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03聲與光考點一、聲和耳聲音的產生:(1)產生: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振動一定發聲但是聲音不一定能聽到。(2)聲源:正在發聲的物體。固液氣都能發聲。(3)聲波:振動面的不斷振動,介質中就形成疏密相間的波動,向遠處傳播,我們把它叫做聲波。聲波是傳播聲音的形式。(4)聲波的應用:醫療上用超聲波粉碎結石,通過內臟反射的超聲波分析體內病變(B超)。科學家用聲吶探測海水深度。2聲音的傳播:(1)介質:聲音的傳播需要物質,科學上把這種物質叫做介質。聲音傳播的條件: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一切固液氣都可以傳聲,真空不能傳聲。聲速:在15℃的空氣中,聲音每秒傳播340米。影響聲速大小的因素:不同介質傳播速度不同,一般:固>液>氣;介質溫度也有關:溫度高,聲速大。升1℃,多走0.6米,聲音的傳播路線總是向著低溫方向。3.聲音的特性:(1)音調:聲音的高低。頻率:①概念:物體每秒內振動次數。②音調與頻率的關系:頻率大音調高;超聲和次聲:①超聲波:大于20000赫茲的聲波。②次聲波:低于20赫茲的聲波。③人能聽到聲波范圍:20赫茲--20000赫茲之間。響度:①概念:人們主觀感覺聲音的強度。②響度的影響因素:聲源振動幅度越大,聲音響度越大;距離聲源近響度越大。③分貝:聲音大小的計量單位通常用分貝來表示,符號dB。音色:反映聲音的品質。與發聲體的材料、形狀、發聲方法等有關。聲音的三要素:響度、音調、音色。4.噪音:(1)噪音:聲音可以分為兩類:樂音和噪聲。樂音使人輕松愉快的聲音,噪聲是使人煩躁不安的聲音。妨礙人正常休息、學習、工作的聲音都屬于噪聲。噪聲的控制:①在聲源處減弱(儀器設備換噪聲小的);②在傳播過程中減弱(設立屏障);③在人耳處減弱(戴耳塞)。噪聲污染標準:工廠、工地85-90分貝;居民區白天不超過50分貝,夜間不超過40分貝。考點耳:聲音與耳1、耳的結構:①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②中耳包括鼓膜、鼓室、聽小骨、咽鼓管;③內耳包括耳蝸、前庭和半規管。2、耳的主要功能:聽覺和保持身體平衡。位覺感受器在前庭和半規管中(解釋暈船、暈車現3、聽覺產生過程:耳廓(收集聲波)→外耳道→鼓膜(將聲波轉化為振動→聽小骨(將聲波擴大并傳導)→耳蝸(接受刺激、產生信息)→聽神經(傳導信息)→大腦(產生聽覺)。4、物體在1秒內振動的次數叫頻率,單位是赫茲(Hz)。人的發聲頻率大約在65赫茲到1100赫茲之間;聽覺頻率大約在20赫茲到20000赫茲之間。高于20000赫茲的聲波叫做超聲波,低于20赫茲的聲波叫做次聲波。考點二光基礎光基礎:(1)光源:自身會發光的物體。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同一均勻物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現象)。(3)光線:我們常用一條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這樣的直線叫光線。小孔成像:①原因:光的直線傳播。②倒立實像。③與孔的形狀無關,只與孔的大小有關,孔要足夠小。光速:真空中:310m/s;水中約為真空中3/4;玻璃中約為真空中2/3。光年:光在一年里傳播的距離,約為9.4610千米。光的色散:(1)單色光和復色光:不能再分散的光叫單色光,能繼續分散的光叫復色光。光的色散現象:太陽光通過棱鏡后被分解成各種顏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條彩色光帶:紅、橙、黃、綠、藍、靛、紫,這種現象叫光的色散。(3)紅外線:①把一個靈敏溫度計放在紅色光以為的部分,發現溫度計溫度上升,說明這里也有光的輻射,只是肉眼看不到,我們稱這種光為紅外線。②應用:家用遙控器,紅外線烤箱。(4)紫外線:①把感光膠片放到紫光以外的部分,發現膠片仍會感光,說明這里也有看不見的光,我們稱為紫外線。②應用:消毒滅菌,驗鈔。物體的顏色:(1)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透過的色光決定的,只透過綠色的玻璃我們看到它是綠色的。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反色的光的顏色決定的。白色物體反射所有顏色光,黑色物體吸收所有顏色光。光的三原色:紅綠藍。考點三、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1)概念:光射到物體表面時,有一部分光會被物體表面反射回來,這種現象叫光的反射。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三線共面。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③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在法線兩側。光路可逆:光路是可逆的。鏡面反射:發生在表面光滑的物體上,平行光入射到物體表面上,反射光平行射出。(如:鏡面、平靜的水面、拋光的金屬面)漫反射:發生在表面粗糙的物體上,平行光入射到物體表面上,反射光射向各個方向。漫反射和鏡面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平面鏡:(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等大、等距、垂直、虛像、左右反向。