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九講:摩擦力的基礎訓練一、知識梳理1、摩擦力: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叫摩擦力。不僅固體間會產生摩擦,液體和氣體之間也會產生摩擦。2、摩擦力的分類①滑動摩擦:兩個物體之間因相對滑動而產生的摩擦(大小與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時的拉力相同且大小不會變化,小于作加速運動時的拉力,大于作減速運動時的拉力。光滑表面的滑動摩擦力為0)②滾動摩擦:兩個物體之間因相對滾動而產生的摩擦(滾動摩擦遠小于滑動摩擦)③靜摩擦:兩個具有相對運動趨勢,但有相對靜止的物體間的摩擦叫做靜摩擦(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只要物體保持靜止,其拉力多大,摩擦力就多大,隨推力變化而變化)注:①這里的拉力也可能是推力②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東西與桌面不具有相對運動趨勢就不具有靜摩擦3、摩擦力的方向由于摩擦力是阻礙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若失去這個摩擦力,物體會向哪里運動就是運動趨勢。相對靜止的物體之間的摩擦力,就看它們的運動趨勢),因此摩擦力的方向必定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如右圖)①物體B受到向右的拉力F而向右開始運動,則物體B受到地面給它的摩擦力向左;②物體A原本靜止,而B開始向右運動,則A由于慣性保持原本的靜止狀態,有向左運動的趨勢,故A受到的摩擦力向右左圖:物體靜止,它有向下運動的趨勢,故它受到的摩擦力向上右圖:物體靜止,它有向斜下方運動的趨勢,故它受到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左圖:皮帶輪上的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向右,注意,物體與皮帶輪之間是相對靜止的,故要用相對運動趨勢來判斷,而不是它們的運動方向V4、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僅僅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與其他無關與表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當壓力相同時)表面越粗糙,與壓力大小有關,(當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5、有益摩擦:鞋底花紋、防滑墊、拉弦、皮帶輪運貨有害摩擦:滑梯、機器轉軸、旱冰鞋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增加表面的粗糙程度②增加壓力③變滾動為滑動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①降低表面的粗糙程度(添加潤滑劑)②減小壓力③變滑動為滾動④使接觸面彼此分離(氣墊船、磁懸浮)二、例題與變式考點1:摩擦力的方向【例題】在圖中,物體與地面(或斜面)間的接觸面是粗糙的,圖中物體m沒有受到摩擦力作用的是(A)【變式訓練】一人站在電梯上隨電梯一起勻速上升,如圖所示,則關于人的受力分析的下列敘述正確的是(C)A.人受到重力,豎直向上的彈力以及水平向右的摩擦力B.人受到重力,豎直向上的彈力以及水平向左的摩擦力C.人受到重力,豎直向上的彈力D.人受到重力,豎直向上的彈力,電梯對人斜向上與速度方向一致的推力考點2:摩擦力的大小【例題】物體A重GA=10牛,物體B重GB=30牛,現用水平推力F=100牛將它們壓在豎直墻壁上靜止。如圖2-6-4所示,求A、B所受各力。【變式訓練】用手握住酒瓶,使其口朝上底朝下豎直靜止在手中,對此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D)A.酒瓶能靜止在手中,是由于手對酒瓶的握力等于酒瓶的重力B.酒瓶能靜止在手中,是由于酒瓶受到手對它的摩擦力的作用C.手握酒瓶的力增大,瓶子所受摩擦力也隨著增大D.向酒瓶注水的過程中,即使手握瓶的力不變,瓶所受的摩擦力也將增大考點3:摩擦力的運用【例題】1、下列措施中,屬于增大有益摩擦的是(D )A.自行車轉軸處裝有滾珠軸承B.氣墊船利用氣體將船和水面分離C.旱冰鞋底裝有滾輪D.有的水泥路面做成一道道的細槽2、自行車是一種很好的交通工具,既有利于環保,也有利于全民健身.從自行車的結構和楚用情況來看,能起到增大摩擦的是(D)A.車軸處裝有滾動軸承B.轉動部分加潤滑油C.車輪做成圓形D.