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4張PPT)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中氧氣不易溶于水,不和水反應鹽酸濃度過高,有揮發性,會與氫氧化鈣反應構建封閉體系B第30課時 空氣(二)1.(2020·長沙)今年,長沙的空氣質量明顯改善,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潔凈的空氣是純凈物B.空氣中體積分數最大的是氮氣C.氧氣有助燃性,常用作燃料D.空氣中臭氧(O3)含量少,屬于稀有氣體2.下列屬于溫室氣體的是( )A.H2 B.N2 C.O2 D.CO23.(2018·湖州)如圖所示的裝置有很多用途,下列使用方法不正確的是( )A.排水法收集氧氣時,由a口進氣B.排空氣法收集氫氣時,由b口進氣C.排水法收集氫氣時,由b口進氣D.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時,由a口進氣4.下列裝置用于實驗室制取CO2,不能隨開隨用、隨關隨停的裝置是( )5.實驗室制取CO2有以下幾個步驟:①按要求裝好儀器;②向漏斗中注入鹽酸;③向反應器中加入塊狀石灰石;④檢查裝置氣密性;⑤收集生成的氣體。以上操作正確排列順序為(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C.①④③②⑤ D.①②④③⑤6.(2019·蘇州)下列有關CO2實驗的圖示正確的是( )7.(2018·廣州)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相應實驗目的的是( )A.比較空氣與人體呼出的氣體中CO2含量B.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分解C.驗證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D.探究CO2對銅生銹是否有影響第7題圖★8.甲、乙是某同學設計的兩套制取二氧化碳的發生裝置,對兩套裝置分析不正確的是( )A.此時甲裝置中的止水夾M處于關閉狀態B.甲裝置氣體導出過程中,裝置內右邊液面稍低于左邊液面C.甲裝置具有啟普發生器的功能D.乙裝置N處添加止水夾可以與甲裝置具有相同功能9.將二氧化碳緩慢通入豎直放置的玻璃管中,能觀察到第________(填序號)號棉球先變色,由此現象可知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的物理性質。第9題圖10.(2020·紹興)以下是實驗室制取、收集、檢驗氣體的常用裝置。第10題圖(1)圖甲中,在試管口放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用圖示方法收集氧氣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圖乙檢驗CO2性質時,澄清石灰水始終未見渾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2020·金華、麗水)思維模型的構建既方便于問題的解決,又能促進深度學習,以下是小金同學對解決“氣密性檢查”類問題構建的思維模型:(1)結合小金構建的思維模型,完成如圖裝置氣密性檢查相關操作的問題:操作一:往錐形瓶中加水至如圖所示位置,從建模的角度分析,該操作歸屬于上述思維模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操作二:往錐形瓶中加水后,接下來應該是從________(填“A”或“B”)管向瓶內吹氣。12.(2020·攀枝花)某學習小組設計如下實驗驗證CO2的性質。操作步驟:用3個250mL的燒瓶收集滿CO2進行實驗。如圖一所示,同時迅速將注射器內液體全部注入各自燒瓶中,關閉活塞;一段時間后,同時振蕩三個燒瓶。得到如圖二所示的燒瓶內壓強與時間的關系曲線圖。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步驟中,曲線1、2、3中導致氣壓快速變小(如:cd段)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2)曲線2對應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2題圖(3)根據圖二所示,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填序號)。A.1體積水中溶解CO2的量約為1體積B.CO2能與水發生反應生成碳酸C.CO2能與NaOH溶液發生反應D.40%NaOH溶液比澄清石灰水更適合用于吸收CO213.(2020·衢州)小科用如圖所示的裝置來測量某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注射器水平放置,夾持裝置未畫出。他在試管中加入1g石灰石樣品和足量的稀鹽酸(石灰石中其他成分不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氣體),快速將連有注射器的橡皮塞塞緊試管口,實驗結果如下表。(忽略活塞與筒壁之間的摩擦及溫度變化對實驗的影響)反應時間/min01234活塞對應的刻度/mL098152176176(1)實驗中判斷石灰石和鹽酸反應完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當時實驗條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約為2g/L,請利用表格中的數據,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該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參考答案第30課時 空氣(二)1.B 2.D 3.A 4.B 5.C 6.D 7.C 8.D 9.④ 密度比空氣大10.(1)防止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中 氧氣不易溶于水,不和水反應 (2)鹽酸濃度過高,有揮發性,會與氫氧化鈣反應11.(1)構建封閉體系 (2)B12.(1)振蕩燒瓶 (2)CO2+Ca(OH)2===CaCO3↓+H2O(3)ACD 13.(1)活塞對應的刻度不變(或活塞不再移動、沒有氣泡產生、氣體體積不再增加) (2)反應生成CO2的質量為m=ρV=2g/L×0.176L=0.352g設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為xCaCO3+2HC1===CaCl2+H2O+CO2↑10044x0.352g=,x=0.8g,CaCO3%=×100%=80%(共43張PPT)第三篇 物質科學(二)第30課時 空氣(二)一、二氧化碳考點1 概述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質及化學性質1.