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植物的生長變化 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新教材解讀 四年級《植物的生長變化》新教材解讀 第一版塊 教材單元設計意圖 第二版塊 教材單元主題內容 第三版塊 教材單元課程目標 第四版塊 教材單元上課計劃 第五版塊 教材單元課例分析 封面植物: 顛茄 01 第一版塊 教材單元設計意圖 教材單元設計意圖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單元主題 課題 第一單元 植物的生長變化 ? 1.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 2.種植鳳仙花 3.種子長出了根 4.莖和葉 5.鳳仙花開花了 6.果實和種子 7.種子的傳播 8.鳳仙花的一生 教材單元設計意圖 1.主題概述 本單元通過組織學生親歷栽培植物的活動,引領學生研究綠色開花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認識植物器官;理解它們的作用。為學生逐步建立生命世界結構與功能、局部與整體、多樣性與共同性相統一的認識搭建腳手架。 四年級《植物的生長變化》 三年級的《動物一生》 一年級的《植物》、《動物》 形成學習進階 教材單元設計意圖 2.為什么選擇鳳仙花作為載體? 花、果實、種子同株。 01 02 03 04 生命力強,易栽培,具有普適性。 生長周期短。 能完整呈現綠色開花植物六大器官。 02 第二版塊 教材單元主題內容 教材單元主題內容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單元主題 課題 教材內容 第一單元 植物的生長變化 ? 鳳仙花的 生長發育過程 1.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 種子的形態結構、作用 2.種植鳳仙花 種鳳仙花、做種植杯、制定觀察計劃 3.種子長出了根 種子萌發、根的作用、根的形態 4.莖和葉 莖和葉的生長、莖和葉的形態及作用 5.鳳仙花開花了 花的結構、花的作用 6.果實和種子 果實的形成、果實的結構 7.種子的傳播 傳播種子的方式、傳播種子的意義 8.鳳仙花的一生 整理觀察記錄、總結方法、建構認知 教材單元主題內容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項目 三年級下(舊版) 四年級下(新版) 四年級下(舊版) 單元 植物的生長變化 植物的生長變化 新的生命 1 植物新生命的開始 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 油菜開花了 2 種植我們的植物 種植鳳仙花 各種各樣的花 3 我們先看到了根 種子長出了根 花、果實和種子 4 種子變成了幼苗 莖和葉 把種子散播到遠處 5 莖越長越高 鳳仙花開花了 種子的萌發 6 開花了 結果了 果實和種子 ? 7 我們的大豐收 種子的傳播 ? 8 ? 鳳仙花的一生 ? 教材單元主題內容 教材單元主題內容 新四年級教材特點: 01 年段調整 鳳仙花的活動從三年級調整到四年級,有利于種植和維護。四年級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和讀圖能力要比三年級學生更加全面和系統,在后期整理信息發現規律過程中使用數學統計圖更熟練。 教材單元主題內容 新四年級教材特點: 02 內容整合 將原三年級《植物的生長變化》和四年級《新的生命》兩個單元內容進行整合,并按照鳳仙花器官出現的現后順序進行編排,凸顯了大單元主題教學。 教材單元主題內容 新四年級教材特點: 03 課程外延 新版教材中,設置了拓展版塊,融入知識拓展和工程設計等元素。例如增設做種子畫、鳳仙花模型等項目化活動。 教材單元主題內容 新四年級教材特點: 04 文本語言 (1)科學詞匯。本單元科學詞匯數量達到28個。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課時 科學詞匯 數量合計 1 種子 種皮 胚 胚根 胚芽 子葉 6 2 播種 種子萌發 生長條件 觀察計劃 4 3 根 芽 直根系 須根系 變態根 5 4 莖 葉 運輸 蒸騰 縱切 橫切 6 5 花萼 花瓣 花粉 雄蕊 雌蕊 傳粉 6 6 果實 果皮 種子 3(2) 7 無 0 8 無 0 合計 ? 29個 科學 詞匯 播種 種子 直根系 觀察計劃 教材單元主題內容 新四年級教材特點: 04 文本語言 (2)科學插圖 依照插圖特征和功能的不同,我們可以把科學插圖分為卡通插圖、實物插圖和操作插圖三類。新四年級教材插圖總量在增加,其中實物插圖的數量大大增加,卡通插圖數量減少。 我是:牛油果 教材單元主題內容 教材單元主題內容 03 第三版塊 教材單元課程目標 教材單元課程目標 教材單元課程目標 1.