剎車時用力捏閘【變式訓練】1、以下幾種關于摩擦力利弊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A.機車起動時,車輪與鋼軌間的摩擦是有益的B.皮帶傳動中,皮帶與皮帶輪間的摩擦是有害的C.騎自行車時,自行車胎與地面間的摩擦是有害的D.人走路時,腳與地面間的摩擦是有害摩擦2、在家里的浴室中,為了防止地面沾水使人打滑跌倒,下列采取的措施錯誤的是(D)A.地面應鋪上帶有凹凸花紋的地磚B.人沐浴時穿的拖鞋鞋底帶有凹凸花紋C.腳底下放一條毛巾D.穿上平底的塑料拖鞋三、隨堂訓練1.拔河比賽獲勝的訣竊有五點,下列列舉的幾點,其中不正確的是(D)A.組隊時,要挑選身強力壯,體重大的人B.隊員們的鞋底應粗糙C.拔河時繩子要保持一條直線;每個隊員都應順著繩子向后拉,不能向兩側或其他方向拉D.啦啦隊要齊聲喊“一、二,加油!”不可各喊各的,目的是防止形成混亂嘈雜的噪聲。2.下列事例中,能減小摩擦力的是(B)A.運動鞋鞋底有花紋B.行李箱下安裝兩個輪子C.騎自行車剎車時用力捏閘D.在冰凍路面上撒沙子3.下列實例中,為了增大有益摩擦的是:(D)A.給自行車軸加潤滑油B.移動重物時,在它下面墊上鋼管C.在機器的轉動部分裝滾動軸承D.車輪上刻有凸凹不平的花紋4.自行車是我們熟悉的交通工具。從自行車的結構和使用來看,它涉及到不少有關摩擦的知識。以下分析中,正確的是(C)A.腳踏凹凸不平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積來增大摩擦的B.輪胎上制有花紋是通過改變接觸面粗糙程度來減小摩擦的C.剎車時用力捏剎車把是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的D.在轉動的部分加潤滑油是通過變滑動為滾動來減小摩擦的5.關于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老師在黑板上寫字時,粉筆與黑板間的摩擦力是滑動摩擦力B.在機器的轉動部分裝滾動軸承是為了增大摩擦力C.在站臺上候車的旅客要站在安全線以外,是防止摩擦力過小帶來危害D.鞋底刻有花紋,是為了增大接觸面積從而增大摩擦力6.一個上、下底材料相同,質量相同的兩圓臺型物體置于水平地面上,如下圖中a、b放置,如勻速將物體拉動的水平力大小為Fa和Fb,則:(C)A.Fa>FbB.FaC.Fa=FbD.不知速度,無法判斷7.某車在一條長直水泥路面上先以10米/秒的速度勻速行駛了2分鐘,后以8米/秒的速度勻速行駛了5分鐘,則該車在兩段運動時間內所受路面對車的摩擦力大小之比是(A)A.l:1B.5:4C.l:2D.都不對8.下列實例中,為了增大摩擦的是(B)A.拉桿旅行箱底部裝有輪子B.鞋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紋C.向自行車的轉軸處加潤滑油D.在氣墊船底和水之間形成一層空氣墊9.在“探究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同學們提出以下猜想:A.與壓力大小有關B.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C.與接觸面積大小有關D.與運動的速度大小有關為了驗證以上猜想是否正確,小剛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及有關器材進行實驗,實驗數據如下:序號實驗條件測力計示數/牛頓長方體木塊的放置表面情況壓力/牛頓1平放木板81.62平放木板122.43平放木板163.24側放木板163.25豎放木板163.26平放木板上鋪棉布82.47平放木板上鋪毛巾84.0?(1)由序號為1、2、3的三次實驗,可驗證猜想A(填字母);(2)要驗證猜想B,應選取序號為1、6、7的三次實驗。猜想C選取3、4、5(3)根據表中信息,能否驗證猜想D?不能(填“能”或“不能”)。四、課后練習1.下列實例中,為了增大摩擦的是(B)A.移動重物時,在它下面墊上鋼管B.鞋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紋C.向自行車的轉軸處加潤滑油D.在氣墊船底和水之間形成一層空氣墊2.以下方法可以增大摩擦力的是(A)A.給鞋底表面做上花紋B.縫衣針表面做的很光滑C.給機器加潤滑油D.自行車軸上裝有滾珠3.下列事例中,通過改變壓力大小來改變摩擦力的是(A )A.自行車緊急剎車時,要用力捏緊車剎以便盡快停下B.往生銹的鎖芯里滴一些油便于開鎖C.汽車打滑時,常在輪胎下鋪一些碎石或稻草D.高低杠運動員上杠前,在手上涂抹鎂粉4.在奧運會上,體操運動員在上單杠之前,總要在手上抹些鎂粉;而在單杠上做回環動作時,手握單杠又不能太緊.他這樣做的目的是(A)A.前者是增大摩擦,后者是減小摩擦B.前者是減小摩擦,后者是增大摩擦C.兩者都是減小摩擦D.兩者都是增大摩擦5.如圖所示,放在M、N兩水平桌面上的P、Q兩物體,分別在、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確定(D)A.