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復習】明清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的措施。 (1)東南沿海:明朝中期,戚繼光抗倭取得勝利。 (2)明末鄭成功收復臺灣,后來清朝設置臺灣府 (3)東北:康熙帝兩次組織雅克薩之戰,打敗沙俄入侵者。簽訂了《尼布楚條約》,確定了中國領土。21 (4)北疆:明修長城,防范北方蒙古族的侵擾。 (5)西北:①粉碎準噶爾貴族和大小和卓的叛亂; ②加強對新疆的管理,設置伊犁將軍。 (6)西藏:①清朝初期,賜予宗教領袖“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 ②設駐藏大臣,與達賴和班禪共同治理西藏; ③達賴、班禪的轉世靈童的選擇,要在駐藏大臣的監督下,從金瓶中抽簽確定,這就是金瓶掣簽制。 2(7)西南:實施改土歸流政策。 ? ? ? ? ? ? ? ? ? ? ? ? ? ? 經濟的繁榮 晉商祁縣喬氏 喬家的商業字號有200多處,喬家的資產相當于現在的八、九十個億。 “皇家有故宮,民宅看喬家” 一、農業的興盛 17世紀初,中國人口已近兩億,19世紀初,中國人口超過三億,占世界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一 人 口 激 增 農 業 發 展 農業技術的進步:多熟制的種植制度 糧食新品種的推廣:甘薯、玉米等高產作物的引進 經濟作物的廣泛種植:如棉花等 玉米 甘薯 馬鈴薯 花生 向日葵 猜一猜 玉米,原產美洲大陸。最初傳入歐洲(哥倫布)。 16世紀傳入我國。 甘薯,原產美洲大陸。最初傳入歐洲和東南亞(哥倫布)。 明萬歷年間傳入我國。 馬鈴薯,原產南美洲。 明萬歷年間傳入我國。歐洲直到18世紀末還將其當作觀賞植物。 花生,原產南美洲。 15、16世紀傳入我國。 其實我國種植花生的歷史已有四千年的歷史。 向日葵,原產北美洲。 大約在17世紀從東南亞傳入我國。 你們知道它們的名稱嗎? 何時從國外引進的? 1.手工業繁榮表現在哪些行業? 2.與前代相比,明清時期的手工業繁榮表現在哪些方面? 棉紡織業、榨油、糧食加工、制瓷、采礦、冶鐵、造船等。 在工具、技術、產品質量以及行業種類、規模、產量上超過前代,民間私營手工業占主導地位 。 二、手工業的發展 材料:江南松江地區的農村婦女清晨抱著織好的棉布去市場交易,換回棉花,接著再去織布。因為松江布花色眾多、質地優良,當時流傳著“買不盡松江布,收不盡魏塘紗”的諺語。精美的松江布,每年輸送京師十多萬匹,一匹上好的松江布,可賣上百兩銀子。 從材料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二、手工業的發展 明代景泰藍 民間私營手工業迅速發展,取代官辦工場和作坊,占據了主導地位。 二、手工業的發展 從景德鎮的瓷器制作過程和課文中的描述,你能說出景德鎮生產有哪些特點? 分工細密、生產規模擴大、產品種類繁多。 二、手工業的發展 ①出現地區、行業:蘇州、松江等地的紡織業中。 ②特征:以生產商品為目的的機戶擁有大量資金、幾臺甚至幾十臺織機,他們采用計時或計件方式向機工付酬。 ③認識:這種統一指揮、分工協作、勞動效率較高的經營形式,已經帶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特點。 新的工場手工業經營方式的出現 二、手工業的發展 機 戶 機 工 雇 用 被雇用 早期資本家 早期雇傭工人 “機戶出資,機工出力” 明朝中后期蘇州、松江等地紡織業的新變化 ——資本主義的萌芽 在清代,廣東的冶鐵業、云南的采礦業、臺灣的熬糖業、 陜西的伐木業、北京的采煤業,都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 明朝中后期,杭州手工業行業達360種;廣東 佛山冶鐵業,一日出鐵六七千斤;江西景德鎮有 3000多座窯,民窯居多;嘉興已使用新式的紗綢機,并且出現新的工場手工業經營形式。 結合上述資料和所學內容,總結歸納明清 時期手工業發展的體現。 1.手工業行業多 2.生產技術進步 3.經營方式變化(民營工業占主要地位) 4.經營形式變化(雇傭勞動,分工協作) 資料 : 三、商業的發達 隨著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明清時期農產品與手工制品大量進入市場,商品經濟活躍起來 1.工商業市鎮的興起和繁榮 原因: 表現: 人間天堂 杭州 蘇州 三、商業的發達 徽商 作為中國商界中的一支勁旅,徽商曾活躍于大江南北、黃河兩岸,以至日本、暹羅、東南亞各國和葡萄牙。其商業資本之巨、從賈人數之眾、活動區域之廣、經營行業之多、經營能力之強, 都是其他商幫所無法匹敵的,在中國商界稱雄數百年。 2.商幫的形成 三、商業的發達 晉商 山西的晉商,是明清時期崛起的一大商團,這個集團 ,是利用山西靠近北方邊鎮的有利地理位置發展起來 的,主要經營鹽、絲、糧食、鐵器、棉布等軍需用品 以及金融典當行業。活動范圍從黃河流域遍布全國, 遠至俄國、日本、東南亞等地區,號稱“足跡遍天下”。 明朝中后期,史稱:“富室之稱雄者,江南則推新安, 江北則推山右。”晉商曾雄踞國內商界達五百年之久, 到近代才衰敗下去。 三、商業的發達 中國第一家票號——“日升昌”,坐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遙古城西大街的繁華地段。整座舊址占地2 324平方米,用地緊湊,功能分明。但就是這樣一座小小院落,開中國民族銀行業之先河,并一度操縱19世紀整個清王朝的經濟命脈。 三、商業的發達 出口茶葉、生絲、土布、瓷器等 白銀在明代后期成為主要貨幣 四、對外貿易活躍 明清時期中國社會經濟高度發展,工藝精湛,商路發達,因此推動了海外貿易的發展。 明清瓷器 四、對外貿易活躍 英國對中國茶葉需求量的變化 1720年 181 600千克 1800年 10 442 000千克 流入中國的白銀數量的變化 18世紀60年代 300萬兩/年 18世紀80年代 1 600萬兩/年 (1)你能從上述表格中獲得哪些信息? (2)說說清朝前期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 清前期的中國對外貿易長期處于順差,經濟實力居于世界前列。 四、對外貿易活躍 經濟的繁盛 海外貿易的發達 商業的繁榮 農業的興盛 手工業的發展 明清經濟的發展 課堂小結: 明清時期經濟繁盛的表現: 1、農業: ①技術進步:一年多熟②新品種引進 2、手工業: ①紡織業興盛②手工業技術、行業超過前代 ③民間私營手工業取代官辦,占據主導地位。 ④東南出現新的工場手工業經營形式 3、商業: ①工商業市鎮興起②城市人口增加③商幫出現 4、對外貿易: ①對外貿易活躍。②白銀大量流入中國。 1.課時特訓:必做【基礎訓練】T1-5 【提高訓練】T6 2.作業本:選做5.1.3 3.預習:5.2.1文化專制與八股取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