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崇尚法治精神期末總復習 一、整體把握單元知識框架與問題 考點解讀 考點一、自由、平等 尊重自由平等 自由 無法治不自由 自由要受必要限制(沒有無限制的自由) ①自由不是為所欲為,它是有限制的、相對的。 ②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 ③無限制的自由只會走向自由的反面,導致混亂與傷害。 法治與自由的關系 ①法治與自由相互聯系,不可分割。 ②法治標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實現不能觸碰法律的紅線,違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 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損害。 ④法治既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珍視自由 ①珍視自由,就要珍惜憲法和法律賦予我們的權利。(具體要求:我們要知曉自己的權利,正確認識權利的價值,積極行使和維護自己的正當權利。) ②珍視自由,必須依法行使權利。(具體要求:作為公民,應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樹立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法治意識。) 平等 平等的意義 ①平等是人類的崇高理想,是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之一。 平等在法律意義上的含義? 一是同等情況同等對待, 二是不同情況差別對待。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①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必須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 ②我國公民的合法權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違法或犯罪行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如何踐行平等? (1)反對特權。 (2)平等對待他人的合法權利。 (3)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為。 (4)我們要增強平等意識,努力踐行平等,把平等原則落實到日常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 特權(就是不平等) (1)含義:法律、制度規定之外的特殊權利。 (2)表現:有的人或只享受權利不承擔義務,或利用手中的權力以權謀私,或利用社會關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設法逃避法律制裁。 (3)追求特權的后果:法律的尊嚴和權威不容侵犯,任何踐踏法律的行為必將受到制裁和懲罰。 考點二、公平、正義 維護公平正義 公平 公平的內涵及要求? (1)內涵:包括權利公平、規則公平、機會公平等。 (2)要求:①權利公平,要求每個人依法平等參與社會活動;②規則公平,要求每個人都受到行為規范的約束;③機會公平,要求社會為每個人提供同等的發展機會和條件。 公平的重要性? ①公平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重要保障。 ②公平是社會穩定和進步的重要基礎。 如何堅守公平? (1)★個人維護公平。①面對利益沖突,我們要站在公平的立場,學會擔當,以公平之心為人處世。②遇到不公平的行為時,我們要堅守原則立場,敢于對不公平說“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謀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營造一個公平的環境。 (2)制度保障公平。①對于立法而言,在規定權利義務、分配社會資源時,要公平地對待每個人,保障每個人得到他應得的;②對于司法而言,在解決糾紛、化解矛盾時,要公平地對待當事人,切實維護其合法權益。 正義 正義的行為(內涵) 正義的行為都是有利于促進社會進步、維護公共利益的行為。 ★正義的重要性? ①正義是社會文明的尺度,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社會的期待和追求。 ②正義是法治追求的基本價值目標之一。 ③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重要價值。 ④正義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 正義的要求? ①要求依法保障人們的正當權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濟、違法者受到懲罰; ②要求人們分辨是非,懲惡揚善,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③要求人們對弱者給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證其有尊嚴地生存。 維護和實現社會正義的意義 ①有利于恰當地調整和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充分發揮人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②有利于營造和諧、穩定、安寧的社會環境,為社會發展注入不竭的動力。 如何守護正義? (1)★個人守護正義。①守護正義需要勇氣和智慧,面對非正義行為,一方面要敢于斗爭,相信正義必定戰勝邪惡;②另一方面要講究策略,尋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見義“智”為。 (2)司法維護正義。①司法機關必須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嚴格遵循訴訟程序,平等對待當事人,確保司法過程和結果合法、公正。②國家積極推進以司法公正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司法權,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為什么要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義? ①公平正義是人類追求的永恒目標,是法治社會的核心價值。 ②實現公平正義,是國家、社會和全體公民的共同責任。 自我檢測 1、2020年8月7日,兩名男子在地鐵上演網絡“直播秀”,廣州公交警方依法對兩人作出行政拘留的處罰,敲醒了兩人的“主播夢”。下列同學們的看法,你贊成的有( ) A.網絡直播我自由,警方莫把閑事管 B.直播自由守底線,破壞規則牢坐穿 C.公共秩序共維護,遵守規則靠他律 D.自由規則不可分,遵守規則享自由 2、盧梭說:“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自以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隸”。以下關于自由和規則的關系認識正確的是( ) A.規則和自由是相互矛盾的 B.真正的自由沒有規則約束 C.建立規則目的是限制自由 D.社會規則是享有自由的保障 3、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專門增設“網絡保護”一章,并明確規定未經學校允許,未成年學生不得將手機等智能終端產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應當統一管理。對這一規定,下列看法正確的有( ) ①手機是公民的合法財產,公民有權隨時使用 ②自由就是無拘無束,這一規定是對自由的侵犯 ③未經允許不將手機帶入課堂是中學生的法定義務 ④未成年人也要尊法守法,嚴格按照法律要求去做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針對公眾普遍關注的老年人使用智能技術方面存在的困難,結合網友建議,國務院出臺相關文件要求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并行,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的便利化服務。這表明( ) ①網友的參與權、建議權等民主權利有效擴大了 ②最高行政機關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③網友在解決老年人實際困難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④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有利于實現社會公平正義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9年,云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依法對孫小果案啟動再審。這是在全面依法治國背景下,對民意之關切的回應,對司法公正的追尋。12月23日,云南高院依法公開宣判孫小果再審案,決定對孫小果執行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這一做法有利于( ) ①捍衛社會的公平正義 ②弘揚法治精神,強化規則意識 ③樹立良好社會價值導向 ④推進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公信力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根據全國掃黑辦2020工作部署,全國掃黑除惡行動在2020年,要因時制宜謀劃好疫情防控背景下掃黑除惡制勝之策,按照“清到底、清干凈”的要求,深入開展“六清”行動,展開掃黑除惡大決戰。堅持依法進行“打黑除惡”活動( ) ①是堅持依法治國的表現 ②體現了社會公平與正義 ③有利于社會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④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體現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20年5月,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制定了《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通過立法探索建立文明行為激勵回饋制度,依據文明行為記錄,完善有關評比表彰、積分落戶加分等優惠政策。此制度( ) A.貫徹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 B.意在貫徹以德治國的基本方略 C.有助于增強公民的民主權利意識 D.是用法治方式推動公民道德建設 【答案】1-7 BDDCA A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