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1屆高考政治二輪專題三 經濟制度與收入分配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1屆高考政治二輪專題三 經濟制度與收入分配學案

資源簡介

313690229235
37846055880專題 三
××
經濟制度與收入分配
專題 三
××
經濟制度與收入分配
命題趨勢
命題趨勢
多以國家在個人收入的分配、財政、稅收等方面的政策及具體措施,或以國家當前經濟發展狀況為背景,考查效率與公平的關系、財政的作用、稅收的種類等。
從命題內容上看,本專題考查的重點有:效率與公平、財政收入與支出、財政、稅收的作用等。從考查形式上看,以選擇題為主,主觀題著重考查怎樣實現收入分配公平與財政、稅收的作用。在復習備考中要注意:
(1)個人的收入分配方式,常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要注意勞動收入、非勞動收入方面的計算題。
(2)結合國家在調節收入分配、維護社會公平方面的新舉措,考查如何實現收入分配公平。
(3)財政的作用是高考選擇題和主觀題常考的內容。尤其是財政在關注“三農”、就業、居民消費、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等民生及節能減排、自主創新等方面的作用。
(4)稅收的基本特征、稅收的作用及依法納稅,常以選擇題形式考查。
考點清單
考點清單
核心考點一 個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分配方式
①按勞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經濟中
②按要素分配:存在于股份制企業、私營企業、外資經濟和個人投資活動中
①勞動收入:按勞分配所得、按勞動要素分配所得②非勞動收入:主要來自按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分配所得(排除按勞動要素分配)
實行原因
生產決定分配,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方式。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相應地就必然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分配原則
(1)兼顧效率與公平原則
二者關系
①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
②對立性。效率與公平分別強調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正確處理
①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與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
②既要反對平均主義,也要防止收入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后富
(2)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
①社會主義本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收入分配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本內容,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體現。
②公平與效率的關系: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維護勞動者權益,激發勞動者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效率的積極性。
③公平與新發展理念:實現社會公平是貫徹共享發展理念的要求,有利于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④分配與消費的關系: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有利于刺激消費、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3)實現收入分配公平
根本措施
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維護公平的根本措施在于發展生產力、促進經濟發展
制度保證
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初次分配
增加居民收人,著重保護勞動所得,鼓勵勤勞守法致富,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人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
再分配
要促進收人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擴大中等收人群體,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人,取締非法收入。
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調節職能,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縮小收人分配差距
財政作用
要發揮好財政的作用,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
新理念
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強宏觀調控,統籌城鄉、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4)初次分配與再分配的區別
初次分配
再分配
含義
國民收入直接與生產要素相聯系的分配。
在初次分配的基礎上,各收人主體之間通過各種渠道,實現財富轉移,再次取得收益的過程。
主體
主要是企業。
國家、政府
范圍
在創造它的物質生產領域進行。
在全社會范圍內進行。
手段
市場機制決定
稅收政策、法律
目的
提高效率,體現公平。
主要是更加體現公平。
舉例
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增值稅、按要素分配獲得的收入
事業單位工資;個人所得稅、財產稅;為建立社會保障制度而支付的各項費用,包括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等
核心考點二 國家收入的分配
1.財政收入與支出
財政收入
構成
稅收收入、利潤收入、債務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稅收是國家籌集財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
影響因素
①經濟發展水平對財政收入的影響是基礎性的。必須加快經濟發展,大力增加社會財富總量。
②國家應當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證國家財政收人穩步增長,又促進企業的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財政支出
