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人教版《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六章第一節 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第二課時)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六章的第一節,是本章的重要部分。新課程著重于讓學生做主體,自主完成探究和知識構建。因此,第一節從人體對外界環境的感知入手,而人體對外界的環境感知耳和聽覺能從外界獲取大量的信息。 學情分析 1.年齡特點 七年級的學生有極強的好奇心,樂于探索。基于這一特點,本節課中設計了游戲、活動、探究、實驗等環節,利于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年齡較小的孩子往往更喜歡與人合作,因此安排了小組學習討論。 2.知識和經驗 很多學生對耳和聽覺有感性認識,但本課的內容抽象、難理解。所以本課從生活實例出發,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和認識。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掌握耳的結構與功能; ②.理解聽覺的形成過程; ③.闡述耳和聽覺的保護方法。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對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以及小組合作能力。 3、情感目標: 愛護耳朵,關愛和幫助聾啞人。學習身殘志堅人的意志品質。?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耳的結構與功能。 難點:聽覺的形成過程。 教學過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 計 意 圖 (一)新課引入 師出示課件 “猜謎語”。 (二)新課學習 師引導學生回答本節課 需要知道的內容 即學習目標。 師播放課件“三維目標” 并強調本節課的重難點。 師讓生根據目標帶著問題 看書并適當做出標記,學生 看書過程中,師板書并巡視 指導看書,督促學生把問題 記下來。 師播放“耳的結構”課件, 并引導學生結合課本插圖 觀察記憶。提問回答各部 分結構名稱。 ? 講述耳的功能,讓生結合課本 及生活經驗分組討論、交流 師啟發引導生理解耳的功能,并 配以小活動結合生活經驗加強理解記憶。 ? 師播放課件耳的結構和功能。 小游戲引入聽覺的形成過程。 師組織生小組討論,(小組討論 畢)教師組織全班互助學習:要 求每一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小組發言人復述聽覺形成過程,讓其他組的同學幫助解答。為了調動學生解答問題的積極性,可采取小組競答的方式,答對1題小組加5分,看哪一個小組回答最準確、最好。 ? 分組完成傳聲游戲,師講清 游戲規則。按勝出小組給 以加分。 ? 有聲世界里聲音靠耳傳播,無聲世界里聲音能不能傳播?播放課件聾人藝術家邰麗華的千手觀音。 耳和聽覺在我們生活中獲取了大量信息,我們應該怎樣保護耳和聽覺呢?播放課件“耳和聽覺的保護”。 (三)小結: 通過學習有什么收獲? (四)達標測評 播放課件“課外實踐”。 ? 播放課件歌曲“愛的奉獻”。 ?? ? ? 同學回答:“耳朵”。 ? 學生紛紛舉手回答。 ? 一生讀,其他生 邊聽邊記。 ? ? 生閱讀看書搜索答案。 ? ? 生自主練習理解記憶 之后同桌互問互答 ? 生回答說出并板書。 ? 生分小組討論、交流。 生完成活動:1.雙手掌托在耳郭后邊,體驗聽到聲音的大小——知道耳郭功能2.雙手手指堵住外耳道,體驗聲音情況——理解外耳道功能。 生活經驗理解前庭、半規管的功能。 生齊讀并記憶。 生聽從師的指令完成“天黑請閉眼”游戲,期間師捏碎氣球,只聽“嘭”一聲。 生小組討論交流,之后小組代表發言。每個小組隆重推出最有實力的選手上臺“過招”,并為自己組的選手吶喊助威。不時會有一些“小動作”發生在陽光下,如“暗傳情報”。 男女生各5名分成兩排, 完成傳聲游戲。其他學 生好奇地觀看。 ? 生觀看課件并流露出驚羨 的表情。 生齊讀,邊讀邊記。 生談談收獲。 生獨立完成。 生觀看并牢記全國愛耳日。 ? 生聽到高潮時跟著一起 大聲唱出來。 ? ? ? ? ????? 學生看到大屏幕的謎語及動畫圖非常興奮,精力很快集中起來, 并萌生了極高的興致和濃厚的探究欲望,從而引入新課“耳和聽覺”。 讓學生認定目標對 所學知識有初步 的認識。 讓學生對本節課目標 做到心中有數。 ? 培養學生搜素信息能力。適時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互助互答合作精神。在互助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合作共事,學會了虛心請教,學會了取長補短,這為學生以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檢測學生自主學習情況。小活動撥動了學生求知的欲望,促使學生以渴求的心理投入到新知的學習之中。 ? ? ? 強化鞏固新知。 小游戲創設情境, 調動生學習興趣。 培養小組合作能力及小組競爭意識,調動生學習興趣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 ? ? 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適時創設“游戲”這一環節,會激發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同時可調節學生的情緒,活躍課堂氣氛并讓學生理解掌握聽覺的形成過程。 讓生學習聾人邰麗華身殘志堅的精神品質。 生了解耳和聽覺的保護。 對所學知識總結歸納。 通過課堂達標測評,師 及時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 教育學生愛護自己的 耳朵并關心愛護聾啞人。 ? 進行情感的升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