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自然界的電現象 一、摩擦起電的定義和條件 1、摩擦起電:用摩擦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叫摩擦起電。 2、摩擦起電的條件:一是相互摩擦的物體由不同種物質構成;二是這兩個物體要與外界絕緣。 二、兩種電荷 1、正電荷: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的電荷叫做正電荷。常用符號“+”來表示。質子和正離子所帶的電荷為正電荷。 2、負電荷:用毛皮摩擦過的橡膠棒帶的電荷叫做負電荷。常用符號“-”來表示。電子和負離子所帶的電荷為負電荷。 3、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如圖所示。 三、電荷量 1、物體所帶電荷的多少,稱為電荷量。符號:Q,單位:庫侖,單位符號:C。 2、元電荷:把e=1.6×10-19 C的電荷量叫做元電荷。1C的電荷量等于6.25×1018個電子的電荷量。 四、電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異種電荷完全抵消的現象叫電中和現象。 注意:發生電中和后電荷并沒有消失,實質是電子從帶負電的物體轉移到了帶正電的物體上。 五、驗電器 項目 內容 備注 作用 右圖所示的儀器為驗電 器,它的作用是檢驗物體 是否帶電 構造 金屬球、金屬桿、金屬箔 工作原理 同種電荷互相排斥 使用方法 把檢驗物體和驗電器的金屬球相接觸,如果金屬箔張開,說明物體帶電,并且金屬箔張開的角度越大,說明檢驗物體所帶的電荷越多 檢驗物體所帶電的電性 在已知金屬箔所帶電的電性時,可以檢驗出另一個帶電體所帶的電性。如:已知驗電器帶少量正電,當和另一個帶電體相接觸時,如果金屬箔張角更大,說明檢驗物體帶正電;如果金屬箔張角變小、閉合 或先閉合后張開,說明檢驗物體帶負電 六、原子結構 1、原子結構的主要內容 (1)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的。如圖所示。 原子結構示意圖 (2)原子核帶正電,幾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質量,所帶的電荷量是元電荷的整數倍。 (3)核外電子帶負電,每個電子的電荷量都為e=l.6×10-19 C。 (4)整個原子通常呈中性,原子的正電荷數與核外電子的負電荷數相等。 (5)原子核對核外電子有束縛作用。 口訣:原子結構有一比,形狀好似太陽系。質量集中在核上,電子繞核永不息。 2、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 1911年,盧瑟福在成功地進行了α粒子的散射實驗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原子結構與太陽系結構十分相似。 七、摩擦起電的原因 由于不同物體的原子核對核外電子的束縛本領不同,當兩個物體相互摩擦時,哪個物體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弱,它的一些電子就會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失去電子的物體因缺少電子而帶正電荷,得到電子的物體因有了多余的電子而帶等量的負電荷。由此可見,摩擦起電并不是創造了電荷,而是電子從—個物體轉移到另—個物體上。在摩擦起電過程中,電荷的總量保持不變,即電荷是守恒的。 拓展: 同種物質摩擦不起電,原因是同種物質的原子核束縛電子的本領相同,摩擦時不會發生電子的轉移。 八、帶電體的性質:帶電體有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 九、接觸帶電 讓不帶電的物體接觸帶電體,不帶電的物體就會帶上與帶電體相同的電荷,接觸帶電實際上就是電荷的轉移。 十、靜電感應和感應起電 一帶電的物體與一不帶電的導體互相靠近時,由于電荷間的相互作用,會使導體內部的電荷重新分布;導體內的異種電荷會被吸引到帶電體附近,同種電荷則被排斥到遠離帶電體的導體的另一端,這種現象叫靜電感應(如圖所示)。 利用靜電感應的方法使物體帶電叫做感應起電。感應起電是電子在導體內部的轉移形成的。 【例題1】運汽油的汽車都有一條鐵鏈子拖地,它的作用是(? ) A.?發出聲響,讓過往車輛和行人注意 B.?通過它向空氣和大地散熱 C.?作為運油車的統一標志 D.?為防止汽油因振動摩擦起電,通過與地相連的鐵鏈使油罐所帶的電荷導入地下,從而避免造成危害 3434080251460【例題2】有甲、乙兩個用絕緣絲線懸掛的輕質小球,如圖所示。讓乙球靠近甲球,在以下幾種情況中,能使兩球互相排斥的是(? ) A.甲球帶正電,乙球不帶電?????????? B.甲球不帶電,乙球帶負電 C.甲球帶正電,乙球帶負電????????? D.