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分離定律(二) 【自主學習一】閱讀教材P18---P21內容,完成下列問題: 模擬動物性狀分離比的雜交實驗 (實驗) 實驗目的:通過模擬實驗,理解遺傳因子的 和 結合與生物性狀之間的數量關系,體驗孟德爾的假說。 實驗原理 (1)甲、乙兩個小桶,分別代表了 ;甲、乙小桶內的彩球分別代表雌、雄配子(D球與d球分別代表 和 )。 (2)用不同彩球的隨機組合模擬 的隨機結合。 3.實驗過程 (1)在甲、乙兩個小桶中放入兩種彩球各50個。 (2)搖動兩個小桶,使小桶內的彩球 (3)分別從兩個桶內有機抓取一個小球,組合在一起,記下兩個彩球的字母組合。 (4)將抓取的彩球 搖勻,按步驟(3)重復做回30次上: 4.實驗結果:彩球組合中,DD:Dd:dd接近 。 【自主學習二】 二、對分離現象解釋的驗證 1.方法: 實驗 ,即F1與 雜交。 2.測交實驗圖解: 表現類型比例 1 : 1 3.結論 測交后代分離比接近 ,符合預期的設想,從而證實F1的遺傳因子組成為 雜合子(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產生 兩種比例相等的配子。 三、分離定律、假說-演繹法 1.分離定律 (1)分離定律的內容 ①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 成對存在,不相融合。 ②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 發生分離,分別進人 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2)分離的時間:有性生殖形成 時 (3)適用范圍 ①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細胞核遺傳。 ②由成對的遺傳因子控制的 相對性狀的遺傳。 2.假說—演繹法 (1)研究程序:觀察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 →演繹推理→ →得出結論。 (2)孟德爾用假說一演繹法推測分離定律的過程 ①提出問題→為什么F2中總是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 ②提出假說→提出遺傳因子控制生物性狀等觀點。 ③演繹推理→設計測交實驗,(測交圖解)F為雜合子,其測交后代的性狀分離比接近1 ④實驗驗證一測交實驗驗證演繹推理內容 ⑤得出結論一通過實驗驗證,假說成立。 【反饋檢測】 1.在“模擬動物性狀分離比的雜交實驗”中,某同學連續抓取五次,小球的組合有四次是Dd,一次是DD,則他第六次抓取的小球組合是Dd的概率是 A.1/4 B.1 C.0 D.1/2 2.關于測交,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測定待測個體的遺傳因子組成 B.判斷待測個體的顯隱性 C.驗證是否符合分離定律 D.推測待測個體產生的配子種類 備注(教師二次備課欄及學生筆記欄) 教學反思(教師教后反思, 學生課后復習心得) 模擬動物性狀分離比的雜交實驗 (實驗) 彼此分離 隨機 雌雄生殖器官 顯性配子 隱形配子 雌雄配子 充分混合 放回原來的桶內 1:2:1 二、對分離現象解釋的驗證 1.測交 隱形純合個體 1:1 Dd D、d 三、分離定律、假說-演繹法 1.遺傳因子 遺傳因子 不同的配子 生殖細胞 一對 2.現象 提出問題 實驗驗證 【反饋檢測】 A 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