桌面M一定比桌面N粗糙B.P的速度一定大于Q的速度C.P的質量一定大于Q的質量D.P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Q受到的摩擦力6.一根質量為m、長為L的均勻長方體木料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圖所示,現用水平推力F把木料推向桌邊,到木料掉下桌邊之前,桌面對木料的摩擦力大小(B)A.逐漸減小到零 B.保持不變C.先增大后減小 D.向增大后保持不變7.體重為490N的某同學用雙手握住豎直的木桿勻速上攀,他所受的摩擦力(B)A.等于490N,方向豎直向下B.等于490N,方向豎直向上C.大于490N,方向豎直向下D.小于490N,方向豎直向上8.如圖,用100牛的力把一個重為10牛的物體壓在豎直墻壁上,物體處于靜止狀態.當壓力減為50牛時,物體沿豎直墻壁勻速下滑,則物體下滑時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B)A.5牛B.10牛C.40牛D.50牛小明同學喜歡動手用簡易器材探究物理問題.某天,他用一塊較長的木板N與木塊M及彈簧測力計,按如下方法研究滑動摩擦力有關的因素.先將長木板N平放,用彈簧測力計拉著木塊M在N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如圖甲,此時木塊M所受滑動摩擦力為;然后再將N支起,仍然用彈簧測力計拉著木塊M沿N斜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如圖乙,此時木塊M所受滑動摩擦力為.對小明同學的實驗討論正確的是(B)A.兩次M所受滑動摩擦力B.小明實驗是研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大小的關系C.乙情況彈簧秤的示數等于D.小明實驗時控制相同的量是接觸面積大小10.如圖所示重為的木棒,木棒的一端可繞光滑的軸自由轉動,木棒的另一端放在表面粗糙的小車上.小車原來靜止.如果用水平向右的力拉動小車,則關于木棒所受摩擦力的說法正確的是()A.木棒所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B.木棒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C.木棒不受摩擦力D.以上說法都不對11.運動員在水平路上騎自行車沿直線加速前進,車輪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是(D)A.前后輪都向后B.前后輪都向前C.前輪向前,后輪向后D.前輪向后,后輪向前12.如圖甲是工廠中運送煤塊的皮帶傳輸機,圖乙為它的工作過程簡化圖,轉動輪帶動水平皮帶勻速向右運動.當將一煤塊A輕輕放在皮帶的左端,煤塊在皮帶的作用下,相對于地面向右作速度增加的變速直線運動,此時煤塊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右(選填“向左”或“向右”).經過較短時間后,煤塊隨皮帶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右作勻速運動,此時煤塊所受的摩擦力為零.(選填“為零”、“方向向左”或“方向向右”)13.一個物體在桌面上滑行,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大小為,則(A)A.桌子也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大小為,方向和物體運動方向一致B.桌子也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大小為,方向和物體運動方向相反C.桌子也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大小不等于D.桌子不受摩擦力的作用14.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時,對有關的問題分析如下:(1)他們利用圖甲所示裝置進行了實驗,先用彈簧測力計勻速拉著木塊沿長木板滑動,此時彈簧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與木塊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2)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的關系時,他們應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改變木塊對木板的壓力;實驗中應用了控制變量法的研究方法.