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素養評價五 判斷的概述 (15分鐘·3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15分)1.“我國的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了”這個判斷是( )①肯定判斷②否定判斷③特稱判斷④單稱判斷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選A。①③符合題意,“我國的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了”這個判斷從判斷的質劃分,屬于肯定判斷;從判斷的量劃分,屬于特稱判斷;②④不符合題意。2.英媒稱,如果唐納德·特朗普及其親密顧問以為中國經濟行將崩潰、不堪一擊,那他們就嚴重誤判了形勢。誤判( )①屬于肯定判斷②屬于否定判斷③屬于假判斷④沒有對情況形成正確的認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選D。誤判屬于假判斷,沒有對情況形成正確認識,③④符合題意;材料沒有直接涉及肯定、否定問題,排除①②。3.黑社會是一套與主流社會相悖的地下有組織的黑惡團伙集合。雅稱為綠林、黑幫,黑社會并非一個統一的團體,通常被稱為黑道。這種組織團伙具有暴力性,黑惡性。這一判斷( )①屬于性質判斷②屬于關系判斷③屬于肯定判斷④屬于否定判斷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選B。題中判斷斷定的是事物性質,①符合題意,排除②;材料中沒有否定用語,③符合題意,排除④。二、非選擇題(15分)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樹木既能綠化環境,又能制造出新鮮空氣,既能平衡生態環境,又能保護地球。材料二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廣泛認同。請運用“判斷的表達與類型”相關知識說明上述判斷屬于什么類型的判斷。其分類標準是什么?【解析】本題考查“判斷的表達與類型”相關知識,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基礎知識分析和理解實際問題的能力,準確把握題意是解題的關鍵。結合教材知識分析題干材料很容易得出答案。答案:(1)材料一屬于復合判斷,材料二屬于簡單判斷。(2)簡單判斷與復合判斷劃分的標準是判斷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斷。 (10分鐘·2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5分)5.下列五個性質判斷中,主項周延,謂項不周延的有( )①這個人是法國人②所有的事物都是互相聯系的③有的教堂是哥特式的④所有的事物都不是絕對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選A。在一個性質判斷中,如果對它的主項(或謂項)的全部外延都做了斷定,那么這個判斷的主項(或謂項)就是周延的;反之,就是不周延的。凡是全稱判斷(包括單稱判斷)的主項都周延,而特稱判斷的主項都不周延;凡是否定判斷的謂項都周延,而肯定判斷的謂項都不周延。①②主項是全稱判斷,謂項是肯定判斷,故主項周延,謂項不周延。③④不符合題意。二、非選擇題(15分)6.某人請客,見主客遲遲未到,便焦急地說:“唉,該來的沒來!”來陪客的人一聽,有的坐不住走了。見主客還未到,又有陪客走了,他更著急,脫口而出:“不該走的走了!”話音剛落,所有的客人都走了。此人傻了:“我錯在哪兒了?”此人請客失敗,問題出在哪里?你能糾正他的錯誤嗎?【解析】第一問屬于簡答題。根據基礎知識“判斷本身直接或間接地對其主項(或謂項)的全部外延作了斷定的,就稱這個判斷的主項(或謂項)是周延的,反之不周延”,“該來的沒來”“不該走的走了”這兩個判斷的主項是周延的,即涵蓋了所有的客人,其意思表達成了“所有的客人不該來”“所有的客人都該走”,造成客人的誤解,導致請客失敗。第二問要求糾正他的錯誤,也屬于簡答題。根據第一問的分析,此人可以說:“有的該來的沒來”和“有的不該走的走了”。答案:(1)此人請客失敗,問題出在他在請客時沒有運用好關系判斷的量項,犯了主項與謂項搭配不當的錯誤,結果造成了別人的誤解,致使請客失敗。(2)此人可以說:“有的該來的沒來”和“有的不該走的走了”。