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一 人類文明的發端與農業區域文明 歷史與社會 【課標條目】 2-1-3 列舉表明文字出現,階級、等級和國家形成的實例,知道它們是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 2-1-4 比較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古代印度、古代希臘的地理特征,分析自然環境對早期區域文明的影響。 【配套練習】 1.如圖所示建筑物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它反映的是( ) B 2.金字塔作為法老權力的象征,體現了( ) A.兩河流域文明 B.精湛的建筑藝術 C.王權的絕對專制 D.先進的數學水平 3.大河流域因適宜于人類生產和生活而成為上古文明的搖籃。下列發源于尼羅河流域的上古文明是( ) A.萬里長城 B.金字塔 C.《漢謨拉比法典》石柱 D.東正教圣索非亞大教堂 C B 4.《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所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法典。它誕生于古代( ) A.埃及 B.巴比倫 C.印度 D.希臘 5.楔形文字與《漢謨拉比法典》這兩大文明成果均誕生于下列哪一地區( ) B D 6.如圖的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關于這部法典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它是國王漢謨拉比在位時制定的 B.它在當時維護了全體居住者利益 C.它表明人類社會的法治傳統悠久 D.從中可以清晰了解古巴比倫社會 B 7.《漢謨拉比法典》規定:擁有公民權的自由民傷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須遭到同樣損害;但如損害無公民權的自由民的眼睛,則只需賠償一點錢財。這說明該法典具有( ) A.等級性 B.公平性 C.隨意性 D.民主性 8.古代印度的一項制度規定:各個等級之間高低貴賤有別,下一等級的人沒資格從事高等級的職業,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這一制度是( ) A.分封制度 B.種姓制度 C.領主制度 D.專制制度 A B 9.公元前6世紀,印度和中國均產生了對本國乃至世界文明具有深遠影響的杰出人物,在中國是孔子,在印度則是( ) A.漢謨拉比 B.圖特摩斯三世 C.哈佛拉 D.喬達摩·悉達多 10.亞非大陸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以下表述能正確反映亞非文明的是( ) A.金字塔是兩河流域文明的重要標志 B.《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留給世界文明的重要遺產 C.古代印度等級制中的首陀羅享有崇高地位 D.楔形文字有力地推動了東亞文化的發展 D B 11.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兩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和中國古代文明的共同地緣特征是( ) A.大河 B.海洋 C.森林 D.高原 A 12.探秘人類古老的文明,觀察下列圖片,回答問題。 (1)圖一這部法典產生于哪一文明古國?在世界歷史上有何地位? 文明古國:古巴比倫。地位: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2)根據圖二所反映的等級制度,把持著神權的是什么人? 婆羅門。 (3)圖三這一美麗的景觀是什么?出現在哪一大河流域? 景觀:金字塔。大河流域:尼羅河流域。 (4)如圖所示三幅圖片反映的實質有什么共同之處? 共同之處:都代表奴隸主階級利益。 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是早期文明誕生區域之一……到公元前3000年時,蘇美爾地區已出現12個獨立的城市國家,如其中的烏魯克。……關于灌溉設施和灌溉計劃的一切復雜的細節,都得上帳或記錄。……這種最早的文字形式稱為楔形文字……美索不達米亞人也試圖通過編制完備的法典來減輕籠罩人們的不安全感……(法典的內容)同時也體現了階級歧視;對下層社會的賠償低于上層社會。 ——【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1)寫出圖1中字母所對應的早期文明區域。 A:_____________流域; B:__________流域; (2)對比圖1和圖2,我們發現,孕育古代亞非文明的相同地理因素是什么?而孕育歐洲文明的地理因素又是什么? 河流;海洋 (3)閱讀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歸納,人類進入文明時代有哪些顯著標志? 國家的出現;文字的產生;階級的分化 尼羅河 兩河 【課標條目】 2-1-6 概述我國先秦時期的大致年代和區域,知道對早期中華文明的形成起過重要作用的人物、事件和文化成就。 【配套練習】 1.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講話中經常引經據典,展現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里的東方智慧。他在浙江烏鎮舉行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曾講到:“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習近平主席引用的這一觀點出自于(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韓非 C 2.孔子說“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是其所創建學派的核心思想。孔子學派的學說,從戰國開始,成為天下之品學而發揮重要作用。從西漢到明清,基本處于獨尊地位。