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實驗報告單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實驗報告單

資源簡介

蘇教版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實驗報告單
實驗一:探究杠桿省力的秘密
實驗器材:杠桿尺
觀察到的現象或測量結果: 平衡條件
擺法 ?
支點左側
支點右側
鉤碼數
距離支點
(格)
鉤碼數
距離支點
(格)
(1)
(2)
(3)
?
我的結論: ?
?
?
小組: 時間:
?
?
?
實驗二:斜面坡度的大小對小車拉力影響的實驗記錄
實驗器材:光滑的長木板、彈簧秤、小車、書本
斜面坡度 (書本數)
1
2
3
4
5
6
對小車的拉力
(牛)
?
我的結論: ?
?
小組: 時間:
?
?
實驗三:用簡單材料做實驗,探究輪軸是否省力
軸上掛的物重(牛) 轉動小輪的拉力(牛)
轉動大輪的拉力(牛)
實驗器材:輪軸兩個、鐵架臺、鉤碼、彈簧秤、線繩
我的結論:
小組: 時間:
?
實驗四:組裝定滑輪和動滑輪
實驗器材:細繩、鉤碼、彈簧秤、滑輪、鐵架臺、直尺
物 體 名 稱
用定滑輪
用動滑輪
物重
拉力
上升距離
物重
拉力
上升距離
?
我的結論:
小組: 時間:
?
?
實驗五:研究鏈條轉動和齒輪轉動的實驗現象
實驗器材:瓦楞紙板條、塑料瓶蓋(一大一小)、釘子、木板
傳動方式 轉動的輪子
大輪轉動的圈數
小輪轉動的圈數
大輪轉動的方向
小輪轉動的方向








大輪
?
小輪
1
?
??????????
??????
1
順時針
?
?
?
順時針
大輪
?
小輪
1
?
?
?
1
順時針
?
?
?
順時針
?
我的結論:
小組: 時間:
?
實驗六:研究物體的形狀與承受力的關系
實驗器材:相同的紙、書本、膠水
我的結論:
小組: 時間:
?
實驗七:研究不同形狀支架的穩固性
實驗器材:支架
支架形狀 預測穩固性
實際穩固性
?
我的結論:
小組: 時間:
?
實驗八:建高塔
實驗器材:紙折成的形狀
(1)所用材料: (2)塔的高度:
(3)測試穩固性的過程:
我的結論:
小組: 時間:
?
實驗九:研究不同橋梁的承受力
實驗器材:相同的紙、書本、膠水
橋的類型 預測的承重力
測試的承重力
平板橋
拱橋
斜拉橋
?
我的結論:
小組: 時間:
?
實驗十:敘述造房子的過程,寫出自己的體會
實驗器材:紙折成的形狀大小
觀察到的現象或測量結果:
我的結論:
小組: 時間:
?
實驗十一:觀察巖石標本的記錄
實驗器材:巖石標本
標本名稱 我的發現
(1)
(2)
(3)
(4)
?
我的結論:
小組: 時間:
?
?
實驗十二:觀察并記錄礦物的性質
實驗器材:巖石標本
名稱
顏色
劃痕
透明度
光澤
硬度
形狀
(1)
(2)
(3)
(4)
(5)
(6)
?
我的結論:
小組: 時間:
小學科學實驗操作項目及技能要求(五年級下冊)
?
實驗內容:探究杠桿省力的秘密
(第一單元)
課題:2、怎樣抬高講臺
實驗器材:帶有刻度的木尺、若干同樣的鐵圈、火柴盒、牙簽
實驗類型:教師演示、學生操作
?
??實驗步驟 操 ??作 ??要 ??點
1.組裝杠桿實驗裝置 1.在火柴盒的盒面中央放上一根牙簽;
2.把木尺橫放在牙簽上,使牙簽在木尺的中間,使木尺平衡;
3.如果木尺的平衡點不在木尺的中央,可用在木尺上翹的一端加橡皮泥的方法使木尺保持平衡。
2.探究杠桿平衡的方法 1.在木尺左邊第二道線上放兩個鐵圈,那在木尺右邊該怎樣放鐵圈就能使木尺保持平衡呢?