物理性質:常溫下為_____、______的氣體,密度比空氣_____,__________。經過壓縮的二氧化碳固體叫______。2.化學性質:(1)通常情況下二氧化碳不能_____也不_____________。(2)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3)二氧化碳能跟水反應生成______:CO2+H2O===H2CO3。碳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試液變成紅色,但_____________,見光、加熱都會分解,使二氧化碳逸出:H2CO3=====CO2↑+H2O。無色無味略大能溶于水干冰燃燒支持燃燒不能供給呼吸碳酸碳酸不穩定△1.工業制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實驗室制法:a.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不能用濃鹽酸,因為濃鹽酸易揮發使CO2不純;也不能用硫酸,因為反應產生的硫酸鈣微溶于水,會阻止碳酸鈣跟硫酸反應)。b.裝置:塊狀固體和液體反應,不加熱(如圖所示)。c.步驟:(略)。d.收集方法:_________________。3.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用澄清石灰水,若能使澄清石灰水變_____,則是二氧化碳。CO2+Ca(OH)2===___________________。考點2 說明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備及檢驗方法CaCO3CaO+CO2↑CaCO3+2HCl===CaCl2+H2O+CO2↑向上排空氣法渾濁CaCO3↓+H2O光合作用的原料;制造純堿、尿素、汽水飲料等;固態二氧化碳俗稱“干冰”,“干冰”可用于冷藏食品,人工降雨;滅火。考點3 說明二氧化碳的用途及與其性質的關系1.(2019·臺州)如圖,集氣瓶中充滿二氧化碳,大燒杯中燃著2支高低不等的蠟燭,實驗時打開止水夾,移開玻璃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將觀察到高的蠟燭先熄滅B.不移開玻璃片,實驗現象更明顯C.蠟燭會熄滅,是因為二氧化碳降低了蠟燭的著火點D.去掉燒杯中的1支蠟燭,也能得出同樣的實驗結論D2.(2020·杭州)小金通過實驗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獲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氣體。接著利用這瓶二氧化碳氣體完成了圖示實驗,觀察到蠟燭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滅。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為塊狀大理石和稀硫酸B.實驗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C.圖示實驗可說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D.圖示實驗可說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蠟燭的燃燒A臭氧能殺死細菌和病毒,臭氧層可以把太陽輻射中的致命的________轉化為熱,從而阻止了高能紫外線直接射到地面上危害生命。二、臭氧層、溫室效應考點4 描述大氣層中臭氧層的作用紫外線考點5 說明溫室效應的成因由于_________________等礦物燃料的大量使用,再加上森林面積因亂砍濫伐而急劇減少,使大氣中___________的含量增加較快。煤、石油、天然氣二氧化碳考點6 關注溫室效應的利弊溫室效應是保證地球上的氣溫適于動植物生存的必要條件,適宜的溫室效應對于人類和各種生物來說是非常有益的。但溫室效應可使大氣溫度過高,引起氣候反常,給人類帶來災難。三、空氣污染考點7 列舉空氣中污染物的主要來源空氣中污染物的主要來源:____________排放的廢氣和煙塵、工業廢氣、汽車尾氣等。煤、石油燃燒考點8 列舉防治空氣污染的方法防治空氣污染的方法:__________,減少廢氣的排放,提倡使用無污染能源,加強空氣質量檢測,改善環境狀況,積極植樹造林等。控制污染源考點9 列舉空氣質量指數的主要內容空氣質量日報和預報1.主要內容包括:“空氣質量指數”“空氣質量狀況”“首要污染物”等。2.目前計入空氣質量指數的項目暫定為:_______、NO2、O3、可吸入顆粒物等。SO2、CO3.近地面的臭氧是由于氮氧化物等在陽光照射下發生光化學反應而產生的,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臭氧與氧氣的化學性質不同B.臭氧是空氣質量指數的污染物之一C.汽車尾氣大量排放會導致臭氧污染D.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擋臭氧的吸入4.(2018·金華、麗水)2018年中國環境日主題為“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為共建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金華,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A.加大空氣質量檢測,改善環境狀況B.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垃圾資源化C.大量使用農藥化肥,提高糧食產量D.大力開展五水共治,保護水資源DC★例1 如圖所示,甲瓶中盛放的是濃H2SO4,乙瓶中放的是用石蕊試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若關閉閥門Ⅰ,打開閥門Ⅱ,紫色小花不變色;若關閉閥門Ⅱ,打開閥門Ⅰ,紫色小花()A.變紅色 B.變藍色C.變白色 D.不變色高頻點1 二氧化碳的性質A例1 A 【解析】若關閉Ⅰ閥,打開Ⅱ閥,讓潮濕的二氧化碳氣體經過甲瓶濃硫酸后,通入乙瓶,干燥紫色小花不變紅,說明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試液變成紅色;若關閉閥門Ⅱ,打開閥門Ⅰ,進來的是潮濕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產生的碳酸使用石蕊試液染成紫色的小花變成紅色。故答案為A。1.(2020·蘇州)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CO2能否與H2O反應。滴加鹽酸,待試管乙中液體變紅后,將其加熱至沸騰,紅色不褪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中逸出的氣體只含CO2B.乙中液體變紅,證明CO2能與水反應C.加熱后紅色不褪去,說明碳酸受熱不分解D.