甲、乙兩球都帶負電 【變式】學習了同種電荷相互排斥之后,小樂同學大膽地猜想:電荷間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否與兩電荷所帶的電荷量和它們之間的距離有關呢?于是他如圖甲所示,做起了實驗。Q是一個帶正電的物體,把系在絲線上的帶正電的小球先后掛在A、B、C三處,比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帶電體的作用力的大小。則: (1)這個力的大小可以通過 。 (2)為使實驗現象更明顯,懸掛在絲線上的小球應選用 。 A.?小鋼球??????????B.?塑料泡沫小球 (3)根據實驗現象,可得出結論: 。 (4)做完以上實驗后,小樂同學用另一個小球靠近帶正電的Q時,情景如圖乙所示,則另一個小球的帶電情況是 。 A.?帶負電????????????????????????????????B.?不帶電????????????????????????????????C.?兩種情況都有可能 1、如圖是用帶電小球探究電流間相互作用規律的實驗情景,符合事實的是( ) 如圖所示,用餐巾紙摩擦一根可以繞支架自由轉動的吸管,使它帶上電,現用另一帶電玻璃棒靠近吸管的一端,發現它們互相排斥.關于這一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339788540005A. 吸管帶的是正電 B. 吸管在摩擦中失去電子而帶負電 C. 吸管和玻璃棒帶同種電荷 D. 吸管和玻璃棒帶異種電荷 3、摩擦起電跟物質的種類有很大關系,嚴格來說,與物質結構和化學成分有關.各種物質中的電子脫離原子所需要的能量不同,因此不同物質的起電順序是不同的,見下列起電順序表: 起電順序(正→負) 有機玻璃 玻璃 毛皮 絲綢 紙 金屬 硬橡膠 石蠟 滌綸 硬塑料 聚乙烯 聚丙烯 根據你所學的摩擦起電知識和起電順序表,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跟紙摩擦過的硬橡膠棒帶正電 B. 跟紙摩擦過的玻璃棒帶負電 C. 跟滌綸摩擦過的硬橡膠棒帶正電 D. 跟滌綸摩擦過的玻璃棒帶負電 4、甲、乙、丙三個輕質小球,甲球排斥乙球,乙球吸引丙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甲、乙兩球一定帶異種電荷 B. 甲、乙兩球一定帶同種電荷 C. 乙、丙兩球一定帶異種電荷 D. 乙、丙兩球一定帶同種電荷 5、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 (選填“正”或“負”)電,如圖,將它與不帶電的驗電器金屬球接觸,驗電器的金屬箔張開,是因為 (選填“同種”或“異種”)電荷相互排斥. 6、小麗同學要探究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力跟什么因素有關,將一個帶正電的物體放在A處,然后將掛在絲線上帶電的小球先后掛在P1、P2、P3處。小球受力發生偏移情況如圖所示,可知小球帶 (選填“正”或“負”)電,得出的結論是 。 32740602438407、如圖所示,是閃電產生的電流通過避雷針的示意圖(已知云層帶正電).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產生閃電時,創造了電荷 B.產生閃電時,云層失去了原子核 C.云層帶正電,是因為云層得到了電子 D.圖中的電流方向是從云層到避雷針 8、有兩個相同的驗電器A和B,A帶負電,B不帶電,當用金屬棒連接A和B的金屬球時,A的金屬箔張角變小,B的金屬箔明顯張開,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355981069215A.金屬棒一定帶正電 B.驗電器B帶上了負電 C.瞬間電流從驗電器A流到驗電器B D.金屬箔張開是因為金屬箔帶了異種電荷相互排斥 9、有甲、乙、丙三個帶電的泡沫塑料小球,甲帶正電.先用甲靠近乙,發現乙被排斥;再用乙靠近丙,丙被吸引(如圖所示).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乙帶正電,丙帶正電 B.乙帶負電,丙帶負電 C.乙帶負電,丙帶正電 D.乙帶正電,丙帶負電 10、取兩個相同的驗電器A和B,使A帶負電,B不帶電。可以看到A的金屬箔張開,B的金屬箔閉合(如圖所示)。用帶絕緣柄的金屬棒將A和B上的兩金屬球連接起來,則A、B金屬箔張角的變化情況是( ) A.A和B都不變 B.A變小,B張開 C.A變大,B不變 D.A閉合,B張開 參考答案 考點突破 例題1、D 2、D 變式 (1)絲線與豎直方向的夾角大小顯示出來(2)B (3)在電荷量一定的情況下,電荷間距離越小,電荷間的作用力越大 (4)C 夯實基礎 B 2、C 3、C 4、B 5、正 同種 正 距離越遠,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力越小 能力提升 7、D 8、B 9、D 10、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