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 水的組成和性質 1.水的組成——電解水的實驗 (1)現象:① 兩個電極上都有氣泡產生。 ② 跟電源負極相連的試管內產生的氣體的體積約是跟電源正極相連的試管內產生的氣體體積的2倍。 (2)檢驗 ① 用點燃的木條接近負極上產生的氣體,氣體能燃燒并產生淡藍色火焰,該氣體是氫氣。 ② 用帶火星的木條接近正極上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該氣體是氧氣。 (3)結論:① 水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② 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難點解析:從微觀角度分析該實驗,還可以得出水分子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驗證了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此實驗證明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結合成新的分子。在相同狀況下,相同體積的任何氣體含有相同數目的分子。在電解水實驗中,通過生成氫氣和氧氣的體積比為2∶1,推出水分子組成中氫原子和氧原子的個數比為2∶1,經進一步科學確認,得出水的化學式為H2O。 實驗結束后發現產生氧氣和氫氣的體積比比理論值小,其原因可能是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氫氣在水中的溶解度,或氧氣和電極發生氧化反應。 2.水的主要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物理性質 常溫、常壓下是無色、無味的液體,沸點100 ℃,熔點0 ℃,密度一般為1 g/cm3,是常見的溶劑 化學性質 (1)在常溫下化學性質穩定;(2)在通電條件下分解; (3)非金屬氧化物+水→酸:CO2+H2O===H2CO3; (4)金屬氧化物+水→堿:CaO+H2O===Ca(OH)2; (5)CuSO4+5H2O===CuSO4·5H2O,白色粉末變藍,可用于檢驗水 二、溶液、懸濁液和乳濁液 1.溶液的組成和特點 (1)溶液的概念: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的均一 、穩定的混合物,叫溶液。 (2)溶液的組成:溶質和溶劑。 注意:①溶液的質量=溶質的質量+溶劑的質量;溶液的體積≠溶質的體積+溶劑的體積。②溶液中的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當固體、液體或氣體溶于水后,水被稱為溶劑。例如,食鹽溶液中的溶質是NaCl;酒精溶液中的溶質是酒精;將氯化氫氣體溶于水得到氯化氫的水溶液,其中HCl為溶質,水為溶劑。當溶液中無水時,質量大的為溶劑。例如,碘酒中的溶劑為乙醇。 難點解析:結晶水合物溶于水時,其溶質指不含水的化合物,結晶水轉化成溶劑,如CuSO4·5H2O溶解于水,溶質是CuSO4,而結晶水轉化成溶劑。有些化合物溶于水,與水發生反應,溶質會發生變化。如CaO溶于水:CaO+H2O===Ca(OH)2,其溶質是Ca(OH)2而不是CaO。 (3)溶液的特點 ①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濃度和性質完全相同。 ② 穩定性:指當外界條件不改變時(指溶劑不蒸發,溫度或壓強不改變),溶液中不會有溶質析出,即久置不分層。 2.溶液、懸濁液、乳濁液的區別 類別 溶液 懸濁液 乳濁液 組成 由溶質和溶劑組成的混合物 固體小顆粒和液體組成的混合物 油狀小液滴和液體組成的混合物 特點 均一、穩定 不均一、不穩定 不均一、不穩定 靜置后現象 不分層、無沉淀,無明顯變化 產生沉淀 產生分層 示例 蔗糖溶液、碘酒、氨水 鋇餐、泥漿水 牛奶、肥皂水 難點解析:在溶液中分散的物質存在的形式是分子、原子或離子,在懸濁液中分散的物質存在的形式是固體小顆粒,在乳濁液中分散的物質存在的形式是小液滴。 3.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作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作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2)相互轉化 (3)判斷方法 ① 觀察法:當溶液底部有剩余溶質存在,且底部剩余溶質的量不再減少時,表明溶液已飽和; ② 實驗法:當溶液底部無剩余溶質存在時,可向該溶液中加入少量溶質,如果不再溶解則表明溶液已飽和; ③ 計算法:當確定某種物質在某溫度下的溶解度數值時,可根據溶解度概念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例關系計算判斷所給溶液是否飽和。 4.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溫度下,某物質在100g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為該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 (2)影響因素① 內因:溶質和溶劑的性質;② 外因:溫度、壓強(氣體) 對于大多數固體物質,溫度越高,溶解度越大;只有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小,如氯化鈉;極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如Ca(OH)2;對于氣體,溫度越低,壓強越大,溶解度越大。 (3) 物質溶解性的難易程度(S表示溶解度) 溶解度越大,表明該溫度下物質的溶解性越強。 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和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 1.概念: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之比。 2.意義:表示溶液中溶質的相對含量,不受外界條件限制。 3.表達式:溶質的質量分數=×100%= ×100%。 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 ×100%。 4.其他相關計算 (1)溶質的質量分數與溶液體積、密度的有關換算: 溶質的質量分數=×100% (2)溶液稀釋問題的計算:m稀釋前×w稀釋前=m稀釋后×w稀釋后 其中,m指溶液的質量;w指溶質的質量分數。 (3) 溶質質量分數與溶液體積、密度的有關換算 (1)溶液質量(m)=溶液體積(V)×溶液密度(ρ) (2) 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一般步驟:計算、稱量、溶解。 (1) 實驗目的:配制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的氯化鈉溶液50 g。 (2) 實驗用品 實驗儀器:藥匙、托盤天平、燒杯、量筒、膠頭滴管、玻璃棒等。 實驗藥品:氯化鈉、蒸餾水。 (3) 實驗裝置及步驟 計算:配制此溶液需要氯化鈉5g,水45_mL(水的質量換算成體積,水的密度為1 g/cm3)。 稱量和量取 固體稱量:用托盤天平稱取所需的氯化鈉,放入燒杯中。 液體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溶解:用量筒量取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鈉的燒杯里,用玻璃棒攪拌。待氯化鈉完全溶解。 裝瓶貼標簽:將配制好的溶液裝在細口瓶中,貼上標簽,標簽上應標注溶液名稱及溶質質量分數。 (4)誤差分析 溶質質量分數分析 原因 操作 偏大 配制的溶液中水的實際體積偏小 量取水的體積時俯視讀數? 量取的水倒入燒杯時濺出 稱取的氯化鈉質量偏大 稱量時右盤放了紙片而左盤未放? 偏小 稱量的固體藥品質量比實際所需質量偏小? 稱量時藥品和砝碼位置放顛倒且使用了游碼? 固體藥品中含有少量的雜質? ?配制的溶液中,溶質質量偏小 固體藥品倒入燒杯時,紙片上有殘留 配制的溶液中,溶劑的實際質量偏大? 量取水的體積時仰視讀數? 燒杯內原來有少量的水? 四、 常見的凈水方法 凈水方法 原理和步驟 沉淀 靜置或加入明礬,吸附水中的懸浮雜質,凝聚成較大的固體顆粒沉淀到水底 過濾 除去水中的不溶性雜質 吸附 除去色素、異味和水中的一些溶解的雜質,常用活性炭 殺菌消毒 加入殺菌劑(漂白粉、ClO2、Cl2等)殺滅水中的病毒、細菌 蒸餾 把水加熱至沸騰,產生的水蒸氣經冷卻形成液態水 例1.(2020·杭州)小金在配制硝酸鉀溶液時得到下表數據,據此分析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序號 溫度/℃ 水的質量/克 加入硝酸鉀的質量/克 所得溶液的質量/克 ① 10 100 40 120.9 ② 60 100 40 140 A.10 ℃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40克 B.②所得溶液一定是60 ℃時硝酸鉀的飽和溶液 C.若通過加熱將①中剩余硝酸鉀全部溶解,則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與加熱前保持一致 D.若將②所得溶液降溫至10 ℃,則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會變小 例2.(2019·杭州)如圖是教材中用來表示電解水過程的示意圖(其中“”“”分別表示O原子和H原子)。分析示意圖,可作出的正確判斷是( ) A.常溫常壓下水可以發生分解反應 B.電解水的最終產物是H、O原子 C.H原子是圖示微粒中的最小微粒 D.O原子只有在通電條件下才能轉化為O2分子 例3.(杭州)下列操作均在室溫下進行,且不考慮水分的蒸發。則溶液中溶質的溶解度和溶質質量分數都發生變化的是( ) A.將一定量硝酸鉀不飽和溶液升溫10 ℃ B.將一定量飽和石灰水升溫10 ℃ C.取一定量蔗糖不飽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 D.取一定量氯化鈉飽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 例4.(杭州)小金在做電解水實驗時,先在水中加入少量含酚酞的硫酸鈉溶液(硫酸鈉溶液呈中性),再通直流電一段時間,現象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用燃著的木條檢驗氣體a,發現木條上火焰熄滅 B.在酒精燈火焰上檢驗氣體b,氣體b不能燃燒 C.與電源負極相連的電極附近的溶液中存在大量OH- D.在此反應中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例5.(杭州)硫酸鎂在工農業以及醫療上有廣泛應用,其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溫度/℃ 10 30 50 70 90 溶解度/g 27.7 39.3 49.0 54.1 51.1 A.硫酸鎂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B.10 ℃時,27.7克硫酸鎂和72.3克水可配制成質量分數為27.7%的硫酸鎂溶液 C.50 ℃時,100克硫酸鎂飽和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為49∶100 D.70 ℃時的硫酸鎂飽和溶液升溫至90 ℃,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增大 1.