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下冊 第九課 法律在我們身邊復習導學案 一、復習重難點: 1.重點: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2.難點:法律與道德的關系 二、知識導圖: 三、考點梳理:(請根據課本和筆記把下面考點整理出來) 1.為什么說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 2.法律的本質是什么? 3.法治 (1)含義: (2)要求: (3)意義: (4)總目標: 4.法律有哪些特征? 5.法律與道德的聯系與區別? 6.法律的作用有哪些? 四、中考鏈接: 1.(2016’中考)201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等5部法律,修訂刑法修正案(九)、廣告法等37部法律。這說明我國法律 A. 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B. 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C. 體現了廣大公民的意志 D. 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2.(2017’中考)2016年7月25日,軍事法庭依法對中央軍委原副主席郭伯雄受賄案進行宣判,認定郭伯雄犯受賄罪,判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剝奪上將軍銜,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這體現法律 ①具有制裁犯罪行為的功能 ②具有解決糾紛或矛盾的作用 ③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④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3.(2019’中考)盧梭說:“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銘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銘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們的內心里。”這一名言主要強調的是 A.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比樹立法治意識更重要 B.法律的權威源自公民發自內心的認可和服從 C.只要加強法治宣傳就可以樹立法律的權威 D.法律是靠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保證實施的 4.(2016’中考)我國于2009年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又于2013年啟動修訂, 并于2015年10月1曰開始實施,為食品安全保駕護航。 材料一:近幾年,我國不斷打出執法重拳,重點清理、取締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黑作坊”、“黑窩點”,對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進行懲處,使不法分子“步歩驚心”。 材料一是如何體現我國法律的功能和作用的? (3分) 5.(2019’中考)運用法律作用的知識,談談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何重要意義?(4分) 五、鞏固練習: 1.在我們生活的小區、我們的學校以及公路兩側經常會豎立著各種普法的宣傳牌,如宣傳婚姻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等。看到這些內容,你會感受到 A.法律只與我們的家庭生活有關 B.法律只是用來規范成年人的 C.法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D.法律是一成不變的行為規范 2.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法律是準繩任何時候都必須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時候都不可忽視。”這啟示我們 A.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 B.法治具有強制力,比德治更重要 C.德治具有感召力,比法治更重要 D.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可相互替代 3.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刑法修正案( 九 )》。這體現了 A.法律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B.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C.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D.法律是社會行為規范 4.十八大以來,反腐成為新常態,“老虎”“蒼蠅”一起打,“天網”行動追回外逃腐敗分子800多名,問題高官紛紛落馬。這主要體現了 A.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B.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 C.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D.法律體現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5.王某在手機上點擊陌生人發來的網址鏈接,導致銀行卡上的巨款被盜刷。王某報警求助。最終,王某的巨款被追回,詐騙者受到了刑罰處罰。從法律的作用來看,王某的錢款被追回體現了我國法律 A.在社會生活中具有保護作用 B.只打擊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 C.對公民的隱私進行特殊保護 D.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范 6.隨著共享單車走進人們的生活,各種破壞、損毀共享單車的現象層出不窮。讓共享單車真正地發揮共享的作用僅靠法律的強制性是不夠的,還必須將道德建設作為一項緊迫工程來抓。這是因為 A.道德比法律更有約束力 B.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強尊法、守法的意識和自覺性 C.法律是道德建設的保障 D.道德更適用于小事情 7.材料一 小李和小謝從小就自由散漫,喜歡打架、罵人,現在已是某中學16歲的在校生。一天下午,兩人因瑣事發生爭吵,并約定地點“較量較量”。隨后不久,雙方各自糾結了10余人,在約定地點發生了持械毆斗,造成多人受傷。接到群眾報案后,警方迅速采取行動。小李、小謝兩人因涉嫌聚眾斗毆罪被依法逮捕。 材料二 漫畫《落腳點》。 閱讀材料后,運用所學法律知識回答問題。 (1)結合材料一中小李、小謝二人前后的表現說說為什么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 (2)結合材料一,談談材料二給你的啟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