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研說的是青島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的教材。 我的研說流程,包括三部分:說課標、說教材、說建議。說課標包括課程目標和內容標準;說教材包括教材的編寫特點、編寫體例、內容結構、立體整合;說建議包括教學建議、評價建議、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說課標(一)、課程目標:二年級處于第一學段,新課標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四個不同的維度對本學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知識與技能這一維度 1、主要是讓學生認識萬以內的數,掌握萬以內數以及時分秒的計算方法。 2、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3、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并會進行單位間的換算。4、會用合適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學會分段統計。在數學思考這一維度 1、主要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2、在認識萬以內數的過程中,建立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 3、在探索三位數加減法的計算中,形成估算意識。 4、在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中,發展空間觀念。5、在收集和整理數據的過程中,培養統計意識。在解決問題這一維度 1、主要是讓學生會用萬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問題。 2、會用分段統計的知識解決問題。3、在數學活動中體會策略的多樣性。在情感與態度這一維度 1、主要是讓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練習。 2、在數學活動中克服困難、體驗成功、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3、能在他人的指導下,發現錯誤并及時改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二)、內容標準:新課標從“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和“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領域安排了本冊的教學內容。在“數與代數”這一領域安排了有余數的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萬以內數的加減法(一)、萬以內數的加減法(二)、混合運算和時分秒的認識六個單元,這六個單元主要是讓學生掌握數的基本運算、理解簡單的數量關系。在“空間與圖形”這一領域安排了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和圖形與拼組這兩個單元, 這兩個單元主要是建立學生的空間觀念。在“統計與概率”這一領域只安排了分段統計這一個單元,主要是讓學生體會統計在數學中的價值。在“實踐與綜合應用”這一領域安排了戶外活動和奇妙的動物世界這兩個實踐活動,主要是讓學生理解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其中有余數的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萬以內數的加減法(一)、萬以內數的加減法(二)、圖形與拼組是本冊教學的重點。時、分、秒的認識、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是本冊教學的難點。說教材(一)、編寫特點1、素材內容新穎、豐富本冊教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選取了學生身邊的熟悉的、新穎的且感興趣的內容為素材:比如:野營、手拉手、甜甜的夢、我鍛煉我健康、戶外活動、奧運在我心中是反映學生生活的素材;去姥姥家是反映學生家庭生活的素材;奇妙的動物世界、勤勞的小蜜蜂、田園小衛士是反映大自然的素材;慶元旦、做鳥巢是反映社會生活的素材。2、知識結構優化、合理為了便于學生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掌握數學的基本技能,本冊教材徹底改變了以往教材中“小步子”的編排方式。例如:在傳統教學中,是將萬以內數的加減法筆算和口算放在一個單元。將相關的估算放在另一個單元,這樣人為的把三者分開,不利于學生形成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本冊教材在知識的安排上,將三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便于學生在體驗策略多樣性的同時,更好的掌握數學的基本技能。3、注重問題意識的培養本冊教材繼續沿用青島版前三冊教材的特點,通過含有豐富信息的綜合情境圖,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不同的是,根據學生認知變化和能力的逐步形成,綜合情境圖中的信息量逐漸增多了,但提示性的數學問題卻逐漸減少了。比如:在每個單元中都有這樣呈現大量信息的情境圖,但卻沒有一句提示性的數學問題,只是以“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呢?”這樣的提示語來引導學生自主提出問題。這樣就給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留出了更廣闊的空間,這樣的編排非常有利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4、知識與技能同步發展本冊教材不受嚴格知識體系的束縛,由解決現實情景中的問題,引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然后又把學到的新知識,作為解決新問題的工具。比如:在學習長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時候,教材中呈現給學生們的是一幅小朋友欣賞鳥巢的情境圖和一句“怎樣做鳥巢呢?”這樣的提示語,同學們在思考做鳥巢的過程中必然會考慮到鳥巢各個面的特征,然后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交流,自然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同時還讓學生明白了這些平面圖形與鳥巢各個面的關系。在同學們認識了圖形的特征之后,再安排做鳥巢的活動,這樣很自然的就把解決問題和知識的學習融合在了一起,實現了知識和技能的同步發展。(二)、編寫體例每一個單元都設置了信息窗,你問我說,自主練習,我學會了嗎?豐收園這樣相同的欄目,每個單元都是從信息窗入手,讓學生發現問題,然后通過卡通問號讓學生提出問題,通過自我探究讓學生解決問題,通過問題口袋反饋學生的不明白的問題。最后通過形式多樣的自主練習完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學會了嗎?通過數學游戲、情境圖呈現、實踐活動、操作活動等形式,讓學生了解自己對本單元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然后做出自我評價。豐收園這個欄目的設置,讓學生初步的從四維目標的達成上全面評價自己,培養學生自我評價、自我反思的能力。(三)、內容結構本冊教材共安排了九個單元,第一單元是有余數的除法,第二單元是萬以內數的認識,第三單元是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第四單元是萬以內數的加減法(一),第五單元是萬以內數的加減法(二),第六單元是圖形與拼組,第七單元是混合運算,第八單元是時、分、秒的認識第九單元是統計。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教材首先安排了萬以內數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相繼安排了萬以內數的加減法(一),萬以內數的加減法(二)以及混合運算。