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明清強化皇權的措施:明廢行中書省,設立三司;明朱元璋丞相,朱棣設內閣;設立東廠西廠和錦衣衛;設立廷杖制度;清設立軍機處; 2.通過分析明清皇權膨脹的影響培養多角度看待問題的能力。 3.體會制度創新的重要性,了解制度先進與否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二、教學重點: 明清強化皇權的措施 三、教學難點: 皇權膨脹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明朝強化皇權的措施 1.地方:廢行中書省,設“三司”。 2.中央:廢除丞相制度,權分六部。 3.增設內閣制度。 4.設立“廠衛”特務機構。 5.設立“廷杖”制度。 閱讀書本21、22頁,找一找:明朝強化君主集權的措施 。 三司指哪三司?分別有什么職能?廢掉行中書省,設立三司有何作用? 皇帝 布政使司 (民政) 提刑按察使司(刑獄) 都指揮使司 (軍政) 地方 權不專于一司 作用: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加強皇權 1.地方:廢行中書省,設“三司”。 材料三:以后嗣君,其后毋得議置丞相。臣下有奏請設立者,論以極刑。 ——《明史·職官志》 材料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 ——《明會典》卷二《皇明祖訓》 明朝(朱元璋) 材料一:胡惟庸任相七年,結成“胡黨”小集團,生殺黜陟(官員的升遷貶職),或不奏徑行。內外諸司上封事,必先取閱,害己者,輒匿(隱藏)不以聞。 ——《明史·胡惟庸傳》 2.中央:廢除丞相制度,權分六部。 作用:軍政大權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加強皇權 行省制度 地方 皇帝 中央集權君主專制 丞相 中央 據史料記載,從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內,內外諸司送到皇宮的奏章共1160件。這些奏章有講一件事的,也有講兩三件事的,共計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處理411件事。 百僚未起朕先起, 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三丈猶擁被。 “內閣” 應運而生 明成祖:文淵閣大學士(參與機務) ——正式確立 明太祖:殿閣大學士(侍從顧問) ——奠定基礎 明宣宗:內閣大學士(票擬權) ——發展 明神宗:內閣首輔(張居正侵奪六部職權) ——全盛 3.增設內閣制度。 第一幕:人物——朱元璋、大學士宋濂 場景——上朝 朱元璋問:聽說愛卿家昨晚請客了? 宋濂答:我請了幾位同僚,讓廚師燒了幾個好菜。 朱元璋繼續問:都請了哪些同僚?都燒了哪些好菜? 宋濂一一具實回答。 朱元璋很滿意地說:卿家果然沒有騙朕! 第二幕:人物——朱元璋、儒生錢宰 場景——上朝 (一天散朝回家)錢宰搖頭晃腦做詩曰: 四鼓冬冬起著衣,午門朝見尚嫌遲。 何時得遂田園樂,睡到人間飯熟時。 (第二天上朝時)朱元璋朝見錢宰問: 你昨日的詩作得好。但是我何嘗嫌你,為什么不用“憂”字呢? 錢宰嚇出一身冷汗,連忙磕頭請罪。 錦衣衛都有哪些權力? 皇帝擔心:萬一錦衣衛起來謀反怎么辦? 朱元璋將管轄皇帝禁衛軍的親軍都尉府改為錦衣衛,并授以對那些有“謀反”嫌疑的人進行偵察、逮捕、審訊和處罰等權利,這是一個正式的軍事特務機構,由皇帝直接掌控。它有自己的法庭和監獄,俗稱“詔獄”。 “東廠” “西廠” “錦衣衛” 相互監視 相互制約 4.設立“廠衛”特務機構。 在延杖制度下,上自宰相,下至平民,沒有人能維持人性的尊嚴。廷杖時,受刑人痛苦難忍,大聲哀號,頭面撞地,塵土滿口,胡須磨脫,這是一副慘不忍睹的摧殘人權的圖畫。強壯的人可支持80下,超過100的往往即在杖下斃命。不死時,也要割去敗肉數十碗,醫治半年以上。 5.設立“廷杖”制度。 清朝又是如何加強專制皇權的? 康 熙 雍 正 乾 隆 這是當時哪一國家中央機構? 雍正 軍機處 跪受筆錄 承旨遵辦 軍機處雖是清朝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最高權力機關,但是軍機大臣受皇帝召見,照皇帝的旨意擬寫成文,經皇帝審閱同意后方可執行。全國的軍政大權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皇權發展到頂峰。 影響: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 皇權強化 廢除丞相︵明︶ 設特務機構︵明︶ 設軍機處 ︵清︶ 頂峰 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君主專制制度演變的趨勢: 皇權(君主專制)不斷強化,清朝發展到了頂峰! 1.課時特訓:必做【基礎訓練】T1-7 【提高訓練】T8 2.作業本:選做5.3.2 3.預習:綜合探究五:探討康乾盛世的危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