經濟建設支出,科學、教育、文化、衛生事業支出,行政管理和國防支出,社會保障支出,債務支出。
收支關系
財政收支平衡:當年的財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人大于支出略有盈余,或支出大于收人略有赤字。
財政盈余:當年的財政收入大于財政支出的部分。
財政赤字:當年的財政支出大于財政收人的部分。
2.財政在國民經濟運行中的作用
角度
作用
生產
①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②國家財政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
③通過財稅政策引導生產的調整與升級,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④通過財稅政策,引導企業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分配
①國家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
②通過再分配,加大財政對社會保障的支出,維護社會公平
交換
通過財稅政策,影響國內或國際市場上商品的價格
消費
①通過財稅政策,影響消費成本,引導消費行為
②通過財稅政策,調節社會總需求
③通過財政補貼等形式,促進消費,擴大內需
492823574295
00
3769995102235減少財政支出,增加稅收策
00減少財政支出,增加稅收策
339471025908000227520595250緊縮性財政政策
00緊縮性財政政策
2002155238125
00
3.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實施
634809582550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
00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
1091565212725經濟過熱
00經濟過熱
18726156096000
379730056515提高銀行貸款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
00提高銀行貸款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
340106022732900226885556515從緊的貨幣政策
00從緊的貨幣政策
50869851206500
76200187960經濟形勢
00經濟形勢
117094026606400346519524066500230505159385001040130185420經濟增長滯緩
00經濟增長滯緩
344614510795增加財政支出,減少稅
00增加財政支出,減少稅
23710908255擴張性財政政策
00擴張性財政政策
-127000203200008007357937400
351028075565降低銀行存貸款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
00降低銀行存貸款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
240538082550從寬的貨幣政策
00從寬的貨幣政策
32073852793900
4688205264160促進經濟結構優化
00促進經濟結構優化
3507740253365優化財政信貸方向
00優化財政信貸方向
2227580163830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
00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
1081405149860既不過熱也不滯緩
00既不過熱也不滯緩
428815520129500316166520764500186563011937900
4.稅收
與財政的關系
稅收是國家籌集財政收人最普遍的形式,是財政收入最重要的來源
基本特征
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
作用
籌集財政收入調節經濟的重要手段
種類
流轉稅、所得稅、資源稅、財產稅、行為稅五大類
依法納稅
對公民而言,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國家通過稅收實現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對國家而言,是國家實現其職能的物質基礎
違反稅法表現
偷稅、欠稅、騙稅、抗稅
納稅人意識
依法納稅,增強納稅人權利與義務意識,行使納稅人權利
5.保障稅收收入,發揮稅收作用
(1)公民:增強納稅人的權利與義務意識,自覺依法納稅,以主人翁的態度積極關注國家對稅收的征管和使用。
(2)國家:完善稅收和財政制度;加大稽查處罰力度,嚴懲違反稅法的行為;加強稅收宣傳,引導人們自覺依法納稅。
(3)企業:要依法納稅,誠信納稅,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6.影響個人所得稅起征點上調的因素
因素
如何影響
物價變動
物價上漲會導致居民消費支出增加,實際收人水平降低,為維持和提升居民消費水平,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個稅起征點會受到上調壓力。
居民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變化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消費水平逐漸提高,消費結構趨于優化,用于發展性消費、享受性消費等支出增加,這些都會使居民消費支出呈不斷增加趨勢,也會對個稅起征點產生上調壓力。
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
政府為了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也會合理提高個稅起征點。為廣大納稅人減輕個稅負擔,相應增加他們的可支配收人,從而更好地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社會的收入分配狀況
過大的收人分配差距會損害社會公平目標的實現。為維持社會和諧穩定政府也會通過上調個稅起征點,減輕廣大工薪階層稅負,從而相應縮小收入分配差距。
政府的財政實力
社會經濟發展使政府已經擁有了雄厚的財政實力,客觀上就具有了讓利于民的更大空間,這也為政府提高個稅起征點創造了條件。
精題集訓
(70分鐘)
精題集訓
(70分鐘)
經典訓練題
經典訓練題
1.(2020·新課標I)為發揮農業保險對支農惠農、促進農業發展的作用,中央財政于2007年開始實施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截至2019年底,農業保險累計支付賠款2400多億元,服務農戶數從0.5億戶次增至1.8億戶次,提供的風險保障從0.1萬億元增加到3.6萬億元。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發揮作用的路徑是( )
①獲得財政補貼,降低成本支出
②增加生產投入,促進產業發展
③購買農業保險,支付保險費用
④轉移災害風險,穩定收入預期
A.①→③→④→②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
