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年級科學下冊 一講一練 第八講 生物群落 基礎知識講解 1 群落的物種組成 群落 概念:在一定生活環境中的所有生物種群的總和叫生物群落,簡稱群落。 理解要點: a 一定生活環境,即一定的區域,如一段朽木、一個花壇、一塊農田等。 b 所有生物種群的總和:包括該區域的所有生物個體(即各種植物、動物和微生物)。 植物群落 生物群落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間接地依賴于植物。我們把生活在一定自然區域內所有植物的總和,稱為植物群落,把覆蓋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稱為植被。 群落結構 概念 舉例 垂直結構 森林中的植物有的長得高,有的長得矮;有的挺拔粗壯,有的纖細矮小,就出現了植物群落的層次性或垂直結構。 森林中,高大的喬木處于上層,灌木和小樹處于中層,草本植物處于下層,貼著地面還有地衣和苔蘚;動物會隨著它們賴以生存的植物種類不同而出現分層分布。 水平結構 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溫度的大小等因素影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著不同的種群,種群密度也有差別。 森林中,光線被遮蓋的地方適合苔蘚植物生長;其他陽光充足的地方則有較多的灌木和草叢。 時間結構 種群在不同季節和不同年份內其組成和外貌會隨時間而發生有規律的變化。 北方的落葉闊葉林,春季抽新葉,夏季形成茂密的綠色林冠,秋季一片枯黃,冬季樹葉全部落地。 鞏固提升訓練 1、據報道:今年漩門灣濕地公園又迎來一批新“客人”三只小白額雁。這也是首次有白額雁來玉環越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白額雁的到來能增強濕地公園自動調節能力????????B.?白額雁及其棲息環境共同構成一個群落 C.?三只白額雁數量太少所以不能成為一個種群????????D.?白額雁在濕地生態系統中屬于生產者 2、目前,濕地已經成為我們休閑娛樂的向往之地。此外,濕地也有它巨大的生態功能。上圖是利用人工濕地凈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機物)的原理簡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植物蘆葦在濕地邊沿隨地勢高低分布不同,形成了群落的分層現象 B.?綠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機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 C.?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要大于該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固定的全部太陽能 D.?該濕地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是:(浮游)植物→浮游動物→細菌、真菌 3、香港在汀角紅樹林首次發現樹棲蟹,取名“汀角攀樹蟹”(如圖),為全球新品種。對于汀角攀樹蟹認識錯誤的是(?? ) A.?該紅樹林中所有的“汀角攀樹蟹”構成一個生物群落 B.?在生態系統成分中,“汀角攀樹蟹”屬于消費者 C.?在生物分類中,“汀角攀樹蟹”屬于無脊椎動物 D.?“汀角攀樹蟹”的棲樹習性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 4、習近平總書記3月31日來到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就西溪濕地保護利用情況進行考察調研。杭州西溪濕地是一個典型的多樣生長著大量的水藻、魚、蝦、鳥類等生物,就連白鷺每年冬季也到這里越冬。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是西溪濕地的部分食物網,請寫出其中相對于涉禽獲得能量最多的一條食物鏈________。 (2)魚類將植物或蝦中的有機物轉變成自身有機物,這一過程屬于魚的________?(選填“同化作用”或“異化作用”)。 (3)西溪濕地中的所有生物可以構成一個 ________。 5、在“五水共治”期間,杭城北部某熱電廠因排放不合格被關停。有關部門將受該廠排出的含銅、汞、鎘等重金屬的污染的小河排干,清除河底的淤泥、水草和雜物,再引入活水,并在河中投放種有綠色植物的浮床,小河生態得到明顯改善。 (1)整治后小河中的所有生物構成了一個________。 (2)經測定河床泥土中仍有少量含鎘污染物,下表是一部分浮床植物的生長特點及其污染物去除功能,在該小河中的浮床上應種植________,可有效清除含鎘污染物。 植物種類 生長特點 污染物去除功能 鳳眼蓮 根系發達、生長速度快、分泌克藻物質 富集鎘、汞、砷、硒、銅、鎳等;抑制藻類生長 蘆葦 根系發達、生長速度快 富集氮 石菖蒲 根系發達、分泌克藻物質 抑制藻類生長 水蓮 根系發達 富集汞、銅等 (3)經整治后,杭州市政府采用投放多種魚類和種植水生植物的方法改善環境,收到較好的效果。從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角度對此種方法做出解釋________。 6、滸山江是慈溪的“母親河”,隨著經濟的發展,污水排江入海,使塘河的水質曾一度惡化,魚類品種由 50 多種衰退到 10 多種。通過“五水共治”,目前,原來幾乎消失的魚種又開始重現,尤其是放流量較大的鰱魚和鳙魚,它們是水體的“凈化器”,每生長一公斤, 大約能吃掉 30~40 公斤藍藻等浮游生物。 (1)塘河中的鰱魚、鳙魚和藍藻、細菌等所有生物可以稱為一個________。 (2)塘河水質曾一度惡化,許多經濟魚類瀕臨絕跡,這說明生態系統的________是有限的。 7、臺州是“中國大棚葡萄之鄉”。近年來,果農在農技部門指導幫助下,在葡萄架下種植比較耐陰的豆科類、葉菜類等經濟作物,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1)葡萄園中所有的生物構成________(選填“種群”、“群落”或”生態系統”) (2)在葡萄架下種植耐陰的豆科類、葉菜類等作物可以提高________利用率。 (3)鉀肥能促進糖類的合成與運輸,提高葡萄品質,在匍萄開花后要注意補充鉀肥。下列屬于鉀肥的是________(填序號)。 ①KCl ②CO(NH2)2 ③NH4HCO3 (4)如圖表示大棚內某段時間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情況。t1~t2時段內二氧化碳濃度逐漸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 8、人體腸道內寄生著大量的細菌、真菌、寄生蟲等生物,其種類眾多、數量龐大。在長時間的進化過程中,這些腸道生物彼此依賴、相互制約,構成了相對穩定的微生態系統,起到協助消化吸收、抵抗外來病原體等作用,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該微生態系統中,腸道內的所有生物構成了一個________。 (2)小明因不明原因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媽媽找出抗生素讓他服用,但小明根據所學知識認為抗生素易產生毒副作用、病原體耐藥等危害,提出反對意見。小明不隨意服用抗生素的理由還有 ________。 (3)小明去醫院就診,根據檢查結果,醫生給他開了針對性藥物。為使其盡快恢復身體機能,醫生決定為他靜脈輸液,但所輸液體中不應含有的成分是 ??????。 A.氯化鈉 B.維生素 C.脂肪 D.葡萄糖 9、全面開展“五星達標3A爭創”的美麗鄉村建設行動是當前紹興農村工作的重點。 (1)生態宜居、人與自然和諧是美麗鄉村建設的主題。 ①村委舉辦了“最美庭院”評選活動,小敏對自家庭院進行了綠化,并修建了一個池塘,里面養了水生動植物。小敏家庭院中所有的生物屬于________。 A.種群?? B.群落 ②庭院建設完成后,小敏根據所學知識對自家庭院中的碳循環繪制如圖1。其中b、e是通過生物的________實現。 (2)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是能源再利用和減少土壤污染的重要方法。 ①垃圾焚燒發電是一種有效處理方法,它是利用了儲存在垃圾中的________能。 ②小敏家兩次電能表顯示如圖2,他家這30天的用電量為________千瓦時。紹興某垃圾發電廠3條焚燒線每天能處理2250噸生活垃圾,日發電80萬千瓦時,它最多可供________萬戶類似小敏家庭的日用電。(結果保留一位小數) (3)尾氣達標排放,避免二次污染是或善空氣質量的有效措施。 焚燒溫度低于800℃時,含氯垃圾不完全燃燒,極易生成有毒物質二惡英(C12H4O2Cl4)。 ①二惡英由________種元素組成,其中碳元素和氯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__。 ②為降低尾氣中二惡英的排放重,垃圾發電廠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A.減少通入類燒爐內的空氣量 B.焚燒過程中要不斷攪動垃圾 C.減少垃圾在焚燒爐內的停留時間 D.升高垃圾焚燒爐內的溫度? 