科學知識總目標: 要求:了解生物體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和生命周期。 2.本單元的學段目標: 初步了解植物體的主要組成部分,知道植物的生命周期,初步了解植物都能產生后代,使其世代相傳,能根據有關特征對生物進行簡單分類。 課程內容——生命科學領域 要求學生形成的主要概念(4個): 概念7——地球上生活著不同種類的生物。 概念8——植物能適應環境,可制造和獲取養分來維持自身生存。 概念11——植物和動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們得以世代相傳。 概念12——動植物之間、動植物與環境之間存在相互依存的關系。 教材單元課程目標 8.1描述植物一般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組成,這些部分具有幫助植物維持自身生存的相應功能。 8.2說出植物通常會經歷由種子萌發成幼苗,再到開花、結出果實和種子的過程。 8.3舉例說出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態具有不同的特點,以及這些特點對維持植物生存的作用。 11.1舉例說出植物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 11.2.1描述有的植物通過產生足夠的種子來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過根、莖、葉等來繁殖后代。 12.1.1描述動植物維持生命需要空氣、水、溫度和食物等。 12.1.2舉例說出水、陽光、空氣、溫度等的變化對生物生存的影響。 12.3列舉動物幫助植物傳粉或傳播種子等實例。 8.1描述植物一般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組成,這些部分具有幫助植物維持自身生存的相應功能。 8.2說出植物通常會經歷由種子萌發成幼苗,再到開花、結出果實和種子的過程。 8.3舉例說出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態具有不同的特點,以及這些特點對維持植物生存的作用。 11.1舉例說出植物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 11.2.1描述有的植物通過產生足夠的種子來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過根、莖、葉等來繁殖后代。 12.1.1描述動植物維持生命需要空氣、水、溫度和食物等。 12.1.2舉例說出水、陽光、空氣、溫度等的變化對生物生存的影響。 12.3列舉動物幫助植物傳粉或傳播種子等實例。 教材單元課程目標 學習目標(3-4年級) 學習內容 1.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 2.種植鳳仙花 3.種子長出了根 4.莖和葉 5.鳳仙花開花了 6.果實和種子 7.種子的傳播 8.鳳仙花的一生 植物的生長變化 04 第四版塊 教材單元上課計劃 教材單元上課計劃 四年級教學進度計劃表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周次 起止日期 預定教學內容 實際教學調整備注 1 2.28-3.6 始業教育課 1.1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 3.3 2 3.7-3.13 1.2種植鳳仙花 2.1電和我們的生活 3.10(播種) 3 3.14-3.20 1.3種子長出了根 2.2點亮小燈泡 3.17(7天) 4 3.21-3.27 2.3簡易電路 2.4電路出故障了 ? 5 3.28-4.3 1.4莖和葉 機動1節 3.31(21天) 6 4.4-4.10 2.5里面是怎樣連接的 2.6導體和絕緣體 ? 7 4.11-4.17 2.7電路中的開關 2.8模擬安裝照明電路 ? 8 4.18-4.24 期中階段復習梳理 ? 9 4.25-5.1 3.1巖石與土壤的故事 3.2認識幾種常見的巖石 ?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10 5.2-5.8 五一放假 ? 11 5.9-5.15 1.5鳳仙花開花了 3.3巖石的組成 5.12(63天) 12 5.16-5.22 3.4制作巖石和礦物標本 3.5巖石、沙和黏土 ? 13 5.23-5.29 3.6觀察土壤 3.7比較不同的土壤 ? 14 5.30-6.5 3.8巖石、土壤和我們 1.6果實和種子 6.2(84天) 15 6.6-6.12 1.7種子的傳播 1.8鳳仙花的一生 6.9 -6.12(91天) 16 6.13-6.19 期末梳理復習 ? 