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1.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種政治力量 課件(49張PPT)+教案+素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1.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種政治力量 課件(49張PPT)+教案+素材

資源簡介

(共49張PPT)
第一課
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第一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種政治力量
第一單元
黨的領導
為什么堅持
黨的全面領導
(第一課、第二課)
第二單元
人民當家作主
第三單元
依法治國
怎么樣堅持
黨的全面領導
(第三課)
我國國體(第四課)
根本政治制度(第五課)
基本政治制度(第六課)
依法治國(第七課)
法治國家建設(第八課)
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
(第九課)
建構邏輯框架的大思路
第一單元
黨的領導
第三單元
依法治國
《政治與法治》
政治與法治
第二課
為什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一、歷史的選擇
中國共產黨能夠確立執政地位的原因
新中國成立前各種政治力量和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
二、人民的選擇
三、現實原因
第一框題
第二框題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了
第一課框架
四、黨的先進性
第一課
本框學習目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種政治力量
中國共產黨能夠確立執政地位的原因
新中國成立前各種政治力量和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
一、歷史背景
二、人民的選擇
導入新課
視頻中的那兔代表誰?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成為執政黨



人民的抗爭
人民的選擇
人民的苦難
一、歷史背景——新中國成立前各種政治力量
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
(一)近代中國基本國情
1、是什么?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名詞點擊
半殖民地:形式上是獨立自主的國家,實際上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方面都受到外國殖民主義的控制和奴役。
半封建:形式上仍是封建統治和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住,實際上社會已逐漸近代化,資本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等因素在不斷發展。
人民的苦難
觀看視頻回答下列問題:
1、我國是怎樣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內部因素和外部原因)
2、中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意味著什么?(地位和作用)
3、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面臨哪些國內、國際的矛盾和歷史任務(矛盾和任務)
探究與分享一
皇上,我朝物產豐盈,無需與他國交流
法國大革命
工業革命
封建統治
閉關鎖國
太平天國運動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鴉片戰爭
中法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
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60年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辛丑條約》
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7世紀中葉
1894年
中日甲午戰爭
《馬關條約》
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
資產階級革命(資本主義制度)
工業革命(機器化大生產)
第二次鴉戰爭
《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一步加深
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進程:
1900年
1840年
第一次鴉戰爭
《南京條約》
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形成?
(1)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中國曾長期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但是,17世紀中葉以后,西方一些國家先后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相繼完成工業革命,實現近代化機器大生產。當時的清政府對內實行封建專制統治,對外采取閉關鎖國攻策,中國社會發展幾乎陷入停滯狀態。到19世紀三四十年代,清王朝由盛而衰的頹勢日益加深,政治腐敗,軍備廢弛,財政拮據,社會動蕩,危機四伏。
(一)近代中國基本國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內憂
十七世紀中葉的中國與西方國家的對比
西方國家
資產階級革命
完成工業革命
實現近代化機器大生產
世界潮流向前發展
清王朝
封建君主統治
閉關鎖國政策
社會發展幾乎陷入停滯狀態
由盛面衰的頹勢愈益加深政治腐敗、軍備廢弛、財政拮據、社會動蕩、危機四伏。
(3)帝國主義的入侵打斷了中國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正常進程。
(2)1840年,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用堅船利炮轟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西方其他列強也接踵而至,先后發動第二次鴉片故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西方列強強邊清王朝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嚴重損害了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并一步一步地控制了中國的政治、經濟、外交和軍事。
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外患
從此,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的苦難中
(一)近代中國基本國情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也是認識和解決近代中國一切社會問題的基本依據。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近代中國有多重矛盾,它們相互交織。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3、地位和作用?
