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回顧與思考: 1.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朝政府面臨怎樣的內外形勢? 2.面對嚴峻的形勢,當時比較開明的清朝官員會有什么樣的主張? 導入 第八單元 19世紀中后期的近代中國 第二課 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同治中興 “不但一個王朝,而且一個文明看來已經崩潰了,但由于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們終于死里求生,再延續了六十年。” ——美國漢學家芮瑪麗 洋務運動的興起 1、聯系所學,洋務運動的時代背景是怎樣的? 2、什么叫洋務派?代表人物有哪些? 3、洋務運動的時間和口號? 1840 年 1842 年 1851年 1856年 1860年 1864年 1894年 1895年 1900年 1901年 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 太平天國運動 1、洋務運動興起的原因 西方列強侵略 (外患) 太平天國運動 (內憂) 1、洋務運動興起的原因 “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袊詮?,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 ——《江蘇巡撫李鴻章致總理衙門原函》 1、洋務運動興起的原因 “洋人輪船電報之速,瞬息千里;軍器機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彈所到,無堅不摧;水陸關隘,不足限制,又為數千年未有之強敵。” ——《李文忠公全集》 思考:你認為中西方之間存在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預備知識 所謂“洋務”指一切涉外事務;諸如外事交涉、訂條約、派遣留學生、購買洋槍洋炮、開礦辦廠等與外國資本主義有關的事情。 “洋務運動”指清朝統治集團內部較為開明的官員主張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強兵富國,維護清朝統治,從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的一場“師夷長技”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從事這些活動的開明官員被稱為洋務派。 曾國藩 左宗棠 李鴻章 張之洞 中央:奕? 地方 2、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 3、洋務運動的口號 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務派掀起了一場旨在“自強” “求富”的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的發展 1、洋務運動創辦了哪些近代軍事工業? 2、洋務運動為培養新式人才做出了什么貢獻? 3、洋務運動為什么要興辦民用企業?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企業? 4、洋務運動是如何建立新式海陸軍的? 5、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怎樣評價? 時間 舉辦者 企業名稱 企業在當時的特點 1861年 曾國藩 1865年 李鴻章 曾國藩 1866年 左宗棠 洋務運動前期:19世紀60年代~70年代 創辦一批近代軍事工業 安慶內軍械所 洋務派興辦的第一個軍事工業 江南制造總局 福州船政局 當時規模最大 的近代軍事工業 遠東第一大船廠 自強 1、近代軍事工業 上海 福州 福州船政局 江南制造總局 以“自強”為旗號,創辦近代軍事工業 安慶 安慶軍械所 安慶內軍械所 1861年12月由曾國藩創設,"全用漢人,未雇洋匠",是清末最早的官辦的制造近代軍事武器的兵工廠。 成立于1865年9月20日的上海,由曾國藩規劃,后由李鴻章實際負責,是近代以來創辦的規模最大的洋務企業。 江南制造總局 江南制造總局仿制的毛瑟槍 生產出較為先進的武器 鴉片戰爭時期清軍使用的竹制火銃 由清末閩浙總督左宗棠創辦于1866年,是中國近代最重要的軍艦生產基地,李鴻章贊其為"開山之祖"。后在繼任船政大臣沈葆禎的苦心經營下,船政成為當時遠東最大的造船廠。 