欲達到實驗目的,可將鹽酸改為稀硫酸D★例2 (2020·德陽)某興趣小組同學設計并進行了如圖所示實驗探究CO2的相關性質。為避免鹽酸揮發出的HCl對實驗的干擾,選用稀硫酸與碳酸鈉反應制取CO2。(1)寫出裝置A中儀器a的名稱:__________。(2)實驗中裝置B內濃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高頻點2 二氧化碳的制取分液漏斗干燥氣體(3)對比裝置C與D中的實驗現象,觀察到干花不變色,濕花變紅色,可得出的結論(用化學方程式表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持續通入CO2,觀察到裝置E中的現象為_________________。(5)依據裝置F中觀察到點燃的蠟燭由低到高依次熄滅,可得出CO2的性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灰水變渾濁密度比空氣的大,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CO2+H2O===H2CO3例2 (1)分液漏斗 (2)干燥氣體 (3)CO2+H2O===H2CO3 (4)石灰水變渾濁 (5)密度比空氣的大,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 【解析】(1)裝置A中儀器a的名稱是分液漏斗。(2)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實驗中裝置B內濃硫酸的作用是干燥氣體。(3)對比裝置C與D中的實驗現象,觀察到干花不變色,濕花變紅色,是因為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H2O===H2CO3。(4)持續通入CO2,二氧化碳與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觀察到裝置E中石灰水變渾濁。(5)下層的蠟燭先熄滅,上層的蠟燭后熄滅,說明了CO2密度比空氣的大;蠟燭熄滅,說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2.(2018·陜西)某補鈣劑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欲測定該補鈣劑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某同學進行了如圖所示的操作(假設其他成分可溶于水但不參與反應)。(1)該實驗中,裝置的氣密性對測定結果____(填“有”或“無”)影響。(2)計算該補鈣劑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____。無75%例3 溫室效應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排放量不斷增加,導致地球平均氣溫不斷上升的現象。如圖是某興趣小組設計的模擬生物圈“溫室效應”的實驗裝置。請回答:(1)A和B是一組對照實驗,其中起對照作用的是____。(2)圖中生態瓶內有河水、水草、小魚、泥沙等成分,因此生態瓶實質上就是一個_________。作為模擬“溫室效應”的一組對照實驗,兩個生態瓶中各種成分的量、大小等應盡量保持______________。高頻點3 溫室效應A生態系統一致(相同)(3)實驗一段時間后,如果B內的溫度比A內的____,則可證明“溫室效應”會導致氣溫上升。(4)為了減緩“溫室效應”,人類應倡導低碳生活,作為一個中學生,應當從自身做起。請寫出你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一項日常行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隨手關燈、外出時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合理即可)3.(2020·杭州)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研究人員發現大氣層中特別是南極上空的臭氧層日益變薄,進入大氣平流層的氯氟烴(一類合成有機化合物,應用于冰箱和空調的制冷劑、滅火器等)是造成臭氧層變薄的主要原因。因為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平流層中的臭氧存在如下平衡:O3O2+O;而氯氟烴進入平流層后會分解產生氯原子(Cl),進而發生下列反應:Cl+O3→ClO+O2;ClO+O→Cl+O2研究表明:平流層中1個氯原子大約可以破壞1×105個臭氧分子。(1)氯氟烴分解產生的氯原子在上述反應中起著_____作用。(2)如果某區域上空的臭氧急劇減少,導致該區域內大量生物在短時間內死亡,則該區域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會發生怎樣的變化?______。(3)寫出一條保護高空臭氧層的合理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近地面處臭氧是一種空氣污染物,其含量過高會對人體的呼吸道產生刺激作用,影響肺部功能;還會刺激、損傷眼睛,導致視力下降。(4)如果近地面處臭氧含量過高,將直接導致下列哪一類疾病增加?____。A.呼吸道疾病 B.血液傳染病 C.糖尿病催化減弱發明氯氟烴的代替物,禁止使用氯氟烴,推廣無氟冰箱、無氟空調等A(5)如圖是某地8月1日~5日的溫度、相對濕度、近地面處臭氧濃度的變化。據圖分析,該地這一時段近地面處臭氧濃度的變化與溫度的變化是否有關?并闡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關,從總體變化看,該地這一時段近地面處臭氧濃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升高,降低而降低(或無關,如圖中8月2日、3日、4日某些時段近地面處臭氧濃度的變化與溫度的變化并不完全吻合)★例4 同學們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來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質,下列關于該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A.移動粗銅絲能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B.該實驗能證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C.浸有紫色石蕊試液的棉花會變藍D.產生的二氧化碳可用生石灰干燥【提醒】本題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以及幾個典型的化學性質。石灰石主要成分為碳酸鈣,與稀鹽酸接觸則可發生反應,生石灰主要成分為氧化鈣,可以和二氧化碳發生化合反應。A例4 A 【解析】A.