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3張PPT)左圖為1956年1月15日,北京各界20萬人在天安門廣場舉行慶祝社會主義改造勝利聯歡大會。你知道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是如何建立的嗎?讓我們一起到本課中尋找答案吧。導入新課第5課三大改造1、了解三大改造。2、知道中國1956年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學習目標一、農業、手工業化1、農業合作化的原因、時間、方式、目的、三個階段、結果?2、手工業合作化的方式、結果?二、公私合營1、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背景、起止時間、方式、創新政策及意義?2、三大改造的意義?自主學習農業、手工業合作化背景閱讀材料,想一想為什么國家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材料一:1953年11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領導農民走大家富裕的道路》,社論列舉了河南的輝縣、延津、濟源等縣16個村莊全部3753戶農戶中就有185戶出賣土地,其中因婚喪病禍生活困難而喪失土地者占一半以上。材料二:土地改革后,農村經濟基本上還是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勞動生產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發展,可能會導致農村貧富兩極分化。如果不引導農民走組織起來的路,不僅不能改善農民的生活,而且農村也不可能為工業的發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糧食、輕工業原料等條件--《歷史縱橫》土地改革后一家一戶分散經營,影響農業生產的發展;農產品滿足不了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需要。(一)農業合作化1、時間:2、形式:3、目的:4、三個階段:5、結果:知識展示一:農業、手工業合作化(二)手工業合作化1、方式:2、結果:手工業生產合作社1956年,90%以上的個體手工業者參加了手工業生產合作社。思考討論1:農業社會主義改造(農業合作化)對農業和農民是利還是弊?農民結隊報名入社對入社的牲口合理議價合作社農民備齊工具一起勞動生產合作社興修水利工程生產合作社使用大型耕作工具在加入合作社以后,土地等生產資料都變成了合作社的公有財產,原本人為分割開的土地又都連成了一片。這非常有利于大型耕作工具的使用,極大地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所以合作社也用上了拖拉機、聯合收割機,莊稼的收成提高了好幾倍!思考:農業社會主義改造(農業合作化)對農業和農民是利還是弊?利。提高農業生產力,促進農業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農民結隊報名入社對入社的牲口合理議價思考討論1:新中國初期,人民政府通過調整工商業,幫助私營工商企業渡過難關并取得發展。但一些私營工商業主為牟取暴利而不顧國家和民眾的利益,甚至采取種種不法手段,嚴重擾亂經濟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進行多次斗爭。公私合營背景1954年--1956年底贖買政策1956年底完成知識展示二:公私合營使私有制經濟過渡到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1.目的:2.起止時間:3.創新政策:及意義:4.結果: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所謂公私合營,是我國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全行業的公私合營是指整個行業實行公私合營,企業的生產資料轉歸國家支配,資本家對企業的資產按固定的利率領取定息。年息為5%,即有代價地把剝削階級的生產資料收歸國有,這種贖買政策,實現了和平過渡,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什么是公私合營?(1)在全行業公私合營以前,實行利潤分配,就是“四馬分肥”,大致是資本家的紅利占20.5%,國家占34.5%,工人福利占15%,公積金占30%。(2)在全行業公私合營以后,采取定息制度:十年內每年由國家按照企業合營時核定的私股額,發給股息,年息為5%,這一方式減少了資產階級對社會主義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資本家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有利于資產階級的生產資料收歸國有。公私合營的兩種形式經公私合營發展至今的中華老字號1952年公私合營,末代老板楊福來。在中國餐飲業500強中,全聚德排名為中式正餐之首。1、結果:2、意義:①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實質)②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③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到1956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知識展示二:三大改造的完成在社會主義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著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等缺點3、局限性材料:20世紀五十年代新中國經濟成分變化表生產資料私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讀材料分析:三大改造的實質是什么?思考討論2:封建社會1840年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49年新民主主義社會(過渡時期)社會主義社會“社會性質”的變化歷程1956年快速閱讀材料分析三大改造的局限性.材料一:農民說的一句話:“剛分到的土地屁股還沒坐熱呢,又被收走了……不僅把土改時分來的土地收公了,把我們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農具也都統統歸公了。”材料二:合作化運動,對各地政府來說都是政治任務,務必要完成,由于發展速度過猛,不少地方出現了違反自愿原則的現象,由于侵犯了富裕中農的實際利益,引起了他們很大的抵觸情緒,出現大量屠宰牲畜的現象,有的省估計至少殺了三十萬頭,有的省估計耕畜減少百分之二十。三大改造農業手工業合作社贖買、全行業公私合營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1956年底課堂小結資本主義工商業1.三大改造的起止時間?內容?2.三大改造的形式?實質?結果?3.三大改造的意義?4.三大改造的局限性?鞏固記憶1.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對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方式和哪個部門相似()A.資本主義工商業B.農業C.銀行業D.畜牧業2.同仁堂是馳名中外的商標品牌。如果你要考察當年有關其公私合營的概況,你必須查閱哪一階段的歷史資料()A.1953年—1956年B.1949年—1956年C.1949年—1953年D.1953年—1957年隨堂訓練BA3.中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是()A.農業組織農業生產合作社B.手工業組織手工業生產合作社C.采取贖買的政策D.資本主義工商業實現全行業公私合營4.“到1956年底,在全國共建立75.6萬個合作社。入社農戶達96.3%,農業合作化在全國基本實現....”以上內容反映的是()A.土地改革B.農業社會主義改造C.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D.公私合營CB必做:1.三大改造的起止時間?內容?2.三大改造的形式?實質?結果?選做:3.三大改造的意義?當堂小測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8下公私合營白七爺.wmv 第5課 三大改造 課件-部編版歷史八年級下冊.ppt 第五課三大改造.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