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96340011264900文化與社會 第2課時 文化與經濟、政治 一.學習目標展示 1.知識目標 (1)識記 ①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 ②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 ③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 ④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 ⑤提高我國文化競爭力的措施 理解 ①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 ②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 運用 ①文化對經濟作用 ②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作用 2.能力目標 ①通過課堂探究,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②通過學生展示各種文化活動以及直接參與文化生活,對當地文化產業和文化狀況的數據調查,提高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綜合比較的能力、參與實踐的能力、理解資料的能力。 ③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對不同性質的文化現象進行比較和鑒別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理解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的特點,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增強文化競爭的意識。 ②樹立反對文化霸權主義和保護中華民族文化的意識。 二.學習重點難點 ①學習重點: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 ②學習難點: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核心素養 通過學習文化與政治、經濟的關系,理解我國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大力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通過學習文化與政治、經濟的辯證關系,提高學生的科學精神素養;準確理解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作用,提高學生參與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參與素養。 自主學習提綱 (一)相互影響:在經濟的基礎上 1.文化與政治、經濟的關系:在社會生活三個領域中,經濟是 ,政治是經濟 ,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 ,又 于一定的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 。 2.文化對政治、經濟影響的表現:①文化既有古今和地域之別,又有 之分。不同的文化對政治、經濟的影響不同,對 的作用也不同。 ②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 社會的發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會 社會的發展。 (二)相互交融:在時代發展的進程中 1.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表現) ①在經濟發展中, 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②)發展 事業、培養各種 、提高 素質,對推動經濟建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③ 快速發展, 更加豐富, 在現代經濟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突出。 2.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表現) ①國內:隨著民主和法治建設的發展,人們為了參與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 。 (2國)際:世界范圍內反對 的斗爭,成為當代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內容。 (三)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 1.地位作用: 當今世界,文化越來越成為 和 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 的重要支撐,越來越成為 的重要因素 2.提高我國文化競爭力的措施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 ,增強全民族 ,提高國家 ,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 不竭的 和強大的 。 合作探究議題 習近平《讓多邊主義的火炬照亮人類前行之路》節選 各國歷史文化和社會制度差異自古就存在,是人類文明的內在屬性。沒有多樣性,就沒有人類文明。多樣性是客觀現實,將長期存在。差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傲慢、偏見、仇視,可怕的是想把人類文明分為三六九等,可怕的是把自己的歷史文化和社會制度強加給他人。各國應該在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基礎上實現和平共處,促進各國交流互鑒,為人類文明發展進步注入動力。 我們要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守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擺脫意識形態偏見,最大程度增強合作機制、理念、政策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穩定。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不搞歧視性、排他性標準、規則、體系,不搞割裂貿易、投資、技術的高墻壁壘。要鞏固二十國集團作為全球經濟治理主要平臺的地位,密切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順暢,維護全球金融體系穩健運行,推進結構性改革,擴大全球總需求,推動世界經濟實現更高質量、更有韌性的發展。 運用“文化與經濟、政治”的知識,分析材料所體現的文化生活道理。 六.點撥拓展 (一)正確理解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 1.經濟是基礎,經濟、政治決定文化。 ①經濟是基礎。一方面,人要維持自己的生存,就要有食物、衣服、住房等最基本的物質生活資料,這些只能通過物質資料生產活動,即從事經濟活動才能獲得。另一方面,經濟的不斷發展為人們從事政治、藝術、科學、教育等活動的發展提供了先決的更有利的物資條件,政治文明和文化建設(精神文明)的發展歸根到底受到物質文明發展水平的制約,離開經濟這個基礎,文化建設也就成為一句空話。經濟、政治決定著文化的性質和發展方向,經濟、政治的變化決定著文化的變化。 ②文化是經濟、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反映著一定社會經濟、政治的發展要求。 2.文化具有傳承性、相對獨立性,文化對經濟、政治有重大的反作用。 ①文化的相對獨立性是指經濟、政治是文化發展的基礎,其獨立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②文化發與經濟、政治不總是完全同步的、不是亦步亦趨的。 ③文化的相對獨立性最突出表現在文化対經濟、治的反作用上。不同的文化對經濟社會的影響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響著不同民族和國家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 (二)區別相互影響和相互交融 1.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主要強調的是彼此制約、相互作用,是指經濟、政治對文化具有決定作用,同時文化對政治、經濟具有反作用。