關閉Word文檔返回原板塊(共47張PPT)第五課 正確運用判斷第1課時 判斷的概述一、判斷及其基本特征1.判斷的含義:(1)含義:就是對認識對象有所_____的思維形式。(2)使用:在作出肯定或否定的_________中,使用判斷。2.判斷的基本特征:(1)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斷定方式:_____、_____。必備知識·素養奠基斷定認識活動肯定否定(2)判斷有真假。①真判斷:斷定符合認識對象的_________;②假判斷:斷定不符合認識對象的實際情況;③標準:判斷來源于人們的_________,其正確與否要經受社會實踐的檢驗。(3)聯系:有斷定就會有真假,兩個基本特征是相互聯系的。實際情況社會實踐【觀點·辨析】既然判斷源自社會實踐,那么此判斷一定是真判斷?提示:符合實際的判斷就是真判斷,來源于社會實踐的判斷不一定都符合客觀實際。二、判斷的表達與類型1.語句:(1)判斷是通過語句表達的。判斷是語句的_________,語句是判斷的__________。(2)不作斷定、沒有真假的語句并不表達判斷。2.判斷的類型:(1)類型:標準依據判斷本身是否包含其他_____類型簡單判斷直接由_____構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斷復合判斷本身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思想內容語言形式判斷概念(2)劃分:簡單判斷包括性質判斷和_________;復合判斷包括聯言判斷、_________和假言判斷。【思考小測】從判斷的形式結構看,“曹操與曹植不是兄弟”是性質判斷還是關系判斷?提示:“曹操與曹植不是兄弟”是關系判斷。關系判斷選言判斷議題一 判斷及其基本特征議題誘思:一個著名的判斷——費斯汀格法則,即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探究:(1)指出這一判斷的斷定方式。(2)與同學探討、認識判斷的基本特征。關鍵能力·議題導學【歸納·釋疑】1.判斷的劃分:(1)劃分:依據“判斷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斷”,判斷分為簡單判斷和復合判斷。(2)種類:①簡單判斷包括性質判斷(直言判斷)和關系判斷。②復合判斷包括聯言判斷、選言判斷和假言判斷。2.性質判斷和關系判斷:(1)性質判斷:①依據判斷的質劃分,性質(直言)判斷分為肯定判斷和否定判斷兩種。②依據判斷的量劃分,性質(直言)判斷分為全稱判斷(對象是某類事物的全部)、特稱判斷(對象是某類事物的部分)和單稱判斷(主項是單個對象,不需要量項)。③從質和量結合上劃分,性質(直言)判斷有六種基本的判斷形式:全稱肯定判斷、全稱否定判斷,特稱肯定判斷、特稱否定判斷,單稱肯定判斷、單稱否定判斷。(2)關系判斷:標準劃分依據對稱性劃分分為對稱性關系判斷、反對稱關系判斷、偶對稱關系判斷依據傳遞性劃分分為對傳遞關系判斷、反傳遞關系判斷、偶傳遞關系判斷【典例·示范】按照判斷的性質進行分類,判斷可以分為肯定判斷和否定判斷兩大類。肯定判斷是斷定對象具有某種屬性的判斷,否定判斷就是斷定對象不具有某種屬性的判斷。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于否定判斷的是( )A.沒有學生英語考試不及格B.英語考試不及格的學生是不存在的C.有的學生英語考試不及格D.并非有的學生英語考試不及格 【思維·建模】【解析】選C。否定判斷的定義要點為:斷定對象不具有某種屬性。A、B、D三項表達的意思都是所有學生都及格,是肯定判斷;C項斷定有的學生不具有考試及格這種屬性,屬于否定判斷。【素養·提能】 中國人民是勤勞勇敢的!我們為偉大的祖國而自豪,為偉大的人民而自豪!我們要向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道一聲辛苦! 對思維對象有所斷定,是判斷的基本特征,即判斷對于對象必須有所肯定或否定。由于判斷總是有所斷定,所以總是有真有假,斷定本身存在著是否與實際相符的問題。正確地反映實際情況的判斷,就是真判斷,反之就是假判斷。例如,“中國人民是勤勞勇敢的”是真判斷,“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就是假判斷。(1)如何認識真假判斷的標準?(科學精神)提示:檢驗判斷真假的標準是社會實踐。如果一個判斷所斷定的,是符合客觀實際情況、與事實相一致的,這個判斷就是真的,否則,就是假的。