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近代前夜中國封建社會的危機》教學設計課程標準2-3-8列舉實例,綜合多種因素,認識清末中國面臨的空前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2-4-5辨識不同時期和不同區域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特點,知道各國發展狀況和道路各具特色。教學目標知道近代前夜中國封建社會面臨的危機的表現。根據材料能分析清朝統治者實施重農抑商政策和閉關鎖國政策的主要原因及歷史影響。從清代人口與土地發展角度分析清朝社會矛盾尖銳的原因。教學重難點重點:重農抑商政策的原因及影響;閉關鎖國的原因及影響;難點:重農抑商政策的原因及影響;閉關鎖國的原因及影響;教學過程教學環節導入環節對標題中的關鍵詞進行分析。更好地系統把我歷史現象發生的時代背景。近代:1840年---1949年近代前夜:1840年前的清朝危機:危險和機會活動環節自主閱讀書本第23-25頁和圖冊第23頁,完成“近代前夜中國封建社會危機的表現”。經濟危機:1.耕織結合、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主導2.統治者仍堅持“以農為本”的觀念3.統治者仍推行“重農抑商”的政策……外交危機:閉關鎖國政策。社會危機:1.土地兼并2.人口增長,人多地少3.官場腐敗奢靡4.軍隊力量削弱5.農民起義增多……合作探究分析重農抑商政策的原因及影響。原因:A.工商業發展容易滋生奢華的風氣;B.工商業不生產糧食,卻與農業爭勞動力;C.造成人員流動,很難控制管理。影響:A.控制工商業規模,阻礙了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B.強化了自然經濟,導致大量資金投向土地,加劇土地兼并;C.拉大了中西之間的差距知識拓展:全面地、歷史地看待重農抑商政策合作探究1.閉關鎖國政策的原因思想角度:清朝統治者以“天朝上邦”自居,自認為無需同外國通商買賣。政治角度:為了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居民聚集力量抗清。經濟角度:清朝自然經濟仍占主導地位,是根本原因2.閉關鎖國政策的表現3.根據分析下面材料,議一議:閉關鎖國政策會產生哪些影響?結束環節知識梳理閉關鎖國政策中國的落后重農抑商政策板書設計人地矛盾貪污腐敗人民起義近代前夜中國封建社會的危機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15張PPT)新知導入第二框近代前夜中國封建社會的危機近代:1840年---1949年近代前夜:1840年前的清朝危機漢典解釋:潛藏的禍根另一種解釋:危險和機會第三課皇權強化與近代前夜的危機新知講解自主閱讀書本第23-25頁和圖冊第23頁,完成“近代前夜中國封建社會危機的表現”。危機1.耕織結合、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主導……1.土地兼并……經濟危機社會危機外交危機自主閱讀書本第23-25頁和圖冊第23頁,完成“近代前夜中國封建社會危機的表現”。危機經濟危機社會危機外交危機1.耕織結合、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主導2.統治者仍堅持“以農為本”的觀念3.統治者仍推行“重農抑商”的政策……1.土地兼并2.人口增長,人多地少3.官場腐敗奢靡4.軍隊力量削弱5.農民起義增多……清朝采取“閉關鎖國”的外交政策一、經濟危機耕織結合、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占主導自然經濟相對商品經濟而言。前者,生產是為了直接滿足需要,后者生產是為了交換。圖1圖2“重農抑商”政策圖3清乾隆十九年江浙鹽運使司發給商人汪岫云的運銷執照清道光二十一年商人納稅收據圖4資料1戰國商鞅變法,首創“重農抑商”政策。漢武帝時期,“乃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已困辱之”——《史記?平淮書》資料2康熙帝視察蘇州之后認為,當地從事農業的人少,從事工商業的人多,民風奢華。他敦促當地官員努力糾正這種社會現象。雍正帝認為,市場、上多一個商人,田地里就少一個農民。他多次強調:“農為天下本務,而工賈皆末也”。資料3《大清律例》明確規定,礦冶業只限本州縣的人經營,“如有別州縣民人伙眾越境采取,聚至三十人以上”,為首者發配充軍。清政府還規定,私人擁有織機不得超過100張,并且每張織機需要納稅銀50兩,若超過100張織機,則以違反律例來論處,予以懲罰。后來,允許私人擁有織機的數量雖然有所擴大,但仍由官府控制。(1)上述資料反映中國古代什么現象?(2)資料中可看出清朝統治者對民間工商業的發展有哪些擔憂?(3)思考一下,清政府對民間工商業發展所采取的措施會有什么后果?A.工商業發展容易滋生奢華的風氣;B.工商業不生產糧食,卻與農業爭勞動力;C.