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體的營養 第一節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課題 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課型 新授課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1.說出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知道主要營養物質的作用和營養物質的食物來源。 2.了解無機鹽和維生素的來源和缺乏癥狀。 過程與方法 加深對科學探究一般過程的認識,進一步提高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實施探究計劃、處理數據和分析探究結果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關注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認同人類的營養物質主要來自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觀點。 教學重點 1.營養物質的類別、作用和營養物質的食物來源。 2.探究的一般過程及對探究數據的處理。 教學難點 探究活動的組織及如何減少實驗的誤差。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 展示餐桌上的食物的圖片,引起疑問:人為什么要吃食物?引申出食物中營養的重要作用。 學生講述發生在身邊的實例。 為本節內容的深入作好鋪墊。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食物的營養物質 提出問題,指導學生查閱有關表格。在學生研討時教師巡視指導。 研討題: 1.你們組所確定的1~2種常吃的食物中各含有哪些營養物質? 2.不同食物所含營養物質的種類是否相同?數量呢?給你的啟示是什么? 3.細胞的生活離不開物質和能量,那么,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與人體細胞所含物質有什么關系? 4.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歸根結底來源于什么? 學生查閱教科書第38~39頁“常見的食物成分表”,以小組為單位研討教師提出的思考題,相互交流,達成共識。 全班交流,對相關內容進行質疑、釋疑。 通過學生的自主合作,掌握人體需要的主要營養物質。 通過食物中的營養物質來源于什么,體現人與生物圈的統一性。 使學生認識到良好飲食習慣的重要性,從而養成合理的飲食習慣,不挑食、不偏食。 在學生研討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查閱、分析、團結協作及表達交流的能力,體驗學習的快感。 探究二、糖類、脂肪、蛋白質的作用和來源 創設情境,指導學生看書。組織小組討論交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解 在教師指導下看書自學并與同學交流。舉出含糖 使學生了解糖類、脂肪、蛋白質的作用,同時培養學 釋問題。 糖類、脂肪、蛋白質都是組成細胞的主要物質,并且為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來源廣泛。 類、脂肪、蛋白質較多的食物,寫在圖的旁邊,并利用這些知識解釋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問題。 思考: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與體細胞所含物質和能量有什么關系? 生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加強學生的健康意識,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尤其對肥胖、減肥形成一些正確的認識和看法。 引發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探究三、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 提出問題,為學生提供實驗材料和用具,指導學生完善探究方案。 作出假設,提示學生注意安全和盡量減小實驗誤差。 制訂實施計劃,巡視并對探究過程予以適當的指導。 注意事項: (1)選用的食物應是容易燃燒的。 (2)食物應充分燃燒。 (3)溫度計應避免碰到裝置的側壁和底部。 (4)待溫度計水銀柱不再上升時再讀數。 (5)設置重復組,即相同條件下重復實驗(3次),結果取平均值。 得出結論 表達交流 各小組根據教材提出問題,并確定問題。 在教師的引導下,明確在探究食物中的能量時,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提出的問題不同,作出的假設也就不同,實驗的方法步驟也會有區別。 充分討論后作出假設。 根據小組確定的探究課題,制訂探究計劃。對制訂的計劃進行討論、完善后,各小組用自制的裝置和教師提供的材料器具,按照課前的分工進行操作。 對實驗數據進行記錄和分析,得出結論。 小組間進行交流,對誤差大的進行反思。 掌握食物中含有能量,不同的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不同。 培育學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的能力,以及收集和處理數據的技能。 探究四、水和無機鹽的作用 (過渡)水、無機鹽也屬于營養物質,它們對人體有什么作用? 學生閱讀教材P22的內容,了解、掌握水和無機鹽的作用,并知道缺乏無機鹽的癥狀。 各小組之間互問互答,缺乏無機鹽時的癥狀及缺乏無機鹽的種類,看哪一組的同學回答得又快又準。 比一比:看誰答得快而準。 探究五、維生素的作用 1.維生素 讀故事:《水手們為什么會得壞血病》 質疑:這些水手為什么會出現這些癥狀?說明什么問題? 小結: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富含人體需要的多種維生素。維生素既不參與構成人體細胞,也不提供能量,而且人體的需要量也很小,但它對人體的作用卻很大。 2.維生素的缺乏癥和食物來源 學生閱讀教材P23~24,自學,了解維生素缺乏癥狀,根據查閱的資料完成教材中的表2。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 三、課堂小結 1.供能物質糖類:人體生命活動最主要的供能物質脂肪:主要作為備用能源物質在體內貯存蛋白質:為人體生長發育、組織更新提供原料,也可以分解供能非供能物質維生素: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水: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參與人體的各項生命活動無機鹽: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 2.探究實驗: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 注意:減小誤差、設置重復組、取平均值。 學生自主回顧本節所學所得。 使本節課所學知識形成知識網。 四、當堂演練 1.2020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八屆“世界水日”,我國紀念2020年“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活動的主題為“堅持節水優先,建設幸福河湖”。下列關于水在人體中的作用,敘述錯誤的是 ( C ) A.水在調節體溫、排泄廢物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B.水約占體重的60%~70% C.水也可供給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 D.水是構成人體的重要物質 2.在大航海時代,奪去水手性命的兇手不是別人,正是海上夢魘——壞血病。它是數百年來,所有遠洋航行水手們不可逃脫的噩夢,為了保住性命,水手應多吃 ( A ) A. B. C. D. 3.農業農村部聯合中國奶業協會啟動了“中國小康牛奶行動”,為偏遠山區學校的學生免費送奶,牛奶為青少年提供的主要營養成分是 ( B ) A.維生素A和鈣 B.蛋白質和鈣 C.維生素A和糖類 D.脂肪和糖類 4.下列物質中能為人體提供所需能量的70%以上的是 ( B ) A.脂肪 B.糖類 C.維生素C D.蛋白質 5.我國推進把馬鈴薯面粉加工成饅頭、面條、米粉等主食。在這些主食中,含量最多且主要為人體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的物質是 ( B ) A.水分 B.糖類 C.蛋白質 D.核酸 6.表中列出了幾種常見食物所含的能量(千焦/100克),表中的A、B、C、D各表示蛋白質、脂肪、糖類和水中的一種物質。根據表中提供的資料,請分析: 食物 能量(千焦/100克) A(%) B(%) C(%) D(%) 牛奶 226 3 89 3.4 3.2 馬鈴薯 318 2 80 16 0.2 牛肉 795 18 68 0 8.4 帶魚 531 17.7 70 1.7 4.9 (1)所含有的能量最多的是 牛肉 。? (2)所含有的能量最少的是 牛奶 。? (3)試分析A、B、C、D各代表蛋白質、脂肪、糖類、水中的哪一種,并說明你判斷的理由。 A: 蛋白質,原因是牛肉和帶魚中含量都較高 。? B: 水,原因是四種食物中水的含量最高 。? C: 糖類,原因是馬鈴薯中糖類相對較多 。? D: 脂肪,原因是四種食物中牛肉中的脂肪含量最高 。? 【課堂反思】 這節課的教學內容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學中通過比一比環節,可以加深學生對無機鹽和維生素缺乏癥的理解和記憶,既可突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同時又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合作交流能力。知識拓展環節可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膳食纖維、夜盲癥及其預防。指導學生提前閱讀本節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能順利完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