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作用:①成像②改變光路凸面鏡:發散光線(如停車場拐角處的安全鏡)凹面鏡:會聚光線(如太陽灶、手電筒)光的折射:(1)概念:光從一種介紹射到另一種介質時,傳播的方向會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折射定律:三線共面、折入兩側、折隨入變。光路可逆成像:岸上觀察河水中物體感覺會變淺(高),河里觀察按上物體感覺會變高,兩者都是變高,觀察到的都是虛像。考點四、透鏡凸透鏡:(1)概念: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作用:會聚光線。焦點和焦距:凸透鏡能使平行于主光軸的光會聚于一點,這一點叫凸透鏡的焦點(F),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叫焦距(f)。凹透鏡:(1)概念: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作用:發散光線。凸透鏡成像規律:(1)實像: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像。虛像:由實際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像。(2)物距: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像距:像到凸透鏡的距離。(3)規律:物距u像的性質應用倒正大小虛實與物體在像距vu>2f倒縮小實異側f<v<2f照相機u=2f倒等大實異側v=2ff<u<2f倒放大實異側v>2f投影儀u=f不成像,光經過凸透鏡成平行的光線獲得平行光源u<f正放大虛同側v>0放大鏡(4)巧記:一倍焦距分虛實;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遠像近像變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03聲與光考向一、聲音和耳朵例題1、有一段長為18米的裝滿水的鐵管,將耳朵貼在裝滿水的鐵管一端,在另一端敲一下,能聽到幾次聲音?(已知:聲音在鐵、水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依次為5200米/秒、1500米/秒和340米/秒。人耳能分清前后兩次聲音的時間間隔要大于0.1秒)(??)A.?1次???????????????????????????????????????B.?2次???????????????????????????????????????C.?3次???????????????????????????????????????D.?4次例題2、(2020九上·蕭山開學考)小強同學在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做了下面的實驗;(1)如圖甲所示,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可現察到乒乓球被彈開,這說明了________。(2)如圖乙所示,將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將聽到響鈴的聲音________,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________不能傳聲。?(3)將正在響鈴的鬧鐘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聽到鈴聲,說明水可以________。例題3、(2020七下·杭州期中)如圖是人耳朵結構示意圖,請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聲音經外耳道傳入,引起[3]________的振動。(2)接著[4]聽小骨把聲音放大后,傳入[7]________里面充滿了液體和聽覺感受器。(3)然后,信號由[8]聽神經傳到________,在那兒形成聽覺。(4)[6]________連通鼓室和咽部,使耳內外氣壓保持平衡。例題4、(2020七下·溫嶺期末)某興趣小組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探究“聲音的產生和傳播”。圖中甲、乙為直徑為10cm的去底塑料筒,在每個筒的一側用橡皮筋扎一橡皮膜,再在乙筒的橡皮膜外吊一乒乓球,裝置固定在兩張桌面上。(1)調節兩個塑料筒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并使筒的開口對齊且相距5cm,用手往外拉開甲的橡皮膜,突然放手,聽到聲音并觀察到圖乙處的乒乓球被彈開。此實驗說明了?????。A.聲音具有能量B.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C.真空不能傳播聲音D.聲音由振動產生(2)為了進一步探究響度和距離的關系。小組成員將甲、乙兩筒的距離s分別調節到10cm、15cm、20cm,重復上述實驗,觀察到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逐漸減小,說明了________。(3)以上兩次實驗均用到乒乓球,請任意選擇一次說明乒乓球在實驗中的作用________。例題5、(2020七下·長興期末)聲音在各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都很快,所以聲速的測量體現了科學家們超凡的智慧。(1)歷史上第一個測出空氣中的聲速的人是英國人德罕姆。