(2)“中國人民是勤勞勇敢的”屬于什么判斷類型?(政治認同)提示:判斷是對思維對象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一種思維形式。直言判斷是斷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種性質的簡單判斷,也叫性質判斷。“中國人民是勤勞勇敢的”是對中國人民肯定的思維形式,是直言判斷、性質判斷。議題二 判斷的表達及其劃分議題誘思:①愿母親在地下安息。狂風怒吼,樹不停地、猛烈地搖晃著。②只有這種知識,這種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寶貴的財產。③解放前,鄧稼先從昆明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畢業后遠涉重洋到了美國。④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⑤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探究:(1)判斷上面句子運用的表達方式。(2)群策群力,分析上面句子所反映判斷的基本方式。【歸納·釋疑】1.判斷和語句的關系:(1)聯系:任何判斷都要通過語句來表達,語句是判斷的語言表達形式,它是判斷賴以形成和表達的基礎,而判斷則是語句所表達的思想內容。(2)區別:①判斷是思維的單位,屬于邏輯學的研究范疇,而語句是語言的單位,屬于語言學的研究范疇。②判斷和語句雖然是思維內容和語言形式的關系,但二者之間卻并不是一一對應的,具體表現如下:A.有的語句表達判斷,有的語句不表達判斷:判斷都通過語句來表達,但并非所有的語句都表達判斷。各種句型中,陳述句和反問句表達判斷,一般疑問句、祈使句不表達判斷,感嘆句有的表達判斷,有的不表達判斷。分析一個語句的具體語境,對于準確地理解和把握語句所表達的判斷是非常重要的。B.有的語句可以表達不同的判斷,究竟表達哪一個判斷,要根據具體語境來確定。例句理解為三個不同的判斷張老師是一位老教師了①張老師是一位年齡“老”的教師②張老師是一位教齡“老”的教師③張老師是一位年齡和教齡都“老”的教師C.有的判斷可用不同的語句來表達在不同的民族語言中,同一個判斷可用不同民族語言的語句來表達①我是一個學生②Iamastudent.2.判斷的劃分:(1)判斷是人們對思維對象的性質或關系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一種思維形式。(2)分類:①性質(直言)判斷:是斷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種性質的簡單判斷。性質(直言)判斷可以有下面六種類型:單稱肯定判斷;單稱否定判斷;特稱肯定判斷;特稱否定判斷;全稱肯定判斷;全稱否定判斷。②聯言判斷:是斷定幾種事物情況共存的判斷。③選言判斷:是斷定在幾種可能情況下,至少有一種情況存在的判斷。又分為相容選言判斷和不相容選言判斷。④假言判斷:它是反映事物之間條件關系的復合判斷,在假言判斷中表示條件的判斷叫作前件,表示結果的判斷叫作后件。假言判斷又分為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和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典例·示范】如同概念與語詞有密切聯系一樣,判斷與語句也是有密切聯系的:判斷的表達,要借助于語句。判斷和語句的關系表現為( )①所有語句都表達判斷②同一個判斷用相同語句表達③同一個語句可以表達不同的判斷④判斷是語句的思想內容,語句是判斷的語言表現形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思維·建模】【解析】選D。判斷和語句雖然是思維內容和語言形式的關系,但二者之間卻并不是一一對應的,有的語句表達判斷,有的語句不表達判斷,判斷都通過語句來表達,但并非所有的語句都表達判斷,③④正確,①②錯誤。【素養·提能】 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了這樣一段史實: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于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指鹿為馬”的故事。在如上文字中用了許多判斷。