2.提醒實驗注意點:
①放鐵圈時要輕、如有多個鐵圈要壘起來放,不能分散開來放;
②強調每一次只能在木尺右邊一個地方放鐵圈,不能分散放在右邊的兩個地方;
3、學生分組實驗,并記錄實驗結果。
3.實驗總結 根據杠桿平衡的不同方法,探究杠桿省力的秘密。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潔。
實驗結論:在阻力不變的情況下,離支點越近就越省力。
?
實驗內容:探究斜面能省力?(第一單元)
課題:3、斜坡的啟示
實驗器材:平板測力計、小車、光滑的長木板、長方形木塊
(可用長方形儀器盒代替)
實驗類型:教師演示、學生操作
??實驗步驟 操 ??作 ??要 ??點
1.測出垂直提升小車所需的力 1.用平板測力計垂直提升小車;
2.讀出實驗數據,注意讀數時,眼睛應與測力計平視。
2.測出在不同坡度斜坡上拉動小車所需的力 1.利用同一塊長方形木塊,想辦法搭建不同坡度的斜面。(可以利用長方形的長、寬、高)
2.提醒實驗注意點:
提升小車時要勻速、緩慢向上運動;
平板測力計要與木板保持平行;
在小車運動的過程中讀出讀數;
木板每次搭在木塊上的位置應相同。
3.學生邊實驗邊記錄實驗數據;
4.匯總學生實驗數據。
3.實驗總結 引導學生分析實驗數據,找出斜面省力的秘密。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潔。
實驗結論:使用斜面可以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就越省力。
?
實驗內容:探究輪軸的作用(第一單元)
課題:4、擰螺絲釘的學問
實驗器材:兩個鉤碼、組裝輪軸的部件、鐵架臺、平板測力計、兩根粗棉線
實驗類型:教師演示、學生操作
??實驗步驟 操 ??作 ??要 ??點
1.測出提升兩個鉤碼所需要的力 1.用平板測力計垂直提升兩個鉤碼;
2.讀出實驗數據,注意讀數時,眼睛應與測力計平視。
2.測出用輪軸提升兩個鉤碼所需要的力 1.演示組裝輪軸:把一根粗棉線的一頭拴在軸上,讓線沿軸槽繞過,并在線的另一頭掛上鉤碼;把另一根粗棉線的一頭拴在輪上,讓線沿輪槽繞過,并在線的另一頭向下掛上測力計;
2.提醒實驗注意點:
為了獲得較為準確的數據,要求學生分別用大輪、小輪做三次實驗,求平均數;
讀數時應在拉動測力計過程中讀出,不能在剛拉動或拉動停止后讀數。
3.學生邊實驗邊記錄實驗數據;
4.匯總學生實驗數據。
3.實驗總結 引導學生分析實驗數據,找出輪軸省力的秘密。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潔。
實驗結論:使用輪軸能省力,在軸一定的情況下,輪越大越省力。
?
實驗內容:探究滑輪的作用?(第一單元)
課題:5、國旗怎樣升上去
實驗器材:組裝滑輪的部件、一個鉤碼、鐵架臺、平板測力計、兩根粗棉線
實驗類型:教師演示、學生操作
??實驗步驟 操 ??作 ??要 ??點
1.測出提升一個鉤碼所需要的力 1.用平板測力計垂直提升一個鉤碼;
2.讀出實驗數據,注意讀數時,眼睛應與測力計平視。
2.測出用定滑輪、動滑輪提升1個鉤碼所需要的力 1.演示組裝滑輪:
定滑輪:把定滑輪用棉線(或螺絲)固定在鐵架臺上,然后將另一根棉線沿軸槽繞過滑輪,一頭掛鉤碼,一頭掛測力計;
動滑輪:把棉線的一頭系在鐵架臺上,將棉線的另一頭沿動滑輪下方的溝槽繞過,在棉線的另一頭掛上測力計,在動滑輪下方掛上一個鉤碼;
2. 提醒實驗注意點:
為了獲得較為準確的數據,要求學生分別用定滑輪、動滑輪做三次實驗,記下平均數;
拉動時保持動作輕緩、勻速;
拉動時不要讓線繩脫離滑輪溝槽;
讀數時應在拉動測力計過程中讀出,不能在剛拉動或拉動停止后讀數。
3.學生邊實驗邊記錄實驗數據;
4.匯總學生實驗數據。
3.實驗總結 引導學生分析實驗數據,找出使用滑輪的秘密。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潔。
實驗結論: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但能改變方向;使用動滑輪不能改變方
向,但能省力,使用滑輪組既能改變方向,又能省力。
?