將銅絲放下使內裝石灰石的尼龍布袋與稀鹽酸接觸,從而可以通過現象來判斷反應是否發生;石灰石與稀鹽酸接觸發生反應:CaCO3+2HCl===CaCl2+H2O+CO2↑,生成二氧化碳;B.該實驗不能證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C.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的碳酸顯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變紅,故浸有紫色石蕊試液的棉花會變紅;D.生石灰主要成分為氧化鈣,可以和二氧化碳發生化合反應:CaO+CO2===CaCO3,因此二氧化碳不能用生石灰干燥。★例5 某無色氣體可能由H2、CH4、CO、CO2中的幾種組成。將這些混合氣體通過過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現白色渾濁;將剩余氣體導出,經干燥后點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燒杯內壁有水珠生成。該混合氣體的可能組成是()A.H2、CH4 B.H2、COC.H2、CH4、CO D.CH4、CO、CO2D【提醒】根據實驗現象進行綜合判斷。例5 D 【解析】由混合氣體通過過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現白色渾濁可知,原混合氣體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由干燥燒杯內壁有水珠生成可知,原混合氣體中含有氫元素(氫氣或甲烷或兩者均有)。故選D。★例6 (2018·嘉興)大理石是含雜質的碳酸鈣,因具有美麗花紋而被廣泛用于建筑物外墻、內壁的貼面和地面鋪設。某同學想測出大理石樣品中碳酸鈣的含量,進行了如下實驗和分析。(1)取一定量的大理石樣品置于圖甲的發生裝置中,用分液漏斗向下滴加鹽酸(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雜質不參加反應),產生的氣體用含有堿性物質的吸收裝置充分吸收。分液漏斗中所加液體不選用硫酸,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硫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的硫酸鈣微溶于水,它會包裏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溶液不能與大理石接觸,從而使反應中止(2)反應前,測得圖甲中錐形瓶內物質的總質量和吸收裝置的總質量都為m克。實驗后,根據實驗數據繪制了圖乙,曲線a、b分別表示錐形瓶內物質的總質量和吸收裝置的總質量隨反應時間變化的情況。請根據曲線b計算出大理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為____。(3)請綜合分析曲線a、b,計算出實驗中所用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______。(4)計算后,該同學對上述實驗進行了反思。他認為分液漏斗中選用的鹽酸濃度偏大,會對實驗結果造成較大影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g18.25%鹽酸濃度越大,揮發性越強,揮發出的氯化氫氣體被吸收裝置吸收,導致二氧化碳測量值偏大,對結果有較大影響例6 (1)硫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的硫酸鈣微溶于水,它會包裏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溶液不能與大理石接觸,從而使反應中止 (2)5g(3)18.25% (4)鹽酸濃度越大,揮發性越強,揮發出的氯化氫氣體被吸收裝置吸收,導致二氧化碳測量值偏大,對結果有較大影響【解析】(1)制取二氧化碳時,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鹽酸,不用硫酸的原因是:硫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的硫酸鈣微溶于水,它會包裏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溶液不能與大理石接觸,從而使反應中止;(2)反應后,吸收裝置增加的質量就是碳酸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設碳酸鈣的質量為x,參加反應的氯化氫的質量為yCaCO3+2HCl===CaCl2+H2O+CO2↑1007344xy2.2g100/x=44/2.2g x=5g73/y=44/2.2g y=3.65g【解析】(3)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所以:m+鹽酸的質量=m+17.8g+2.2g,所加入鹽酸的總質量為20g,實驗中所用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3.65g÷20g×100%=18.25%。(4)鹽酸濃度越大,揮發性越強,會揮發出更多的氯化氫氣體被吸收裝置吸收,導致二氧化碳測量值偏大,對結果有較大影響。(友情提示:本欄目建議午休時間完成)1.(2020·德陽)實驗操作考試中,小紅同學抽到“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以下是她的部分實驗操作,其中有錯誤的一項是()D2.(2020·黔東南州)記錄整理筆記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以下是小紅同學筆記中的部分內容,其中有誤的是()A.空氣中氧氣的質量分數約為21%B.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C.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這些微粒是不停運動的D.正常雨水因溶有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而略顯酸性A3.(2018·衢州)小柯做了一個趣味實驗:他先將雞蛋殼碾碎裝入氣球,再把氣球套在盛有白醋的錐形瓶瓶口,然后把氣球中的蛋殼加入錐形瓶中(裝置的氣密性良好),實驗過程如圖。下列對該實驗的分析正確的是()A.不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因為氣球受到浮力B.冷卻至室溫時,瓶內氣體分子間空隙變大C.反應沒有氣體生成D.反應沒有熱量放出A4.(2019·北京)下列關于CO2的實驗室制法及性質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5.