相對來說,長度單位同學們見得比較多,所以教材把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安排在了開學初期,時間單位相對同學們來說,比較抽象。所以教材把這一部分安排在學期末進行教學。(四)、知識和技能的立體整合第一單元立體整合:本單元學習了有余數的除法,這是除法豎式的第二次學習,它包括有余數除法的認識、有余數除法的筆算和解決問題三個方面的內容。它是在學習了二年級上冊的除法的意義和表內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為后續學習三年級的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作了知識準備。第二單元立體整合:本單元學習了萬以內數的認識,它包括千以內數、估算、比較大小近似數、整百整千加減法、萬以內數五個方面。它是在學習了一年級上冊的20以內數的認識和一年級下冊的10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學習的,為學習本冊四、五單元的萬以內數計算和三年級上冊的萬以上數的認識作了知識準備。第三單元立體整合:本單元學習了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這是常用長度單位的完成階段,它包括進率、認識長度單位、單位換算三個方面。它是在學習了一年級下冊的長度單位米和厘米的基礎上學習的,為學習三年級下冊的面積單位和四年級上冊的體積單位作了知識準備。第四、五單元立體整合:本單元學習了萬以內數的加減法,這是整數加減計算教學的最高階段,它包括不進位、不退位,一次進位、一次退位,連續進位、連續退位,驗算估算四個方面的內容。它是在學習了二年級上冊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筆算和本冊第二單元的萬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學習的,為學習三年級的乘數是兩三位數的乘法和高年級的大數目加減計算作了知識準備。第六單元立體整合:本單元學習了圖形與拼組,它是幾何圖形學習的繼續,它包括認識、特征和拼組三個方面的內容。它是在學習了一年級上冊的長方體正方體等立體圖形和一年級下冊的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學習的,為學習三年級上冊的平面圖形周長和三年級下冊的平面圖形面積作了知識準備。第七單元立體整合:本單元學習了混合運算,它是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完成階段,它包括含有小括號的運算、加減混合運算和解決問題三個方面的內容。是在學習了百以內數的加減混合運算的基礎上學習的,為以后學習兩步以上四則混合運算作了知識準備。第八單元立體整合:本單元學習了時分秒的認識,它包括關系、讀寫和計算三方面的內容,是在學習了一年級的認識整時、半時、大約幾時的基礎上學習的,為學習三年級的年月日的認識作了知識準備。第九單元立體整合:本單元學習了統計,它包括數據收集、分段統計和數據分析三個方面的內容,是在學習了一年級下冊的簡單的統計表和二年級上冊的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學習的,為學習三年級下冊的復式統計圖和四年級上冊的折線統計圖作了知識準備。整冊內容知識由淺入深,呈階梯上升,在第一學段的教學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三、說建議(一)、教學建議: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進行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1、放手信息窗是青島版小學數學教材的一大特點。在教學中,教師要最大限度地發揮信息窗的作用,讓學生從中提取可以利用的數學信息進行學習。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小組之間互相討論、探究,解決從信息窗中提出的比較簡單、基礎的問題。2、允許在學習萬以內數的認識之前,學生僅僅學習了百以內的數,從百到萬的跨度比較大,這就要允許學生有個接受的過程,循序漸進。3、注重本冊教材每個單元都有信息窗,信息窗里含有大量的情境圖,通過觀察情境圖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4、靈活在充分掌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學思路適當的對教材內容的安排順序作一下改變。比如:1.在學習完了第三單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之后可以緊接著學習第八單元時分秒的認識,因為它們都屬于對單位的認識,把它們放在一起學習會比較系統、條理。2.可以在學完第二單元萬以內數的認識后緊接著學習第四單元萬以內數的加減法,首先是因為這兩個單元知識內容連貫性特別強,其次是因為第三單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中的計算可能會用到第四單元的知識。(二)、評價建議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根據課程標準中對學生的評價建議,談一下我的評價建議。評價建議要主體多元,形式多樣。主體多元包括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形式多樣包括課堂表現、課下調查、學情反饋以及成長檔案。這是學生自評的評價表,通過學生自評1.可以提高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的意識與能力;2.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3.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因為每獲得“一點點兒”成績,都會獲得“加分”,而“加分”就是增加“成就感”,“成就感”的增加也就意味著信心的增加)4.有利于師生雙方共同監控“學習過程”,以求達到及時調整的目的;5.有利于強化“過程決定結果、細節決定成敗”的意識;這是同學互評的評價表,通過同學互評有利于促進學生之間相互了解;激勵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更加勤奮,在生活上學習上幫助別人;這是老師評價的評價表,通過老師評價可以讓學生客觀的認識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這是家長評價的評價表,通過家長評價可以促進學生與家長的交流;可以激勵學生在家中能夠獨立的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對學生評價的方式要多種多樣這是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小組討論,對他們的課堂表現和小組探討能力進行評價。對上課紀律好,回答問題積極的同學進行公開表揚,促進他們的學習興趣。以月為單位,通過課下調查和學情反饋對這一月表現最好的同學頒發喜報,鼓勵其他同學向這些同學學習。(三)、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1、運用生活資源我們在學習教材內容時,可以巧妙的結合生活,利用生活資源。比如在學習時分秒的認識時,可以利用教室后面的石英表對學生們進行講解,形象直觀,便于學生記憶和理解。2、利用其他學科資源其他學科與數學也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我們要從其他學科中開發資源,來促進數學教學。3、開發網絡資源在網絡如此發達的時代,我們要學會利用網絡教學,充分開發網絡資源。比如制作ppt課件,可以形象直觀的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讓學生觀看勵志的短片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等。由于自身能力有限,以上均為個人拙見,如有不當之處還望評委批評指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