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文化與社會第1課時 體味文化一.學習目標展示1.知識目標(1)識記①文化的含義②文化的特點③文化的作用理解①文化的內涵及特征②文化的作用運用聯系生活實際,體味文化的特點;感受文化對國家發展和個人成長的作用。2.能力目標①通過課堂探究,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合作能力。②通過學生展示各種文化活動以及直接參與文化生活,對當地文化產業和文化狀況的數據調查,提高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綜合比較的能力、參與實踐的能力、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③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對不同性質的文化現象進行比較和鑒別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①觀察不同區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階層的文化生活,體察廣大人民的文化需求,關注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質量和水平,領悟文化與社會生活之間的緊密關系,增進積極參與文化生活的情感。二.學習重點難點①學習重點:全面理解文化的作用②學習難點:全面理解文化的內涵核心素養通過學習文化的特點和作用,理解并認同樹立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學生的政治參與素養;通過全面理解文化的內涵,提高學生的科學精神素養;引導學生自覺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體味文化的力量,培養學生公共參與素養。自主學習提綱文化萬花筒1.文化形式:多種多樣2.文化現象普遍性:從時間上看文化現象,從空間上看文化現象。3.文化生活: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自然環境,也有不同的,人們的文化生活無不呈現出各自。二.文化是什么1.內涵: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2.外延:既包括、人生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3.特點:(1)文化是人類社會的現象。文化是人類社會的產物。(2)每個人的文化素養是通過對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接受而逐步培養出來的。人們在社會實踐中文化,也在社會生活中文化。(3)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精神產品也凝結在一定的之中。三.文化的力量1.文化的形式:非常豐富,如、、、、、教育、科學、藝術等都屬于文化;人們進行精神性的、、、積累的過程,都是文化活動。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2.文化的實質:文化是一種。3.文化的作用:文化作為一種,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一個民族,物質上不能貧困,上也不能貧困,只有物質和都富有,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五.合作探究議題2020年6月3日的《人民日報》報道,以“耕讀傳家興文化,脫貧攻堅小康年”為主題的2020“新時代鄉村閱讀季”,讓更多人把目光投向了鄉村閱讀推廣。這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圖書資源下沉到田間地頭。鄉村閱讀季推動新興閱讀與傳統閱讀交融結合、線上活動與線下推廣相互促進,借助互聯網,在田園里傳遞書香。這樣的良性互動,也吸引著更多社會力量投身鄉村閱讀的藍海。人民閱讀和閱文集團進行合作,共同建設數字農家書屋,豐富鄉村閱讀供給,大力填平城鄉之間的信息溝壑。生活離不開書香滋養,“鄉村+閱讀”還可能釋放意想不到的效應。在浙江一處古村落,重巒疊嶂間藏著個文藝的書店。這是實體書店在鄉村衍生出的新形態:既是售賣圖書和特色文創產品的場所,也是村民閱讀和活動的公共空間,還是吸引游客體驗鄉土文化的展示廳。一處文化景觀,多重融合效應,節節攀升的“閱讀力”有益于吸引外界注意力、抬升鄉村發展力,為鄉村振興增添了實實在在的活力。運用“體味文化”的知識,分析材料所體現的文化生活道理。六.點撥拓展(一)把握文化的內容與形式的四個注意點1.文化是人類的全部精神活動,而不是指人們從事的經濟活動、政治活動。如文化生產、文化傳播、文化積累等2.文化包括人類創造的全部精神產品,如文學、藝術、思想觀念、音樂、美術、建筑、服飾等。3.文化有意識形態和非意識形態之分。意識形態文化具有明的階級性,而非意識形態文化則沒有階級性。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帶有明的階級性,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是不同社會、不同階級所共同享有的,是非意識形態的,沒有階級性。4.文化生活中所講的文化、比狹義文化豐富,比廣義文化狹窄。廣義文化是指人類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及其創造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包括經濟的、政治的、文化的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它與我們常說的“文明”相似。狹義文化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知識,或指人們受教育的程度,相當于我們日常所說的“學識”。(二)全面理解文化的作用1.從本質上看:(1)文化現象的實質是精神現象,文化的力量實質上是精神力量。(2)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它可以轉化為物質力量。它是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3)只有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人們的思想觀念等精神活動才能轉化為改變物質世界的“現實”力量。從表現上看:文化的作用不僅表現在個人成長的歷程中,更表現在民族和國家的發展歷程中。從微觀上看,人在參與社會實踐和受教育中不斷培育個人文化素養,文化素養也影響著人生發展歷程。從宏觀上看,不同民族的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經濟,影響不同的國家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只有物質和精神都富有的民族,才能自尊、自信、自強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從文化的性質上看:文化有先進、健康與落后、腐朽之分,并非任何文化都對社會發展、個人成長起著推動、促進作用。健康有益、先進的文化才能對社會發展和個人成長起促進作用,而落后、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發展,妨害個人健康成長。(三)易混易錯辨析1.