一者“動”,影響著另一者“動”。 2.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是文化與經濟、政治在當今時代的顯著特點,主要是指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滲透、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3.相互影響和相互交融的判斷:凡是看到有“決定”“反作用”“基礎”“重大影響”“促進”等詞可以判定為相互影響;凡是看到“文化生產力”“勞動者素質”“知識經濟”“文化滲透”“文化產業”等詞可以判定為相互交融。 (三)文化軟實力 (1)“軟實力”是指一國的文化、價值觀念、社會制度、發展模式的國際影響力與感召力。相對于具體的國民生產總值、科研成果及轉化率、國防力量等“硬實力”而言,哲學與社會科學屬于國家“軟實力”范疇。 (2)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的戰略著眼點。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做到三點 ①要樹立“文化軟實力是重要國力”的觀念,把文化產業列入國家戰略性產業,大力推動和扶持文化產業發展。 ②)要加快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努力提高國民綜合素質,這是增強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方面。 ③要加快構建文化傳播體系,充分發掘中華傳統文化的優勢。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首要資源和重要基礎。 (四)易混易錯辨析 1.物質條件好了,精神文化就會好起來;物質條件差,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 【辨析】經濟是基礎,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所決定,但文化有其自身的傳承性、相對獨立性,兩者的發展不是完全同步的。 2.文化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今后要把文化建設作為我國發展的中心任務。 【辨析】文化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但我國當前發展的中心任務仍是經濟建設。 3.文化對經濟、政治的“促進”作用。 【辨析】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 七.反饋訓練 1.2020年“非遺購物節”期間,全國各地共舉辦3700多項非遺宣傳展示活動,涉及各級非遺項目約4500項,讓人民群眾在非遺購物體驗中共同參與非遺保護、共享非遺保護成果。這既是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也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這表明 ①文化產業蘊著巨大的商機 ②文化遺產用起來,能釋放產業潛力 ③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 ④我國文化消費日益豐富,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第一引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民法典,在侵權責任編中增加規定了生態環境損害的懲罰性賠償制度,并明確規定了生態環境損害的修復和賠償規則。通過民法典進一步健全我國生態法治、不僅能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強大助力、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這表明 ①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 ②政治是文化的集中表現 ③文化是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屬品 ④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為提升農特產品的品牌知名度,安徽黃山市緊抓“電商+直播”機遇,用多種“互聯網+”模式,開啟電商助農新常態,為脫貧攻堅注入“云”力量。“互網+”模式助力脫攻堅是基于 ①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交融 ②一定的文化可以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 ③文化促進社會經濟、政治發展 ④文化作為一種物質力量能夠對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隨著中國快速發展和綜合國力日益增強,中國道路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理解,中國倡導的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等理念逐漸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這表明 ①文化影響力是一個國家的國際影響力的基礎和核心 ②一個國家的文化影響力是與經濟影響力同步增強的 ③一個國家的國際影響力是經濟、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結果 ④一個國家的國際影響力歸根到底以經濟發展水平和影響力為基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0年11月20日24時第十六屆深圳(云上)文博會落下帷幕。據統計,今年的文博會吸引來自全國31個省(市、區)3243家企業和法國、日本、巴西等30個國家與地區組織企業參展。截至11月20日12時,總訪問量達1416萬人次。達成多項文化產品出口協議,材料體現了 A.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 B.文化是經濟的集中表現 C.文化是經濟的派生物 D.文化為經濟提供方向保證 6.短短幾年間,M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從僅有幾個合伙人的公可發展成為全球民用小型無人機的領航者,該公司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它專注于產品的態度,在于它“激極盡志,求真品誠”的企業精神。這說明 A.優秀企業文化對企業發展起決定作用 B.打造優秀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目的 C.科技進步是企業文化創新的重要動力 D.優秀企業文化能有效提升企業競爭力 7.我國在倡導并實施“一帶一路”中,注重通過文化及其產業先行來淡化地緣政治效應,旨在促進沿線各國經濟聯系更加緊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廣泛,不同文明互鑒共榮。這說明 A.文化是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B.一定的文化決定一定的經濟、政治 C.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 D.文化交融能消除國家間的政治分歧 八.答案 (一)合作探究答案 1.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中國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守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堅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推動世界經濟實現更高質量、更有韌性的發展。有些國家存在意識形態偏見,搞割裂貿易、投資、技術的高墻壁壘。 2.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面對不同的歷史文化和社會制度差異,一些奉行霸權主義的國家,對不同的歷史文化和社會制度存在傲慢、偏見、仇視,把自己的歷史文化和社會制度強加給他人。世界范圍內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的斗爭,成為當代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內容。 (二)反饋訓練答案 1.A 2.B 3.A 4.D 5.A 6.D 7.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