1708年的一個晚上,德罕姆站在一座教堂的頂端,注視著遠處正在發射的炮彈,先后不同的炮彈都落在距離教堂19.32公里的同一個山頂上。他在看到炮彈爆炸所發出閃光后計時,聽見炮彈爆炸聲后停止計時,通過計算就可以得到聲速;并且通過測量多次,________(填減小誤差的方法),作為最后的結果。(2)歷史上第一次測量水中的聲速是在1827年,由瑞士物理學家科拉頓和他的助手在日內瓦湖上進行的。兩位測量者分乘在兩只船上,先測出兩船的距離。然后其中一只船在水下放一個鐘,當鐘敲響時,船上的火藥同時發光。另一只船上則在水里放一個聽音器,他看到火藥發光后開始計時,聽到了水下鐘聲停止計時,測量的時間為9.6s。實驗結束后,科拉頓通過計算,得出了水中聲速為1435m/s的結論。如圖所示,請問科拉頓此次實驗時兩船的距離為多少?(計算時忽略船的長度對距離的影響)(3)歷史上第一次測得聲音在金屬中的速度是在法國巴黎進行的。當時人們拿來一根長為931米的鑄鐵造的管子,在管的一端敲擊一下,在管的另一端就會聽到兩次響聲。兩次響聲間隔2.5秒。人們為什么可以聽到兩次響聲?考向二、光的傳播與顏色例題1、用自制針孔照相機觀察燭焰,有以下四種說法:a.薄膜上出現的燭焰的像是倒立的;b.薄膜上燭焰的像可能是縮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c.保持小孔和燭焰的距離不變,向后拉動內筒,增加筒長,燭焰的像變大Id.保持小孔和燭焰的距離不變,向前推動內筒,燭焰的像更明亮。對于這四句說法,其中正確的是(???)A.?abcd??????????????????????????????????????B.?acd??????????????????????????????????????C.?ab??????????????????????????????????????D.?cd例題2、(2020七下·奉化期末)2014年02月08日,索契冬奧會開幕,奧運五環顏色從左到右依次如圖所示,分別代表歐洲(藍)、亞洲(黃)、非洲(黑)、澳洲(綠)、美洲(紅)。將紅光照射到奧運五環上,呈紅色的是(???)A.??歐洲環???????????????????????????????B.?亞洲環???????????????????????????????C.?澳洲環???????????????????????????????D.?美洲環例題3、(2020七下·奉化期末)在“地面上的圓形光斑是什么?活動中,小科看到樹蔭下的水平地面上有如圖所示的光斑并制作了一個小孔成像觀察儀。(1)該圓形光斑是________通過小孔成的實像。(2)如圖所示的小孔成像觀察儀,圓筒的________(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紙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觀察儀觀察靜物時,移動圓筒位置,增大光屏與小孔之間距離,則光屏上像將_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例題4、(2020七下·麗水期末)為了研究影子長度與哪些因素有關,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在水平地面上豎直固定一根長桿,長桿上裝有一個可以上下移動的光源A,再在地面上豎立一根短木條(短木條始終低于光源A)。保持短木條的長度和位置不變,將光源A從圖示位置逐漸向上移動,測得數據如下表:光源高度h/厘米2030405060影子長度l/厘米3015107.56(1)實驗中影子形成的原因是光的________;(2)該實驗要驗證的假設是________越大,影子長度越小;(3)分析實驗數據還可推斷:若光源高度為70厘米時,影子長度可能是??????(填字母)。A.4厘米B.4.5厘米C.5厘米考向三、平面鏡與反射例題1、某人手拿邊長為6cm的正方形平面鏡測量身后一棵樹的高度。測量時保持鏡面和地面垂直,鏡子與眼睛的距離為0.4m在某位置時,他在鏡中恰好能夠看到整棵樹的像,然后他向前走了6m,發現用鏡子長度的5/6就能看到整棵樹的像。這棵樹的高度為(??)A.?4m?????????????????????????????????????B.?4.5m?????????????????????????????????????C.?5m?????????????????????????????????????D.?5.5m例題2、(2017八下·寧波月考)如圖,平面XOY上,平面鏡M兩端坐標分別為(-1,3)和(0,3),人眼位于坐標(2,0)點處,當一發光點S從坐標原點沿-x方向運動過程中,經過以下哪個區域,人眼可從平面鏡中觀察到S的像(?)A.?0到-1區域??????????????????????B.?-1到-2區域?????????????????????????C.?0到-∞區域??????????????????????D.?-2到-4區域例題3、為了連續改變反射光的方向,并多次重復這個過程,方法之一是旋轉由許多反射鏡面組成的多面體樓鏡(簡稱統鼓),如圖所示。當激光束以固定方向入射到鏡鼓的一個反射面上時,由于反射鏡繞豎直軸旋轉,反射光就可在屏幕上掃出一條水平線。依次,每塊反射鏡都將輪流掃描一次。如果要求掃描的范圍0=45°且每秒鐘掃描48次,那么鏡鼓的反射鏡面數目是________個,鏡鼓旋轉的轉速是________轉/min。例題4、(2019七下·紹興期中)小敏同學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水平臺上,再選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B,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進行觀察,如圖所示,在此實驗中:??