個人的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發形成的。【辨析】每個人的文化素養,雖然不是天生的,但也不是后天“自發”形成的。每個人的文化素養都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接受文化知識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2.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因此,文化對個人和社會的發展起積極的促進作用。【辨析】文化的作用具有雙重性,并非任何文化都會對個人和社會的發展起積極作用。先進的、健康的文化對個人的成長和社會的發展起積極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對個人的成長和社會的發展起消極作用3.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可以對社會的發展起決定作用。【辨析】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表現在個人的成長歷程中,而且表現在民族和國家的歷史中,但文化并不能決定社會發展。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它決定社會的性質和面貌,決定社會形態的變化和更替。七.反饋訓練1.2021年元旦期間,祖國各地舉辦了豐富多彩的迎新年活動,浙江寧波:慶元旦漁鼓表演迎新年;貴州德江:搬遷群眾齊聚一堂歡哥迎元旦;廣東佛山:舉辦元旦嘉年華為市民送精彩。各地的活動不僅營造了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還豐富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這表明①文化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②不同區域有不同的文化環境③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④人們在社會生活中享用文化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因為移動支付技術的推廣,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愿意帶現金出門,逛街購物都用手機支付,很多餐廳、超市甚至路邊小店都用二維碼收款。這種現象表明A.科技普及縮小居民的文化消費差距B.文化是社會實踐的產物C.文化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D.人們在實踐中發展文化,也在實踐中享用文化3.2020年10月23日上午,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朝軍隊經過艱苦卓絕的戰斗,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形成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舉行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大會說明①精神產品凝結在一定的物質載體之中②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③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④文化促進民族和國家發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針對大學畢業生嚴峻的就業形勢,為緩解就業壓力,實現社會穩定,中宣部、教育部號召畢業生積極參與志愿者活動,到西部和農村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參與志愿者活動的學生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豐富和完善了自己的知識,提高了自身素質。這說明每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是①與生俱來的②從社會生活的體驗中培養出來的③全部通過接受文化知識教育而培養出來的④通過參與文化活動逐步培養出來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世界各地有很多聞名遐邇的城市雕塑,如希臘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麥哥本哈根的美人魚等,它們體現一個城市的文化內涵和品位。這些被人們稱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①意味著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②彰顯著世界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③蘊含著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④決定著城市發展的文化方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曾國藩家書》不僅是一部記錄家常的書信集,更是一部蘊含著為人處世、持家教子之道的智慧書。下列對《曾國藩家書》理解正確的是①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對個人成長有著深刻的影響②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可以自然而然地轉化為物質力量③離開文化產品,文化就無法發揮作用④精神產品凝結在一定的物質載體之中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7.茶文化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東方美人”是臺灣苗栗出產的一種名茶,它由當地客家人種植,是被小綠葉蟬咬過的烏龍茶葉。很久以前,英國女王偶然品嘗到此茶,將懸在茶杯里的茶葉贊嘆為“正在跳舞的東方美女”,茶名由此而得。這種茶的曼妙之處還在于可用冰水浸泡,透過冰滴壺,一滴滴冰水濾過茶葉,茶湯香氣馥郁,色若琥珀。這表明A.文化對社會發展有重要影響B.人們在實踐中創造并享用文化C.文化能夠增強人的精神力量D.人們的實踐受到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合作探究議題答案(1)每個人的文化素養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通過參與文化活動、接受文化知識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借助互聯網,鄉村閱讀季推動新興閱讀與傳統閱讀相互交融、線上活動與線下推廣相互促進,在田園里傳遞書香,提高了農民的文化素質。(2)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此次“新時代鄉村閱讀季”,有利于在鄉村推廣閱讀傳遞書香,讓圖書資源下沉到田間地頭,為帶動鄉村生活的提質升級,促進鄉村振興提供精神食和智力支持。二.反饋訓練答案1.C2.D3.C4.D5.B6.C7.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