2.(2020·江蘇卷)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赤字率擬按3.6%以上安排,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痹撆e措是基于( )
A.財政有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作用 B.財政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
C.財政赤字是提高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D.財政赤字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2020·天津卷)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社會的不利影響,某市發放了普惠型和紅利型兩種消費券。普惠型消費券人人有份:紅利型消費券只對低保、特困等四類救助對象發放。發放紅利型消費券( )
A.是完善我國分配制度的重要舉措
B.是政府運用貨幣政策刺激消費的手段
C.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穩定人民生活
D.有利于實現消費升級,刺激經濟增長
4.(2020·浙江卷)下表為我國2019年前三季度分季度累計GDP與稅收收入情況。
2019年前三季度分季度累計GDP與稅收收入(單位:億元,%)
季度
GDP
稅收收入
稅收收入占GDP的比重
絕對數
增長率
絕對數
增長率
2019年第一季度
213432.8
6.4
46706
5.4
21.9
2019年上半年
450933.1
6.3
92424
0.9
20.5
2019年前三季度
697798.2
6.2
126970
-0.4
18.2
從上表數據中可以推斷出,2019年前三季度我國( )
①經濟增速呈現下行趨勢 ②推行了大規模減稅政策
③實施了緊縮性財政政策 ④財政對經濟發展支持力度降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2018年高考海南卷)現階段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企業里工人的工資收入屬于按勞分配所得
②公有制經濟中職工的收入屬于按勞分配所得
③工程師提供新技術獲得的收入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所得
④農民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獲得的收入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所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018年高考全國2卷)近三年來,某國財政赤字率和通貨膨脹率的變化如表2所示。
表2
年份
指標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財政赤字率
3%
4.2%
6.7%
通貨膨脹率
5%
7.5%
13%
為了應對這種局面,該國可采取的政策措施是( )
①降低企業所得稅稅率 ②央行在市場上出售債券
③降低存款準備金率 ④壓縮政府開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18年高考全國2卷)某國是全球最大的鋼鐵進口國,2018年3月該國決定將進口鋼鐵關稅大幅度提高至25%。不考慮其他因素,短期內上調關稅對該國鋼鐵制成品消費的影響路徑是( )
①鋼鐵進口成本上升 ②國家關稅收入增加
③鋼鐵制成品價格上漲 ④鋼鐵企業利潤增加
⑤消費者的利益受損 ⑥消費者的利益增加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②→③→④
8.(2018年高考海南卷)現階段我國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企業里工人的工資收入屬于按勞分配所得
②公有制經濟中職工的收入屬于按勞分配所得
③工程師提供新技術獲得的收入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所得
④農民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獲得的收入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所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高頻易錯題
高頻易錯題

9.下面是某市居民家庭2020年收入構成比例表
內容
工資、薪金收入
經營書店收入
出租房屋收入
股票、利息收入
其他收入
比例(%)
20
36
25
10
9
上表表明( )
①按生產要素分配收入已經成為居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②投資方式多樣化帶來收入來源多樣化 
③按生產要素分配已成為我國的主要分配方式 
④按勞分配收入已經成為居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2020年12月16日,習近平主席在重慶主持召開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皟刹怀睢奔床怀畛浴⒉怀畲叭U稀奔戳x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下列屬于初次分配過程中有助于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的有( )
①提高種糧農民直接補貼標準 ②提高農民工最低工資標準
③建立農民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 ④提高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19年5月10日,李克強總理就減稅降費政策實施情況聽取企業負責人意見建議。他強調,減稅降費是全年重點工作,要持續用力,加快推進,落實到位。減稅降費( )
①是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重要舉措
②有利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穩增長、穩就業
③是我國政府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的體現
④說明科學的貨幣政策能夠固本培元、增強經濟發展后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2021年,我國講進一步深化增值稅改革,重點降低制造業和小微企業稅收負擔,將制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這次減稅,著眼“放水養魚”會產生積極效應。據此判斷,以下傳導路徑正確的是( )
①大規模的減稅→激發市場活力→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擴大稅基、增加財政收入
②降低企業稅收→激發市場活力→帶動更多居民就業→增加收入提升、消費能力
③大規模的減稅→財政收入減少→降低財政支持經濟發展力度→加大經濟下行壓力