(2020西湖區一模)冷卻熱飽和溶液常用來提純一些物質,在燒杯中冷卻熱飽和溶液析出晶體過程中,剩余溶液跟冷卻前溶液相比(不考慮水的蒸發)( ) A.變為不飽和溶液 B.溶質質量不變 C.溶質質量分數減小 D.還是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不變 2.(2020拱墅區一模)①中溶液是60℃時含有120g水的NH4Cl溶容液,經過圖示操作后得到18.0gNH4Cl固體,已知60℃和20℃時,NH4Cl的溶解度分別為55.2g和37.2g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①中溶液和②中溶液均為60℃時NH4Cl的不飽和溶液 B.②中溶液和③中溶液分別為60℃和20℃時NH4Cl的飽和溶液 C.①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質質量 D.②中溶液和③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 3.(2020富陽區一模)溫度不變,對100 ml氯化鈉飽和溶液進行如下實驗(如圖所示):實驗一、將燒杯甲中溶液轉移出50ml 到乙燒杯中。實驗二、是把 5g水和 5g氯化鈉分別加入在甲、乙燒杯中。則下列結論不正確的是( ) A. 實驗二后,乙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增大 B. 實驗一后,甲和乙中溶質質量分數相等 C. 實驗二后,甲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 D. 實驗二后,甲和乙溶液中溶質質量相等 4.(2020上城區一模)木糖醇是一種理想的蔗糖替代品,小陳用它和50g的水配制了一杯約50℃糖水給患糖尿病的爺爺飲用。結合表格可以得出的結論有(?? ) ? A.?爺爺想要糖水再甜一點,小陳可以把糖水降溫或加入木糖醇 B.?若想把這杯糖水配到最甜,最多可溶解木糖醇42g ? C.?小陳又配制70℃和50℃的最甜糖水各一杯,兩者溶質質量分數之比為93:84 ? D.?爺爺拿到糖水后發現杯底無固體,小陳判斷糖水還未飽和 5.A、B、C 三只燒杯中分別裝入等質量的水,在相同溫度下,向三只燒杯中分別加入 30g、20g、10g 同種固體物質,充分溶解后,靜置一段時間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B 燒杯中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最大 B.A 燒杯中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 C.恒溫蒸發10g水C燒杯中的溶液可以達到飽和 D.三只燒杯的溶質質量分數關系:A>B>C 6.?(2020余杭區二模)甲、乙兩種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將①②兩支試管中的甲、乙飽和溶液(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體)放進盛有熱水的燒杯里,升高溫度后,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 B.?①②兩溶液均變為不飽和溶液 C.?①溶液質量增加,②溶液質量減少 ? D.?①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大于②溶液 7.?(2020上城區二模)一杯40℃100g硫酸銅飽和溶液,加入1.6g無水硫酸銅粉末,若不考慮溶劑的蒸發與溶解過程中吸放熱的影響,則該溶液與原溶液相比(硫酸銅溶解度隨溫度變化如表)(?? ) ? A.?由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 ? B.?將會析出2.5g藍色晶體 C.?溶質質量變小 D.?溶質的質量分數仍為28.5% 8.根據圖示實驗、部分記錄和溶解度曲線,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無法判斷a中溶液是否為飽和溶液 B.c中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為33.3% C.b中溶液在加熱過程中始終為飽和溶液 D.常用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獲得氯化鈉晶體 9. 下表是A、B、C三種固體物質在不同溫度(t1<t2<t3)時的溶解度,請回答: 溫度(℃) t1 t2 t3 物質A(克) 36.0 36.2 37.3 物質B(克) 31.6 36.2 110.1 物質C(克) 0.165 0.135 0.076 (1) ℃時,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同。 (2)t3 ℃時,分別取等量的B、C飽和溶液于試管甲、乙中(如圖),將試管放入盛有水的燒杯中,向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銨(不考慮試管中水的變化),有固體析出的試管為 (選填“甲”或“乙”)。 (3)t1 ℃時,將10克A固體放入40克水中,充分攪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 10.