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六上信息技術教學計劃一、教材分析??選用的教材是,浙江攝影出版社的新版《小學信息技術》六年級上教材。此冊教材分兩個單元,第一單元是“數據與大數據”,第二單元是“初識人工智能”,同類型的其它教材,有以下特點,從內容上看:??1、知識點介紹重點突出,有詳有略,適當分散、更易入門。?2、學習方式為學生構想,更多樣。學生的學習內容可以有所選擇,尊重學生個性。注重引導學生觀察和思考,注重知識點的聯系、遷移和歸納。??3、與學科結合更緊密。??4、激發學生想象,發揮學習主動。??5、注重習慣培養,養成良好素質。二、學生分析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來看,六年級學生以直接興趣為主,對具體事實和經驗的知識較有興趣,對這樣的有實物的觀察內容比較感興趣。對他們來說只有有了明確的觀察目的任務和實現這些任務的具體方法時,他們的觀察才能持久和有效。?三、本冊的教學目標1、以計算機理論知識為主,通過教學、使學生對計算機的組成、應用、防護等方面有更深刻的了解。2、以網絡中的各種實際應用為主線,突出網絡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體現網絡對生活的改變以及網絡的實際應用價值。3、能夠運用搜索引擎查找自己需要的資料。4、INTERNET:瀏覽網頁。?四、教學策略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跳出學科本位,從教育的高處來看信息技術的教學,教學變為充滿活力和創意的學習活動因此,我覺得可以應用以下教學方法:1.演示法:演示法指的是教師通過“實物”、“圖片”、“視頻”等特殊媒體把知識信息傳遞給學生的教學方法。在班級組織形式下的教學,對于基本操作的教學顯然不能用“一對一”、“手把手”的教學方法實施教學,只能采用廣播方式,把操作步驟、過程展示給學生,學生依此為模仿的對象,進行初步操作的模仿,從而達到基本操作的入門。2.“任務驅動”教學法:“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以學生為主體,實施探究式教學模式的一種教學法。從學習者的角度說,“任務驅動”是一種學習方法,適用于學習操作類的知識和技能,從教師的角度說,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相對獨立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任務驅動教學由以下幾個過程構成:任務設計、任務布置、學生自主探求任務的完成、任務完成評估。3.活動教學法:即是在活動教學法的基礎上,從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整體來設計主題,以主題為線,以活動為形式,貼近學生生活,把學生日常接觸的生活場境、平常喜歡進行的活動同信息技術的應用作一個交融點,以學生為本,關注人文,從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角度在課堂上培養信息素養。同時還應抓好基本的課堂常規教學,比如進入機房后不得大聲宣嘩,可以帶零食,不可以把機房的任務物件帶出去,組織好每一節的課堂秩序等等。?教學進度周次教學內容課時第一周始業教育1第二周第1走進數據1第三周第2課數制1第四周第3課數據編碼1第五周第4課認識大數據1第六周國慶節1第七周第5課大數據的應用1第八周第6課數據可視化1第九周第7課數據安全1第十周第8課走進人工智能1第十一周第9課文字識別1第十二周第10課人臉識別1第十三周第11課語音識別1第十四周第12課語音合成1第十五周第13課自然語言處理1第十六周第14課綜合應用1第十七周第15課人工智能安全倫理1第十八周期末檢測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