④降低企業增值稅→職工社保基金增加→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實現收入分配公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我國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修訂后的個人所得稅法將3500元/月的個稅起征點調整到5000元/月,同時擴大了3%、10%、20%三檔低稅率的級距,并對居民個人的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型醫療等六項支出在稅前予以專項扣除。李克強總理在2019年“兩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要落實好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使符合減稅政策的約8000萬納稅人應享盡享。下列關于個稅改革可能引發的傳導路徑正確的是( )
①個人所得稅改革→優化稅種結構→增加財政收入→增加政府宏觀調控能力
②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提高居民總體消費水平
③個人所有稅改革→擴大低稅率級距→縮小收入差距→提高居民總體消費水平→促進經濟發展
④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減輕居民個人稅負→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拉動社會需求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4.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今年預計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4月1日起,將制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增值稅稅率降至13%;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征點由月銷售額3萬元提高到10萬元;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各地可降至16%。這一政策的傳導過程是( )
①下調制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降低制造業等行業生產成本→推動實體經濟發展
②小微企業將迎來普惠性減稅→增強小微企業活力→吸納更多勞動者就業
③減輕小微企業社保繳費負擔→職工社會保障負擔增加→職工社會保障待遇降低
④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增加社會總供給→促進經濟平穩運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2020年10月2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97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8%。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5484元,增長4.7%;經營凈收入3788元,增長4.5%:財產凈收入323元,增長10.1%;轉移凈收入2702元,增長9.8%。根據相關數據,我們可以推斷出( )
①財產性收入對農民總收入貢獻不大,要創造條件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
②推動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可以增加經營性收入
③從總體上說,農民種地不如打工獲得的收入多
④國家通過轉移支付等初次分配手段,不斷增加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精準預測題
精準預測題
16.某地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中,探索出“規模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吸收了包括貧困戶在內的500戶農戶,參加了土地入股分紅,農戶成為合作社的股東,貧困戶則在合作社和企業務工,有效帶動了貧困群眾增收脫貧,合作社年人均分紅達2.1萬元,對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
①農戶土地入股獲得的收益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
②貧困戶的務工收入屬于財產性收入
③農戶以土地入股分紅,促進了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
④材料中的措施屬于通過再分配調節機制,推動農民收入來源多元化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17.第三次分配像一只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溫柔之手”,在自愿基礎上以募集、捐贈和資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對社會資源和社會財富進行分配。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明確要發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重視第三次分配的作用有助于( )
①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實現社會財富的再分配
②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實現更合理的收入分配
③發展社會慈善事業,擴大中等收人群體收入
④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對再分配做出有益補充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18.2020年8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防汛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會議宣布,通過各種渠道,中央和地方財政用于災后恢復重建資金規模約1000億元,并建立資金直達災區和項目機制。會議還允許地方將抗疫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債、特殊轉移支付資金用于恢復重建等,由此可見,此舉( )
①通過再分配的調節機制,實現社會公平
②加大財政支出力度,有效增加社會總供給
③為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物質保障
④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促進經濟平穩運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2020年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上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近幾年,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雙創”活動蓬勃發展,為激發創新潛力和市場活力、擴大就業發揮了積極作用。下列傳導路徑能正確反映材料信息的是( )