(2019·宜昌)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應,用四朵石蕊試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圖四個實驗。實驗Ⅰ、Ⅳ中小花變紅,實驗Ⅱ、Ⅲ中小花不變色。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實驗Ⅰ、Ⅱ說明醋酸可以使小花變紅B.實驗Ⅲ說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變紅C.實驗Ⅱ、Ⅲ、Ⅳ說明二氧化碳能與水發生化學反應D.上述實驗說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D6.超臨界CO2流體是一種與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強的溶劑,被譽為“綠色環保溶劑”。下列有關它的說法錯誤的是()A.它作為“綠色環保溶劑”能代替許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有機溶劑B.超臨界CO2流體是一種特殊的物質,帶火星的木條可以在其中復燃C.CO2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質,它參與自然界的碳元素循環D.超臨界CO2流體與固體干冰的組成相同B7.(2020·嘉興、舟山)裝置的選擇與檢查是實驗成功的前提,如圖是實驗室常用的氣體發生裝置。(1)檢查裝置氣密性。關閉止水夾,往長頸漏斗中加入一定量水,若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現象,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2)以下是幾種常見氣體的制取原理,其中能用該裝置制取的有______(填字母)。A.氫氣:Zn+H2SO4===ZnSO4+H2↑B.氧氣:2KMnO4K2MnO4+MnO2+O2↑C.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穩定后長頸漏斗內液面高于錐形瓶內液面A、C8.(2019·山西)小紅和小明通過合作交流,完成了CO2的實驗室制取,并進行了相關問題的思考和討論。(查閱資料:氯化鈣溶液呈中性)(1)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___。(2)塊狀大理石裝入試管內的基本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試管內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燒杯中溶液變紅,他們分析廢液呈酸性的一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集氣瓶試管橫放,用鑷子把大理石放入試管口,再把試管緩慢豎起,使大理石緩緩滑到試管底部CaCO3+2HCl===CaCl2+H2O+CO2↑可能鹽酸有剩余9.(2020·黔西南州)實驗室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相關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裝置中實驗所需二氧化碳,應選用A、B發生裝置中的____裝置獲得。在儀器組裝后、加入藥品前,需要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CaCO3+2HCl2===CaCl2+H2O+CO2↑B檢查裝置的氣密性(3)制得的CO2干燥后利用C裝置進行實驗,b處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若要證明b處二氧化碳與水發生了反應,可在a處放置石蕊試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或_________________。(4)根據燒杯中的實驗現象,能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紫色變紅色干燥的石蕊試紙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10.(2018·菏澤)某化學興趣小組為了測定雞蛋殼中碳酸鈣的含量,進行了如下實驗:取25.0g洗凈、粉碎后的雞蛋殼樣品放于燒杯中,向燒杯中滴加稀鹽酸(整個過程不考慮鹽酸的揮發和氣體的溶解),實驗測得燒杯中剩余物質的質量與加入鹽酸的質量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求:(1)產生CO2的總質量為____g。(2)雞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9.9一、二氧化碳考點1 概述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質及化學性質1.物理性質:常溫下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氣體,密度比空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經過壓縮的二氧化碳固體叫____________。2.化學性質:(1)通常情況下二氧化碳不能____________也不____________。(2)二氧化碳____________。(3)二氧化碳能跟水反應生成____________:CO2+H2O===H2CO3。碳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試液變成紅色,但____________,見光、加熱都會分解,使二氧化碳逸出:H2CO3CO2↑+H2O。考點2 說明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備及檢驗方法1.工業制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實驗室制法:a.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不能用濃鹽酸,因為濃鹽酸易揮發使CO2不純;也不能用硫酸,因為反應產生的硫酸鈣微溶于水,會阻止碳酸鈣跟硫酸反應)。b.裝置:塊狀固體和液體反應,不加熱(如圖所示)。c.步驟:(略)。d.收集方法:____________。3.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用澄清石灰水,若能使澄清石灰水變____________,則是二氧化碳。CO2+Ca(OH)2===____________。考點3 說明二氧化碳的用途及與其性質的關系光合作用的原料;制造純堿、尿素、汽水飲料等;固態二氧化碳俗稱“干冰”,“干冰”可用于冷藏食品,人工降雨;滅火。1.