如:趙高想篡位。——趙高欲為亂。這是一匹馬。——馬也。此后群臣都畏懼趙高。——后群臣皆畏高。(1)結合上述材料說明什么是判斷,判斷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科學精神)提示:判斷就是對事物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對事物有所斷定”就是對事物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意思,這是判斷的主要特征;而對事物的判斷會出現正確與錯誤,因此,判斷就有真假之分,這是判斷的又一特征。(2)有人說,真判斷就是肯定判斷,試評析這一觀點。(科學精神、公共參與)提示:與客觀事物相符合的判斷是真判斷,反之,就是假判斷。如“趙高想要篡位”,這個判斷與歷史事實相符合,因而是真判斷;本來是一只鹿,趙高硬說它是一匹馬,這個判斷與事實不相符合,因而是假判斷。肯定判斷是判斷的表達方式是肯定,否定判斷也有可能與客觀事物相符合,因此不能說真判斷就是肯定判斷。【課堂回眸】1.下列屬于判斷的是( )①小姑娘長得很漂亮。②難道西湖風景不美嗎?③人是誰創造的呢?④請您多提寶貴意見!⑤祖國山河多么壯麗啊!⑥啊,我的天哪!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⑤【解析】選D。該例中,①是陳述句,②是反問句,它們都表達了判斷;③是一般疑問句,④是祈使句,它們都不表達判斷;⑤是感嘆句,表達判斷;⑥也是感嘆句,但不表達判斷。課堂訓練·素養達標2.任何判斷都必須用語句表達。下列語句中,不能夠準確表達判斷的是( )A.蘇軾是偉大的詩人B.飛機C.天空格外的藍,白云格外的白D.奇數是不能被2整除的數【解析】選B。A不符合題意,“蘇軾是偉大的詩人”的說法作出了肯定的判斷;B符合題意,“飛機”的表述沒有對事物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斷;C不符合題意,“天空格外的藍,白云格外的白”對天氣作出了準確的判斷;D不符合題意,“奇數是不能被2整除的數”的表述對奇數的概念作出了準確的判斷。3.判斷的最簡單的形式,是肯定地或否定地表明某一單個的事物的某種一般的性質(肯定判斷:玫瑰花是紅的;否定判斷:玫瑰花不是藍的;無限判斷:玫瑰花不是駱駝)。根據以上定義,下面不符合題意的是( )A.地球繞著太陽做圓周運動B.地球不是恒星C.地球是圓的D.地球不是圓的【解析】選A。A項地球繞著太陽做圓周運動,描述的是地球和太陽兩個事物之間的關系,故不符合該定義的關鍵信息。因此答案選A。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小華在作文中寫道:“中學生是我們學習的重要階段。我們不能辜負這段美好時光。”材料二 小明告訴爺爺:“公園里有種叫仙人掌的東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植物,樣子很特別。”材料三 一位讀者致函某報社,批評該報:“有些又臭又長的文章是不應該在報上發表的。”請糾正上述材料中的不當之處。【解析】本題要求糾正上述材料中的不當之處,屬于辨析類試題。解題的關鍵是準確把握每一個材料的觀點,材料一“中學生是我們學習的重要階段。我們不能辜負這段美好時光”,不當之處是“中學生”與“重要階段”是判斷的主項與謂項關系搭配不當,應該說:中學階段是我們學習的重要階段;材料二“公園里有種叫仙人掌的東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植物,樣子很特別”,其不當之處是“仙人掌”“也不是植物”這是把概念的種屬關系誤認為全異關系,可以改為“也不是樹木”;材料三“有些又臭又長的文章是不應該在報上發表的”,其不當之處是量項“有些”的誤用,應該改為“所有”。答案:(1)材料一的不當之處在于“中學生”與“重要階段”是判斷的主項與謂項關系搭配不當,應該說:中學階段是我們學習的重要階段。(2)材料二的不當之處在于“仙人掌”“也不是植物”這是把概念的種屬關系誤認為全異關系,可以改為“也不是樹木”。(3)材料三的不當之處在于量項“有些”的誤用,應該改為“所有”。五 判斷的概述基礎達標(15分鐘·3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15分)1.“我國的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了”這個判斷是( )①肯定判斷②否定判斷③特稱判斷④單稱判斷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課時素養評價【解析】選A。