①城鄉居民實現總體增收→提高社會總體消費水平→消費需求升級
②激發創業創新熱情→涌現新技術、新業態和新模式→創造更多就業崗位
③不斷培育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④倒逼供給側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A.②→③→①→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④→③ D.①→③→②→④
20.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新法將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新法在多方面進行了修改完善,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此法實施發生作用的影響路徑是( )
①完善按勞分配的體制機制 ②保護專利權人合法權益
③提升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④促進專利的轉化和運用
A.②→④→③ B.①→④→②
C.①→②→④ D.②→③→①
21.國務院《關于優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績效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要加大對承擔國家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攻關任務科研人員的薪酬激勵。對全時全職承擔任務的團隊負責人(領銜科學家/首席科學家等)以及引進的高端人才,實行一項一策、清單式管理和年薪制。這一措施( )
①有利于落實人才強國戰略,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②堅持了按勞分配的基本原則,確保收入分配公平
③確立了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
④激發高端人才活力,體現了國家對知識和人才的尊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為區別現有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有學者把“慈善事業機制”稱為“三次分配”機制,在道德、文化、習慣等影響下,社會力量自愿通過民間捐贈、慈善事業等方式,濟困扶弱、助窮人改善生活、教育和醫療的條件。這說明“三次分配”( )
①發揮財政作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社會公平
②是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
③充分發揮市場在慈善、民生等方面的決定性作用
④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倡導回報社會,邁向共同富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3.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是一種重要的生產要素。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確認數據要素參與分配( )
①有助于完善分配制度,調動要素所有者的積極性
②有利于激發數據要素活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③意味著數據要素將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第一資源
④能夠保障數據要素按其創造的商品價值參與分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4.8月19日,財政部公布2020年7月財政收支情況顯示,1-7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33499億元,同比下降3.2%。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0959億元,同比增長8.9%;衛生健康支出11307億元,同比增長3.8%。由此可見( )
①我國財政收人增加為財政支出奠定基礎
②財政在改善民生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③財政有利于促進資源更加合理的配置
④我國的財政支出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眻蟾鎻娬{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公平,鼓勵勤勞守法致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多次開會研究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問題,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各級黨委、政府以及廣大用人單位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和決策部署,推動我國收入分配改革取得了新進展。但目前我國收入分配領城存在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地區收入差距、全國行業平均工資差距雖有所下降,但總體看仍然偏大。
結合材料,運用《經濟生活》的相關知識,說明黨的十九大報告關于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公平有何意義,并請你為縮小收入差距,促進分配公平提出合理化建議。
參考答案
參考答案
經典訓練題
經典訓練題
1.【答案】C
【解析】①③:中央財政實施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前提是農戶購買了農業保險,支付了相應保險費用,才可享受相應的補貼政策。③排第一位,①排第二位。④:購買農業保險后,當風險發生時,能有效規避風險,轉移災害風險預,穩定收入預期,④排第三位。②:當農戶的收入預期向好的時候,農戶將進一步增加生產投入,即達到了“發揮農業保險對支農惠農、促進農業發展的作用”,②排第四位。故本題選C。
2.【答案】B
【解析】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安排財政赤字擬按3.6%以上,以及發行抗疫特別國債,這與疫情以來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有關。因此,該舉措是基于財政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B正確切題。材料中舉措主要是針對經濟下行壓力,并不涉及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A不符合題意。稅收是財政收入的最基本形式,增加財政赤字不是提高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C說法錯誤。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一般表現為財政促進某一行業或者某一地區的發展,材料并未體現,D與題意無關。故本題選B。