(1)選用器材有玻璃板、火柴、光屏(白紙)、蠟燭、刻度尺。小敏選擇玻璃板代替鏡子進行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2)選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________的關系(3)移去后面的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白紙),則光屏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蠟燭燭焰的像。(4)小敏將蠟燭逐漸遠離玻璃板時,它的像_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5)魔術師利用了平面鏡成像規律,創造了“空間旋轉”“飛天仙女”等節目,當演員躺在轉盤上做各種動作時,觀眾所看到的懸在空中做優美動作的演員,只不過是躺在轉盤上的演員在平面鏡里的像,當然事先要在轉盤前安裝擋板,使觀眾看不到轉盤及演員,如圖所示,如演員橫躺在轉盤上,當演員的頭在左側,觀眾可看到演員的像是________(填“正立”“倒立”“橫躺”)的。擋板使觀眾看不到轉盤及演員,運用了光________原理。考向四、透鏡與折射例題1、(2019七下·紹興期中)小丁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用米尺在水平桌面上畫一直線并標明刻度,將透鏡固定在50cm處,蠟燭位于透鏡左側的某一位置。小丁首先在60cm處觀察到像,如圖甲;之后在60cm處固定一平面鏡,眼睛在蠟燭上方向平面鏡看去,如圖乙。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平面鏡的作用是改變光線的傳播方向??????????????????B.?該凸透鏡的焦距一定小于5cmC.?甲圖中,觀察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虛像???????????????D.?可以通過平面鏡看到原蠟燭放大的虛像例題2、(2019七下·長興期中)有一圓柱形敞口容器,從其左側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產生一個光斑O,如圖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動的是(??)A.?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變使水面上升人激光筆????????B.?保持水面高度不變使激光筆向右平移C.?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變使水面下降??????????????????????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點不變使激光入射角增大例題3、(2020·余杭模擬)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光具座上的光屏、凸透鏡和蠟燭的位置如圖所示,此時在光屏上恰好成一個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若在蠟燭和凸透鏡之間靠近凸透鏡放一副近視眼鏡,應將光屏向右移動才可再次呈現清晰的像B.?圖中凸透鏡成像的特點可應用在照相機上C.?該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21cmD.?將蠟燭移到光具座35cm刻度線處,保持凸透鏡不動,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接收不到蠟燭的像例題4、(2019·寧波保送考試)在光學中折射率是這樣定義的;讓光線從真空(或空氣)射入某介質發生折射,如果入射角是i,折射角是r,則該介質的折射率為n=。圖甲為某光線通過等邊三角形三棱鏡的光路圖,α=45,則該三棱鏡的折射率為________?.圖乙為某光線通過相同材料的平行玻璃磚的光路圖,玻璃磚的厚度為d,某光線斜射到玻璃磚的上表面時,α=45,光線從玻璃磚的下表面射出,則出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間距x為________例題5、(2020八上·溫州開學考)小明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當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在如圖所示的位置時,光屏的中心恰好呈現清晰的像。回答問題:(1)為了能從不同方向看到光屏上的像,光屏應選用較________?(選填“光滑”或“粗糙”)的白板。(2)若此時,小歡的手指尖不小心觸碰到了凸透鏡,在光屏上將看到(??)(選填字母)。A.指尖的像B.指尖的影子C.燭焰完整的像D.燭焰不完整的像(3)小歡把蠟燭移動到“40cm”處,他移動光屏是否能得到清晰的像,如果能得到請說明像的性質特征,如果不能請說明原因。________。1.(2016七下·浙江期中)某中學有一個150m×70m大小的操場,廣播室在操場兩端架起兩個音箱S1和S2(如圖),老師繞場一周試聽了一番,在甲、乙、丙、丁四處(它們分別是各邊的中點),覺得有兩處聲音含混不清,則這兩處是(??)A.?乙和丁????????????????????????????????B.?甲和乙????????????????????????????????C.?丙和丁????????????????????????????????D.?甲和丙2.