線式的,無分支。 進化的原因:生物的環境特別是氣候和食物發生了改變。 (2)拉馬克的 “用進廢退”學說 內容:現存的物種是由其它物種進化而來的,都有各自的祖先。生物變異是定向的。 “用進廢退”:生物體器官經常使用變得發達,而不經常使用則會逐漸退化。 “獲得性遺傳”:生物后天獲得的性狀是可以遺傳的。 “定向變異”:生物的變異一定是向著適應環境的方向改變的。 (3)達爾文于1859年發表的《物種起源》,他的進化思想是:“自然選擇”。 他認為生物變異是不定向的,但自然選擇是定向的。最終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①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祖先,生物間存在著或近或遠的親緣關系。 ②達爾文的進化論的核心:生物進化的根本原因是自然選擇,自然選擇的內因是不定向的遺傳和變異,外因是環境的選擇,結果是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③變異對生物個體來說分有利變異和不利變異 ④自然選擇學說的四個要點: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 ⑤達爾文認為生物進化是緩慢的,生物進化存在過渡類型。證據:始祖鳥化石和中華龍鳥化石(爬行類與鳥類的過渡類型) 鞏固提升訓練 1、比較是研究生物進化的最常用方法。6種生物與人的細胞色素的氨基酸組成的差異如圖,合理的推測是(?? ) A.?向日葵與人的親緣關系最遠 B.?生物是不斷進化的 C.?果蠅在地球上出現早于酵母菌 D.?黑猩猩與人類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組 2、某生物興趣小組同學做了如下實驗:將有翅、無翅蒼蠅各6只養在甲、乙兩瓶中,甲瓶內放有捕蠅紙,乙瓶內沒有放捕蠅紙,其余實驗條件相同。8天后,甲瓶內僅有無翅的蒼蠅存活,捕蠅紙上都是有翅的死蒼蠅,但乙瓶內有翅和無翅的蒼蠅都存活。下列對此實驗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 A.?甲瓶的環境不利于有翅的蒼蠅生存 B.?乙瓶內有翅的蒼蠅存活是因為發生基因突變 C.?若蒼蠅不常使用翅,翅就會退化 D.?無翅的蒼蠅比有翅的蒼蠅更適應環境的變化,是進化了的新品種 3、如圖所示的進化樹簡要表示了幾種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從進化樹我們可以推測( ) A.?a、b、c、d四種生物的共同祖先是e???????????????????B.?在地層中出現最早的生物是e C.?較a和e而言,a、b間的親緣關系更近?????????????????D.?a一定比c高等 4、如圖是表示長期使用某一種農藥后馬鈴薯甲蟲數量的變化曲線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曲線AB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 (2)曲線BC段上升,因為馬鈴薯甲蟲中存在________個體. 5、如圖所示,圖甲表示1940-1960年某地的降雪天數,圖乙表示在同一時間里該地區白色老鼠占同種個體的百分數,請分析回答: (1)雪地老鼠的毛色為白色,這是生物對環境的________現象,是長期________的結果。若降雪推遲,則白色老鼠易被天敵發現而被捕食,這說明________。 (2)隨著降雪天數的增多,白色老鼠的數量________,白色老鼠所占最高百分比出現在降雪天數最大值________(填“之前”或“之后”)。從1940-1960年的降雪天數看,開始逐漸上升,以后逐漸下降,這種環境變化對老鼠的毛色起________作用。 6、如圖表示幾種哺乳動物的起源情況,請分析回答: (1)哺乳動物(B~G)都由原始哺乳動物進化而來,所以它們具有________。 (2)由于原始哺乳動物不同的個體________的不同,產生的變異中有適應不同環境的有利生存的變異,也有一部分在________過程中被淘汰。 (3)達爾文的進化理論可以解釋生物界進化的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 7、生物多樣性正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重視。下表為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的部分數據(表中的“百分比”是我國已知種類占世界已知種類的百分比。 類群 我國已知種類 世界已知種類 百分比(%) 哺乳動物 581 4342 13.38 鳥類 1244 8730 14.25 魚類 3862 19056 20.30 蕨類 2200 10000 22.00 裸子植物 240 850 28.24 被子植物 30000 260000 11.54 (1)上表中,我國在世界上種類占有百分比最高的一類生物是________。? (2)表中列出的動物均屬于________動物,該類動物除上表中所列的以外,還應包括的兩個生物類群是________、________。? (3)一般來說,這些動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由________到________,由________到________,由________到________。? (4)你認為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 (5)上表中的資料說明了“生物多樣性”中的________的多樣性。? 8、進化樹又稱“系統樹”“系譜樹”,簡明地表示了生物的進化歷程和親緣關系。此樹從樹根到樹梢代表地質時間的延伸,主干代表各級共同祖先,大小分枝代表相互關聯的各個生物類群的進化線索。請據下圖分析回答: ? (1)樹根處A代表________,它生活在________中。 (2)A由于________不同,進化成代表不同生物類群的兩大主干。進化樹的兩大主干代表的分類單位是________。 (3)鳥類和哺乳類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________進化來的。 (4)C與蕨類植物的區別是________。 (5)從進化樹中可以看出,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答】A、差異氨基酸數目越多,兩者親緣關系越遠,所以酵母菌與人的親緣關系最遠;故A錯誤; B、由圖可知,氨基酸差異數目,隨著生物的復雜程度的增加而逐漸減少,說明生物是在不斷進化的;故B正確; C、果蠅與人的氨基酸差異數目比酵母菌的差異數目少,所以酵母菌出現的更早;故C錯誤; D、該圖只是比較了細胞色素的氨基酸差異,不能說明黑猩猩與人類具有完全相同的基因組;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 2、【解答】甲瓶中懸掛著一張捕蠅紙,在瓶子中飛行著的蒼蠅可能會被粘住而死亡。對于甲瓶中有翅的蒼蠅在飛行的過程中就可能被粘住,所以對它們是一種不利的環境,A正確;乙瓶內的環境沒有任何危險,所以有翅無翅的蒼蠅都能存活,B錯誤;有翅無翅是蒼蠅在遺傳中發生的變異,與用不用無關,C錯誤; 無翅的蒼蠅比有翅的蒼蠅更適應甲瓶的環境,不是適應任何環境,D錯誤。 故選A 3、 【解答】A、從圖片中的進化樹可以看出a、b、c、d、e五種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f進化而來,可是親緣關系遠近卻是不相同的,A不符合題意。 