將30g固體物質X(不含結晶水)投入盛有20g水的燒杯中,攪拌,測得0 ℃、t1℃、t2℃、t3℃時燒杯中溶液的質量分別如圖中A、B、C、D點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A、B兩點對應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較大的是____(填字母編號)。 (2)0 ℃時,物質X的溶解度是____。 (3)A、B、C、D四點對應的溶液中,一定屬于飽和溶液的是____(填字母編號)。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填序號)。 ① t1 ℃時,若向B點對應的燒杯中再加入30g水,攪拌,所得溶液為不飽和溶液 ② 若要從D點對應的溶液中得到全部固體X,可采用降溫結晶的方法 ③ t2 ℃時,將物質X的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溶質的質量可能增大 11、下列是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的實驗圖示。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量取水的操作中,當水面接近所需刻度時,應使用 添加水。 (2)指出圖A中的錯誤操作 。 (3)將圖A中錯誤操作改正后,用托盤天平稱量所需的氯化鈉時,發現托盤天平的指針偏向左盤,接下來的操作應是 。 (4)在其他操作無錯誤的前提下,量取所需要的水時,按圖B進行操作,一定能導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填“偏大”、“不變”或“偏小”)。 (5)圖D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6)實驗室用50g98%的濃硫酸配制成2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質量_____g。配制該溶液的操作方法是_____。 12.如圖表示城市住宅飲水的處理過程。 (1)有一個良好的飲用水源很重要,在地底下的水被稱為地下水。通常情況下,地下水比湖水和河水等地表水有更少的細菌和顆粒污染,其原因是 。 (2)輸送到住宅的宅飲用水,通常有包括不同技術的幾個步驟,如圖中編號①---⑤。其中一定發生化學變化的是步驟 (選填編號);步驟②中,水收集在沉積池中通過 方式讓水更干凈(選填符號)。 A.水中細菌死亡 B.水中加入氧 C.礫石和沙子沉入底部 D.有毒物質被分解 (3)在水的處理過程中,有一步驟是把氯氣加入水中,其目的是 。 (4)如不慎飲用了受污染的水,最有可能引起的健康問題是 (選填符號)。 A.糖尿病 B.艾滋病 C.腹瀉 1.(2019西湖區一模)向盛有50克硝酸鉀的燒杯中加入100克水,充分溶解后現象如圖所示,此時溶液溫度為T℃。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T℃時,燒杯中的溶液的總質量為150克 B.T℃時,硝酸鉀的溶解度一定小于50克 C.若增加燒杯中的水,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不變 D.若使燒杯中的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減小 2.(2019拱墅區一模)20℃時,將等質量的NaCl、KNO3分別放入盛有10g水的兩個燒杯中,充分溶解后如圖甲所示,升溫到50℃時如圖乙所示。NaCl、KNO3在20℃和50℃時的溶解度如表所示,則( ) A.圖甲燒杯①中的溶液為20℃時NaCl的飽和溶液 B.圖乙燒杯①中的溶液為50℃C 時KNO3的飽和溶液 C.圖甲燒杯①中的溶液和圖乙燒杯②中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相等 D.圖甲燒杯②中的溶液和圖乙燒杯①中的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相等 3.(2019上城區一模)小金自制了一個“氣象瓶”,其密閉玻璃容器內裝有硝酸鉀和氯化銨及蒸餾水,當外界溫度改變,物質溶解度相應變化,會展現出不同形態的結晶,當澄清透明的氣象瓶中出現大量晶體時,相關描述正確的是( ) A.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 B.溶解度不變 C.溶劑質量變小 D.溶質質量變小 4.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電解水實驗,并作了以下描述: ① 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鈉(中性),可加快氣體產生的速度; ② 甲、乙兩試管內收集到氣體的質量比約為1∶8; ③ 電解一段時間后,水槽里的溶液呈堿性; ④ 乙試管內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以上描述正確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一杯熱硝酸鉀溶液放在桌面上,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燒杯底部有少量的晶體析出,如圖所示。忽略水的蒸發,下列關于硝酸鉀及其溶液的分析正確的是( ) A.溶液質量不變 B.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變小 C.硝酸鉀的溶解度變大 D.原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 6.