(2019·臺州)如圖,集氣瓶中充滿二氧化碳,大燒杯中燃著2支高低不等的蠟燭,實驗時打開止水夾,移開玻璃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將觀察到高的蠟燭先熄滅B.不移開玻璃片,實驗現象更明顯C.蠟燭會熄滅,是因為二氧化碳降低了蠟燭的著火點D.去掉燒杯中的1支蠟燭,也能得出同樣的實驗結論2.(2020·杭州)小金通過實驗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獲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氣體。接著利用這瓶二氧化碳氣體完成了圖示實驗,觀察到蠟燭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滅。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為塊狀大理石和稀硫酸B.實驗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C.圖示實驗可說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D.圖示實驗可說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蠟燭的燃燒二、臭氧層、溫室效應考點4 描述大氣層中臭氧層的作用臭氧能殺死細菌和病毒,臭氧層可以把太陽輻射中的致命的____________轉化為熱,從而阻止了高能紫外線直接射到地面上危害生命。考點5 說明溫室效應的成因由于____________等礦物燃料的大量使用,再加上森林面積因亂砍濫伐而急劇減少,使大氣中____________的含量增加較快。考點6 關注溫室效應的利弊溫室效應是保證地球上的氣溫適于動植物生存的必要條件,適宜的溫室效應對于人類和各種生物來說是非常有益的。但溫室效應可使大氣溫度過高,引起氣候反常,給人類帶來災難。三、空氣污染考點7 列舉空氣中污染物的主要來源空氣中污染物的主要來源:____________排放的廢氣和煙塵、工業廢氣、汽車尾氣等。考點8 列舉防治空氣污染的方法防治空氣污染的方法:____________,減少廢氣的排放,提倡使用無污染能源,加強空氣質量檢測,改善環境狀況,積極植樹造林等。考點9 列舉空氣質量指數的主要內容空氣質量日報和預報1.主要內容包括:“空氣質量指數”“空氣質量狀況”“首要污染物”等。2.目前計入空氣質量指數的項目暫定為:____________、NO2、O3、可吸入顆粒物等。3.近地面的臭氧是由于氮氧化物等在陽光照射下發生光化學反應而產生的,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臭氧與氧氣的化學性質不同B.臭氧是空氣質量指數的污染物之一C.汽車尾氣大量排放會導致臭氧污染D.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擋臭氧的吸入4.(2018·金華、麗水)2018年中國環境日主題為“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為共建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金華,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A.加大空氣質量檢測,改善環境狀況B.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垃圾資源化C.大量使用農藥化肥,提高糧食產量D.大力開展五水共治,保護水資源 高頻點1 二氧化碳的性質★例1 如圖所示,甲瓶中盛放的是濃H2SO4,乙瓶中放的是用石蕊試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若關閉閥門Ⅰ,打開閥門Ⅱ,紫色小花不變色;若關閉閥門Ⅱ,打開閥門Ⅰ,紫色小花( )A.變紅色 B.變藍色C.變白色 D.不變色1.(2020·蘇州)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CO2能否與H2O反應。滴加鹽酸,待試管乙中液體變紅后,將其加熱至沸騰,紅色不褪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中逸出的氣體只含CO2B.乙中液體變紅,證明CO2能與水反應C.加熱后紅色不褪去,說明碳酸受熱不分解D.欲達到實驗目的,可將鹽酸改為稀硫酸高頻點2 二氧化碳的制取★例2 (2020·德陽)某興趣小組同學設計并進行了如圖所示實驗探究CO2的相關性質。為避免鹽酸揮發出的HCl對實驗的干擾,選用稀硫酸與碳酸鈉反應制取CO2。(1)寫出裝置A中儀器a的名稱:______________。(2)實驗中裝置B內濃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3)對比裝置C與D中的實驗現象,觀察到干花不變色,濕花變紅色,可得出的結論(用化學方程式表達):______________________。(4)持續通入CO2,觀察到裝置E中的現象為____________。(5)依據裝置F中觀察到點燃的蠟燭由低到高依次熄滅,可得出CO2的性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18·陜西)某補鈣劑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欲測定該補鈣劑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某同學進行了如圖所示的操作(假設其他成分可溶于水但不參與反應)。(1)該實驗中,裝置的氣密性對測定結果________(填“有”或“無”)影響。(2)計算該補鈣劑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________。高頻點3 溫室效應例3 溫室效應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排放量不斷增加,導致地球平均氣溫不斷上升的現象。如圖是某興趣小組設計的模擬生物圈“溫室效應”的實驗裝置。請回答:(1)A和B是一組對照實驗,其中起對照作用的是________。(2)圖中生態瓶內有河水、水草、小魚、泥沙等成分,因此生態瓶實質上就是一個____________。作為模擬“溫室效應”的一組對照實驗,兩個生態瓶中各種成分的量、大小等應盡量保持____________。(3)實驗一段時間后,如果B內的溫度比A內的________,則可證明“溫室效應”會導致氣溫上升。(4)為了減緩“溫室效應”,人類應倡導低碳生活,作為一個中學生,應當從自身做起。請寫出你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一項日常行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020·杭州)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研究人員發現大氣層中特別是南極上空的臭氧層日益變薄,進入大氣平流層的氯氟烴(一類合成有機化合物,應用于冰箱和空調的制冷劑、滅火器等)是造成臭氧層變薄的主要原因。