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節 輸血與血型 課題 輸血與血型 課型 新授課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血型發現的過程,說出ABO血型的類型,并能認同同型輸血原則。 2.了解人體的血量以及輸血與血型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1.了解ABO血型的鑒定,并認同同型輸血。 2.通過“找朋友”游戲,鞏固同型輸血原則,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的情感。 3.通過“愛的奉獻”這首歌曲,激發學生樹立成年公民應當積極參加無償獻血的觀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輸血與血型的了解,激發學生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 2.通過游戲,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教學重點 ABO血型的類型和安全輸血原則。 教學難點 了解無償獻血制度,樹立積極參加無償獻血的責任意識。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 播放視頻及相關圖片,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人們在受傷并大量出血時,他們最需要什么樣的救治? 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投入新課的學習中。 創設情境,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生對生命的熱愛。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血量與血型的發現 1.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當于本人體重的 7%~8% 。? 2.醫學研究表明,對于一個健康的成年人,如果一次失血不超過 400 mL,所喪失的血漿成分和血細胞,可以在短期內得到補充。? 3.你知道:血型的發現人是 卡爾·蘭德斯坦納 。?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總結、擴展,并讓學生通過PPT上的內容討論ABO血型系統是如何定型的。 學生搶答完成問題。 4.ABO血型:人類的ABO血型系統有 A型 、 B型 、 O型 、 AB型 四種血型。? 分為六個大組進行搶答。 學生討論積極。 教師查看小組的討論情況。 學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明確血型鑒定原理,觀看PPT。 培養學生自學、提取信息的能力。 通過搶答,促進學生主動思考,激發其求知欲,鍛煉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并以在黑板上貼笑臉的方式讓學生在搶答中體驗成功的喜悅,體現新課標下學生的主體地位。 結合學生實際,自然過渡到血型鑒定。 創設親切、生動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探究二、血型鑒定 1.展示模擬血型鑒定的PPT。 2.創設情境:假如老師有一天發生意外需要輸血,在同學們年滿18歲以后,你們愿不愿意獻血給老師? 3.介紹血型的鑒定原理及方法。(用PPT展示) 4.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讓學生推導出輸血應遵循同型輸血原則。 學生搶答完成問題: 5.個人因大量出血而危及生命的時候,必須通過輸血進行搶救,應以輸入 同型血 為原則。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輸入少量的 O型 血;AB血型的人,除可輸入AB型血和O型血外,也可以輸入少量的 A型 血和 B型 血。? 組內討論后,各小組派代表匯報、交流結果。 思考、討論,教師查看討論進度。 積極搶答。 以學生為主體,解答了他們的疑惑,了解臨床血型鑒定的方法,更進一步認識血型與輸血的關系,形成主動探究新知識的氛圍。 培養學生交流、協作意識,提高學生表達能力。 引導學生對知識的自我建構。 探究三、同型輸血 1.用PPT展示輸血關系表,讓學生討論輸血的原則。 2.組織“找朋友”的游戲,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鞏固。 (1)請五位同學上講臺上面來。在學生不知道自己的血型的情況下給四位學生假設一種血型,分別為A型、B型、AB型、O型。 (2)另外一名同學模擬事故中的A型血失血者。 (3)教師提問:醫生首先會考慮給這位失血者輸什么血型,請站到他的身邊來(最好的朋友)。學生站好后,再提問:如果血型不符,誰還可以幫助這位同學(他還有哪些朋友)?請站到他的身邊。 (4)分別再模擬B型、AB型、O型失血者。 3.引導學生從游戲中總結輸血原則。 學生積極討論。 教師參與到小組的討論中并進行指導。 全班一致同意給落后小組一次回答問題的機會。 參與游戲: 1.其他的同學記錄游戲結果。 2.指出并糾正錯誤。 游戲結束后,學生積極討論,并總結得出萬能輸血者和萬能受血者。教師組織全班同學給予掌聲鼓勵。 通過課程中間的簡單評價,鼓勵落后的小組,并示意積極的小組對他們進行幫助。培養小組間的合作精神,同時培養學生互幫互助的精神。 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的情感,并能及時檢驗學生對血型與輸血關系的掌握情況,鞏固知識,深化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 探究四、無償獻血 學生搶答完成問題。 從1998年起,我國實行無償獻血制度,提倡 18~55 周歲的健康公民自愿獻血。? 互助合作,共同進步——同伴互助,交流分享。 小組長帶領組員討論無償獻血的意義。 學生積極討論,明確無償獻血需要全社會共同的參與,樹立成年公民應當積極參加無償獻血的觀念。 學生各抒己見,發表觀點。 及時評價,充分發揮鼓勵性評價的積極效應,促進學生自覺、熱情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體現新課標下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課堂小結 學生自主回顧本節所學所得。 使本節課所學知識形成知識網。 四、當堂演練 1.不影響成人身體健康的一次獻血量是 ( D ) A.1200~1500毫升 B.800~1000毫升 C.500~700毫升 D.200~300毫升 2.當不同血型的人輸血時,發生凝聚反應的是 ( A ) A.紅細胞 B.白細胞 C.血小板 D.血漿 3.一般所說的萬能輸血者是指 ( A ) A.O型血的人 B.AB型血的人 C.A型血的人 D.B型血的人 4.某人因大量出血危及生命,必須輸血,此人血型為AB型,他應輸 ( B ) A.O型血 B.AB型血 C.A型血 D.B型血 5.AB型血的人可以給哪種血型的人輸血 ( B ) A.O型 B.AB型 C.A型 D.B型 6.某一健康的人一次失血超過多少就會引發生命危險 ( A ) A.1200~1500 mL B.800~1000 mL C.600~700 mL D.400~500 mL 7.下表是血型鑒定表,“+”表示有凝集現象,“-”表示無凝集現象,據表回答問題: A型血 B型血 O型血 AB型血 A型標準血清 - + - + B型標準血清 + - - + (1)若某人為AB型血,則他能接受的血型有 A 型、 B 型、 O 型、 AB 型。? (2)O型血的人,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血液,對還是錯? 錯 。? (3)用A型標準血清和B型標準血清對10人進行血型鑒定,其中有4人與B型標準血清發生凝集反應,有2人與兩種血清都發生凝集反應,有1人與兩種血清都不發生凝集反應,那么,血型為A型的有 4 人,血型為B型的有 3 人,血型為O型的有 1 人,血型為AB型的有 2 人。? (4)輸血原則是 輸同型血 。? 【課堂反思】 生命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之一,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學的基本內容,反映自然科學的本質。它既要讓學生獲得基礎的生物學知識,又要讓學生領悟生物學家在研究過程中所持有的觀點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學課程期待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在親歷提出問題、獲取信息、尋找證據、檢驗假設、發現規律等過程中習得生物學知識,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形成積極的科學態度,發展終身學習的能力。基于這樣的理念,本節課特別突出了“血型發現”的歷史,以及科學家卡爾·蘭德斯坦納發現血型的過程,并且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來探究輸血原則,從而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