①③符合題意,“我國的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了”這個判斷從判斷的質劃分,屬于肯定判斷;從判斷的量劃分,屬于特稱判斷;②④不符合題意。2.英媒稱,如果唐納德·特朗普及其親密顧問以為中國經濟行將崩潰、不堪一擊,那他們就嚴重誤判了形勢。誤判( )①屬于肯定判斷②屬于否定判斷③屬于假判斷④沒有對情況形成正確的認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選D。誤判屬于假判斷,沒有對情況形成正確認識,③④符合題意;材料沒有直接涉及肯定、否定問題,排除①②。3.黑社會是一套與主流社會相悖的地下有組織的黑惡團伙集合。雅稱為綠林、黑幫,黑社會并非一個統一的團體,通常被稱為黑道。這種組織團伙具有暴力性,黑惡性。這一判斷( )①屬于性質判斷②屬于關系判斷③屬于肯定判斷④屬于否定判斷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選B。題中判斷斷定的是事物性質,①符合題意,排除②;材料中沒有否定用語,③符合題意,排除④。二、非選擇題(15分)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樹木既能綠化環境,又能制造出新鮮空氣,既能平衡生態環境,又能保護地球。材料二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廣泛認同。請運用“判斷的表達與類型”相關知識說明上述判斷屬于什么類型的判斷。其分類標準是什么?【解析】本題考查“判斷的表達與類型”相關知識,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基礎知識分析和理解實際問題的能力,準確把握題意是解題的關鍵。結合教材知識分析題干材料很容易得出答案。答案:(1)材料一屬于復合判斷,材料二屬于簡單判斷。(2)簡單判斷與復合判斷劃分的標準是判斷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斷。能力提升(10分鐘·20分)一、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5分)5.下列五個性質判斷中,主項周延,謂項不周延的有( )①這個人是法國人②所有的事物都是互相聯系的③有的教堂是哥特式的④所有的事物都不是絕對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選A。在一個性質判斷中,如果對它的主項(或謂項)的全部外延都做了斷定,那么這個判斷的主項(或謂項)就是周延的;反之,就是不周延的。凡是全稱判斷(包括單稱判斷)的主項都周延,而特稱判斷的主項都不周延;凡是否定判斷的謂項都周延,而肯定判斷的謂項都不周延。①②主項是全稱判斷,謂項是肯定判斷,故主項周延,謂項不周延。③④不符合題意。二、非選擇題(15分)6.某人請客,見主客遲遲未到,便焦急地說:“唉,該來的沒來!”來陪客的人一聽,有的坐不住走了。見主客還未到,又有陪客走了,他更著急,脫口而出:“不該走的走了!”話音剛落,所有的客人都走了。此人傻了:“我錯在哪兒了?”此人請客失敗,問題出在哪里?你能糾正他的錯誤嗎?【解析】第一問屬于簡答題。根據基礎知識“判斷本身直接或間接地對其主項(或謂項)的全部外延作了斷定的,就稱這個判斷的主項(或謂項)是周延的,反之不周延”,“該來的沒來”“不該走的走了”這兩個判斷的主項是周延的,即涵蓋了所有的客人,其意思表達成了“所有的客人不該來”“所有的客人都該走”,造成客人的誤解,導致請客失敗。第二問要求糾正他的錯誤,也屬于簡答題。根據第一問的分析,此人可以說:“有的該來的沒來”和“有的不該走的走了”。答案:(1)此人請客失敗,問題出在他在請客時沒有運用好關系判斷的量項,犯了主項與謂項搭配不當的錯誤,結果造成了別人的誤解,致使請客失敗。(2)此人可以說:“有的該來的沒來”和“有的不該走的走了”。第五課 正確運用判斷 課程標準素養目標1.知道判斷的基本特征2.了解形成恰當判斷的條件3.學會正確運用判斷4.結合具體的判斷活動,區分判斷的不同類型科學精神:形成恰當判斷的條件,科學運用判斷;區分聯言判斷類型,科學分析把握條件公共參與:分析具體判斷活動,區分判斷類型,科學運用聯言判斷第1課時 判斷的概述必備知識·素養奠基一、判斷及其基本特征1.