因為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平流層中的臭氧存在如下平衡:O3O2+O;而氯氟烴進入平流層后會分解產生氯原子(Cl),進而發生下列反應:Cl+O3→ClO+O2;ClO+O→Cl+O2研究表明:平流層中1個氯原子大約可以破壞1×105個臭氧分子。(1)氯氟烴分解產生的氯原子在上述反應中起著________作用。(2)如果某區域上空的臭氧急劇減少,導致該區域內大量生物在短時間內死亡,則該區域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會發生怎樣的變化?________。(3)寫出一條保護高空臭氧層的合理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近地面處臭氧是一種空氣污染物,其含量過高會對人體的呼吸道產生刺激作用,影響肺部功能;還會刺激、損傷眼睛,導致視力下降。(4)如果近地面處臭氧含量過高,將直接導致下列哪一類疾病增加?________。A.呼吸道疾病 B.血液傳染病 C.糖尿病(5)如圖是某地8月1日~5日的溫度、相對濕度、近地面處臭氧濃度的變化。據圖分析,該地這一時段近地面處臭氧濃度的變化與溫度的變化是否有關?并闡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醒】本題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以及幾個典型的化學性質。石灰石主要成分為碳酸鈣,與稀鹽酸接觸則可發生反應,生石灰主要成分為氧化鈣,可以和二氧化碳發生化合反應。★例4 同學們設計了如圖所示裝置來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質,下列關于該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A.移動粗銅絲能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B.該實驗能證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C.浸有紫色石蕊試液的棉花會變藍D.產生的二氧化碳可用生石灰干燥【提醒】根據實驗現象進行綜合判斷。★例5 某無色氣體可能由H2、CH4、CO、CO2中的幾種組成。將這些混合氣體通過過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現白色渾濁;將剩余氣體導出,經干燥后點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燒杯內壁有水珠生成。該混合氣體的可能組成是( )A.H2、CH4 B.H2、COC.H2、CH4、CO D.CH4、CO、CO2★例6 (2018·嘉興)大理石是含雜質的碳酸鈣,因具有美麗花紋而被廣泛用于建筑物外墻、內壁的貼面和地面鋪設。某同學想測出大理石樣品中碳酸鈣的含量,進行了如下實驗和分析。取一定量的大理石樣品置于圖甲的發生裝置中,用分液漏斗向下滴加鹽酸(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雜質不參加反應),產生的氣體用含有堿性物質的吸收裝置充分吸收。分液漏斗中所加液體不選用硫酸,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反應前,測得圖甲中錐形瓶內物質的總質量和吸收裝置的總質量都為m克。實驗后,根據實驗數據繪制了圖乙,曲線a、b分別表示錐形瓶內物質的總質量和吸收裝置的總質量隨反應時間變化的情況。請根據曲線b計算出大理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為________。(3)請綜合分析曲線a、b,計算出實驗中所用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________。(4)計算后,該同學對上述實驗進行了反思。他認為分液漏斗中選用的鹽酸濃度偏大,會對實驗結果造成較大影響,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020·德陽)實驗操作考試中,小紅同學抽到“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以下是她的部分實驗操作,其中有錯誤的一項是( )2.(2020·黔東南州)記錄整理筆記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以下是小紅同學筆記中的部分內容,其中有誤的是( )A.空氣中氧氣的質量分數約為21%B.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C.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這些微粒是不停運動的D.正常雨水因溶有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而略顯酸性3.(2018·衢州)小柯做了一個趣味實驗:他先將雞蛋殼碾碎裝入氣球,再把氣球套在盛有白醋的錐形瓶瓶口,然后把氣球中的蛋殼加入錐形瓶中(裝置的氣密性良好),實驗過程如圖。下列對該實驗的分析正確的是( )A.不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因為氣球受到浮力B.冷卻至室溫時,瓶內氣體分子間空隙變大C.反應沒有氣體生成D.反應沒有熱量放出4.(2019·北京)下列關于CO2的實驗室制法及性質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制CO2 的藥品B.發生裝置C.收集裝置D.比較CO2與空氣的密度5.(2019·宜昌)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應,用四朵石蕊試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圖四個實驗。實驗Ⅰ、Ⅳ中小花變紅,實驗Ⅱ、Ⅲ中小花不變色。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實驗Ⅰ、Ⅱ說明醋酸可以使小花變紅B.實驗Ⅲ說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變紅C.實驗Ⅱ、Ⅲ、Ⅳ說明二氧化碳能與水發生化學反應D.上述實驗說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6.超臨界CO2流體是一種與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強的溶劑,被譽為“綠色環保溶劑”。下列有關它的說法錯誤的是( )A.