17 6.20-6.26 期末梳理復習 期末測驗 ? 18 6.27-7.3 機動 ? 四年級教學進度計劃表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學內容 植物生長周期 特殊節點? 1 2.28-3.6 1.1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 3.3 開學 2 3.7-3.13 1.2種植鳳仙花 3.10(播種) 植樹節 3 3.14-3.20 1.3種子長出了根 3.17(7天) ? 5 3.28-4.3 1.4莖和葉 3.31(21天) 清明節前一周 11 5.9-5.15 1.5鳳仙花開花了 5.12(63天) 勞動節第一周 14 5.30-6.5 1.6果實和種子 6.2(84天) 其他新課結束 15 6.6-6.12 1.7種子的傳播 1.8鳳仙花的一生 6.9 (89天) 6.12(91天) ? 植物的生長變化單元教學進度計劃表 05 第五版塊 教材單元課例分析 教材單元課例分析 分課時解讀《1.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 主要內容: 1.觀察種子外部形態 2.研究種子內部結構 原三年級 原四年級 新增加 內容 滲透著STEM課程理念,體現融合的思想,是科學學習與藝術的結合。 課標落腳點: 8.1描述植物一般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組成,這些部分具有幫助植物維持自身生存的相應功能。 分課時解讀《1.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種子名稱( ) 種子名稱 ? ? 種子名稱( ) 種子名稱( ) ? ? 1.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 課前任務單 同學們,春天是播種的季節。請你收集各種植物的種子,觀察它們的外形特點有什么不同。在下面表格中畫一畫,寫一寫,下次向同學介紹你收集的種子吧。 活動手冊 1.設置課前任務單。 2.提前2天浸泡蠶豆。 3.先推測,再解剖,并完成活動手冊。 4.指導學生正確使用放大鏡、鑷子進行觀察、解剖種子。及時將記錄觀察到的現象;并基于觀察到的現象推測種子結構的功能. 5.充分研討,建立多樣性與共同性相統一的認知。科學詞匯滲透在探討過程中解決。 分課時解讀《1.種子里孕育著新生命》 教學建議: 主要內容: 1.種植鳳仙花 2.做種植杯 3.制定觀察計劃 4.了解其他繁殖方式 分課時解讀《2.種植鳳仙花》 分課時解讀《2.種植鳳仙花》 原三年級 新舊教材對比: 1.新教材文字量減少。 2.觀察記錄表給學生更多自主權。 3.增加無性繁殖拓展內容。 分課時解讀《2.種植鳳仙花》 課標落腳點: 11.2.1描述有的植物通過產生足夠的種子來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過根、莖、葉等來繁殖后代。 12.1.1描述動植物維持生命需要空氣、水、溫度和食物等。 12.1.2舉例說出水、陽光、空氣、溫度等的變化對生物生存的影響。 目的: (1)在活動中感悟種子萌發需要的條件: 種子飽滿、完整——自身條件 適宜的水分、溫度——外部條件 理解維持植物生存需要適宜的環境 種植鳳仙花: 1.正確的選種 種子飽滿、完整(自身條件) 適宜的水分、溫度、空氣(外部條件) 2.播種方法 種子不要播的太深;水不要澆的過多;放在溫暖的地方。 教學建議: 核心問題: 1.種子萌發和植物生長需要什么條件? 2.如何觀察記錄植物一生的生長變化? 分課時解讀《2.種植鳳仙花》 做種植杯 目的: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使種子在土壤中的萌發過程可視化。 教學時: (1)啟發學生想辦法看到種子在土壤中的變化。 (2)指導學生在種植杯中放入四粒種子,種臍分別朝向四個方向。 分課時解讀《2.種植鳳仙花》 分課時解讀《2.種植鳳仙花》 制定觀察計劃 植物名稱:鳳仙花(其他植物) 栽培地點: 教室內、家庭陽臺——盆栽 校園內——校園種植園 栽培方法:播種(種子、根、莖、葉) 觀察記錄方法:記錄表、觀察日記、拍照、畫圖等 記錄的內容:植物莖、葉的變化;新器官的出現的時間,我們的其他發現。 我們為植物做的事情:澆水、施肥、放在有陽光的地方、放在溫暖的地方。 認識植物其他繁殖方式 利用圖片和視擴展學生的認識。收集一些不同繁殖方式,給學生示范。 例如:牛油果種子的水培方法,莖葉繁殖方法 ? 分課時解讀《2.種植鳳仙花》 牛油果(鱷梨)種子水培 認識植物其他繁殖方式 利用圖片和視擴展學生的認識。收集一些不同繁殖方式,給學生示范。 例如:牛油果種子的水培方法,莖葉繁殖方法 ? 分課時解讀《2.種植鳳仙花》 天竺葵的繁殖 分課時解讀《3.種子長出了根》 主要內容: 1.描述種子萌發的過程 2.