時間 舉辦者 企業名稱 企業在當時的特點 1872 李鴻章 1876 開平煤礦 1893 張之洞 1893 洋務運動后期,19世紀70年代~90年代, 創辦了一批近代民用工業 輪船招商局 漢陽鐵廠 湖北織布局 近代第一個輪船公司 中國第一個近代化鋼鐵廠 2、近代民用企業 大型近代化煤礦 求富 以“求富”為旗號,興辦近代民用工業 上海 漢陽 開平 開平煤礦 漢陽鐵廠 輪船招商局 湖北織布局 武昌 京師同文館 (1862年,北京) 二、洋務運動的發展 3、培養新式人才 ★興辦新式學堂 京師同文館有統一的課程設置和管理章程,基本不學“四書五經”之類的傳統科目,被人視為中國近代新式學校的發端。1902年并入京師大學堂(后者于1912年更名為北京大學) 19世紀60-90年代 洋務派創辦的著名新學堂 創辦時間 學堂名稱 類別 1862 京師同文館 外語 1863 上海廣方言館 1866 福州船政學堂 軍事 1880 天津水師學堂 1885 天津武備學堂 1876 福州電氣學塾 科技 1880 天津電報學堂 二、洋務運動的發展 3、培養新式人才 京師同文館除了教授西方語言之外,亦供西方人學習漢語。學校擬訂了八年課程計劃:第一年認字、寫字,講解淺書;第二年練習句法,翻譯條子;第三年講讀各國地理及史略,翻譯選編;第四年講求數理啟蒙及代數學,翻譯公文;第五年講求格物、幾何原本,練習譯書;第六年講求微分積分、航海測算,練習譯書;第七年講求化學、天文、萬國公法,練習譯書;第八年講求天文、測算、地理,練習譯書。 3、培養新式人才 ★設立翻譯館 1872年,首批身穿緞袍、拖著長辮的孩子從上海出發開始了他們十年的留學生涯。 3、培養新式人才 ★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 “中華創始之舉,古今未有之事” “ 貴國派遣的青年學生,自從來到美國,人人善用時間,研究學術,各門學科都有極佳的成績?!麄兊牡赖拢矡o不優美高尚。 ……他們不愧為大國國民的代表,足以為貴國爭光。他們雖然年少,卻都知道自己的一舉一動關系祖國的榮譽,因此謹言慎行,過于成人?!?——耶魯大學校長波特(摘自中國青年報—清末中國留美幼童的故事一文2004/04/21) 4、建立新式海陸軍 ★組建新式洋槍隊,采用西式兵法操練士兵 ★開始大規模進行近代海防建設,籌建新式海軍 80年代初,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軍 1885年,成立海軍衙門統一指揮 即使是作為改革旗手的李鴻章,也不容人損害“天朝上國”的威嚴。當他被太平軍的咄咄攻勢逼入困境時,還在寫給曾國藩的信中注明:“無論軍事如何緊急,鴻章卻未求他(洋人)出隊幫助?!崩铠櫿碌南聦?、洋槍隊首領戈登曾說,就是“承認我們(西方)的炮兵是優越的,但卻認為他們(中國)的步兵要先進得多”——大炮差距來自于“物”,步兵差距則來自于“人”,“天朝子民”怎能認為自己不如洋人?同樣基于這一認識,淮軍軍官們雖喜歡 大炮,但反對學習炮兵操練——如果學了, 那就不是“器不如人”,而是承認“技不如 人”了。于是,對中國國情難以理解的戈登 向李鴻章抱怨:您的手下連“喊口令”也不 想學。 北洋海軍 福建海軍 南洋海軍 旅 順 威海衛 籌 劃 海 防 定遠號是北洋海軍兩大主力艦之一,北洋艦隊旗艦。與鎮遠艦堪稱“亞洲第一巨艦”。 洋務運動三十余載是非成敗一言難盡…… 下面是兩位同學學完本課后的對話: 甲同學:“我認為洋務運動是成功的,它使中國成功邁出近代化的第一步?!? 乙同學:“不對,我認為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向富強的道路,最后以破產告終。” 你覺得他們說的對嗎?你是怎么看待這段歷史的?說說你的理由。 5、洋務運動的評價 創辦近代軍事工業 興辦近代民用工業 引進西方國家先進科技,使中國出現第一批近代企業,客觀上促進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經濟侵略。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清軍的戰斗力 為近代中國培養了一批近代新式人才,推動了中近代化教育的發展 歷史進步性 創辦新式學校 選送留學生出國 新式海陸軍 (學習方法:論從史出,史論結合) 5、洋務運動的評價 結局: 歷史局限性: 重 軍事 ; 輕 政治 失 敗 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 沒有革除封建專制統治的弊端。 5、洋務運動的評價 歷史局限性: 歷史進步性: 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道路 性質: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未能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也無法實現維護清王朝統治的目的 5、洋務運動的評價 李鴻章 閱讀上列材料,結合課文中的資料1、資料2, 探究洋務運動的失敗原因。 