流程圖可以表示連續發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動,以下流程圖正確的是( ) A.?空氣→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肺B.?聲波→鼓膜→耳蝸→聽小骨→聽神經→聽覺中樞C.?血液→腎小球→腎小囊→尿液D.?光線→瞳孔→角膜→晶狀體→視網膜→視神經→視覺中樞3.(2020七下·吳興期末)如圖所示,關于聲現象的各種實驗情景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實驗:利用鋼尺來探究影響聲音音調的因素B.?乙實驗:不斷抽氣時,聽到的鐘聲逐漸變小,聲源振幅不斷變小C.?丙實驗:可探究聲音的響度與鼓面的振動頻率的關系D.?丁實驗:“土電話”通話說明氣體傳聲效果比固體好4.(2016七下·浙江期中)在探究樹蔭下光斑的綜合實踐活動中,為了研究孔的大小對光斑形狀的影響。小明設計了四種有不同形狀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張卡片乙覆蓋在甲上,如圖所示。接著,從圖示位置沿箭頭方向水平移動乙,觀察光斑形狀的變化情況,下列合乎要求的是(?)A.?A???????????????????????????????????????????B.?B???????????????????????????????????????????C.?C???????????????????????????????????????????D.?D5.(2020七下·拱墅期末)五一佳節,在杭州太子灣公園里,小明將照相機鏡頭對準一株綠葉藍花的郁金香,為追求某種藝術效果他想拍攝一組黑葉黑花的照片,則小明選擇的濾色鏡的顏色(???)A.?無色??????????????????????????????????????B.?綠色??????????????????????????????????????C.?紅色??????????????????????????????????????D.?藍6.(2020七下·樂清期末)下列所示的四種現象,主要是由于“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是(???)A.?水中橋?????????????????????????????????B.?林中影C.?鏡中花???????????????????????????????D.?缸中魚7.(2020七下·新昌期末)如圖所示,一束太陽光通過三棱鏡后,可以觀察到的現象是(???)A.?光仍按原來方向傳播???????????????????????????????????????????B.?光將向斜上方偏轉C.?在光屏上呈現各種色光???????????????????????????????????????D.?光屏上只呈現紅、綠、藍三種色光8.(2020七下·上城期末)我國古代學者墨子和他學生,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孔成像實驗。墨子站在暗室外,學生在帶有小孔的暗室內觀察。對實驗的觀察及描述錯誤的是(??)A.?暗室中成倒立的虛像???????????????????????????????????????????B.?小孔的形狀改變像形狀不變C.?小孔成像原因是光沿直線傳播?????????????????????????????D.?墨子遠離暗室,像變小9.(2020七下·上城期末)每年3月,西湖邊海棠花紅、嫩柳綠芽,迎春花黃艷艷、櫻花梨花白紛紛,是游覽賞景的好時節。關于景“色”的解釋正確的是(??)A.?花紅,因花瓣能反射紅外線????????????????????????????????B.?綠芽,因葉片能透過綠光C.?黃艷艷,因為反射黃光???????????????????????????????????????D.?白紛紛,因為吸收了所有顏色的光10.(2019七下·溫州期中)如圖所示,一口井裝滿水,在井底正中央趴著一只青蛙;若青蛙的眼睛用P點表示,青蛙此時觀察井外事物范圍的光路圖如圖所示,其中正確的是(???)A.????B.??????C.?????D.?11.(2018·紹興模擬)如圖所示,平面鏡OM與ON垂直放置,在它們的角平分線上P點處,放有一個球形發光物體,左半部分為深色,右半部分為淺色,在P點左側較遠的地方放有一架照相機,不考慮照相機本身在鏡中的成像情況,則拍出照片的示意圖正確的是(???)A.?A???????????????????????????????????????????B.?B???????????????????????????????????????????C.?C???????????????????????????????????????????D.?D12.(2019九下·寧波保送考試)如圖所示,某同學通過兩個透鏡L1和L2組成的透鏡組(兩透鏡主光軸重合),將一束平行于主光軸的平行光的寬度縮小為原來的1/2,若其中的一個透鏡是焦距為f的凸透鏡,則兩透鏡之間的距離不可能為(???)A.?f/2????????????????????????????????????????B.?3f/2????????????????????????????????????????C.?2f????????????????????????????????????????D.?3f13.(2019七下·溫州期中)某班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記錄并繪制了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u跟像到凸透鏡的距離v之間關系的圖像,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該凸透鏡的焦距是20cmB.?