它作為“綠色環保溶劑”能代替許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有機溶劑B.超臨界CO2流體是一種特殊的物質,帶火星的木條可以在其中復燃C.CO2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質,它參與自然界的碳元素循環D.超臨界CO2流體與固體干冰的組成相同7.(2020·嘉興、舟山)裝置的選擇與檢查是實驗成功的前提,如圖是實驗室常用的氣體發生裝置。(1)檢查裝置氣密性。關閉止水夾,往長頸漏斗中加入一定量水,若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現象,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2)以下是幾種常見氣體的制取原理,其中能用該裝置制取的有________(填字母)。A.氫氣:Zn+H2SO4===ZnSO4+H2↑B.氧氣:2KMnO4K2MnO4+MnO2+O2↑C.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8.(2019·山西)小紅和小明通過合作交流,完成了CO2的實驗室制取,并進行了相關問題的思考和討論。(查閱資料:氯化鈣溶液呈中性)(1)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___。(2)塊狀大理石裝入試管內的基本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試管內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燒杯中溶液變紅,他們分析廢液呈酸性的一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2020·黔西南州)實驗室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相關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裝置中實驗所需二氧化碳,應選用A、B發生裝置中的________裝置獲得。在儀器組裝后、加入藥品前,需要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制得的CO2干燥后利用C裝置進行實驗,b處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若要證明b處二氧化碳與水發生了反應,可在a處放置石蕊試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或______________。(4)根據燒杯中的實驗現象,能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2018·菏澤)某化學興趣小組為了測定雞蛋殼中碳酸鈣的含量,進行了如下實驗:取25.0g洗凈、粉碎后的雞蛋殼樣品放于燒杯中,向燒杯中滴加稀鹽酸(整個過程不考慮鹽酸的揮發和氣體的溶解),實驗測得燒杯中剩余物質的質量與加入鹽酸的質量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求:(1)產生CO2的總質量為________g。(2)雞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參考答案第30課時 空氣(二)課前預熱考點1 1.無色 無味 略大 能溶于水 干冰 2.(1)燃燒 支持燃燒 (2)不能供給呼吸 (3)碳酸 碳酸不穩定考點2 1.CaCO3CaO+CO2↑ 2.a.CaCO3+2HCl===CaCl2+H2O+CO2↑ d.向上排空氣法 3.渾濁 CaCO3↓+H2O【考點真題】1.D 2.A考點4 紫外線考點5 煤、石油、天然氣 二氧化碳考點7 煤、石油燃燒考點8 控制污染源考點9 2.SO2、CO【考點真題】3.D 4.C課堂突破例1 A 例2 (1)分液漏斗 (2)干燥氣體 (3)CO2+H2O===H2CO3 (4)石灰水變渾濁 (5)密度比空氣的大,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 例3 (1)A (2)生態系統 一致(相同)(3)高 (4)隨手關燈、外出時步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合理即可) 例4 A 例5 D 例6 (1)硫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的硫酸鈣微溶于水,它會包裏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溶液不能與大理石接觸,從而使反應中止 (2)5g (3)18.25% (4)鹽酸濃度越大,揮發性越強,揮發出的氯化氫氣體被吸收裝置吸收,導致二氧化碳測量值偏大,對結果有較大影響【變式拓展】1.D 2.(1)無 (2)75% 3.(1)催化 (2)減弱 (3)發明氯氟烴的代替物,禁止使用氯氟烴,推廣無氟冰箱、無氟空調等 (4)A (5)有關,從總體變化看,該地這一時段近地面處臭氧濃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升高,降低而降低(或無關,如圖中8月2日、3日、4日某些時段近地面處臭氧濃度的變化與溫度的變化并不完全吻合)校內作業1.D 2.A 3.A 4.A 5.D 6.B 7.(1)穩定后長頸漏斗內液面高于錐形瓶內液面 (2)A、C 8.(1)集氣瓶 (2)試管橫放,用鑷子把大理石放入試管口,再把試管緩慢豎起,使大理石緩緩滑到試管底部 (3)CaCO3+2HCl===CaCl2+H2O+CO2↑ (4)可能鹽酸有剩余 9.(1)CaCO3+2HCl===CaCl2+H2O+CO2↑ (2)B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3)紫色變紅色 干燥的石蕊試紙 (4)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 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 10.(1)9.9 (2)設雞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是x。CaCO3+2HCl===CaCl2+CO2↑+H2O100 44x 9.9g= x=22.5g雞蛋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100%=9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作業講解 第30課時 空氣(二).ppt 第30課時 空氣(二).docx 講解篇 第30課時 空氣(二).docx 講解篇 第30課時 空氣(二).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