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3.認識不同形態的根 直根系須根系 分課時解讀《3.種子長出根》 課標落腳點: 8.3舉例說出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態具有不同的特點,以及這些特點對維持植物生存的作用。 教學建議: 觀察、描述萌發過程 種子先長出根、再長莖和葉。科學詞匯:根、芽 2.根都向下生長。 3.給學生播放種子發芽的動態視頻,建立完整的萌發過程印象。 分課時解讀《3.種子長出根》 牛油果(鱷梨)的種子發芽 分課時解讀《3.種子長出根》 研究根的作用 1.種子萌發為什么先長出根?根的作用是什么? 假設:根具是吸收水分、固定植物的作用。 2.實驗驗證根有吸水作用 (1)實驗方法: 放紅墨水、在水面處做標記:便于觀察 在水面上滴油:避免水分蒸發 (2)實驗結果: 水位降低了,得出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3)研討活動: 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生活中哪些現象可以作為證據呢?) 證據來源:生活經驗,拔出植物不容易。 分課時解讀《3.種子長出根》 不同形態的根 直根系(鳳仙花)有明顯的垂直向下生長的主根。 須根系(大蔥)無垂直向下生長的主根,由許多纖細散亂的不定根組成。 變態根: 氣生根(榕樹) 貯藏根(番薯) 攀緣根(凌霄) 寄生根(菟絲子) 不同環境的根 水中植物的根(浮萍)短而小 戈壁灘植物的根(胡楊)粗而長 沙漠植物的根(仙人球) 目的:感受根的多樣性、進一步理解根的作用,構建生物的形態結構與其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分課時解讀《4.莖和葉》 主要內容: 1.觀察鳳仙花的莖和葉 2.研究植物莖的作用 3.研究植物葉的作用 4.認識不同形態的莖和葉 分課時解讀《4.莖和葉》 新舊教材聯結: 原來三年級《種子變成了幼苗》和《莖越長越高》兩節課合并,精簡了文字描述。新教材重點研究莖和葉對植物生存的作用,以及不同形態莖和葉的了解。 課標落腳點: 8.3“舉例說出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態具有不同的特點,以及這些特點對維持植物生存的作用。” 教學建議: 觀察莖和葉的作用 1.葉在莖上的著生狀況(側面看、上面看) 2.測量鳳仙花植株的高度(指向莖的生長變化) 3.數葉片的數量(指向葉的生長變化) 4.觀察并畫出葉在莖上的分布(指向葉的著生狀況) 鳳仙花植物葉在莖上生長的方式是互生。從上往下看每一層葉子交叉排列,最大面積吸收太陽光。 活動 手冊 分課時解讀《4.莖和葉》 研究植物莖的作用 1.推測莖的作用。 2.設計實驗。(取一段帶葉子的植物的莖,放入滴有紅墨水的水中) 3.觀察莖的縱切面:一條條的紅線 4.觀察莖的橫切面:許多紅色的圓點 推理:莖有運輸水分的作用。 研究植物葉的作用(視頻指導) 1.用黑色紙遮住一片葉子,幾天以后葉片顏色發生變化。 2.用干燥的塑料袋套住一片葉子,觀察塑料袋內壁的變化。 建議選擇葉片大的植物——蒸騰的水分多,用塑料袋扎起來。 分課時解讀《4.莖和葉》 分課時解讀《4.莖和葉》 認識不同形態的莖和葉 1.不同形態的葉。 2.不同形態的莖。包括直立莖、纏繞莖、匍匐莖、攀緣莖及變態莖。 分課時解讀《5.鳳仙花開花了》 1.主要內容: 1.研究花的結構 2.認識傳粉現象 2.新舊教材聯結: 原教材三年級《開花了,結果了》和原四年級教材《油菜開花了》《各種各樣的花》。 3.課標落腳點: 8.3“舉例說出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態具有不同的特點,以及這些特點對維持植物生存的作用。” 12.3列舉動物幫助植物傳粉或傳播種子等實例。 分課時解讀《5.鳳仙花開花了》 教學建議: 研究花的結構 建議解剖杜鵑或者泡桐、海棠等典型完全花,再解剖鳳仙花。 解剖方法--由外到內 觀察更多植物花 南瓜花——單性花(沒有雄蕊或沒有雌蕊) 百合花——沒有花萼(不完全花) 杜鵑花——完全花 觀察異同點: 不同:花瓣、花萼、雄蕊、雌蕊的顏色、大小、形態、數量等各不相同。 相同:都有雄蕊或雌蕊 分課時解讀《5.鳳仙花開花了》 教學建議: 研究花的結構 重點觀察花蕊,指導學生了解傳粉現象,理解雄蕊、雌蕊具有繁殖功能。 雌蕊的子房部分將來發育成果實,子房里的胚珠發育成種子。 拓展活動人工授粉 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后進行。幫助學生理解雌蕊、雄蕊的結構與功能以及傳粉現象。 分課時解讀《6.果實和種子》 1.主要內容: 1.果實的生長變化 2.果實的結構及功能 2.新舊教材聯結: 原三年級教材《開花了,結果了》和原四年級教材《花、果實和種子》 3.