判斷的含義:(1)含義:就是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2)使用:在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認識活動中,使用判斷。2.判斷的基本特征:(1)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斷定方式:肯定、否定。(2)判斷有真假。①真判斷:斷定符合認識對象的實際情況;②假判斷:斷定不符合認識對象的實際情況;③標準:判斷來源于人們的社會實踐,其正確與否要經受社會實踐的檢驗。(3)聯系:有斷定就會有真假,兩個基本特征是相互聯系的。 既然判斷源自社會實踐,那么此判斷一定是真判斷?提示:符合實際的判斷就是真判斷,來源于社會實踐的判斷不一定都符合客觀實際。二、判斷的表達與類型1.語句:(1)判斷是通過語句表達的。判斷是語句的思想內容,語句是判斷的語言形式。(2)不作斷定、沒有真假的語句并不表達判斷。2.判斷的類型:(1)類型:標準依據判斷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斷類型簡單判斷直接由概念構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斷復合判斷本身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2)劃分:簡單判斷包括性質判斷和關系判斷;復合判斷包括聯言判斷、選言判斷和假言判斷。 從判斷的形式結構看,“曹操與曹植不是兄弟”是性質判斷還是關系判斷?提示:“曹操與曹植不是兄弟”是關系判斷。關鍵能力·議題導學議題一 判斷及其基本特征議題誘思:一個著名的判斷——費斯汀格法則,即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探究:(1)指出這一判斷的斷定方式。(2)與同學探討、認識判斷的基本特征。1.判斷的劃分:(1)劃分:依據“判斷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斷”,判斷分為簡單判斷和復合判斷。(2)種類:①簡單判斷包括性質判斷(直言判斷)和關系判斷。②復合判斷包括聯言判斷、選言判斷和假言判斷。2.性質判斷和關系判斷:(1)性質判斷:①依據判斷的質劃分,性質(直言)判斷分為肯定判斷和否定判斷兩種。②依據判斷的量劃分,性質(直言)判斷分為全稱判斷(對象是某類事物的全部)、特稱判斷(對象是某類事物的部分)和單稱判斷(主項是單個對象,不需要量項)。③從質和量結合上劃分,性質(直言)判斷有六種基本的判斷形式:全稱肯定判斷、全稱否定判斷,特稱肯定判斷、特稱否定判斷,單稱肯定判斷、單稱否定判斷。(2)關系判斷:標準劃分依據對稱性劃分分為對稱性關系判斷、反對稱關系判斷、偶對稱關系判斷依據傳遞性劃分分為對傳遞關系判斷、反傳遞關系判斷、偶傳遞關系判斷按照判斷的性質進行分類,判斷可以分為肯定判斷和否定判斷兩大類。肯定判斷是斷定對象具有某種屬性的判斷,否定判斷就是斷定對象不具有某種屬性的判斷。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于否定判斷的是( )A.沒有學生英語考試不及格B.英語考試不及格的學生是不存在的C.有的學生英語考試不及格D.并非有的學生英語考試不及格 【思維·建模】【解析】選C。否定判斷的定義要點為:斷定對象不具有某種屬性。A、B、D三項表達的意思都是所有學生都及格,是肯定判斷;C項斷定有的學生不具有考試及格這種屬性,屬于否定判斷。 中國人民是勤勞勇敢的!我們為偉大的祖國而自豪,為偉大的人民而自豪!我們要向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道一聲辛苦! 對思維對象有所斷定,是判斷的基本特征,即判斷對于對象必須有所肯定或否定。由于判斷總是有所斷定,所以總是有真有假,斷定本身存在著是否與實際相符的問題。正確地反映實際情況的判斷,就是真判斷,反之就是假判斷。例如,“中國人民是勤勞勇敢的”是真判斷,“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就是假判斷。(1)如何認識真假判斷的標準?(科學精神)提示:檢驗判斷真假的標準是社會實踐。如果一個判斷所斷定的,是符合客觀實際情況、與事實相一致的,這個判斷就是真的,否則,就是假的。(2)“中國人民是勤勞勇敢的”屬于什么判斷類型?(政治認同)提示:判斷是對思維對象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一種思維形式。