3.【答案】C
【解析】我的分配制度是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發放紅利型消費券與完善我國的分配制度無關,排除A。發放紅利型消費券是政府運用財政政策刺激消費的手段,B錯誤。紅利型消費券只對低保、特困等四類救助對象發放,其目的在于保障低保、特困等四類救助對象的基本生活穩定,與“實現消費升級,刺激經濟增長”無直接聯系,C正確,D排除。故本題選C。
4.【答案】A
【解析】①:GDP是衡量一國經濟的重要指標,由表格GDP增速可看出,我國GDP增速呈下降趨勢,表明我國經濟增速呈下行趨勢,①觀點符合題意。②:在GDP小幅下降的情形下,稅收增長率大幅下降,且稅收占GDP的比重大幅下降,從側面反映出我國在推行減稅降費政策,使短期內我國稅收收入下降,但是卻減輕了企業負擔,助推供給側結構改革,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②觀點符合題意。③:減稅降費有利于減輕企業負擔,增強企業活力,是積極的財政政策,而不是緊縮性的財政政策,③觀點不符合題意。④:減稅降費有利于減輕企業負擔,增強企業活力,推動企業轉型升級,這一積極的財政政策為高質量發展提力增效,④觀點錯誤。故本題選A。
5.【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我國的分配制度。①按勞分配是在公有制經濟的前提下,選項中的“企業”不知道所有制是公有還是私有,所以排除;②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公有制經濟中的職工收入中的工資和獎金是按勞分配,福利和社會保障等就不是按勞分配,另外由于公有制實現形式的多樣化,還有其他分配方式。③④說法正確,答案選D。
6.【答案】D
【解析】此題考查國家宏觀調控的相關知識。根據圖表信息,一方面該國財政赤字率逐年擴大,而且偏高,該國政府可通過壓縮政府開支,減少財政支出,縮小財政赤字,進而控制好財政赤字率,④符合題意;另一方面該國通貨膨脹率卻整體呈下降趨勢,特別是2017年急劇下降,這表明該國當前經濟形勢處于社會總需求不旺態勢,該國政府可通過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擴大銀行信貸規模來刺激社會總需求。拉動經濟持續穩定發展。③符合題意;降低企業所得稅稅率雖在一定程度會增加企業利潤但不一定會帶來社會總需求增長,①排除;央行在市場上出售債券會使該國政府財政赤字率進一步升高,不利于有效控制赤字率和經濟的穩定發展,②排除。故本題選D。
7.【答案】A
【解析】此題考查稅收的相關知識。根據材料信息,該國是全球最大的鋼鐵進口國,2018年3月該國決定將進口鋼鐵關稅大幅度提高至25%,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該國鋼鐵進口成本將上升,該國的鋼鐵制成品成本增加,價格上漲,最終導致該國消費者的消費成本增加,利益受損。A的傳導路徑正確;B、C、D均不正確。故本題選A。
8.【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我國的分配制度。①按勞分配是在公有制經濟的前提下,選項中的“企業”不知道所有制是公有還是私有,所以排除;②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公有制經濟中的職工收入中的工資和獎金是按勞分配,福利和社會保障等就不是按勞分配,另外由于公有制實現形式的多樣化,還有其他分配方式。③④說法正確,答案選D。
高頻易錯題
高頻易錯題

9.【答案】A
【解析】我國實行的是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從某市居民家庭2019年收入構成比例表可以看出,投資方式多樣化帶來收入來源多樣化,按生產要素分配收入已經成為居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①②項符合題意;我國是以按勞分配為主體,③項說法錯誤;材料顯示不出我國實行按勞分配收入情況,④項與題意不符;正確選項為A。
10.【答案】C
【解析】對種糧農民進行補貼是中央的惠民政策,屬于再次分配,①錯誤。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屬于初次分配,②③正確。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屬于再次分配,④錯誤。故本題選C。
11.【答案】A
【解析】減稅降費是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重要舉措;有利于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穩增長、穩就業,①②正確。材料未體現個人收入分配,③不符合題意。減稅降費屬于財政政策,不是貨幣政策,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
12.【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我國大規模的減稅意在放水養魚,可以激發市場活力,促進實體經濟發展,這樣有利于擴大稅基、增加財政收入,①符合題意。降低企業稅收有利于激發市場活力,帶動更多居民就業,增加居民收入、提升消費能力,②符合題意。減稅政策不一定會使財政收入減少,也不會降低財政支持經濟發展力度,排除③。降低企業增值稅和職工社保基金增加不存在前后因果關系,排除④。故本題選A。
13.【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稅收的作用。本次個人所得稅改革,并不存在優化稅種結構,也不會增加財政收入,①錯誤。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會減輕稅負,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但不是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②錯誤。個人所有稅改革、擴大低稅率級距,能夠縮小收入差距,提高居民總體消費水平,刺激消費,促進經濟發展,③正確。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減輕居民個人稅負,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費,拉動社會需求,④正確。故本題選C。
14.【答案】A
【解析】2019年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下調制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能夠降低制造業等行業生產成本,推動實體經濟發展,①傳導正確。2019年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小微企業將迎來普惠性減稅,以增強小微企業活力,吸納更多勞動者就業,②傳導正確。減輕小微企業社保繳費負擔,不會增加職工社會保障負擔,也不會降低職工社會保障待遇,③說法錯誤。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有利于增加社會總需求而不是總供給,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