現有編號為①、②、③的三個燒杯中均分別盛有100克水,20 ℃時向三個燒杯中分別加入36克、56克、76克的同種物質,充分溶解,實驗結果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①中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B.②③中所得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 C.若②中溶液升溫到30 ℃,溶液的質量一定不變 D.若③中溶液恒溫蒸發,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變大 7.下圖所示為蒸發氯化鈉溶液的實驗過程,其中①→②→③為恒溫蒸發過程,③→④為升溫蒸發過程,②溶液恰好為飽和狀態,分析實驗過程,可以作出的正確判斷是( ) A.在①→②過程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保持不變 B.在②→③過程中,氯化鈉的溶解度不斷增大 C.在③→④過程中,水的質量分數不斷增大 D.在②→④過程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先不變后增大 選項 甲物質 乙物質 y軸表示的含義 A 二氧化錳 過氧化氫溶液 二氧化錳的質量 B t ℃的水 硝酸鉀 t ℃時硝酸鉀的溶解度 C 氯化銀 稀硝酸 氯化銀的質量 D 飽和石灰水 生石灰 溶液的質量 8.向甲物質中逐漸加入乙物質至過量。若x軸表示加入乙物質的質量,則下列選項與下圖不相符合的是( ) 9. 某同學選用氫氧化鈉固體與水配制2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氫氧化鈉溶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① 需稱取氫氧化鈉固體2.0克 ② 稱量前托盤天平應先檢查游碼是否歸零,并調節平衡 ③ 用托盤天平稱量氫氧化鈉固體時,為防止污染托盤,可將氫氧化鈉放在紙上稱量 ④ 選用250 mL量筒量取18 mL的水 ⑤ 存放溶液時,為確保數據準確,將試劑瓶用蒸餾水清洗后,立即倒入所配溶液封存 A. ①④ B.③④⑤ C.④⑤ D.②③⑤ 10. 一水硫酸四氨合銅的化學式為[Cu(NH3)4]SO4·H2O,是一種高效、安全的殺菌劑。它在乙醇-水混合溶劑中的溶解度隨乙醇體積分數的變化曲線如圖甲所示。小明在實驗室以氧化銅為主要原料合成該物質,他設計的合成路線如圖乙所示: 圖甲 圖乙 (1)溶液A中一定存在的溶質為 。 (2)溶液B中含硫酸四氨合銅,“一系列操作”是指向溶液B中加入適量 、過濾、洗滌、干燥等。 11.水和溶液在生活、生產中應用廣泛。請回答下列問題。 (1)水的天然循環既實現了水的自身凈化,又完成了水資源的重新分配。水在天然循環過程中發生了 (選填“物理”或“化學”)變化。 (2)對天然水進行凈化處理,可以得到自來水,將自來水進一步凈化處理得到可直接飲用的水。機場、車站等公共場所設有許多直飲水機,其處理水的過程如下圖所示。 圖中①對應的作用是____(選填字母序號,下同),③對應的作用是____。 A.殺菌消毒 B.過濾 C.吸附雜質 D.蒸餾 (3)含有較多可溶性鈣、鎂礦物質的天然水稱為硬水。生活中為了降低水的硬度并殺菌消毒,可采用的方法是 。 (4)溶液對于生命活動具有重要意義。某同學出現低血糖癥狀時,校醫給他喝了一瓶質量為 20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 25%的葡萄糖水,快速補充糖分。這瓶葡萄糖水中溶質的質量為____克。 (5)右圖是氯化鈉和硝酸鉀兩種固體的溶解度曲線,據圖分析: ① 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的物質是 。 ② 若硝酸鉀晶體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鈉雜質,可采用 的方法提純硝酸鉀。 小華實驗操作考試的題目是: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碳酸鈉溶液并測定其酸堿度.考試時,小華進行了如圖1所示的操作: (1)稱量時C出現了右盤低的現象,則接下來小華的操作是________。 (2)以上實驗的正確操作順序為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小華量取蒸餾水的體積如圖2所示,則小華配制的碳酸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________。 (4)下列原因能導致溶質質量分數偏低的是________(填序號)。 ①碳酸鈉不純 ②稱量時,砝碼和藥品放錯 ③向燒杯中倒水時,有水灑出 ④量取水仰視凹液面最低處讀數 (5)小華用濕潤的pH試紙測定所配制溶液的pH,則結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參考答案 例1.D 例2.C 例3.B 例4.C 例5.C 1.C 2.B 3.A 4.B 5.B 6.C 7.C 8.C 9. (1)t2 (2)甲 (3)20% 10.(1)B (2)20g (3)A、B (4)③ 11、(1)膠頭滴管;(2)砝碼與藥品位置放反了;(3)減少NaCl,直至天平平衡; (4)偏小;(5)攪拌,加快溶解速率;(6)195;計算、量取、溶解。 12.(1)地下水經過了沙石、土壤的過濾(或地表水易被污染)等(2)④⑤,C (3)消毒殺菌(4)C 1.B 2.D 3.D 4.C 5.B 6.B 7.D 8.D 9. B 10.(1)硫酸銅(2)乙醇 11.(1)物理(2)C A (3)煮沸(4)50 (5)① KNO3 ② 降溫結晶 12、(1)繼續加藥品,直至天平平衡;(2)E、C、A、D、B;(3)16%;(4)①②④; (5)偏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