直言判斷是斷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種性質的簡單判斷,也叫性質判斷。“中國人民是勤勞勇敢的”是對中國人民肯定的思維形式,是直言判斷、性質判斷。議題二 判斷的表達及其劃分議題誘思:①愿母親在地下安息。狂風怒吼,樹不停地、猛烈地搖晃著。②只有這種知識,這種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寶貴的財產。③解放前,鄧稼先從昆明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畢業后遠涉重洋到了美國。④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⑤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探究:(1)判斷上面句子運用的表達方式。(2)群策群力,分析上面句子所反映判斷的基本方式。1.判斷和語句的關系:(1)聯系:任何判斷都要通過語句來表達,語句是判斷的語言表達形式,它是判斷賴以形成和表達的基礎,而判斷則是語句所表達的思想內容。(2)區別:①判斷是思維的單位,屬于邏輯學的研究范疇,而語句是語言的單位,屬于語言學的研究范疇。②判斷和語句雖然是思維內容和語言形式的關系,但二者之間卻并不是一一對應的,具體表現如下:A.有的語句表達判斷,有的語句不表達判斷:判斷都通過語句來表達,但并非所有的語句都表達判斷。各種句型中,陳述句和反問句表達判斷,一般疑問句、祈使句不表達判斷,感嘆句有的表達判斷,有的不表達判斷。分析一個語句的具體語境,對于準確地理解和把握語句所表達的判斷是非常重要的。B.有的語句可以表達不同的判斷,究竟表達哪一個判斷,要根據具體語境來確定。例句理解為三個不同的判斷張老師是一位老教師了①張老師是一位年齡“老”的教師②張老師是一位教齡“老”的教師③張老師是一位年齡和教齡都“老”的教師C.有的判斷可用不同的語句來表達在不同的民族語言中,同一個判斷可用不同民族語言的語句來表達①我是一個學生②Iamastudent.2.判斷的劃分:(1)判斷是人們對思維對象的性質或關系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一種思維形式。(2)分類:①性質(直言)判斷:是斷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種性質的簡單判斷。性質(直言)判斷可以有下面六種類型:單稱肯定判斷;單稱否定判斷;特稱肯定判斷;特稱否定判斷;全稱肯定判斷;全稱否定判斷。②聯言判斷:是斷定幾種事物情況共存的判斷。③選言判斷:是斷定在幾種可能情況下,至少有一種情況存在的判斷。又分為相容選言判斷和不相容選言判斷。④假言判斷:它是反映事物之間條件關系的復合判斷,在假言判斷中表示條件的判斷叫作前件,表示結果的判斷叫作后件。假言判斷又分為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和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 如同概念與語詞有密切聯系一樣,判斷與語句也是有密切聯系的:判斷的表達,要借助于語句。判斷和語句的關系表現為( )①所有語句都表達判斷②同一個判斷用相同語句表達③同一個語句可以表達不同的判斷④判斷是語句的思想內容,語句是判斷的語言表現形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思維·建模】【解析】選D。判斷和語句雖然是思維內容和語言形式的關系,但二者之間卻并不是一一對應的,有的語句表達判斷,有的語句不表達判斷,判斷都通過語句來表達,但并非所有的語句都表達判斷,③④正確,①②錯誤。 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了這樣一段史實: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于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指鹿為馬”的故事。在如上文字中用了許多判斷。如:趙高想篡位。——趙高欲為亂。這是一匹馬。——馬也。此后群臣都畏懼趙高。——后群臣皆畏高。