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5張PPT)新知導入明朝與清朝前期經濟社會的興盛朝代的更替1368年明朝建立到1840年鴉片戰爭前新知講解建立背景:元朝末年,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的激化,激起大規模農民起義。建立時間:建立人物:都城:1368年朱元璋(明太祖)應天(今南京)一、明朝的興亡——(一)明朝的建立與統一朱元璋此時的明朝,完成了全國統一嗎?統一:1368年秋,明軍攻占大都,蒙古殘余勢力逃往漠北。此后,明軍先后平定西北等地,統一中國。東北抵:西北到:西南包括:東南到: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兀的河流域新疆哈密今天的西藏、云南今東海、南海并及于海外諸島1.觀察明朝疆域圖,說出明朝疆域的四個極點?2.觀察明朝疆域圖與今日中國版圖的相似與不同之處明朝為其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鞏固奠定了基礎。3.找出地圖上與明朝政權并立的政權;從北京的地理位置等方面,思考朱棣遷都北京的原因。地理位置優越,易守難攻;南京偏于江南一隅,不利于控制北方局勢;當時北方邊患比較嚴重,受韃靼和瓦剌的威脅,所以朱棣實行所謂“天子戍邊”的政策;朱棣在發動政變之前就是燕王,駐地在北京,勢力范圍也在北京;一、明朝的興亡——(二)明朝的興盛合作探究材料一:胡惟庸進左丞相。...嘗以曲謹當上意,寵遇日盛,獨相數歲,生殺黜陟(官員的升降),或不奏徑行(直接執行)。——《明史》“元朝丞相‘掌軍務,貳丞相,凡軍國重事,無不由之’,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繼承。”——《歷史教學問題》政治形勢:元朝以來,丞相專權,威脅皇權明初面臨哪些困境?統治者如何解決?取得了怎樣的成效?材料二:明初,到處田疇荒蕪...有些地區競人煙斷絕。國家的稅源幾近枯竭,陷入“租稅無所從出”的困境。——《明史十講》經濟形勢:經濟衰敗,荒涼貧窮廢丞相創內閣朱元璋朱棣獎勵墾荒、輕徭薄賦、提高手工匠身份使社會經濟得到全面恢復和發展;朱棣在位期間,社會安定,國家富強,成為中國古代歷史上又一強盛時期(永樂盛世)強化皇權,奠定了明代政治體制的基本格局工部刑部兵部禮部戶部吏部皇帝殿閣大學士明成祖時,設立內閣,協助皇帝處理政務。百官未起朕先起,百官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猶擁被。——朱元璋返回1382年,出于監控官員的需要,朱元璋將管轄皇帝禁衛軍的親軍都尉府改為錦衣衛,并授以偵察、緝捕、審判、處罰罪犯等權力,這是一個正式的軍事特務機構,由皇帝直接掌控。它有自己的法庭和監獄,俗稱“詔獄”,詔獄里采取剝皮、抽腸、刺心等種種酷刑。朱元璋還讓錦衣衛在朝廷上執行廷杖,有很多大臣慘死杖下,工部尚書薛祥就是這樣被活活打死的。朱元璋派出大量名為“檢校”的特務人員,暗中監視。東廠是明成祖朱棣建立,東廠權力在錦衣衛之上,只對皇帝負責,不經司法機關批準,可隨意監督緝拿臣民,從而開明朝宦官干政之端。明憲宗成立了一個新的內廷機構——西廠。西廠的軍官主要從禁衛軍中選拔,這些人再自行選置部下,短短幾個月內,西廠人員極度擴充,其勢力甚至超過了老前輩東廠。明中葉后期錦衣衛與東西廠并列合稱為"廠衛"。設廠衛特務機構返回開辟亞非海上通道的壯舉,表明了明朝對國外的強大影響以及比世界范圍的先進地位。明成祖朱棣命三寶太監鄭和從太倉的劉家港起錨(今江蘇太倉市瀏河鎮),率領200多艘海船、2.7萬多人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包括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里、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部,紅海、麥加。加深了明朝和南洋諸國(今東南亞)、西亞、南亞等的聯系。對外交往密切促進興盛的舉措影響政治經濟外交廢丞相、創內閣、設廠衛特務機構、遷都北京強化皇權,奠定了明代政治體制的基本格局使社會經濟得到全面恢復和發展;朱棣在位期間,社會安定,國家富強,成為中國古代歷史上又一強盛時期(永樂盛世)刺激商品經濟發展,推動市鎮經濟高度繁榮是開辟亞非海上通道的壯舉,表明了明朝對國外的強大影響和在世界范圍的先進地位閱讀書本P3第一段,提取主要信息,完成下表。明初:獎勵墾荒、輕傜薄賦、提高手工匠身份明中后期:改革賦役制度鄭和下西洋歸納:明朝興盛的表現傳16帝王,享276年黃宗羲:有明無善治,自高皇帝罷丞相始。魯迅:有明一朝,自扒皮始,至扒皮終,可謂始終不變!金庸: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腐朽,最黑暗,統治者最殘暴的朝代。毛澤東:我讀《明史》最生氣,明朝除了太祖、成祖兩個搞的比較好外,其余都不好,盡做壞事!易中天:明朝有個特點,那就是皇帝多混仗,朝中無大賢。皇帝沉迷享樂,疏于朝政政治腐敗土地兼并嚴重賦稅繁多,災荒嚴重農民流離失所閱讀P3概括明朝衰亡的原因。明末農民起義1627年,陜西北部連發旱災,官吏催逼賦稅。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等人先后起義,起義的烈火燃遍陜西、河南等地,先后卷入幾百萬民眾,待續了近二十年。一、明朝的興亡——(三)明朝的衰亡閱讀P3資料1、2,結合當時社會背景,思考:明末農民起義能夠迅速發展,并得到農民支持的原因。