B、由圖片中的進化樹可以看出a、b、c、d、e五種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f進化而來,那么在地層中出現最早的生物其實是f,B不符合題意。 C、圖片中的進化樹可以發現a、b以及c、d間的親緣關系更近,但是它們與e親緣關系卻比較遠,C符合題意。 D、從進化樹得知a、b、c、d、e五種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f進化而來,那就表示a、b、c、d、e都比f更復雜、更高等、所以陸生的可能會更大,可是卻不能確定a、b、c、d、e之間誰高級誰低等,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4、【解答】(1)從圖中可以看到,使用某一種農藥消滅害蟲,開始使用的一至六年效果較好,后來隨著年限延長,殺蟲劑效果越來越差,因此曲線AB段下降的原因是大多數害蟲不具抗藥性而被農藥殺死。 (2)隨著殺蟲劑的繼續使用,對該種害蟲的效果越來越差,即該種害蟲表現出越來越強的抗藥性,而實驗證明,在未使用某一種農藥前,某些害蟲個體已具有這種抗藥性,后來隨著年限延長,殺蟲劑效果越來越差,曲線BC段上升,因為馬鈴薯甲蟲中存在抗藥性個體。 故答案為:(1)大多數害蟲不具抗藥性而被農藥殺死;(2)抗藥性 5、【解答】(1)雪地老鼠的毛色為白色,這是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現象,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若降雪推遲,則白色老鼠易被天敵發現而被捕食,這說明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具有相對性 。因為生物的生活離不開環境,非生物因素能影響生物的生活,但是生物也能適應環境。 (2)隨著降雪天數的增多,白色老鼠的數量增多, 白色老鼠所占最高百分比出現在降雪天數最大值之后。從1940-1960年的降雪天數看,開始逐漸上升,以后逐漸下降,這種環境變化對老鼠的毛色起定向選擇作用。?因為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生物面對環境中的惡劣因素,能夠適應與戰勝,就能夠生存下來。 故答案為:(1)適應;自然選擇;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具有相對性(2)增多;之后;定向選擇? 6、【解答】解:(1)據圖可知:哺乳動物(B~G)都由A原始哺乳動物進化而來,所以它們具有共同的祖先A原始哺乳動物; (2)根據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可知;由于原始哺乳動物不同的個體生活環境的差異,適應環境的有利變異個體能存活下來;不能適應環境變化的不利變異則被淘汰; (3)生物進化的原因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在激烈的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故答案為:(1)共同祖先;(2)生活環境、自然選擇;(3)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 ? 7、【答案】 (1)裸子植 (2)脊椎;兩棲類;爬行類 (3)簡單;復雜;低等;高等;水生;陸生 (4)建自然保護區(5)基因? 【解答】1我國裸子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居全世界的首位,因此,我國素有“裸子植物故鄉”的美稱。 2脊椎動物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哺乳類是脊椎動物中最高級的一個類群,它們不僅體溫恒定,且還具有胎生哺乳等生殖發育特點,除上表所列的脊椎動物類群外,還有爬行類、兩棲類。 3化石是研究生物的進化的重要的證據,越古老的地層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簡單、低等、水生生物較多;越晚的地層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復雜、高等、陸生生物較多,因此證明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從水生到陸生。 4就地保護的對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和珍惜瀕危動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區,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 5生物多樣性通常有三個層次的內涵,即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遺傳)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是指物種的種內個體或種群間的基因變化,不同物種(兔和小麥)之間基因組成差別很大,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決定的,生物的性狀千差萬別,表明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萬,同種生物如兔之間(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別,每個物種都是一個獨特的基因庫,基因的多樣性決定了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因此生物種類多樣性的實質是基因的多樣性。 8、 【解答】解:(1)根據生命的起源相關知識可知:原始大氣在高溫、紫外線、閃電的作用下,合成了簡單的有機物;簡單的有機物在原始的海洋中,經過上萬年的積累與相互作用,形成了復雜的有機大分子物質,進一步形成能夠獨立生活和繁殖的體系;就誕生了原始生命; (2)原始生命由于營養方式的不同,一部分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進化成植物;另一部分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的進化為動物。根據生物分類知識可知,進化樹的兩大主干代表的分類單位是界; (3)脊椎動物進化的歷程為:古代的魚類→古代的兩棲類→古代的爬行類→古代的鳥類和古代的哺乳類;故鳥類和哺乳類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古代的爬行類進化來的; (4)C是裸子植物,是種子植物,用種子繁殖后代;蕨類植物是孢子植物,用孢子繁殖后代;故兩者的主要區別是繁殖方式的不同; (5)從進化樹中可以看出,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由簡單到復雜、由水生到陸生、由低等到高等。 故答案為:(1)原始生命、原始海洋;(2)營養方式(或能否制造有機物)、界;(3)爬行類;(4)C用種子繁殖,蕨類植物用孢子繁殖;(5)由簡單到復雜、由水生到陸生、由低等到高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