實驗內容:探究鏈條傳動的特點(第一單元)
課題:6、自行車車輪轉動的奧秘
實驗器材:兩個大小不同的齒輪(可用膠帶把瓦楞紙條固定在圓蓋上自制)、
鏈條圈(瓦楞紙條圈)、記號筆
實驗類型:教師演示、學生操作
??實驗步驟 操 ??作 ??要 ??點
1.組裝鏈條傳動裝置 1.把大小不同的兩個齒輪放在桌面上,用鏈條圈(或瓦楞紙條圈)套在兩個齒輪的外圍;
2.把大小不同的兩個齒輪向兩邊拉,使齒輪繃緊鏈條圈(或瓦楞圈)
2.觀察鏈條傳動的特點 1.在兩個齒輪上分別用記號筆畫出一條半徑;
2.轉動一個齒輪,仔細觀察兩個齒輪轉動的方向和圈數;
3.用文字或示意圖記錄結果。
3.實驗總結 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準確描述鏈條傳動特點。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潔。
實驗結論:鏈條傳動特點是齒輪轉動的方向相同,速度不同,大齒輪轉動的
速度比小齒輪慢。
?
實驗內容:探究齒輪傳動的特點(第一單元)
課題:6、自行車車輪轉動的奧秘
實驗器材:齒輪組及支架(也可用膠帶把瓦楞紙條固定在圓蓋上自制兩個大小
不同的齒輪)、記號筆、實驗類型:教師演示、學生操作
??實驗步驟 操 ??作 ??要 ??點
1.組裝齒輪傳動裝置 把大小不同的兩個齒輪放在桌面上,注意兩個齒輪的齒與齒咬合。
2.觀察齒輪傳動的特點 1.在兩個齒輪上分別用記號筆畫出一條半徑;
2.轉動一個齒輪,仔細觀察兩個齒輪轉動的方向和圈數;
3.用文字或示意圖記錄結果。
3.實驗總結 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準確描述鏈條傳動特點。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潔。
實驗結論:齒輪傳動特點是齒輪轉動的方向相反,速度不同,大齒輪轉動的
速度比小齒輪慢。
?
實驗內容:研究物體形狀與承受力的關系?(第二單元)
課題:1、折形狀
實驗器材:A4打印紙3張、雙面膠、新華字典(可用科學書代替)、鉤碼
實驗類型:學生操作
??實驗步驟 操 ??作 ??要 ??點
1.折形狀 1.取A4紙的寬為高,用3張A4紙分別折成不同形狀的紙筒,注意在折紙筒時要事先考慮留出連接部分,紙筒的連接部分用雙面膠粘起來。
2.比較實驗 1.把新華字典放到紙筒上面,然后在新華字典中心加鉤碼,記錄各種紙筒能承受多少鉤碼不被壓垮。
2、提醒實驗注意點:
加鉤碼時,要將鉤碼放在新華字典中心 ;
加鉤碼時要輕放;
計算紙筒能承受多少鉤碼時,要用壓垮紙筒的鉤碼數減1。
3.實驗總結 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作出比較。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潔。
實驗結論:不同形狀的紙筒承受力是不同的,在不同的柱形紙筒中,圓柱形
紙筒承受力較好。
?