而且,久而久之,這一學派的一些思想觀點不斷滲透到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當中。孔子創建的學派是( ) A.儒家學派 B.墨家學派 C.道家學派 D.法家學派 A 3.面對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政權更迭、生靈涂炭的亂局,各流派提出了不同的治世方案。秦統一的歷史證明,哪一種方案最適合當時的社會形勢( ) A.儒家:為政以德,仁政治國 B.墨家:互助互愛,反對戰爭 C.道家:順其自然,無為而治 D.法家:提倡法治,強化集權 D 4.孔子不僅是偉大的思想家,還是偉大的教育家,他首創私學,主張“有教無類”,廣收門徒,他的這一做法最重要的歷史作用是( ) A.打破了貴族和王室壟斷教育的局面 B.有利于“仁”的思想的傳播 C.使孔子成了大教育家 D.有利于樹立君主權威 A 5.《中國達人秀》是東方衛視推出的中國省級衛視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綜藝節目。關于“達人”一詞,有人考證最早見于《論語》“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下列言論與《論語》中“達人”的意思有直接關聯的是( ) A.“仁者愛人” B.“克己復禮” C.“兼愛”和“尚賢” D.“有教無類” A 6.中國古代歷代帝王對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規格不斷提高(如圖所示),這表明( ) 西漢漢平帝:褒成宣尼公 北宋宋真宗:至圣文宣王 明朝明世宗:至圣先師 清朝清世宗:大成至圣文宣先師 A.儒家思想是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B.孔子對古代教育的發展貢獻巨大 C.孔子為政以德的主張被廣泛接受 D.孔子是春秋時影響最大的思想家 A 7.葛兆光在《中國思想史》中說:“自從儒家成為官方承認的學問,并可以作為晉身之階以后表面上看來儒家是勝利了,但實際上卻使它逐漸喪失了其獨立的批評與自由,……”由此可見,作者認為儒學( ) A.推動封建教育的發展與繁榮 B.吸收了道家、法家等各派的合理成分 C.遏制了學術思想的自由發展 D.成為維護統治的工具 C 8.孟子認為:統治者要讓百姓有田有宅,有勞動時間,有物質保障。這反映出孟子主張( ) A.“兼愛”“非攻” B.實行“法治” C.“無為而治” D.“仁政”治國 9.習近平總書記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理念在中國越來越得到廣泛認可。下列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與這一理念相近的是( ) A.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B.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 C.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D.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D B 10.老子是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以下言論最有可能出自老子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C.“明賞,則民勸功;嚴刑,則民親法” D.“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11.“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從思想內容和表達形式看,此話應出自( ) A.《墨子》 B.《論語》 C.《韓非子》 D.《道德經》 B D 12.從兩千多年前墨子和學生做成小孔成像實驗,到今天“墨子號”系列成果引領“第二次量子革命”,量子科學領域有望成為中國對外的新名片,閃耀世界。而墨子的思想主張則是( ) A.“春秋無義戰” B.“無為而治” C.“兼愛”“非攻” D.“為政以德” C 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孔子路過泰山腳下,發現有個婦人在墳墓旁哭得很悲傷。孔子派學生子路去問她:“你哭得這么傷心,是不是不止一次遭到這樣的不幸了?”她說:“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中,現在我兒子又被老虎咬死了。”孔子問:“那你為什么不離開這里呢?”婦女回答說:“這里沒有殘暴的統治。”孔子對學生們說:“你們要記住,殘暴的統治比老虎還要可怕啊!” 材料二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大觀園中,諸子百家熠熠生輝,儒道釋和諧共生……毫不夸張地說,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學上有大真,在倫理上有大善,在藝術上有大美。 材料三 今天孔子已經成為中華文化的符號。孔子學院,即孔子學堂,它并非一般意義上的大學,而是推廣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與國學的交流機構。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學院”在韓國首都首爾掛牌,截至2018年12月中國已在162個國家(地區)建立550所孔子學院。 (1)材料一中的故事反映出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思想:仁(或者:仁的思想;為政以德;德治;以德治國等) (2)春秋戰國時期思想領域出現的“熠熠生輝”的局面叫什么?面對戰亂和社會巨變,法家的韓非提出了怎樣的濟世良方? 局面:百家爭鳴。主張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3)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孔子學院迅速發展的原因及影響。 