(3)實驗中他們發現很難保持彈簧測力計示數的穩定性,很難讀數,原因是:木塊運動應保持勻速,實際很難控制,且彈簧測力計是運動的讀數難、木板滑動時可以是變速的;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小明同學對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如圖乙所示.利用該裝置的優點是:實驗操作容易,由于彈簧測力計是靜止的,容易讀準示數。15.小明用如圖甲、乙、丙的步驟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1)實驗中,他應將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木塊,使木塊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并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2)比較步驟甲與乙可得: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壓力有關,且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比較步驟甲與丙可得: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光滑程度)有關,且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3)小明在實驗中還發現:在木塊還沒有被拉動的情況下,彈簧測力計仍然有示數,且示數逐漸增大,直到拉動木塊為止.該現象表明:物體在靜止時也可能受到靜摩擦力的作用,且該力有大小與拉力的大小有關.(4)上學路上,小明看見一輛汽車陷進了泥坑里,司機將一些稻草塞進后輪底下,汽車很快就爬上來了,這是利用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方法增大摩擦力.16.為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長沙市某中學的小剛和小明兩個同學分別設計了如圖甲和圖乙所示的實驗.按圖甲實驗時,小剛用手通過彈簧測力計勻速拉動木塊,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即可測出木塊與木板之間的滑動摩擦力;小明則將彈簧測力計一端固定,另一端鉤住木塊,木塊下面是一長木板,實驗時小明拖動長木板,然后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即可測出木塊和木板之間的摩擦力.(1)請你畫出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的示意圖.(2)你認為誰的實驗設計更好,為什么?答:(1)(2)小明同學的設計更好,因為按甲圖實驗時,很難控制術塊勻速運動。而乙圖中的木板不需要做勻速運動。第九講:摩擦力的基礎訓練一、知識梳理1、摩擦力:兩個的物體,當它們做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相對運動的力叫摩擦力。不僅固體間會產生摩擦,液體和氣體之間也會產生摩擦。2、摩擦力的分類①滑動摩擦:兩個物體之間因而產生的摩擦(大小與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時的拉力相同且大小不會變化,小于作加速運動時的拉力,大于作減速運動時的拉力。光滑表面的滑動摩擦力為0)②滾動摩擦:兩個物體之間因相對而產生的摩擦(滾動摩擦遠小于滑動摩擦)③靜摩擦:兩個具有,但有的物體間的摩擦叫做靜摩擦(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只要物體保持靜止,其拉力多大,摩擦力就多大,隨推力變化而變化)注:①這里的拉力也可能是推力②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東西與桌面不具有相對運動趨勢就不具有靜摩擦3、摩擦力的方向由于摩擦力是阻礙物體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若失去這個摩擦力,物體會向哪里運動就是運動趨勢。