當u=20cm時,在光屏上能得到一個縮小的像C.?當u=15cm時成放大的像,投影儀就是根據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體從距凸透鏡10cm處移動到30cm處的過程中,像逐漸變大14.(2020七下·新昌期末)如圖所示,用手撥動鋼尺,發出聲音。聲音是由鋼尺________產生的。增加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聲音的________(選填“音色”、“音調”或“響度”)必定發生改變。15.(2020七下·金華期中)如圖甲、乙、丙是三個聲現象,請用聲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甲和乙反映的聲學知識是________;(2)“聚音傘”實驗表明聲音也像光一樣可以發生________現象。16.(2020·寧波)自然正在向人類發出“警報”。【材料】2020年2月9日,巴西科學家在南極西摩島測得高達20.75℃的氣溫,再次刷新了南極大陸氣象觀測記錄溫度的最高值。【材料二】2020年2月底,南極地區又有新消息:氣候變化引起南極地區藻類大量繁殖,導致出現了“紅雪”、“綠雪”現象,而且雪地表面顏色的改變進一步加速了積雪的熔化。【材料三】氣溫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以前在海拔5000m以上植物很難生存。但研究人員發現,近年來珠穆朗瑪峰附近,海拔5000m至5500m范圍內的植被顯著增加。(1)材料二中,積雪加速熔化的主要原因是:物體表面顏色越深,________。(2)從上述材料中可以判斷,_______是植物得以生存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填字母)A.海拔B.緯度C.溫度17.(2020七下·樂清期末)新冠疫情還未結束,仍然需要同學們嚴格做好防護措施。如圖是某學校安裝的“無接觸體溫檢測門禁系統”,工作原理是:人站立在攝像頭前,內置芯片進行人像對比,并將倒立縮小的人像處理成正立縮小的人像顯示在屏幕上;測溫儀測量額頭溫度,將體溫顯示在屏幕上;若是校內人員且體溫正常者,門禁打開:若是校外人員或體溫不正常者,發出警報聲,提醒工作人員來檢查。(1)該款產品的攝像頭是利用________(填一光學器材)成像的規律而制成的。(2)測溫儀將人體輻射出的________(選填“紅外線”或“紫外線”)信號轉化為溫度信號。18.(2020七下·鄞州期末)???????(1)如圖所示,將一束太陽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鏡上,在棱鏡后側白屏上的ab范圍內可觀察到不同顏色的光,則b處色光應是________色。(2)如圖所示,用小孔成像觀察儀觀察蠟燭的燭焰時,在半透明膜上可看到一個________(填“正立”“倒立”)燭焰的像。若保持小孔和蠟燭的燭焰位置不變,向右拉動內筒,半透明膜上燭焰的像將_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19.透鏡是重要的光學元件,分為凸透鏡和凹透鏡。(1)焦距標志著透鏡對光的________。(2)榮榮小組用如圖所示的甲凸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通過實驗依次得到倒立縮小的實像、倒立放大的實像、正立放大的虛像,并總結出成像規律。據此判斷實驗中物距是如何選取的?________(3)同學們用凸透鏡正對太陽光的辦法點燃酒精棉。①放好酒精棉后,移動凸透鏡直至太陽光經透鏡后在酒精棉上形成________的光斑。②若在同樣環境下,放好酒精棉,選用圖示中哪個凸透鏡更容易點燃酒精棉,說明理由(忽略光從透鏡傳播到酒精棉過程中的能量損失)。?________????????????????????????20.(2020七下·吳興期中)教室的窗玻璃是雙層的。課間,同學在窗外敲玻璃時,小明感覺雙層玻璃與單層玻璃的振動情況不一樣。于是他想探究“受敲擊時,雙層玻璃和單層玻璃的振動強弱情況”。為此,小明進行了以下實驗:①將單層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側,把橡膠球懸掛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側(如圖)。②????????,放手后讓其敲擊玻璃板,玻璃球被彈開,記下玻璃球被彈出的距離。共做10次。③換成雙層玻璃板重復上述實驗。實驗完成后,小明獲得了如下數據:實驗次數12345678910▲玻璃球被彈開的距離/cm單層7978828073848482818080雙層2023242424252222212523(1)步驟②中小明為了使橡膠球每次撞擊玻璃板的力度是一樣的,請問他是如何操作的?(2)請完善表格中的“▲”處內容:________(3)受到橡膠球的敲擊時,玻璃板振動的強弱是通過________來反映的;(4)小明根據上表中的實驗數據分析得出了相應的實驗結論,由此小明想為了更好的控制噪聲污染,我們臥室的玻璃應選用________玻璃(單層/雙層)。21.(2019七下·永康期末)學習小組用圖甲所示的圓柱形紙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規律”的實驗,發現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樣。關于像的亮度與哪些因素有關,他們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與小孔到光屏的距離有關。