原因:中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綜合國力日益增強。 影響:傳播中國文化;促進中國與世界的交往與交流;豐富世界文化等。 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戰國時代,諸子百家之學異常活躍,極富創造力,被公認為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燦爛輝煌的時代。中國兩千年封建社會此伏彼起的各種學術思想,除了外來的佛學,幾乎都淵源于春秋戰國時代,都受到諸子之學的深遠影響。 ——顏世安《從“稷下學宮”看戰國百家爭鳴》 (1)材料一反映出戰國時期在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什么局面?請寫出其中的兩家。 局面:“百家爭鳴”。代表: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任意兩個即可) 材料二 馮友蘭先生說:“孔子的仁,它的主要內容是‘愛人’,忠是‘己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是實行仁的方法。” ——《孔子討論文集》第一集 (2)材料二體現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再寫出孔子的一項主張。(不得照抄材料) 核心思想:“仁”。一項主張:以德治國、反對苛政、有教無類等均可。 (3)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倡文化自信。為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發展,請你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議。 建議:①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②關鍵要增強全民族的文化創造活力,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③最重要的是堅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④必須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豐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強文化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⑤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 1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避親近。法及太子,黥劓師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強大。 ——《戰國策·秦策》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君,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之賞。雖非古道,猶以務本之故,傾鄰國而雄諸侯。然王制遂滅,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萬,而貧者食糟糠;有國強者兼州城,而弱者喪社稷。 ——《前漢書·食貨志》 材料四: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發吏捕商君。……秦惠王車裂商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滅商君之家。 ——《史記·商君列傳》 (1)根據材料一,請你說明商鞅變法的物質基礎是什么? 鐵農具和牛耕技術 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2)根據材料二,你認為商鞅變法的理論基礎是什么?變法法令得以推行的原因是什么? 理論基礎:法家思想 原因:秦孝公的支持,賞罰發明、公平無私 (3)請從材料二、三中找出商鞅變法作用的語句。 材料二: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強大。 材料三:傾鄰國而雄諸侯。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者”體現了變法中“獎勵軍功”觸動了舊貴族的利益,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 改變舊制度的改革總會遭到舊勢力的阻撓,改革者往往要付出血的代價才能換取社會的進步,要有不怕犧牲的精神。 【課標條目】 2-1-5 概述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體制,列舉古代希臘羅馬重要的文明成就,知道它們對后世的影響。 【配套練習】 1.在雅典公民大會上,公民可以通過將貝殼或石子投于壺中的方式,來對城邦事務進行表決。這反映了當時雅典城邦( ) A.法制嚴明 B.政治民主 C.經濟發達 D.文化繁榮 2.探尋文明足跡,感受歷史輝煌。著名學者余秋雨曾進行過一次“千禧之旅”,尋訪西方文明之源。“西方文明之源”應是( ) A.古代埃及 B.古代希臘 C.古代羅馬 D.古巴比倫 B B 3.世界文明可分為東西方兩大體系,古中國、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倫為東方文明,古希臘、古羅馬為西方文明。以下對這兩種文明不同點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東方文明以農耕為主,西方文明工商業發達 B.東方文明實行中央集權制,西方文明是民主政治 C.東方文明發源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發源于沿海或海洋 D.東方文明都發源于亞洲,西方文明都發源于歐洲 D 4.伯里克利統治時期,雅典的一個家庭要去參加公民大會,選舉首席將軍。家里有一名男主人,一名女主人,一名小女孩,一名男奴隸,一名女奴隸。