相對靜止的物體之間的摩擦力,就看它們的運動趨勢),因此摩擦力的方向必定與物體①物體B受到向右的拉力F而向右開始運動,則物體B受到地面給它的摩擦力向左;②物體A原本靜止,而B開始向右運動,則A由于慣性保持原本的靜止狀態,有向左運動的趨勢,故A受到的摩擦力向右左圖:物體靜止,它有向下運動的趨勢,故它受到的摩擦力向上右圖:物體靜止,它有向斜下方運動的趨勢,故它受到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皮帶輪上的物體受到的摩擦力向右,注意,物體與皮帶輪之間是相對靜止的,故要用相對運動趨勢來判斷,而不是它們的運動方向V4、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僅僅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有關,與其他無關與表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當壓力相同時)表面越粗糙,與壓力大小有關,(當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5、有益摩擦:鞋底花紋、防滑墊、拉弦、皮帶輪運貨有害摩擦:滑梯、機器轉軸、旱冰鞋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增加表面的粗糙程度②增加壓力③變滾動為滑動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①降低表面的粗糙程度(添加潤滑劑)②減小壓力③變滑動為滾動④使接觸面彼此分離(氣墊船、磁懸浮)二、例題與變式考點1:摩擦力的方向【例題】在圖中,物體與地面(或斜面)間的接觸面是粗糙的,圖中物體m沒有受到摩擦力作用的是()【變式訓練】一人站在電梯上隨電梯一起勻速上升,如圖所示,則關于人的受力分析的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人受到重力,豎直向上的彈力以及水平向右的摩擦力B.人受到重力,豎直向上的彈力以及水平向左的摩擦力C.人受到重力,豎直向上的彈力D.人受到重力,豎直向上的彈力,電梯對人斜向上與速度方向一致的推力考點2:摩擦力的大小【例題】物體A重GA=10牛,物體B重GB=30牛,現用水平推力F=100牛將它們壓在豎直墻壁上靜止。如圖2-6-4所示,求A、B所受各力。【變式訓練】用手握住酒瓶,使其口朝上底朝下豎直靜止在手中,對此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酒瓶能靜止在手中,是由于手對酒瓶的握力等于酒瓶的重力B.酒瓶能靜止在手中,是由于酒瓶受到手對它的摩擦力的作用C.手握酒瓶的力增大,瓶子所受摩擦力也隨著增大D.向酒瓶注水的過程中,即使手握瓶的力不變,瓶所受的摩擦力也將增大考點3:摩擦力的運用【例題】1、下列措施中,屬于增大有益摩擦的是( )A.自行車轉軸處裝有滾珠軸承B.氣墊船利用氣體將船和水面分離C.旱冰鞋底裝有滾輪D.有的水泥路面做成一道道的細槽2、自行車是一種很好的交通工具,既有利于環保,也有利于全民健身.從自行車的結構和楚用情況來看,能起到增大摩擦的是( )A.車軸處裝有滾動軸承B.轉動部分加潤滑油C.車輪做成圓形D.剎車時用力捏閘【變式訓練】1、以下幾種關于摩擦力利弊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機車起動時,車輪與鋼軌間的摩擦是有益的B.皮帶傳動中,皮帶與皮帶輪間的摩擦是有害的C.騎自行車時,自行車胎與地面間的摩擦是有害的D.人走路時,腳與地面間的摩擦是有害摩擦2、在家里的浴室中,為了防止地面沾水使人打滑跌倒,下列采取的措施錯誤的是()A.地面應鋪上帶有凹凸花紋的地磚B.人沐浴時穿的拖鞋鞋底帶有凹凸花紋C.腳底下放一條毛巾D.穿上平底的塑料拖鞋三、隨堂訓練1.拔河比賽獲勝的訣竊有五點,下列列舉的幾點,其中不正確的是()A.組隊時,要挑選身強力壯,體重大的人B.隊員們的鞋底應粗糙C.拔河時繩子要保持一條直線;每個隊員都應順著繩子向后拉,不能向兩側或其他方向拉D.啦啦隊要齊聲喊“一、二,加油!”不可各喊各的,目的是防止形成混亂嘈雜的噪聲。2.下列事例中,能減小摩擦力的是()A.運動鞋鞋底有花紋B.行李箱下安裝兩個輪子C.騎自行車剎車時用力捏閘D.在冰凍路面上撒沙子3.下列實例中,為了增大有益摩擦的是:()A.給自行車軸加潤滑油B.移動重物時,在它下面墊上鋼管C.在機器的轉動部分裝滾動軸承D.車輪上刻有凸凹不平的花紋4.自行車是我們熟悉的交通工具。從自行車的結構和使用來看,它涉及到不少有關摩擦的知識。以下分析中,正確的是()A.腳踏凹凸不平是通過增大接觸面積來增大摩擦的B.輪胎上制有花紋是通過改變接觸面粗糙程度來減小摩擦的C.剎車時用力捏剎車把是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摩擦的D.在轉動的部分加潤滑油是通過變滑動為滾動來減小摩擦的5.關于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老師在黑板上寫字時,粉筆與黑板間的摩擦力是滑動摩擦力B.在機器的轉動部分裝滾動軸承是為了增大摩擦力C.在站臺上候車的旅客要站在安全線以外,是防止摩擦力過小帶來危害D.鞋底刻有花紋,是為了增大接觸面積從而增大摩擦力6.一個上、下底材料相同,質量相同的兩圓臺型物體置于水平地面上,如下圖中a、b放置,如勻速將物體拉動的水平力大小為Fa和Fb,則:()A.Fa>FbB.FaC.Fa=FbD.不知速度,無法判斷7.