我辦了一輩子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不過勉強涂飾,虛有其表。 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 不可思議的是,政府(指清政府)認為這些學生(留美幼童),他們花的是政府的錢,就應該只學習工程,數學和其他自然科學,對他們周圍的政治和社會影響要無動于衷。這種想法是非常荒唐可笑的?!袊豢赡苤粡奈覀冞@里引進知識、科學和工業資源模式而不引進那些政治上的改革。否則,她將什么也得不到。 ----1881年7月23日《紐約時報》社論 洋務派企圖單純引進西方的先進技術和設備,而不徹底改變封建制度,是不可能讓國家真正富強起來。這也是洋務運動破產的根本原因。 洋務運動破產的根本原因 洋務運動不能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說明地主階級不能救國! 那么,拯救中國的道路是什么?? 歷史結論 1、時間: 19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 2、代表人物: 3、根本目的: 維護和鞏固清朝的統治 5、內容: 1個中央代表 + 4個地方代表 4、口號: 自強、求富 創辦軍事工業 創辦民用工業 培養新式人才 建立新式海陸軍 6、評價 古為今用 結合實際談談,洋務運動的哪些經驗教訓,對我們今天的經濟建設有借鑒和啟示? 1.積極學習外國最先進的科學技術 2.防止辦事官員貪污腐敗,中飽私囊 3.注意體制的變革,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4.注意調動工人的積極性 … … 閱讀課文歸納近代民族工業興起的背景、 舉辦人、時間、主要分布地、主要分布產業、 主要工業門類、代表性企業等。 從課文閱讀卡中可見,早期民族工業企業 面臨哪些困難? 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 資料1 甲午戰爭前30年間,民族資本的總額只有680萬元,而甲午戰爭后3年間,民族資本的總額就增加了一倍多。 資料2 據統計,從光緒二十一年至民國2年(1895—1913)間,歷年設立的資本在萬元以上的廠礦共計549家,資本總額為12 028.8萬元,比前一階段有大幅度增長。尤其在光緒三十年至三十四年(1905—1908)間,曾出現創辦新式廠礦企業的熱潮,4年當中新設廠礦共238家,資本額達6 121.9萬元。 (摘自龔書鐸主編《中國社會通史》,晚清卷。) 閱讀上述兩則資料,結合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從上述資料中你獲得哪些信息? 2.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近代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 通過預習,談談你對張謇 的認識與評價。 近代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 議一議: 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與發展給中國社會帶來哪些影響? 近代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 洋務派創辦的新式軍事工業 1867年 天津機器局 (崇厚) 1861年 安慶軍械所 (曾國藩) 1865年 江南制造總局 (李鴻章) 1866年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洋務派創辦的新式軍事工業 江南制造總局 ——洋務派創辦的規模最大的新式軍工企業 思考:新式軍事工業“新”在哪里? 江南制造總局炮廠的機器房 江南制造總局煉鋼廠 鎮遠艦(模型) 北洋水師,是李鴻章創建的新式海軍艦隊,于1888年12月17日于山東威海衛正式成立,規模一度為世界第四、亞洲第一。 洋務派創辦的近代軍事工業的性質和特點 性質 封建性近代企業 特點 使用新式機器生產,出現了新的生產力,帶有資本主義的性質。但企業都是官辦的(用國家的經費由官吏來辦理),由封建官僚管理。產品由清政府分配給軍隊使用。一個工廠形同一座衙門。 洋務派創辦的近代民用企業 1877年 開平煤礦 (李鴻章) 1890年 漢陽鐵廠 (張之洞) 1872年 輪船招商局(李鴻章) 開平礦務局 輪船招商局(規模最大) 漢陽鐵廠,前臨漢江,后靠龜山,由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創辦,1893年建成投產,有大小十個分廠,是當時亞洲第一大鋼鐵聯合企業。