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五年級下冊信息技術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福建省義務教育教科書(2020 年修訂版)小學信息技術五年級下冊教材供五年級學生使用,我校五年級共有 2 個班。學生經過上學期對 PowerPoint 的學習,具有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技能。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大都非常喜歡計算機,但是如果過于熱情探索,會使沒有組織的課堂亂套,所以應該還要加強學生的課堂教學管理,根據他們好動不喜歡受約束的特點,多安排實踐性的學習任務,保證學生的自主探索時間。五年級學生要給他們規范的學習方式,用構建主義原理幫助他們建立關于計算機的系統知識,提倡他們運用信息技術于其他學科學習中,均衡的發展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 二、教材分析 (一)全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由三維趣味設計模塊和手工制作與數字加工模塊組成?!叭S設計” 的內容貫穿本冊教材的全過程,是小學五年級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數字電路的應用,其核心目標在于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空間思維和動手能力。 本冊教材包含兩個單元,第一單元安排 11 課時,第二單元安排 4 課時,在一學期內,安排 15 課時教完。 (二)單元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分兩個單元模塊。 第一單元為三維趣味設計。本單元共由 7 課和 2 個綜合活動組成,分別為初識三維學建模、平面草圖手巧繪、三維模型我來建、創意筆筒增趣味、漢字添彩顯個性、個性水杯展風采、各色花瓶傳文明以及設計小書桌和裝飾小書桌。三維設計主要是以立體幾何的相關知識為主,探究三維空間中物體形態的結構組成及創建方法,實現三維數字化模型的建構,培養學生對構成三維基本形態的點、線、面、體、材質等要素的綜合分析與運用能力。在小學五年級階段,學生在數學等相關學科中逐漸開始接觸立體幾何知識,通過觀察正方體、長方體等實體的表征來感受三維,從而形成初步的三維空間概念,為創建模型的學習奠定基礎。本單元從學科之間的契合點人手,同時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促進學生對數學幾何知識的 理解,體現學科融合的發展趨勢。本單元的內容根據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規律, 結合具體的實例介紹 3D One 基礎知識與基本操作,為學生創作三維模型作品提供必要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通過 3D 建模軟件實現模型的建構,并初步感受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美感,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促使學生能更好地認識、理解生活的空間,更好地認知世界。 第二單元為手工制作與數字加工。本單元共由 2 課和 1 個綜合活動組成, 分別為創意盒子放光芒、創意奇趣光源體以及設計制作創意發光墻。當今社會進入到了信息化時代,通過媒體介質傳遞著各種各樣的信息,而這背后都離不開數字電子技術的推動。數字技術廣泛應用于通信、計算機、互聯網、物聯網等領域, 也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與人們的衣食住行密切相關。本單元的內容,將在設計、制作 3D 模型的基礎上,結合光源體等生活常見的電子元件制作創意數字作品, 引導學生感悟 3D 模型的數字化和智能化。如果說 3D 建模是思想模型與實物模型之間的一座橋梁,那么數字加工將為實物模型注人生命活力。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前面所學,提升綜合應用能力,掌握設計和制作發光的盒子、燈罩及創意電路墻的方法。在學習和制作的過程中,初步體驗手工制作與數字加工結合的設計思維,從而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真實問題、不斷創新的能力及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 3D One 三維建模軟件的界面布局。 2、學會利用草圖繪制、草圖編輯命令繪制圖形的使用方法。 3、學會用布爾加、減運算對實體進行變換操作。 4、 學會利用抽殼命令對三維實體抽空。 5、了解用參考幾何體投影繪制二維曲線。 6、學會特征造型中拉伸、掃掠、旋轉的應用。 7、學會用陣列命令創建多個模型。 8、學會用組合編輯將兩個實體組合成一個實體 9、了解裝配零件之間的尺寸關系的計算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掌握視圖導航觀察三維模型的方法。 2、掌握利用基本實體命令創建幾何體的方法。 3、掌握實體位置移動、比例縮放的基本操作。 4、 掌握圓角、倒角命令的應用。 5、 掌握用渲染命令對實體上色,匹配材質。 6、 掌握預制文字命令的應用。 7、學會用浮雕命令裝飾作品表面紋樣 8、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設計有特色的光源體 9、應用鏡像復制工具,創建一組對稱的發光體。 10、學會復制、排列組合實體的方法。 11、學會使創建的圖案整體富有美感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抽象邏輯思維和空間想象力。 2、通過實際操作來鍛煉培養費觀察力、動手能力、模擬構思能力,真正做到讓信息技術為生活所用。 3、感受信息技術的無窮魅力。 四、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1、會利用草圖繪制、草圖編輯命令繪制圖形的使用方法。 2、會用布爾加、減運算對實體進行變換操作。 3、會利用抽殼命令對三維實體抽空。 4、會特征造型中拉伸、掃掠、旋轉的應用。 5、會用陣列命令創建多個模型。 6、掌握視圖導航觀察三維模型的方法。 7、掌握利用基本實體命令創建幾何體的方法。 8、掌握實體位置移動、比例縮放的基本操作。 9、掌握圓角、倒角命令的應用。 (二)教學難點 1、 掌握用渲染命令對實體上色,匹配材質。 2、掌握預制文字命令的應用。 3、會用浮雕命令裝飾作品表面紋樣 4、會運用所學知識,設計有特色的光源體 5、應用鏡像復制工具,創建一組對稱的發光體。 6、學會復制、排列組合實體的方法。 7、學會使創建的圖案整體富有美感五、教學措施 為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本學期擬采取如下教學措施: 1、任務驅動思想?!吨行W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中確立了“任務驅動”的教學原則,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的“任務”為主。這個原則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任務驅動教學策略對主體性教學,發揮學生積極主動性,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培養創造性能力具有積極性作用。 2、抓好課堂常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上課習慣。本學期,把“課堂表現” (上課紀律、舉手發言等)作為評價之一,期末采用“自評、互評、他評、師評” 的方式進行考評。 3、課程整合思想。(1)與相鄰學科的課程整合,特別是美術學科,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2)與德育整合,培養學生愛護公物,愛護電腦設備。 4、趣味性思想。 (1)語言的趣味化(2)內容趣味化。 5、培養學生信息素養。(1)結合實例進行應用介紹(2)貫穿信息安全知識。 6、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設置了適合不同層次、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任務,教學時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取舍。 7、教學以活動為重心,通過活動,呈現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信息技術應用的全過程.同時,在教學范例的選擇上,注意貼近生活,滲透人文精神,引導學生在信息技術的學習與應用過程中,提高思想道德素養,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