某車在一條長直水泥路面上先以10米/秒的速度勻速行駛了2分鐘,后以8米/秒的速度勻速行駛了5分鐘,則該車在兩段運動時間內所受路面對車的摩擦力大小之比是A.l:1B.5:4C.l:2D.都不對8.下列實例中,為了增大摩擦的是()A.拉桿旅行箱底部裝有輪子B.鞋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紋C.向自行車的轉軸處加潤滑油D.在氣墊船底和水之間形成一層空氣墊9.在“探究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同學們提出以下猜想:A.與壓力大小有關B.與接觸面的粗牲程度有關C.與接觸面積大小有關D.與運動的速度大小有關10.為了驗證以上猜想是否正確,小剛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及有關器材進行實驗,實驗數據如下:序號實驗條件測力計示數/牛頓長方體木塊的放置表面情況壓力/牛頓1平放木板81.62平放木板122.43平放木板163.24側放木板163.25豎放木板163.26平放木板上鋪棉布82.47平放木板上鋪毛巾84.0?(1)由序號為1、2、3的三次實驗,可驗證猜想______________(填字母);(2)要驗證猜想D,應選取序號為________的三次實驗。(3)根據表中信息,能否驗證猜想D?________(填“能”或“不能”)。四、課后練習1.下列實例中,為了增大摩擦的是()A.移動重物時,在它下面墊上鋼管B.鞋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紋C.向自行車的轉軸處加潤滑油D.在氣墊船底和水之間形成一層空氣墊2.以下方法可以增大摩擦力的是( )A.給鞋底表面做上花紋B.縫衣針表面做的很光滑C.給機器加潤滑油D.自行車軸上裝有滾珠3.下列事例中,通過改變壓力大小來改變摩擦力的是( )A.自行車緊急剎車時,要用力捏緊車剎以便盡快停下B.往生銹的鎖芯里滴一些油便于開鎖C.汽車打滑時,常在輪胎下鋪一些碎石或稻草D.高低杠運動員上杠前,在手上涂抹鎂粉4.在奧運會上,體操運動員在上單杠之前,總要在手上抹些鎂粉;而在單杠上做回環動作時,手握單杠又不能太緊.他這樣做的目的是( )A.前者是增大摩擦,后者是減小摩擦B.前者是減小摩擦,后者是增大摩擦C.兩者都是減小摩擦D.兩者都是增大摩擦5.如圖所示,放在M、N兩水平桌面上的P、Q兩物體,分別在、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確定()A.桌面M一定比桌面N粗糙B.P的速度一定大于Q的速度C.P的質量一定大于Q的質量D.P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于Q受到的摩擦力6.一根質量為m、長為L的均勻長方體木料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圖所示,現用水平推力F把木料推向桌邊,到木料掉下桌邊之前,桌面對木料的摩擦力大小()A.逐漸減小到零 B.保持不變C.先增大后減小 D.向增大后保持不變7.體重為490N的某同學用雙手握住豎直的木桿勻速上攀,他所受的摩擦力()A.等于490N,方向豎直向下B.等于490N,方向豎直向上C.大于490N,方向豎直向下D.小于490N,方向豎直向上8.如圖,用100牛的力把一個重為10牛的物體壓在豎直墻壁上,物體處于靜止狀態.當壓力減為50牛時,物體沿豎直墻壁勻速下滑,則物體下滑時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A.5牛B.10牛C.40牛D.50牛9.小明同學喜歡動手用簡易器材探究物理問題.某天,他用一塊較長的木板N與木塊M及彈簧測力計,按如下方法研究滑動摩擦力有關的因素.先將長木板N平放,用彈簧測力計拉著木塊M在N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如圖甲,此時木塊M所受滑動摩擦力為;然后再將N支起,仍然用彈簧測力計拉著木塊M沿N斜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如圖乙,此時木塊M所受滑動摩擦力為.對小明同學的實驗討論正確的是()A.兩次M所受滑動摩擦力B.小明實驗是研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大小的關系C.乙情況彈簧秤的示數等于D.小明實驗時控制相同的量是接觸面積大小10.如圖所示重為的木棒,木棒的一端可繞光滑的軸自由轉動,木棒的另一端放在表面粗糙的小車上.小車原來靜止.如果用水平向右的力拉動小車,則關于木棒所受摩擦力的說法正確的是()A.木棒所受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B.木棒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C.