課標落腳點: 8.3舉例說出生活在不同環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態具有不同的特點,以及這些特點對維持植物生存的作用。 分課時解讀《6.果實和種子》 4.教學建議 研究果實的生長變化 1.觀察凋謝了的鳳仙花。 2.雌蕊的下端(子房)開始膨脹。 3.不同生長階段的果實。 4.數果實中種子的數量。學生推算,一棵鳳仙花植株可以結多少粒種子,領會植物的繁殖能力。 插圖:標出鳳仙花果實的結構。要求學生掌握果實有果皮和種子兩部分組成。 分課時解讀《6.果實和種子》 觀察更多植物的果實 1.果實的不同點。 2.果實的相同點:果皮和種子兩部分。 3.補充更多的植物果實,包括種子不明顯的植物果實(獼猴桃、香蕉、草莓、無籽西瓜等)。 4.引導學生判斷是否是果實。糾正學生“能吃的就是果實”的錯誤認識。 ? 分課時解讀《7.種子的傳播》 1.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 1.種子的傳播方式 2.種子傳播的意義 2.新舊教材聯結: 內容來自原四年級教材《把種子散播到遠處》。新增拓展活動,做一個果實模型,模擬種子傳播。 3.課標落腳點: 12.3列舉動物幫助植物傳粉或傳播種子等實例。 分課時解讀《7.種子的傳播》 4.教學建議 研究種子的傳播方式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植物名稱 果實/種子的特點(寫一寫或者畫一畫) 種子傳播方式 鳳仙花 果皮干,易爆裂 自體傳播 蒼耳 蒼耳果實上長有勾狀的硬刺,可以粘附在人的衣服或動物皮毛上,隨人或動物運動將種子傳播出去。 動物傳播 蒲公英 蒲公英的果實很輕,形狀像降落傘,每一粒蒲公英種子上都帶有冠毛,可以隨風飄落到遠方。 風傳播 蓮 蓮蓬:蜂窩狀、內似海綿組織、輕、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依靠水傳播。 水傳播 櫻桃 果肉肥厚、甜美,作為食物被動物傳播種子。 動物傳播 分課時解讀《7.種子的傳播》 鳳仙花種子的傳播方式 體驗活動——手捏成熟果實的果皮 推測——種子的傳播方式 實地觀察——驗證推測是否正確 蒼耳、蒲公英種子的傳播方式 方法:觀察描述果實外部形態特征,基于外部形態特征推測種子傳播方式,利用生物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觀點,學習一種研究問題的方法。 觀察并推測更多植物果實的傳播方式 觀察、描述、推測,進一步建構多樣性與共同性、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認識。 分課時解讀《7.種子的傳播》 拓展活動:制作槭樹和鬼針草的果實模型 槭樹果實:用紙折疊的,可用于模擬槭樹種子隨風慢慢飄落。 鬼針草:是用紙團和粘扣做成的,可用于模擬鬼針草種子粘在人身上被帶走。 分課時解讀《8.鳳仙花的一生》 1.主要內容: 整理信息、總結收獲 2.課標落腳點: 8.1描述植物一般由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組成,這些部分具有幫助植物維持自身生存的相應功能。 8.2說出植物通常會經歷由種子萌發成幼苗,再到開花、結出果實和種子的過程。 12.1.2舉例說出水、陽光、空氣、溫度等的變化對生物生存的影響。 12.3列舉動物幫助植物傳粉或傳播種子等實例。 分課時解讀《8.鳳仙花的一生》 活動1展示交流種植的鳳仙花或其他植物的生長變化記錄。 活動2不同時期鳳仙花的圖片,按生長變化的順序排列。 活動3依據時間,整理信息。 活動4依據高度變化,制作鳳仙花生長變化統計圖。 分課時解讀《8.鳳仙花的一生》 第1周至第6周,生長較快,進入開花結果期,生長緩慢、接下來不再生長。 分課時解讀《8.鳳仙花的一生》 拓展做鳳仙花模型 增強趣味性及建模意識 實物模型:進一步構建對鳳仙花植株的整體認知。 結束語 小學生對植物的認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小學階段的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認識了形形色色的植物,初步了解了植物、動物和人之間的關系,了解到植物的生長的基本需求。 希望老師們能仔細審讀教材上的每一段文字和每一幅插圖,用好教科書提供的教學工具,從科學概念和學習進階兩個方面深入理解和把握每個單元和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既不任意拔高,也不隨意降低,帶領孩子經歷連貫、有意義的科學實踐活動,做一位讀懂、讀好學生的科學教師。 最后,感謝山西省教研室尚秀芬老師團隊的教材解讀,為我們在學習新教材中提供了最原始的學習材料,本人在此次解讀中有多處借鑒。再次感謝! 與老師們共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