15.【答案】A
【解析】①:“財產凈收入323元,增長10.1%”,由此可知財產性收入對農民總收入貢獻不大,要創造條件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①符合題意。②:“經營凈收入3788元,增長4.5%”,這可能與我國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土地流轉有關,因此我們可以推動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以增加經營性收入,②符合題意。③:“從總體上說,農民種地不如打工獲得的收入多”說法明顯錯誤,這要視具體情況而論,③排除。④:轉移支付等屬于再分配,而不是初次分配,④錯誤。故本題選A。
精準預測題
精準預測題
16.【答案】B
【解析】①③:農戶土地入股獲得的收益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貧困戶則在合作社和企業務工,有效帶動了貧困群眾增收脫貧,合作社年人均分紅達2.1萬元,說明農戶以土地入股分紅,促進了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①③符合題意。②:貧困戶在合作社和企業務工,收入屬于按勞動要素分配,②說法錯誤。④:材料未涉及再分配,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
17.【答案】A
【解析】①:市場機制是以利益為杠桿的,發揮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就是在自愿基礎上發揮社會力量作用,因而不是發揮市場機制作用,①錯誤。②④:第三次分配像一只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溫柔之手”,在自愿基礎上以募集、捐贈和資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對社會資源和社會財富進行分配,這體現了第三次分配有利于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實現更合理的收入分配;能夠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對再分配做出有益補充,②④符合題意。③:第三次分配主要是通過募集、自愿捐贈和資助等慈善公益方式對社會資源和社會財富進行的分配,主要是幫助低收入者,而不是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收入,③錯誤。故本題選A。
18.【答案】A
【解析】①:財政撥款資金用于災后重建屬于再分配的調節機制,有利于實現社會公平,①符合題意。③:財政資金用于災區能夠改善人們生活,③符合題意。②:財政資金撥款加大了財政支出的力度,但是增加的不是社會總供給,②錯誤。④:材料體現的是財政資金用于災后重建,沒有體現優化財政支出結構,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
19.【答案】A
【解析】四個題肢本身的傳導路徑都是正確的,需要考生分析題肢之間的內在聯系??刹捎么_定首尾法,先確定第一個或者先確定最后一個,如果可能的話兩個都確定下來。第一步,明白題干材料說的是什么(“雙創”即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要求干什么(分析“雙創”的作用的傳導路徑,也就是分析其積極意義);第二步,結合第一步和首尾判斷法具體分析每個題肢。根據材料,首先應該是激發創業創新熱情(②),②的終點是就業,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就業可以增加居民收入(③),而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①),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④),因此根據創業就業→收入→消費→生產之間的關系得出。故本題答案為A。
20.【答案】A
【解析】②:《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頒布和實施,有利于保護專利權人合法權益,②排第一位。④:專利權人會去充分的挖掘其市場價值,有利于促進專利的轉化和運用,④排第二位。③:專利的轉化和運用,有利于提升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③排第三位。①:專利費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與完善按勞分配的體制機制無關,①排除。故本題選A。
21.【答案】C
【解析】①④: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這說明國家對勞動、人才、知識、創造的尊重,是我國對各類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法性、合理性的確認,①④符合題意。②:材料體現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這可能會拉大收入差距,不體現按勞分配的基本原則,②錯誤。③:應該是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不是“確立”,③錯誤。故本題選C。
22.【答案】D
【解析】②④:“三次分配”機制,在道德、文化、習慣等影響下,社會力量自愿通過民間捐贈、慈善事業等方式,濟困扶弱、助窮人改善生活、教育和醫療的條件。這說明“三次分配”是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倡導回報社會,邁向共同富裕,故②④入選。①:再分配發揮財政作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促進社會公平,故①不選。③:“三次分配”不是發揮市場在慈善、民生等方面的決定性作用,而是發揮道德的作用,故③不選。故本題選D。
23.【答案】A
【解析】①②:確認數據要素參與分配將對數字經濟的發展起到導向作用,指引企業更加重視數據要素,有利于激發數據要素活力,推動經濟 高質量發展。這一重大創新完善了分配制度, 健全數據這一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 獻決定報酬的機制,體現了發展社會主乂市場 經濟條件下按要素分配的效率原則,有利于更 好地調動要素所有者的積極性。故①② 正確。③:人才資源是國民經濟發展的第一資源,也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本條件之一。故③ 錯誤。④:確認數據要素參與分配并不能夠完全保障數據要素按其創造的商品價值參與分配。故④錯誤。故本題選A。
24.【答案】C
【解析】②④: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下降,而民生方面的支出同比增加,表明我國財政支出結構優化,有利于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②④正確。①:材料僅僅呈現了財政支出情況,未顯示財政收入狀況,“我國財政收人增加為財政支出奠定基礎”,①不符合題意。③:材料僅僅呈現了財政支出情況,沒有涉及到財政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的作用,③與題意無關。故本題選C。
25.