近代中國基本國情
近代中國多重矛盾交織
決定
(二)近代中國社會多重矛盾
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是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1、內容
2、主要矛盾
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
。。。。。。
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
封建統治階級內部各集團、派系之間的矛盾
各帝國主義國家爭奪對中國控制權的矛盾
資產階級和地主階級的矛盾
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
近代中國的多重矛盾
(三)近代中國兩大歷史任務
近代中國基本國情
主要矛盾
近代中國兩大歷史任務
決定
決定
前提基礎
目的動力
1.決定因素: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決定了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
2.內容: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統治,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徹底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
人民幸福
民族獨立人民解放
近代中國基本國情
近代中國兩大歷史任務
決定
決定
主要矛盾
決定
決定
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決定了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近代中國有多重矛盾,它們相互交織。
中國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主要矛盾及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的關系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是解決近代中國一切社會問題的基本依據。
探究與分享二
1、面對苦難,中國人進行了哪些探索與抗爭?
2、講述“近代中國悲壯的抗爭故事”
人民的抗爭
(四)中國人民的抗爭
面對苦難,中國人民沒有沉淪、沒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奮起抗爭,以百折不撓的精神進行可歌可泣的斗爭,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史詩。
自從一八四〇年鴉片戰爭失敗那時起,現今的中國人,經過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洪秀全、康有為、嚴復和孫中山,代表了在中國共產黨出世以前向西方尋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毛澤東
義和團運動
天平天國運動
戊戌變法
戊戌變法
探究與分享三
1、20世紀上半葉中國出現了哪些建國方案?
2、這些建國方案的結果分別怎樣?由此我們得到什么結論?
人民的選擇
思考:20世紀上半葉中國出現的三種建國方案中國人民該如何做出選擇?
方案3
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共和國,經過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
方案1
先后以北洋軍閥和國民黨統治集團為代表,極力維護地主買辦階級專政,要讓中國繼續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方案2
中間派主張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走獨立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
×
×

袁世凱
蔣介石
黃炎培
中國共產黨
(1)1921年7月
中國共產黨誕生
(2)中國人民斗爭的主心骨:中國共產黨
(3)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為人民謀幸福,為中國民族謀復興。
在近代中國三種主要政治力量所提出的三種方案中,中國共產黨的方案在歷史和人民的檢驗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唯一正確的選擇。中國共產黨執政,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選擇。
1、各種力量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
2、中國共產黨誕生
(五)建國方案
以中國共產黨為代表,主張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共和國,經過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
有比較才有鑒別。在近代中國三種主要政治力量所提出的三種方案中,中國共產黨的方案在歷史和人民的檢驗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唯一正確的選擇。中國共產黨執政,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選擇。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成為執政黨



有優勢
有擔當有成就
有條件
中國共產黨具備執政的條件
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具備哪些內部和外部條件?
探究與分享四
中國第一批產業工人
二、人民的選擇——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一)中國共產黨確立執政地位的內部條件
三重壓迫
先進的
生產方式
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具有先進性
富有斗爭精神
具有革命性
成為
日趨重要的
社會力量
五四運動
(二)中國共產黨確立執政地位的外部條件
馬列主義傳入中國
五四運動后,工人階級成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
歸納總結:
中國共產黨執政具備的條件
內部條件:
外部條件:
富有斗爭精神具有革命性的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中國產業工人成為共產黨執政的社會力量。
工人階級成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為共產黨執政奠定了階級基礎。
中國共產黨自身有哪些優勢,使其能夠領導中國人民獲取革命的勝利?
探究與分享五
中國共產黨具有其它各階級、階層所不具備的優勢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中國社會各階級、各階層對外國侵略者和本國封建統治者所進行的斗爭,存在的兩個根本性弱點:
(二)其他階級、階層斗爭中的弱點
戊戌變法
1.沒有認清革命的目的和對象,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打擊真正的敵人
2.沒有廣泛地發動人民群眾特別是工農群眾,未能形成有組織的、持久的群眾運動
我們寄希望于清政府改良,可是清政府卻打壓我們,這是為什么?!
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是我的!
1.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三)中國共產黨的優勢
2.對“為什么革命、怎樣革命”的根本問題給出了正確的答案。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
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實現共產主義!
推翻三座大山!