(1)結合上述材料說明什么是判斷,判斷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科學精神)提示:判斷就是對事物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對事物有所斷定”就是對事物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意思,這是判斷的主要特征;而對事物的判斷會出現正確與錯誤,因此,判斷就有真假之分,這是判斷的又一特征。(2)有人說,真判斷就是肯定判斷,試評析這一觀點。(科學精神、公共參與)提示:與客觀事物相符合的判斷是真判斷,反之,就是假判斷。如“趙高想要篡位”,這個判斷與歷史事實相符合,因而是真判斷;本來是一只鹿,趙高硬說它是一匹馬,這個判斷與事實不相符合,因而是假判斷。肯定判斷是判斷的表達方式是肯定,否定判斷也有可能與客觀事物相符合,因此不能說真判斷就是肯定判斷。課堂訓練·素養達標 1.下列屬于判斷的是( )①小姑娘長得很漂亮。②難道西湖風景不美嗎?③人是誰創造的呢?④請您多提寶貴意見!⑤祖國山河多么壯麗啊!⑥啊,我的天哪!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⑤【解析】選D。該例中,①是陳述句,②是反問句,它們都表達了判斷;③是一般疑問句,④是祈使句,它們都不表達判斷;⑤是感嘆句,表達判斷;⑥也是感嘆句,但不表達判斷。2.任何判斷都必須用語句表達。下列語句中,不能夠準確表達判斷的是( )A.蘇軾是偉大的詩人B.飛機C.天空格外的藍,白云格外的白D.奇數是不能被2整除的數【解析】選B。A不符合題意,“蘇軾是偉大的詩人”的說法作出了肯定的判斷;B符合題意,“飛機”的表述沒有對事物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斷;C不符合題意,“天空格外的藍,白云格外的白”對天氣作出了準確的判斷;D不符合題意,“奇數是不能被2整除的數”的表述對奇數的概念作出了準確的判斷。3.判斷的最簡單的形式,是肯定地或否定地表明某一單個的事物的某種一般的性質(肯定判斷:玫瑰花是紅的;否定判斷:玫瑰花不是藍的;無限判斷:玫瑰花不是駱駝)。根據以上定義,下面不符合題意的是( )A.地球繞著太陽做圓周運動B.地球不是恒星C.地球是圓的D.地球不是圓的【解析】選A。A項地球繞著太陽做圓周運動,描述的是地球和太陽兩個事物之間的關系,故不符合該定義的關鍵信息。因此答案選A。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小華在作文中寫道:“中學生是我們學習的重要階段。我們不能辜負這段美好時光。”材料二 小明告訴爺爺:“公園里有種叫仙人掌的東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植物,樣子很特別。”材料三 一位讀者致函某報社,批評該報:“有些又臭又長的文章是不應該在報上發表的。”請糾正上述材料中的不當之處。【解析】本題要求糾正上述材料中的不當之處,屬于辨析類試題。解題的關鍵是準確把握每一個材料的觀點,材料一“中學生是我們學習的重要階段。我們不能辜負這段美好時光”,不當之處是“中學生”與“重要階段”是判斷的主項與謂項關系搭配不當,應該說:中學階段是我們學習的重要階段;材料二“公園里有種叫仙人掌的東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植物,樣子很特別”,其不當之處是“仙人掌”“也不是植物”這是把概念的種屬關系誤認為全異關系,可以改為“也不是樹木”;材料三“有些又臭又長的文章是不應該在報上發表的”,其不當之處是量項“有些”的誤用,應該改為“所有”。答案:(1)材料一的不當之處在于“中學生”與“重要階段”是判斷的主項與謂項關系搭配不當,應該說:中學階段是我們學習的重要階段。(2)材料二的不當之處在于“仙人掌”“也不是植物”這是把概念的種屬關系誤認為全異關系,可以改為“也不是樹木”。(3)材料三的不當之處在于量項“有些”的誤用,應該改為“所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0-2021學年新教材政治人教版選擇性必修三學案 第二單元第五課第1課時 判斷的概述 Word版含解析.doc 2020-2021學年新教材政治人教版選擇性必修三課件:第二單元第五課第1課時 判斷的概述.ppt 2020-2021學年新教材政治人教版選擇性必修三課時素養評價 第二單元第五課第1課時 判斷的概述 Word版含解析.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