【解析】本題以十九大強調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公平和以人民為中心關注民生為話題設置情景,從經濟生活角度設置相關問題,考查與之密切相關的知識,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討問題的綜合能力。
本題要求結合材料,運用《經濟生活》的相關知識說明黨的十九大報告關于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公平有何意義,并請你為縮小收入差距、促進分配公平提出合理化建議。第一小問: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公平有何意義?本設問實際是考查實現公平的意義。解答本設問,考生首先可從公平與效率的關系角度考慮,從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證,有利于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提高經濟效率,增加社會財富的角度去分析說明;其次,考生可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體現,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是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的角度去分析說明;再次,考生可從實現公平的意義方面考慮,從有助于縮小收入差距,擴大內需,提高消費水平和生活水平,協調人們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實現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角度分析說明。
第二小問:請你為縮小收入差距、促進分配公平提出合理化建議。本設問屬于措施類試題,實際回答如何實現社會分配公平。首先考生可考慮實現收入分配公平最根本的在于推動生產力的發展;針對材料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考生可從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角度去分析說明;針對材料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考生可從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的角度去分析說明;針對材料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地區收入差距、全國行業平均工資差距雖有所下降,總體看仍然偏大,考生可從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規范收入分配秩序,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調節過高收入,清理規范隱性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縮小城鄉、區域、行業收入分配差距的角度去分析說明。
【答案】(1)意義:①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證,有利于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提高經濟效率,增加社會財富。
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體現,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是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③有助于縮小收入差距,擴大內需,提高消費水平和生活水平,協調人們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實現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
建議:①根本措施在于推動生產力的發展。
②制度保證: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初次分配角度:
A、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B、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
④再分配角度:
A、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
B、規范收入分配秩序,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調節過高收入,清理規范隱性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C、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D、縮小城鄉、區域、行業收入分配差距。
【點評】實現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與措施(答題模板)
(1)原因
答題要素:社會主義本質+提高效率+刺激消費+共富目標+科學發展觀+發展方式
①公平的收入分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體現。
②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維護社會公平有利于調動勞動者生產積極性,推動生產力發展,提高經濟效率,增加社會財富。
③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調整收入分配格局,縮小社會收入差距,能夠刺激消費,擴大內需,從而推動經濟發展。
④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目標。維護社會公平,調節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
⑤科學發展觀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維護社會公平,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核心要求,能夠推動消費、投資、出口的協調發展,從而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⑥經濟發展方式:維護社會公平,有利于協調投資與消費的關系,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2)措施
答題要素:根本途徑+制度保障+初次分配+再分配+財政作用+科學發展觀
①從根本上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
②增加居民收入,著重保護勞動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另一重要舉措。要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的問題。要規范收入分配秩序,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調節過高收入,清理規范隱性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努力縮小城鄉、區域、行業收入分配差距。
④要發揮好財政的作用,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覆蓋面。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的就業政策。
⑤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宏觀調控,統籌城鄉、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东县| 赤水市| 沂源县| 周至县| 周至县| 五大连池市| 固阳县| 凌源市| 芮城县| 赤峰市| 明光市| 射洪县| 信宜市| 乐至县| 桂阳县| 积石山| 达日县| 江陵县| 花莲市| 龙川县| 河曲县| 无棣县| 乐山市| 且末县| 淮北市| 丽江市| 且末县| 宣武区| 新乐市| 彰武县| 太仆寺旗| 利辛县| 克东县| 如皋市| 句容市| 富平县| 双牌县| 乌兰县| 内黄县| 开平市| 长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