中國共產黨具有其它各階級、階層所不具備的優勢
革命的目的
革命的對象
依靠的對象
組織性、長久性
其它階級、階層
沒有認清
沒有認清
不依靠工農群眾

中國共產黨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共產主義
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
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
“為什么革命、怎樣革命”的根本問題給出了正確的答案
你能找出代表中國共產黨哪些標志性事件嗎?中國共產黨付出的努力有何成就?
探究與分享六
中國共產黨有擔當,付出的努力有成就
1、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1924年1月30日);
2、北伐戰爭(1926年7月-1927年3月);
3、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
4、秋收起義(1927年9月9日);
5、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1928年4月28日);
6、紅軍的長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7、“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
8、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
9、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
10、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1937年9月23日);
建黨到建國28年中的重大事件
(1)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四)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的貢獻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取得以下成就:
(2)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
(3)中國人民掌握了國家的權力,成為國家和自己命運的主人。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斗爭經驗的歷史總結,是中國人民在長期探索、艱苦奮斗的基礎上共同確認的歷史真理。


本課小結
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
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近代中華民族復興的重任
三座大山
中國共產黨
近代中國兩大歷史任務
中國工人階級的顯著特點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決定




選擇
推翻
結論
政治
代表
判一判
1.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的矛盾。
2.近代中國,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
3.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是推翻封建主義的統治和徹底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
近代中國,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
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
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是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徹底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
×
×
×
判一判
4.中國近代的工人階級具有集中性、斗爭性和先進性。
5.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無產階級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6.中國共產黨-經成立,就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
7、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偉大勝利標志著新中國的成立
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偉大勝利。
中國工人階級富有斗爭精神,具有革命性、先進性等顯著特征。
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中國共產黨-
-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同時義無反顧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
×
×
×
練一練
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近代中國有多重矛盾,它們相五交織,其中,主要矛盾是
①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
②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
③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
④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D
練一練
2、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條條大路通羅馬。誰都不應該把自己的發展道路定為一尊,更不應該把自己的發展道路強加于人。”國情不同,發展道路也不同。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帶領全國人民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首先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材料表明
①基本國情是解決一切社會問題的基本依據
②基本國情決定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③中共依據基本國情選擇中國發展的道路
④中國的主要矛盾和基本國情決定社會發展的任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練一練
3、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改良派推動的戊戌變法和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發動的辛亥革命,都沒有完成救中國的任務。在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之所以走不通,原因是多方面的。對此,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①帝國主義為了維護自身利益,決不允許中國通過走資本主義道路強大起來
②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十分弱小,不愿意領導中國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③資產階級沒有自己的政黨和革命綱領
④中國的封建勢力與帝國主義相勾結,嚴重阻礙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⑤
D.③④
C
練一練
4、《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中寫到:”五四運動以后,新的宇宙觀、人生觀一齊涌來
,新的一代改革
者科學地認識和闡明了下層群眾在社會進步中的作用。”這里的“下層群眾”主要是指
A.農民階級
B.市民階級
C.工人階級
D.民族資產階級
C
5、時光進人1921年。在檢驗過其他各種政治力量后,中國歷史和人民開始逐漸選擇中國共產黨。中共自小到大、由弱至強,不斷自我革命和發展,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中共一大13位黨員代表中,犧牲、脫黨、叛黨、叛國者均有之,歷史和人民檢驗的淘汰率高之又高,唯有背負歷史責任與使命,才能走向最后勝利。材料表明
①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②中國共產黨優越于其他各種政治力量
③中國共產黨肩負民族復興的使命贏得人民的信任
④中國共產黨不斷地自我革命和發展就能取得勝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練一練