實驗內容:搭建支架(第四單元)
課題:2、搭支架
實驗器材:吸管、透明膠帶、剪刀、1塊木塊、若干盒鉤碼
實驗類型:演示實驗、學生操作
??實驗步驟 操 ??作 ??要 ??點
1.設計支架圖 1.提出要求:吸管限定20根、搭建時間限定10分鐘,支架高度不低于15cm;
2.畫出支架設計圖,考慮如何提高支架的穩定性。
2.搭建支架 1.利用限定材料,根據設計圖搭建支架;
2、提醒實驗注意點:
用透明膠連接固定時,建議用透明膠帶先在一根吸管上繞一圈,然后再繞到另一根需要連接的吸管上,這樣連接較方便;
吸管不能用剪刀剪斷;
小組在制作過程中要加強合作。
3.比較穩定性 1.小組上講臺展示作品,并用加鉤碼的方法檢測作品的穩定性,在檢測的時候,將木塊放在支架上,然后將鉤碼放在木塊上;
2.計算支架能承受多少鉤碼時,要用壓垮支架的鉤碼數減1。
3.實驗總結 對所觀察到的不同支架的實驗結果進行分析。
4.整理器材 將所有實驗器材整理好。
實驗結論:三角形結構越多,支架越穩定。
?
實驗內容:研究不同橋梁的承受力(第二單元)
課題:3、建橋梁
實驗器材:A4紙1張、小紙盒1個、鉤碼若干、木塊2個
實驗類型:演示實驗、學生操作
??實驗步驟 操 ??作 ??要 ??點
1.橋梁設計與制作 1.討論:用1張A4紙設計不同的橋梁。
2.演示:平板橋、拱橋、槽形橋(斜拉橋操作難度大,建議制作槽形橋)
3.學生分組制作平板橋、拱橋、槽形橋。
2.探究不同橋梁的承受力 1.預測:哪種橋梁的承受力最大?
2.討論實驗注意點:
橋墩間的距離要一致;
放鉤碼的紙盒子要放在橋梁的中間,放鉤碼時要輕;
計算橋梁能承受多少鉤碼時,要用壓垮橋梁的鉤碼數減1;
3.學生邊實驗邊記錄
4.匯總學生實驗數據。
3.實驗總結 結合所記錄的數據,進行綜合分析。
4.整理器材 將實驗材料整理好。
實驗結論:?不同形狀的橋梁承受力是不同的。橋梁的承受力與橋梁的厚度、
欄桿的高度都有關系。
?
實驗內容:造房子(第二單元)
課題:4、造房子
實驗器材:報紙若干、透明膠帶、
實驗類型:學生操作
??實驗步驟 操 ??作 ??要 ??點
1. 設計房子 1.提出造房子要求:
報紙限定(每組20張)、時間限定(25分鐘)、比房子的結實、美觀、成本低。
2.小組討論、商量,根據要求畫出設計圖。
3.小組成員分工。
2.造房子 1.提供造房子材料。(也可組織學生提前準備材料)
2.學生分組利用材料造房子。
3.實驗總結 1.觀察、比較各小組造的房子。
2.學生根據結實、美觀、成本低的標準對各小組造的房子進行評價。
3.交流造房子的快樂與艱辛。
4.整理器材 將實驗材料整理好。
?
?