根據當時的民主制度,可以參加投票的有( ) A.5人 B.3人 C.2人 D.1人 D 5.古代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由眾多城邦組成。其中以實行民主政治而名垂青史的是( ) A.雅典 B.斯巴達 C.羅馬 D.迦太基 6.雅典基本上實現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民主政治達到頂峰是在( ) A.梭倫時期 B.伯里克利時期 C.屋大維時期 D.查理·馬特時期 A B 7.公元2世紀,“地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已成了帝國的內湖,地中海各地之間交通暢通無阻”。這里所指的帝國是( ) A.羅馬帝國 B.波斯帝國 C.阿拉伯帝國 D.亞歷山大帝國 8.羅馬法中有很多法律原則、諸如公民權利平等原則,重視證據原則、法人制度原則等一直被現代法律所采用,這表明羅馬法( ) A.是現存第一部完備的成文法典 B.對后世的立法產生了深遠影響 C.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綱領性文件 D.奠定了近代西方民主制的基礎 A B 9.某同學要編寫一份“輝煌的古希臘文明”手抄報。下列素材屬于古希臘文明的是( ) ①凱撒與元老院 ②來隆與《擲鐵餅者》 ③屋大維與羅馬法 ④阿基米德與浮力定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10.右圖反映的是雅典城邦民主制度所實行的“陶片放逐法”。“陶片放逐法”的積極作用有( ) ①給予公民參與管理國家的機會 ②對威脅民主的人有震懾作用 ③成為維護雅典民主的有力武器 ④是打擊政敵和對手的最好工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11.公元前453年,羅馬考察團前往希臘,經過近一年的考察,認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觀的民主,實質的獨裁”。考察團做出這一判斷的主要依據是( ) A.廣大婦女不能參加城邦的公民大會 B.城邦的實權掌握在少數奴隸主手中 C.雅典民主制實質是一種直接民主制 D.向雅典城邦納稅的外邦人無選舉權 B 12.希臘、羅馬的古典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下列選項能印證這一觀點的是( ) ①古希臘是歐洲戲劇的故鄉 ②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起源于古希臘 ③西方的“哲學”一詞來自古羅馬語 ④羅馬法是近代很多西方國家法律的基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德國歷史學家雅斯貝斯曾說:“希臘城邦奠定了西方所有自由的意識、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現實基礎。”希臘文明成就中對西方自由觀念產生重大影響的是( ) A.民主制度 B.文學成就 C.科學成就 D.體育藝術 B A 14.政治制度的創新是歷史演進的一種常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二: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陸續滅了六國,采用法家為主、兼蓄并用其他學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要,四方來效”的格局。 ——摘編自韋政通《中國思想史》等 材料三:秦朝作為中華帝國的開端,確立君、臣、民三層一元的政治結構,君主與官僚構成統治階級。他們對千萬小民的控制和支配,是其最突出特點。秦漢政治體制規范了最基本的特征、傾向。隋和唐初的制度是在總結前代制度的基礎上適應新的時代特點而形成的三省制。元由三省簡化為一省制,明制遠追唐宋承元制…… ——摘編自吳宗國《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據材料一寫出在政治體制上的兩種創新舉措。 城邦民主制(雅典民主制度),中央集權制(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 (2)概括材料二中秦統治者創新制度所具有的歷史條件。 國家統一;百家爭鳴提供了多種治國學說。 (3)依據材料三,分析秦統治者所創制度的影響。 對秦朝:鞏固中央政權。 對后世:后世的政治制度是在秦制基礎上不斷完善、創新的;權力的統一與集中成為后世王朝的總體趨勢。 1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如今有個趨勢,人們懷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將其視為所有現代民主制度的源頭。 ——英國歷史學家約翰·索利 材料二:秦始皇設職授官,從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開始;從另一面看,卻是政治權力等級世襲的中止。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材料三:公元七世紀中期,日本善于向先進文明學習,參照中國的隋唐制度,實行變革,建立法治完備的國家。 (1)材料一中的“她”指的是哪個國家?結合所學,請你談談對“她的民主制度”的認識。 古代雅典。這種民主制度雖然賦予了公民參政議政權利,調動管理國家的積極性,但建立在奴隸制的基礎之上,占人口大多數的奴隸、婦女和外國人沒有任何政治權利。 (2)材料三日本的這次改革史稱為什么?根據材料三,說說日本如何建立法治完備的新國家。 大化改新 參照中國的律令制度,編訂了日本第一部律令,作為治國的基礎。 (3)材料一與材料二的政治制度分別對后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雅典的民主制度開創了西方民主制度的先河,也是現代民主制度的源頭;秦朝的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專制制度的基礎,為此后的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