B
練一練
6、“中國人民沒有也不可能通過全國投票選舉共產黨來領導革命,但是他們卻用送上前線的千千萬萬優秀兒女的血肉之驅和千萬母親、妻子之心,用輾轉千里送糧、送藥的支前小車和無數扁擔,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這表明
A.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歷史形成的
B.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理想是實現共產主義
C.中國共產
黨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
D.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政治代表
A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1.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種政治力量教學設計
課題
1.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種政治力量教學設計
課時
1
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必修3《政治與法治》第一單元“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的第一課“歷史和人民的選擇”第一框的內容。本框共安排三目的內容:1、第一目“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教材通過“探究與分享”“名詞點擊”等內容,介紹了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分析了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闡明了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2、第二目“各種政治力量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教材通過“探究與分享”等內容,介紹了各種政治力量為解決中國問題而探索的道路、尋求的三種方案,闡明了中國共產黨的方案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也是歷史的必然選擇。3、第三目“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教材通過“探究與分享”等內容,概述了中國共產黨產生的背景及成立前后的對比,闡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必然性。
教學目標
1.知道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了解各種政治力量為了中國的出路、前途和命運所提出的三種方案;懂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歷史必然性。2.能夠結合歷史闡述中國各階層在解決中國問題方面所做的各種探索,對比各種方案,明確只有中國共產黨的方案才能救中國。3.通過對本框內容的學習,深刻領會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道理,明確只有中國共產黨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帶領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
核心素養
1政治認同:通過學習本節課知識,學生可以認識到我國以公有制為主本的內涵和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的必要性,認識到我國非公有制經濟存在的合理性及其地位和作用,通過我國幾十年經濟社會發生的重大變化,逐步增強經濟制度自信、經濟理論自信。
2.科學精神:通過運用比較分析法,比較我國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和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比較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的區別和聯系,會區分各種經濟形式的地位和作用。
教學重點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教學難點
各種政治力量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位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與講授分析法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觀看視頻《那年那兔那些事片斷》,問題:視頻中那兔代表誰?學生答:中國共產黨師總結:近代中國,為反抗壓迫反抵御侵略,無數仁人志士,進行了各種嘗試,積極探索救國救民之路,但終未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后,領導中國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斗,建立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也驗證了一條真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新課講授(一)歷史背景——新中國成立前各種政治力量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議題一: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成為執政黨1、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探究活動一:人民的苦難觀看視頻《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探究問題:(1)我國是怎樣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內部因素和外部原因)(2)中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意味著什么?(地位和作用)(3)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面臨哪些國內、國際的矛盾和歷史任務(矛盾和任務)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1)基本國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①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②內憂: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中國曾長期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但是,17世紀中葉以后,西方一些國家先后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相繼完成工業革命,實現近代化機器大生產。當時的清政府對內實行封建專制統治,對外采取閉關鎖國攻策,中國社會發展幾乎陷入停滯狀態。到19世紀三四十年代,清王朝由盛而衰的頹勢日益加深,政治腐敗,軍備廢弛,財政拮據,社會動蕩,危機四伏。③外患:(2)1840年,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用堅船利炮轟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西方其他列強也接踵而至,先后發動第二次鴉片故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西方列強強邊清王朝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嚴重損害了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并一步一步地控制了中國的政治、經濟、外交和軍事。帝國主義的入侵打斷了中國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正常進程。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此,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的苦難中,受三座大山的壓迫。(3)地位和作用: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也是認識和解決近代中國一切社會問題的基本依據。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近代中國有多重矛盾,它們相互交織。問題: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近代中多重矛盾交織,你知道有哪些矛盾嗎?其中主要矛盾是什么?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2、近代中國社會多重矛盾(1)多重矛盾:(2)主要矛盾:
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是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問題:我們現在知道了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基本矛盾,那同學們發散一下思維,想一想近代中國人民面對當時的基本國情和基本矛盾,應該怎么辦?著重應該解決的歷史任務是什么呢?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3、近代中國兩大歷史任務(1)決定因素: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決定了近代中國的兩大歷史任務。(2)內容: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統治,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徹底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3)三者的關系:探究活動二:人民的抗爭觀看視頻《中國人的抗爭》探究問題:結合視頻內容分析中國人民面對苦難進行了怎樣的探索和抗爭?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4、中國人民的抗爭面對苦難,中國人民沒有沉淪、沒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奮起抗爭,以百折不撓的精神進行可歌可泣的斗爭,譜寫了氣吞山河的史詩。探究活動三:人民的選擇身陷苦難中人民,為反抗壓迫反抵御侵略,進行了各種嘗試,積極探索救國救民之路,在中國的出路、前途和命運問題上,各種政治力量分別提出自己的方案,20世紀上半葉中國出現了三種建國方案:探究問題:20世紀上半葉中國出現的三種建國方案中國人民該如何做出選擇?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5、建國方案(1)各種力量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以中國共產黨為代表,主張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共和國,經過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在近代中國三種主要政治力量所提出的三種方案中,中國共產黨的方案在歷史和人民的檢驗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唯一正確的選擇。中國共產黨執政,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選擇。(2)中國共產黨誕生①1921年7月
中國共產黨誕生②中國人民斗爭的主心骨:中國共產黨③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為人民謀幸福,為中國民族謀復興。結論:有比較才有鑒別。在近代中國三種主要政治力量所提出的三種方案中,中國共產黨的方案在歷史和人民的檢驗中脫穎而出,最終成為唯一正確的選擇。中國共產黨執政,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選擇。二、人民的選擇——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議題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成為執政黨探究活動四:中國共產黨具備執政的條件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執政,領導中國人民才能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那么,當時的中國共產黨具備哪些執政的備件呢?探究問題: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具備哪些內部和外部條件?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中國共產黨確立執政地位的內部條件結論:富有斗爭精神具有革命性的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中國產業工人成為共產黨執政的社會力量中國共產黨確立執政地位的外部條件結論:五四運動后,工人階級成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歸納總結:(板書)探究活動五:中國共產黨具備其它各階級、各階層所不具備的優勢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執政,領導中國人民才能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那么,當時的中國共產黨具備哪些執政的備件呢?探究問題:國共產黨自身有哪些優勢,使其能夠領導中國人民獲取革命的勝利?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3、其他階級、階層斗爭中的弱點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中國社會各階級、各階層對外國侵略者和本國封建統治者所進行的斗爭,存在的兩個根本性弱點:①沒有認清革命的目的和對象,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打擊真正的敵人②沒有廣泛地發動人民群眾特別是工農群眾,未能形成有組織的、持久的群眾運動4、中國共產黨的優勢(1)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2)對“為什么革命、怎樣革命”的根本問題給出了正確的答案。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探究活動六:中國共產黨有擔當,付出的努力有成就
探究問題:能找出代表中國共產黨哪些標志性事件嗎?中國共產黨付出的努力有何成就?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活動:點評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糾正、補充,形成較完整的答案。教師總結:4、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的貢獻建黨到建國28年中的重大事件:(1)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1924年1月30日);(2)北伐戰爭(1926年7月-1927年3月);(3)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4)秋收起義(1927年9月9日);(5)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1928年4月28日);(6)紅軍的長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7)“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8)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9)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10)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1937年9月23日);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取得以下成就:(1)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2)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3)中國人民掌握了國家的權力,成為國家和自己命運的主人結論: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斗爭經驗的歷史總結,是中國人民在長期探索、艱苦奮斗的基礎上共同確認的歷史真理。本課小結: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温宿县| 东源县| 昭苏县| 富川| 滨州市| 毕节市| 卢龙县| 靖远县| 铜鼓县| 福建省| 禹城市| 石台县| 济源市| 靖安县| 西乌珠穆沁旗| 大田县| 稷山县| 神木县| 封丘县| 梅河口市| 津市市| 甘德县| 栾城县| 时尚| 肃宁县| 呼图壁县| 阜新市| 黄冈市| 日照市| 太和县| 武川县| 昌吉市| 揭阳市| 盐城市| 敦煌市| 东莞市| 无极县| 锦州市| 北安市| 西乌珠穆沁旗| 陆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