木棒不受摩擦力D.以上說法都不對11.運動員在水平路上騎自行車沿直線加速前進,車輪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是()A.前后輪都向后B.前后輪都向前C.前輪向前,后輪向后D.前輪向后,后輪向前12.如圖甲是工廠中運送煤塊的皮帶傳輸機,圖乙為它的工作過程簡化圖,轉動輪帶動水平皮帶勻速向右運動.當將一煤塊A輕輕放在皮帶的左端,煤塊在皮帶的作用下,相對于地面向右作速度增加的變速直線運動,此時煤塊所受摩擦力的方向(選填“向左”或“向右”).經過較短時間后,煤塊隨皮帶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向右作勻速運動,此時煤塊所受的摩擦力.(選填“為零”、“方向向左”或“方向向右”)13.一個物體在桌面上滑行,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大小為,則()A.桌子也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大小為,方向和物體運動方向一致B.桌子也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大小為,方向和物體運動方向相反C.桌子也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大小不等于D.桌子不受摩擦力的作用14.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時,對有關的問題分析如下:(1)他們利用圖甲所示裝置進行了實驗,先用彈簧測力計勻速拉著木塊沿長木板滑動,此時彈簧測力計對木塊的拉力與木塊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對力.(2)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的關系時,他們應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改變;實驗中應用了的研究方法.(3)實驗中他們發現很難保持彈簧測力計示數的穩定性,很難讀數,原因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小明同學對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如圖乙所示.利用該裝置的優點是:.15.小明用如圖甲、乙、丙的步驟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1)實驗中,他應將彈簧測力計沿方向拉動木塊,使木塊在水平面上做運動,并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2)比較步驟與可得: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壓力有關,且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比較步驟甲與丙可得: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觸面的有關,且接觸面越,摩擦力越大.(3)小明在實驗中還發現:在木塊還沒有被拉動的情況下,彈簧測力計仍然有示數,且示數逐漸增大,直到拉動木塊為止.該現象表明:物體在靜止時也可能受到力的作用,且該力有大小與力的大小有關.(4)上學路上,小明看見一輛汽車陷進了泥坑里,司機將一些稻草塞進后輪底下,汽車很快就爬上來了,這是利用增大的方法增大摩擦力.16.為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長沙市某中學的小剛和小明兩個同學分別設計了如圖甲和圖乙所示的實驗.按圖甲實驗時,小剛用手通過彈簧測力計勻速拉動木塊,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即可測出木塊與木板之間的滑動摩擦力;小明則將彈簧測力計一端固定,另一端鉤住木塊,木塊下面是一長木板,實驗時小明拖動長木板,然后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即可測出木塊和木板之間的摩擦力.(1)請你畫出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的示意圖.(2)你認為誰的實驗設計更好,為什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九講:摩擦力的基礎訓練(學生用).docx 第九講:摩擦力的基礎訓練(教師用).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