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課題 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課型 新授課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1.概述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過程。 2.概述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過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分析資料,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通過演示實驗,增強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肺泡的結構,促使學生形成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教學重點 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過程。 教學難點 通過模擬實驗,找出胸廓容積的變化與呼吸的關系。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 由教材“想一想,議一議”表格的數據,引導學生分析數據,分析呼出的氣體成分發生了什么變化。 同時引導學生回顧上一節課的內容并提問:吸入的氣體經呼吸道進入肺,在肺內發生了氣體交換嗎? 引入新課的學習。 利用課前準備好的實驗材料,進行兩組實驗,并引導學生思考原因。 閱讀、分析數據,思考并回答問題。 回顧知識,思考并回答問題。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開始思考,人體呼出的氣體與空氣成分不同。 結合教材的數據,以及前面學習的內容,引導學生提出新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生動導入新課,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 【小組合作】 閱讀課本P45,想一想,議一議,四人為一小組 氣體成分 氮氣 氧氣 二氧化碳 水 其他氣體 在大氣中的含量(%) 78 21 0.03 0.07 0.9 在呼出的氣體中的含量(%) 78 16 4 1.1 0.9 思考: 1.呼出的氣體成分發生了哪些變化? 2.呼出的氣體為什么會發生變化? 教師補充:氣體通過呼吸進入肺泡與其周圍的毛細血管發生了氣體交換。 【師生互動】 利用生活中的常見現象,解釋氣體擴散,明確擴散方向。 提問:肺部發生氣體交換的原理是什么? 教師補充:體內與外界產生濃度差是因為組織的呼吸作用。 學生討論得出:人體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氣含量減少,即氣體在體內進行了交換。 學生推斷肺泡與毛細血管處,存在氣體濃度差,氧氣濃度:肺泡>血液; 二氧化碳濃度:血液>肺泡。 通過小組合作,發現氣體發生變化的原因,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識。 探究二、肺泡適用于氣體交換的結構特點 類比夏日里房間通風,打開窗戶越多,窗戶層數越少越涼快,引導學生說出適于肺泡高效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特點。 【視頻展示】 播放肺泡與毛細血管氣體交換的動畫與視頻,配合講解。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總結出:肺泡和毛細血管多、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薄的特點。 學生認真觀看視頻,對肺泡處的氣體交換形成具體的認識,并在課本圖片處做好記錄。 從功能出發,推斷肺泡的結構特點,建立學生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命觀念。 化抽象為具體,使學生對氣體交換形成動態認識。 探究三、血液與組織的氣體交換 【合作探究】 氧氣被細胞的呼吸作用利用了;二氧化碳是細胞呼吸作用的產物。 類比肺泡處的氣體交換,合作探究組織處的氣體交換。 學生根據肺泡處的氣體交換,推斷出組織處的氣體交換同為氣體的擴散作用。 氧氣濃度:血液>組織細胞; 二氧化碳濃度:組織細胞>血液。 學生靈活運用氣體擴散的原理,學會舉一反三。 三、課堂小結 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學生結合上一節所學逐步回答呼吸的全過程,整理筆記。 引導學生自主歸納呼吸全過程,培養學生的歸納與概括能力。 四、當堂演練 1.下列關于呼吸的敘述,正確的是 ( D ) A.人體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氣中的低,氧氣含量比空氣高 B.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全部用于維持人體的體溫 C.吞咽食物時說話,C形軟骨可蓋住喉口,防止食物入喉 D.生物進行呼吸作用的意義是為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2.下圖表示模擬膈肌運動的實驗,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D ) A.甲表示呼氣 B.乙表示吸氣 C.①代表的器官能使到達②的氣體變得清潔 D.處于乙時,③表示的結構處于舒張狀態 3.當肋間肌和膈肌舒張時,氣體經過的途徑是 ( B ) A.外界→咽→喉→肺 B.肺→氣管→喉→咽→鼻腔→外界 C.外界→鼻→咽→喉→氣管→肺 D.肺→氣管→咽→外界 4.肺的結構與呼吸功能相適應,與此無直接關系的敘述是 ( D ) A.肺泡壁很薄,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B.肺泡外包繞著毛細血管網 C.毛細血管壁很薄,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D.肺是內臟器官中位置最高的器官 5.在“測量肺活量”的實驗時,要求你盡力深吸氣再盡力深呼氣。在吸氣過程中你的肋骨和膈的運動方向是 ( B ) A.肋骨上升,膈頂部上升 B.肋骨上升,膈頂部下降 C.肋骨下降,膈頂部上升 D.肋骨下降,膈頂部下降 6.下圖表示人在吸氣時膈肌的運動情況。此時,膈肌的狀態、胸廓容積和肺內氣壓的變化分別是 ( A ) A.收縮、擴大、下降 B.舒張、擴大、下降 C.舒張、擴大、升高 D.收縮、縮小、下降 7.下圖是某人在一次平靜呼吸中肺內氣壓的變化曲線,試分析曲線BC段的變化中,胸廓的前后徑和上下徑的變化,正確的是 ( D ) A.前后徑增大,上下徑縮小 B.前后徑縮小,上下徑增大 C.前后徑和上下徑均增大 D.前后徑和上下徑均縮小 8.下圖是肺泡的結構,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C ) A.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是由一層扁平的上皮細胞構成的 B.血液從①流到②后,氧氣的含量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減少 C.外界氣體按照c方向進入肺泡時,膈肌處于舒張狀態 D.圖中a代表二氧化碳,b代表氧氣 9.如圖是某人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的一次平靜呼吸時肺內氣壓與外界氣壓差的變化曲線,請回答: (1)曲線AB段表示 吸氣 。? (2)曲線BC段的變化中,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徑都 縮小 。? (3)本次呼吸中,吸氣結束的那一瞬間是坐標中的 B 點,此時肺內氣壓與大氣壓的值 相等 。? (4)在曲線AB、BC段變化中,與呼吸有關的肌肉的變化情況: AB段: 肋間肌和膈肌收縮 ;BC段: 肋間肌和膈肌舒張 。? 【課堂反思】 本節課通過設計的“親身體驗胸廓變化”“模擬膈肌運動”“利用氣球演示容積與氣壓的關系”三個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全身心投入教師創造的情境中來,積極參與學習和思考。由于本節內容抽象,較難理解。為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留給學生的思考、討論的時間不足,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