10、柑橘生長的主要環境條件是:年平均氣溫要求15℃以上,1月平均氣溫5℃以上;適宜種植在朝南或東南的向陽處,或具有逆溫層的坡地;有水源可灌溉。請分析回答: (1)影響柑橘生長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________(答出兩個)。 (2)某科技人員想探究海拔高度對柑橘生長的影響,設計了如下的實驗方案,并對實驗結 果進行統計。a.選擇9株柑橘苗,將它們隨機分成A、B、C三組,每組3株。 b.A組種植在海拔高度為150米的朝南坡地,B組種植在海拔高度為300米的朝南坡地, C組種植在海拔高度為450米的朝南坡地。 c.定時進行科學的施肥、灌溉、修剪等日常管理。幾年后,柑橘開始結果。 d.對收獲的果子進行分析比較,統計結果如下表: 產量 個體大小 甜度分析 A組 84千克 小 不甜、酸味重 B組 102千克 最大 甜 C組 91千克 大 甜、略帶酸 ①從實驗結果初步分析可知,柑橘適宜種植在________。 ②上述方案中,有幾處是不合理的,請答出一點:________。 答案解析: 1、【解答】A: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小白額雁的到來增加了濕地公園的物種多樣性,因此會增強濕地公園自動調節能力。故A正確; B: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時間內一定空間內上的分布各物種的種群集合,不包括棲息環境。故B錯誤; C:種群指在一定時間內占據一定空間的物同種生的所有個體,與個體數量多少無關。故C錯誤; D:生產者在生物學分類上主要是各種綠色植物,也包括化能合成細菌與光合細菌,它們都是自養生物,白額雁屬于消費者。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2、 【解答】A、群落的分層現象是指群落中所有植物或動物種群的分布在垂直方向上表現出的層次性,蘆葦在濕地邊沿隨地勢高低分布不同是蘆葦這一種群的水平分布特點,A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綠藻、黑藻等自養植物通過吸收二氧化碳、無機鹽等進行光合作用,利用現成有機物生存的是細菌、真菌等異養生物,B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C、通常情況下,流經某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等于該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陽能。但該濕地生態系統中,有城市污水(內含有機物,儲存著能量)流入,所以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要大于該生態系統中生產者固定的全部太陽能,C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D、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是沿著食物鏈流動的,而食物鏈中只有生產者和消費者,不包括分解者,D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3、【解答】A、 該紅樹林中所有的“汀角攀樹蟹”構成一個生物種群,只有一種物種,而群落包含多個物種;故A錯誤; B、 “汀角攀樹蟹” 屬于異養型,只能通過捕食來生存,屬于消費者;故B正確; C、 “汀角攀樹蟹” 擁有一個方形甲殼、很長的足和橙色的螯,沒有脊椎骨,屬于無脊椎動物;故C正確; D、由生物進化論可知,物種某種習性都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故D正確; 故答案為:A。 4、【解答】(1)食物鏈的開始總是生產者,之后的關系是吃與被吃的關系,被吃的在左邊,因此其中相對于涉禽獲得能量最多的一條食物鏈為:水藻→甲殼類→涉禽。 (2)魚類將植物或蝦中的有機物轉變成自身有機物,這一過程屬于魚的同化作用,因為這是魚積累物質、儲存能量的過程。 (3) 西溪濕地中的所有生物可以構成一個群落,因為?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時間內一定空間內上的分布各物種的種群集合,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等各個物種的種群,共同組成生態系統中有生命的部分。? 故答案為:(1) 水藻→甲殼類→涉禽 (2)同化作用(3)群落 5、【解答】(1)整治后小河中的所有生物構成了一個生物群落。 (2)經測定河床泥土中仍有少量含鎘污染物,下表是一部分浮床植物的生長特點及其污染物去除功能,在該小河中的浮床上應種植鳳眼蓮 ,可有效清除含鎘污染物。 (3)經整治后,杭州市政府采用投放多種魚類和種植水生植物的方法改善環境,收到較好的效果。從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角度對此種方法做出解釋生態系統的成分越復雜、生物種類越多,自動調節能力越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越高。 故答案為:(1)生物群落(2) 鳳眼蓮 (3) 生態系統的成分越復雜、生物種類越多,自動調節能力越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越高 6、【解答】(1) 池塘中的鰱魚、鳙魚和藍藻、細菌等生物,包含了多個物種,因此被稱為群落;故答案為:群落; (2)生態系統具有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能力是有限的,所以 塘河水質曾一度惡化,許多經濟魚類瀕臨絕跡;故答案為:自動調節能力; 故答案為:(1)群落;(2)自動調節能力。 7、 【解答】(1)葡萄園中所有的生物,有多種生物,所以構成群落; (2)在葡萄架下種植耐陰的豆科類、葉菜類等作物,可以利用不同植物對光照的需求不同,合理的利用陽光,且不同的植物對土壤中無機鹽的需求也不同,還可以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 (3)鉀肥是含有鉀元素的化合物,KCl中含有鉀元素,屬于鉀肥,其他不是; (4) t1~t2時段內二氧化碳濃度逐漸下降,說明這時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遠多于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植物需要吸收空氣的二氧化碳補充; 故答案為:(1)群落;(2) 土地(或“能量”、“空間”、“陽光”等合理均可) ;(3) ① ;(4) 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或“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大于釋放速率”) 。 8、【解答】(1)?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時間內一定空間內上的分布各物種的種群集合。因此腸道內的所有生物構成了一個群落。 (2)抗生素不具備識別能力,會對所有含細胞壁結構的微生物造成損傷。且嘔吐不一定是細菌導致的,也可能是病毒導致的。 (3)血液中含有無機鹽、氨基酸、水、葡萄糖、維生素等營養物質。但血液中不含有脂肪。故C正確。 故答案為:(1)群落;(2)使用抗生素易破壞體內微生態平衡(菌群失調);使用抗生素不會對因病毒、有毒物質所引起的嘔吐腹瀉起作用;(3)C 9、 【解答】(1)小敏家庭院中含有多種植物,屬于群落;由圖可知, b、e是向大氣釋放二氧化碳,是通過生物的呼吸作用實現的; (2)垃圾中含有化學物質,通過焚燒的方式釋放其中的化學能;小敏家消耗的電能是5746.3kw.h-5668.9kw.h=77.4kw.h;小敏家一天日用電量為77.4÷30=2.58kw.h,發電廠一天發電80萬千瓦時,所以可以供:80萬÷2.58=31.0萬; (3) ① 物質二惡英的化學式為(C12H4O2Cl4),可知其由4種元素構成,碳元素與 氯元素的質量比為:12×12:35.5×4=72:71; ② A、二惡英是垃圾不完全燃燒產生的,所以為了減少二惡英的排放要增加空氣的通入量;故A錯誤; B、 焚燒過程中要不斷攪動垃圾,可以讓垃圾讓垃圾燃燒的更充分,可以減少二惡英的排放;故B正確; C、 減少垃圾在焚燒爐內的停留時間,垃圾難以燃燒充分;故C錯誤; D、 升高垃圾焚燒爐內的溫度,可以使較多的垃圾都能燃燒,從而燃燒的更加充分;故D正確; 故答案為:(1)B;呼吸作用;(2)化學;77.4;31.0;(3)四;72:71;BD。 10、【解答】(1)柑橘生長的主要環境條件是:年平均氣溫要求15℃以上,1月平均氣溫5℃以上;適宜種植在朝南或東南的向陽處,或具有逆溫層的坡地;有水源可灌溉。可見溫度和水分是影響柑橘生長的兩個主要非生物因素。(2)分析該實驗方案,可知實驗對照設置為不同海拔高度。分析實驗結果,可知B組,海拔高度為300米的朝南坡地種植的柑橘果實個體最大最甜,故該環境最適宜種植柑橘。實驗方案中,最不合理之處在于實驗每組只有3株柑橘苗,重復太少,結果可能具有隨機性。 故答案為:(1)溫度;水分;(2)海拔高度為300米的朝南坡地;實驗用的柑橘數量太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