明末農民生活困苦,賦稅繁重,民不聊生;起義軍“平買平賣”的宣傳,“均田免賦”口號的提出,把富豪的財物糧食分給農民的做法,滿足了農民的訴求。結果: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率軍攻入北京,推翻明朝。在中國農民戰爭歷史上,第一次把對土地的要求作為一個口號明確提出來,標志著中國農民斗爭進入一個新階段。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后金1644年,清軍入關,遷都北京1627年,農民起義1644年,明朝滅亡1636年,皇太極盛京稱帝,建立清朝結合教材,將明末清初的史實在時間軸上補充完整?逐步統一全國隋唐時期:黑水靺鞨宋元時期:金朝思考:(1)清初的統治為什么激起民眾強烈的反抗?(2)統治者是如何解決的呢?從中你能得到什么啟示?回顧歷史上的女真族?材料:清初,各地抗清斗爭不斷。新成立的南明政權,在長江中下游和兩廣、福建地區舉起反清復明的大旗。一些明末起義軍余部聯合南明,共同抗清。統治者的政策制定應順民心合民意。?當政策出現問題時應及時加以調整。二、清朝前期的統治板書設計明清興替明朝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1644年,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推翻明朝。清朝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1644年,清軍入關。替明朝清朝興1.政治上:皇權的加強。2.經濟上: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3.外交上:對外交往密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社會經濟得以恢復發展(康乾盛世)課堂練習1.在中央,朱元璋廢除了自秦朝以來存在1500多年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該政治制度是()A.丞相制度B.郡縣制度C.行省制度D.科舉制度2.李自成起義提出的口號是( )A.王侯將相寧有種乎?B.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C.均田免賦D.大楚興,陳勝王3.1636年,改國號為清的皇帝是()A.努爾哈赤B.皇太極C.康熙帝玄燁D.順治帝福臨ACB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明清興替》教學設計課題明清興替單元第五單元學科歷史與社會年級八年級下冊學習目標1.知道明清帝國的更替過程,了解明清兩朝專制統治的措施。?2.通過查找明清建立和疆域版圖變化有關的資料,增強獨立獲取信息的能力。培養生生合作交流的個人素質和比較、分析和歸納能力。?3.通過學習明清專制統治措施的表現、危害和農民起義的過程,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重點明清加強專制統治的措施。難點引導學生分析明清加強專制統治措施所造成的影響。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展示歷史年代更替表閱讀歷史年代更替表,回顧已學知識回顧古代歷史更替進程,幫助學生更快的進入本課的學習。講授新課一、明朝的興亡——(一)明朝的建立與統一1.展示問題:明朝建立的背景;建立時間;建立人物;都城等2.提問,此時的明朝,是統一的王朝嗎?一、明朝的興亡——(二)明朝的興盛1.展示地圖,提出問題2.展示材料,提問一、明朝的興亡——(三)明朝的衰亡閱讀P3概括明朝衰亡的原因。閱讀P3資料1、2,結合當時社會背景,思考:明末農民起義能夠迅速發展,并得到農民支持的原因。二、清朝前期的統治提問:(1)清初的統治為什么激起民眾強烈的反抗?(2)統治者是如何解決的呢?從中你能得到什么啟示?閱讀書本,按要求尋打答案;閱讀地圖,思考:1.觀察明朝疆域圖,說出明朝疆域的四個極點?2.觀察明朝疆域圖與今日中國版圖的相似與不同之處3.找出地圖上與明朝政權并立的政權;從北京的地理位置等方面,思考朱棣遷都北京的原因。思考:明初面臨哪些困境?統治者如何解決?取得了怎樣的成效?促進興盛的舉措影響政治經濟外交概括:皇帝沉迷享樂,疏于朝政,政治腐敗;土地兼并嚴重,導致農民流離失所;災荒嚴重,而賦稅繁多,這些都導致了階級矛盾、社會矛盾不斷激化;最終導致農民起義爆發。結合教材,將明末清初的史實在時間軸上補充完整?啟示:統治者的政策制定應順民心合民意。當政策出現問題時應及時加以調整。學會在書本中尋找有效信息,劃出關鍵詞;通過地圖的閱讀,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在圖中尋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明朝興盛的表現,不做具體的展示,在后面的課堂中我們還會學習到,這里學生只要清楚有政治、經濟、外交這三個方面的表現就好。此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知識的聯系能力;將書本中的歷史信息,標注在年代尺上,是一種整理能力。課堂小結板書小結利用知識梳理的形式,梳理板書進一步加深對本課知識的理解。板書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一課第一框明清興替(教案).doc 第一課第一框明清興替(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