圖為1894年7月3日張之洞視察漢陽鐵廠。 洋務派創辦的近代民用工業的性質和特點 性質 帶有資本主義性質近代企業 特點 采用西方先進技術和設備進行生產,生產出的產品除供給國家和軍隊使用外,還投放到市場上,對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勢力的擴張,客觀上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赴美留學幼童 京師同文館于1862年設立 19世紀60-90年代 洋務派創辦的著名新學堂 創辦時間 學堂名稱 類別 1862 京師同文館(最早的新式學堂) 外語 1863 上海廣方言館 外語 1866 福州船政學堂 軍事 1880 天津水師學堂 軍事 1885 天津武備學堂 軍事 1876 福州電氣學塾 科技 1880 天津電報學堂 科技 小資料3 同文館是在洋務派”自強””求富”的口號下設立的,其目的是為了培養洋務人才;它設置的課程與以前的學校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既有加強與西方交流的語言課,也有一些理工課程;此外,從具體的學習內容和教育教學理念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科舉出身的人不愿意進同文館,為什么? ○你們認為同文館和先前的學校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說一說 科舉出身的人自小被灌輸了只應讀孔孟之書的思想,認為中國原有的文化已經很完美,無需學習西方的知識,所以不愿意進同文館。 1861年,洋務派奏請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簡稱總理衙門,這是中國近代最早的正式外交機構。 外交上有什么舉措? 在鴉片戰爭中,英軍僅用50艘艦船、3000名和4000名陸軍,只以500人陣亡的代價,就擊敗了清王朝幾十萬大軍。 失敗的的主要原因有:當西方各國先后進入工業革命,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發展經濟,壯大國力的時候,清王朝自大無能、輕視西方、加強皇權專制,導致國家經濟實力貧弱,與資本主義列強的強大的軍事優勢相比,自然處于被動挨打的地位。 想一想,這是為什么呢? 從閉關鎖國時期的自大無知、輕視西方國家到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和技術。產生變化的原因在于鴉片戰爭失敗的殘酷現實,使地主階級中的有識之士到只有“師夷”才能制夷,只有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和政治思想,倡導實行社會變革,中國才有出路。 思想上:侵略者的船堅利炮,使“天朝上國”的夢幻破滅了。 啟示:學習西方! 編譯西方著作 積極仿制西方戰船 主張建設一支新式海軍 1、近代中國 “開眼看世界” 的第一人 ——林則徐 一、新思想的萌發 2、新思想的倡導者--魏源 《海國圖志》 ——介紹西方歷史地理 最詳實的專著 核心思想是什么? “師夷長技以制夷” 《海國圖志》是劃時代的巨著,標志著中國從此開始真正地觀察整個世界了,它成為了近代中國文化思想史上的一個偉大的里程碑。魏源從而成為中國近代思想啟蒙的偉大先驅,被譽為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 “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 “夷之長技三:一戰艦,二火器,三養兵練兵之法?!? ——《海國圖志·敘》 目的 手段 夷之長技三: 一戰艦,二火器,三養兵練兵之法。 林則徐 — 被譽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則徐 — 開創研究學習西方的先河 師夷長技以制夷 閱讀課文比較一下,林則徐和魏源對待西方的態度和前人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些不同? 前 人:閉關鎖國,自大無知、輕視西方國家 林、魏: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和技術。 原 因: 鴉片戰爭失敗的殘酷現實,使地主階級中的有識之士認識到只有“師夷”才能制夷,只有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和政治思想,倡導實行社會變革,中國才有出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