猜想2:與小孔的形狀有關。猜想3:與小孔的大小有關。(1)驗證猜想1時,應固定________的位置,讓光屏從圖示位置沿紙筒慢慢遠離小孔,在這過程中觀察光屏上像的亮度。(2)驗證猜想2時,固定燭焰、紙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換使用如圖乙所示的三個小孔進行實驗,分別觀察比較所成像的亮度。他們實驗中存在的問題是________。(3)為驗證猜想3,固定燭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變圓孔直徑,觀察現象如下表。圓孔的直徑/mm小于1.01.01.52.02.54.0像的清晰度清晰清晰清晰清晰較模糊模糊像的明亮程度——逐漸變亮→實驗現象表明:在小孔成像清晰時,________。(4)通過該探究實驗,當成像清晰時,可觀察到的像的形狀有?????。A.燭焰形B.三角形C.圓形D.棱形22.(2020七下·湖州期末)洋洋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及應用”的活動中,選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鏡。(1)將凸透鏡安裝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圖甲所示,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________cm。(2)在圖乙所示情況下,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保持光屏和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向左移動一段距離后,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應在凸透鏡左側附近安裝一個焦距適當的????????。A.凸透鏡B.凹透鏡(3)若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移動到標尺35cm處,會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________的實像。(4)如果用不透明紙板將凸透鏡上半部分遮住,結果????????。A.沒有影響B.不能成像C.成一半的像D.仍能成完整的像,但亮度變暗23.(2020七下·吳興期末)小科班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用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1)安裝好各種器材后,點燃蠟燭,不斷改變光屏的位置,但無論如何沿光具座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始終找不到燭焰的像。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A.蠟燭的焰心、透鏡的光心、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B.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小于焦距。C.蠟燭正好在凸透鏡的焦點處D.光具座太短(2)對裝置進行調整后,小科和小明繼續研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他們先把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10cm處,小科負責將蠟燭從透鏡一側50cm處逐漸向透鏡靠近,小明負責觀察燭焰的像,并按觀察到的像的大小進行編號整理,如圖乙所示。實驗過程中小科觀察到的各個像的先后順序應為(填序號):________。(3)某同學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改變物距(u),移動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記錄像距(v),得到下列一組數據.u/cm4030201513.312.5v/cm13.31520304050實驗過程中凸透鏡始終固定在光具座上10cm處,若某次記錄時該同學看到了倒立放大的像,此時蠟燭在光具座上可能處于的位置的范圍是________。24.(2020八下·慈溪期末)如圖1所示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實驗步驟如下:把一支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只完全相同的蠟燭B豎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此時在白紙上記下蠟燭A和蠟燭B的位置。移動點燃的蠟燭,多做幾次實驗。(1)本實驗同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________。(2)實驗中若移開蠟燭B,將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過玻璃板,直接觀察光屏,看不到蠟燭A的像,說明平面鏡成的是________。(3)如圖2所示,玻璃板原來沿直線BC豎直放置,若實驗中將玻璃板沿順時針方向轉過一定角度θ(θ<90°)后,蠟燭A成的像移動到點A1處,已知圖中方格均為邊長相等的正方形,則θ=________。25.(2020八下·奉化期末)如圖甲所示是小科同學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裝置。