造成人員流動,很難控制管理。中國古代政府有重農抑商的傳統,堅持“以農為本”的傳統觀念。A.控制工商業規模,阻礙了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B.強化了自然經濟,導致大量資金投向土地,加劇土地兼并;C.拉大了中西之間的差距。我們應該全面地、歷史地看待重農抑商政策。積極作用:古代社會的前期起積極作用為主:①經濟上:有利于穩定農業人口,推動農業發展,從而鞏固封建國家的經濟基礎;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對農民的控制,進而保障國家安全,維護封建國家的政治穩定。消極影響:古代社會的后期起消極作用為主:長期的重農抑商政策,使社會經濟活力受到壓抑,尤其是到了明清時期,它嚴重阻礙了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從而阻礙了社會的進步。知識拓展二、外交危機——閉關鎖國完全禁止〓資料1:乾隆末年,中國經濟總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1/3;農業、手工業、貿易、城市發展等居于世界先進水平;對外貿易長期出超。資料2乾隆帝在答復英國使團通商的請求時說:“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使臣邀請將軍福康安觀看隨行衛隊的歐洲火器操法,福康安卻說:“看亦可,不看亦可。這火器操法,諒來沒有什么稀罕!”資料3:書本第24頁圖5-35根據上述材料,分析清政府實現閉關鎖國政策實行的原因?康乾時期中國實力強盛,傳統的自然經濟比較穩定,經濟總量世界領先,對外貿易長期出超。統治者的狂妄自大心理。清王朝周邊形勢險惡,西方殖民者擴張的觸角已經伸向中國。思想角度:清朝統治者以“天朝上邦”自居,自認為無需同外國通商買賣。政治角度:為了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居民聚集力量抗清。經濟角度:清朝自然經濟仍占主導地位,是根本原因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的具體做法(表現)?清初為打擊鄭成功等沿海抗清力量“片板不準下海”、“遷海”康熙時,統一臺灣后,開放廣州、廈門、寧波、泉州四處通商口岸。清政府擔心“洋船至寧波者甚多,將來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將又成為一粵省之澳門矣康熙時,解除海禁資料1:“如有打造雙桅五百石以上違式船只出海者,不論官兵民人,俱發邊充軍”(《光緒大清會典事例》)由于禁令森嚴,中國大商人都視遠洋貿易為畏途。康熙時上海大商人張元隆想打造100艘遠洋帆船,與外國商船競爭,卻被誣為結交海盜,非刑逼供。資料2:中國出口貨物中占有很大比重的茶葉,主要產于福建、安徽等地,清政府不準就近從海上出口,只能經陸路到廣州再出口,那時茶葉多已變質。資料3:15世紀開始歐洲經歷了啟蒙運動、科學革命逐漸將人們從中世紀蒙昧中解放出來。新航路的開辟,西歐一些國家的航海家先后到達非洲、美洲,完成了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17、18世紀的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統治,建立起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分析下面材料,議一議:閉關鎖國政策會產生哪些影響?參考答案見書本第24頁第2段三、社會危機乾隆南巡圖板書設計重農抑商政策閉關鎖國政策中國的落后近代前夜中國封建社會的危機人地矛盾貪污腐化人民起義課堂練習1.“清朝統治者為壓抑、限制民間工商業的發展,推行的政策是()以農為本B.“重農抑商”C.鼓勵官辦工商業D.嚴格限制商品出口2.《中國歷史十五講》指出:自清中葉開始,清朝實行限制貿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廣州一口對外通商……使中國失去對外貿易的主動權和機遇。由此可見,清朝實行的政策是()A.閉關鎖國B.休養生息C.輕徭薄賦D.重文輕武3.史學家戴逸指出:“18世紀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輝煌,實則正在滑向衰世凄涼,可當時中國沒有人認識這一歷史真相。”“實則正在滑向衰世凄涼”的原因有()①西方國家不斷的侵華行為②清政府政治統治腐敗黑暗③重農抑商扼殺經濟活力④文化專制束縛人們的思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ABB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三課第二框近代前夜中國封建社會的危機(教案).doc 第三課第二框近代前夜中國封建社會的危機(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