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昆蟲》 第九課《龐大的“家族”》 1.至今,科學家已經發現了約150萬種動物,其中數量和種類最多的是(昆蟲) , 約占動物總數的61%。 2.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一對觸角) , 胸部有(三對足) , 多數有一或兩對(翅)。 3.(甲蟲)是數量最多的昆蟲,它們身體外部有硬殼,前翅質地堅硬,角質化。 4.身邊常見的昆蟲有(蜜蜂)、(蝴蝶)、(螞蟻)、(蜻蜓)、(螳螂)等. 第十課《養昆蟲》 1.昆蟲的一生在(形態)、(生活習性)方面會有很大的不同,我們可以通過飼養昆蟲來了解它。 2.蠶卵是(橢圓)形的,呈(淡灰)色,中間凹陷。剛出殼的小蠶,全身烏黑,布滿細毛,形似螞蟻,因此叫(蟻蠶) , 只有兩三毫米長。 3.蠶的一生分為(蠶卵)、(蠶,即幼蟲)、(蛹)、( 蠶蛾,即成蟲)四個階段。 第十一課《探究昆蟲的奧秘》 1.除了通過觀察、分析和整理觀察日記,我們還可以通過(實驗)探究昆蟲更多的奧秘。 2.盡可能多的提出問題,因為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活動的(起點)。 3.選擇能夠(研究)的問題,實驗設計要(合理). 第四單元《繁殖》 第十二課《用種子繁殖》 1種子是有(生命)的。一粒種子就是一個新生命,只要落在適合的環境里,它就能生根、發芽,長成一株新的植物。 2.蠶豆是(雙子葉)植物,種子是由種皮和胚組成的,胚包括(胚根)、(胚芽) 和(子葉) . 3.玉米是(單子葉)植物,種子的胚由(胚乳) 、(胚根) 、(胚芽) 和(子葉)構成。 4.無論種子怎么擺放,發芽后總是根(朝下),芽(朝上)。 5.有(空氣)、(適當的溫度)和(水) ,種子才能萌發。 6.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有很多: 蒲公英借助(風力)傳播種子;椰子依靠(水力)去“旅行”; 鬼針草依靠(人類和動物)傳播種子;野櫻桃靠(鳥類或其他動物)傳播種子;鳳仙花傳播種子的方式是(自身“彈射”)。 第十三課《用根、莖、葉繁殖》 1.植物除了用種子繁殖外,還可以用(營養器官)來繁殖。 2.寶石花、蘆薈是用(葉)進行繁殖;胡蘿卜、紅薯是用(根)進行繁殖;吊籃、菊花是用(莖)進行繁殖。 3.人們利用有些植物的根、莖、葉在自然條件下就能夠進行繁殖的特性,創造了(扦插)和(嫁接)等人工營養繁殖的方法。 第十四課《動物的繁殖》 1.在自然條件下,大多數動物通過(雌雄結合)產生后代。 2.動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 (生產)以及 (哺育)等一系列復雜的行為,這些行為都是動物與生俱來的本領。 3.動物求偶的方式多種多樣,如(雄蛙鳴叫)、( 孔雀開屏)、(角馬搏斗)、(彈涂魚“跳舞”)等。 4.像魚和鳥那樣產卵或下蛋的繁殖方式叫(卵生)。像人、馬貓等哺乳動物那樣直接生出小動物的繁殖方式叫(胎生)。 第五單元《生物與環境》 第十五課《生物與非生物》 1.有生命的物體稱為(生物)。 2.所有的生物都會生長變化,會繁殖、會對環境變化作出反應,幾乎都需要水、空氣、溫度、陽光。 3.生物的生存離不開(非生物)。 第十六課《動物的庇護所》 1.和我們人類- -樣,動物也有自己的家,如(松鼠的洞)、( 燕子的窩)、( 黃鱔的穴)、(蜜蜂的巢)等。 2.大自然為植物提供了生存所需要的水、空氣、溫度、陽光和土壤。還為動物提供安家所需要的(各種材料)。 3.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環境)里。 第十七課《環境變化以后》 1.生物要依賴(環境)生存,大自然中的非生物因素總是在不斷地變化,為應對某些變化,生物有自己適應(環境)的方式。 2.當季節更替時,生物適應環境的方式很多,如(雷鳥會變換羽毛顏色)、( 北極狐的毛色和毛量會發生變化)、( 麻雀的脂肪和毛量會發生變化)、( 秋季一些樹木的葉子會變黃、飄落)等, 3.自然環境在不停地發生變化,有緩慢的、有規律的(氣候變化) , 也有急速的(天氣變化) , 還有海嘯、火山噴發、隕石撞擊這些(災害性事件). 4.環境的變化,除了自然原因以外,還有(人為)原因,如(砍伐森林),(城市擴張)、(工業污染)、(海洋污染)等。當生物無法適應環境變化時,等待它們的只有(死亡)。 5.有些魚類需要在不同的水域進行周期性的遷徙,以保證它們的正常繁殖或越冬,這種行為被稱為(洄游).魚道是供魚類洄游通過水閘或大壩的(人工水槽)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