平面鏡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紙板垂直立在平鏡面上。(1)小科讓一束光貼著紙板沿AO方向射向鏡面,反射光沿OB方向射出,測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改變光的入射角度,多次重復上述實驗步驟。①上述實驗探究得到的規律是________(選填字母)。A.光沿直線傳播B.反射角等于入射角C.平面鏡成像的特點②白色硬紙板在實驗中的作用是________(寫出一條即可)。(2)實驗過程中若將紙板傾斜使它與平面鏡不垂直,如圖乙所示,讓光仍貼著紙板沿AO方向射向鏡面,此時反射光________(選填“在”或“不在”)紙板這一平面內。此時通過平面鏡觀察鏡中硬紙板的像,則看到的像與圖丙中相符的是________(選填序號)。26.(2020·江干模擬)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圖,選取完全相同的兩支蠟燭,如圖將一塊玻璃板豎直立在白紙上,把一支點燃的蠟燭放位置A,另一支未燃的蠟燭與前面的蠟燭的像重合記下位置A’,移動點燃的蠟燭到B、C位置,重做上面的實驗,分別在紙上記錄物與像的位置B、B’,C、C’如圖所示,則:物體的位置物體到鏡面的距離(cm)像到平面鏡的距離(cm)A9.909.60B7.106.80C5.705.40(1)選取完全相同的兩支蠟燭進行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_;(2)分別測量A、B、C和C"到玻璃板前面的距離,和像的位置C"到玻璃板后面的距離,記錄如下表,比較數據發現像到鏡面距離總是小于物到鏡面的距離,造成數據偏差的原因是________;(3)實驗中他用白紙做屏幕放在所看到的蠟燭的像的位置,然后在玻璃板后側直接觀察白紙,結果不能看到像,用光學原理解釋成虛像的原因________。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03聲與光答案解析部分考向一、聲音和耳朵例題1、【答案】A例題2、【答案】(1)發聲的音叉在振動(2)減弱;真空(3)傳聲例題3、【答案】(1)鼓膜(2)耳蝸(3)大腦(4)咽鼓管例題4、【答案】(1)A,B,D(2)聲音的響度與距離聲源的遠近有關,且距離越遠,響度越小(3)實驗1:放大實驗現象實驗2:反映聲音響度的大小例題5、【答案】(1)求出平均值(2)略兩船之間的距離為:s=vt=1435m/s×9.6s=13776m(3)聲音會分別通過鐵管和空氣傳播,由于v固>v氣,因此第一次聽到的是鐵管傳來的,第二次是空氣傳來的,因此人們會聽到兩次響聲。考向二、光的傳播與顏色例題1、【答案】A例題2、【答案】D例題3、【答案】(1)太陽(2)A;變大例題4、【答案】(1)直線傳播(2)光源高度(3)C考向三、平面鏡與反射例題1、【答案】B例題2、【答案】D例題3、【答案】16;180例題4、【答案】(1)便于確定像的位置(2)物像大小(3)不能(4)不變(5)正立;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考向四、透鏡與折射例題1、【答案】B例題2、【答案】A例題3、【答案】A例題4、【答案】(或14);d(或0.3d)例題5、【答案】(1)粗糙(2)C(3)小歡把蠟燭移動到“40cm”處,他移動光屏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因為此時蠟燭正好在凸透鏡的焦點上,該點時物體不成像五、精準練習1.【答案】D2.【答案】A3.【答案】A4.【答案】A5.【答案】C6.【答案】B7【答案】C8【答案】A9.【答案】C10.【答案】D11.【答案】D12【答案】C13【答案】C14.【答案】振動;音調15.【答案】(1)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2)反射16.【答案】(1)吸收太陽輻射本領越強(2)C17【答案】(1)凸透鏡(2)紅外線18.【答案】(1)紫(2)倒立;變大19.【答案】(1)折射本領(2)由遠及近的選取u>10cm,5cm<f<2f和u<5cm三個范圍,且每個范圍收集至少三組數據(3)①最小最亮;②選乙透鏡,因為乙透鏡比甲透鏡的面積大,在相同的時間內,接收到的光能多,使酒精棉獲得的內能增多,溫度升高的快,容易達到燃點被點燃20.【答案】(1)將橡膠球拉開到同一高度處,然后靜止釋放(2)平均值(3)玻璃球被彈開的距離(4)雙層21.【答案】(1)燭焰和紙筒(小孔)(2)沒有控制孔的大小(面積)相同(3)小孔越大,成像越明亮(4)A22.【答案】(1)10.00(2)B(3)放大(4)D23.【答案】(1)A,B,C,D(2)12354(3)20cm~30cm24.【答案】(1)便于確定像的位置(2)虛像(3)45°25.【答案】(1)B;顯示光路(2)不在;③26.【答案】(1)便于比較像和物的大小關系(2)玻璃板不夠薄,測量像到鏡面的距離時沒有加上玻璃板的厚度(3)平面鏡成像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成像的,這個像是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的,所以是虛像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備考2021中考一輪復習】講練一體專題03聲與光.docx 專題03聲與光知識講解.doc 專題03聲與光答案解析部分.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