實驗內容:觀察巖石標本(第三單元)
課題:1、認識常見巖石
實驗器材:巖石標本若干、放大鏡、稀鹽酸(也可用醋代替)、燒杯、滴管、鑷子、白紙、小木錘
實驗類型:教師演示、學生操作
??實驗步驟 操 ??作 ??要 ??點
1.提出觀察要求 1.讓學生明確觀察要求:利用老師提供的器材科學地觀察巖石標本的特點。
2.觀察巖石特征 1.介紹科學器材及藥品。
2.討論:我們利用這些科學器材及藥品在觀察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滴稀鹽酸:
★稀鹽酸有腐蝕性,千萬不要滴在衣服、皮膚上,所以實驗時要在巖石下墊上一張紙(或培養皿),并用滴管在巖石上小心地滴一兩滴稀鹽酸即可。(教師提供給學生實驗的鹽酸應該是稀釋以后的稀鹽酸,在稀釋稀鹽酸時,要將鹽酸倒入水中,邊倒邊攪拌,切不可將水向鹽酸中倒,以防意外。)
★實驗完畢后,應用鑷子夾住巖石在清水杯中清洗,將用過的墊紙(或培養皿清洗干凈)放進紙簍子。
放進水里:
巖石應沿著燒杯壁輕輕放入,以免打碎燒杯。
3、學生分組實驗、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3.實驗總結 交流觀察結果,認識巖石的主要特征。
4.整理器材 清洗相應的器材,并進行整理,保持整潔。
實驗結論:巖石在顏色、結構、軟硬、遇酸反映等方面各有特征。
?
?
實驗內容:認識礦物的特征?(第三單元)
課題:2、認識礦物的性質
實驗器材:礦物標本盒、16K白紙1張、放大鏡、玻璃片
實驗類型:學生操作
??實驗步驟 操 ??作 ??要 ??點
1.交流研究內容 1.討論:我們可以抓住礦物的哪些特征來研究?
2.明確礦物研究內容:顏色、透明度、光澤、硬度、形狀
2.研究礦物特征 1.介紹實驗器材。
2.討論:我們怎樣利用這些科學器材來幫助我們研究礦物特征呢?
16K白紙:將礦物在白紙上刻劃一下,然后觀察流下痕跡的顏色。
玻璃片:用玻璃片在礦物上輕輕刻劃來判斷礦物的硬度。
放大鏡:觀察礦物的顆粒(形狀)。
3、學生分組實驗、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3.整理器材 將實驗器材整理好。
4.實驗總結 交流觀察結果,認識礦物的主要特征。
實驗結論:礦物在顏色、結構、透明度、光澤、形狀、硬度等方面各有特征。
?
實驗內容:研究身體不同部位反應的快慢?(第三單元)
課題:2、神經
實驗器材:橡皮
實驗類型:學生操作
??實驗步驟 操 ??作 ??要 ??點
1.扔橡皮 1.用橡皮砸手背和腳背時,橡皮要從相同的高度落下。(相同高度是指橡皮離手背和橡皮離腳背的高度一樣)
2.學生邊實驗邊記錄。
2.實驗總結 交流實驗結果,判斷身體不同部位反應的快慢。
3.整理器材 將實驗材料整理好。
實驗結論:手背反映比腳背反應要快一些。身體不同部位反應的快慢是不一樣的。
?
實驗內容:體驗嗅覺的重要性?(第三單元)
課題:3、感覺
實驗器材:不同液體(必須可食用)、吸管、手帕或毛巾
實驗類型:學生操作
??實驗步驟 操 ??作 ??要 ??點
1.判斷液體 1.甲同學蒙起眼睛,乙同學給甲同學嘗一嘗準備好的可食用的液體,甲同學對液體分別作出判斷。
2.甲同學蒙起眼睛,并捏住鼻子,再次嘗一嘗剛才的液體,品嘗液體的順序可打亂,然后甲同學再次對液體分別作出判斷。
2.整理器材 將實驗材料整理好。
3.實驗總結 交流實驗結果,認識嗅覺的重要性。
實驗結論:嗅覺和味覺是密切相關的,一旦嗅覺失靈,品味的能力就會下降許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泰县| 蓬莱市| 休宁县| 阿拉善盟| 淮安市| 哈巴河县| 广安市| 长乐市| 龙门县| 鄂温| 阿拉善左旗| 沐川县| 云南省| 高雄县| 玉屏| 皋兰县| 都昌县| 赞皇县| 巴南区| 潞城市| 南部县| 尖扎县| 沾化县| 海丰县| 吉木萨尔县| 肥东县| 仁怀市| 沽源县| 文登市| 松阳县| 山东省| 株洲市| 新郑市| 东光县| 兴安盟| 马关县| 大安市| 綦江县| 清徐县| 安远县| 古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