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第8課經濟體制改革2020-2021人教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下冊第三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教學目標1、知道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主要內容;2、知道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3、了解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情況重難點教學重點農村和城市的經濟體制改革。教學難點理解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的基本原則。十一屆三中群會時間:1979.12地點:北京意義:平反冤假錯案:恢復高考制度:偉大的歷史轉折撥亂反正背景:內容: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查學診斷:示標導入:思考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村經歷了哪幾次生產關系的變革或調整?1950土地改革1953-1956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人民公社導學施教一、家庭蘭產承包責任制1.背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和政府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對內改革---農村改革─開始2.目的: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頭遍哨子不買賬,二遍哨子伸頭望,三遍哨子慢慢晃。集合—敲鐘出工一條龍,干活一窩蜂;評分到半夜,吵架鬧轟轟。勞動—集體勞動導學施教一、家庭蘭產承包責任制3.實施:(1)開始: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實行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鳳陽花鼓詞鳳陽地多不打糧,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見鳳陽女出嫁,不見新娘進鳳陽。這段花鼓詞反映了什么?拓展延伸:圖文欣賞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農家孩子在田里拾荒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農民居住的茅草屋“大包干”帶頭人合影小崗村村舍儼然,道路平整視頻欣賞:小崗村的改革導學施教一、家庭蘭產承包責任制3.實施:(2)發展:1983年,基本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導學施教4.意義:一、家庭蘭產承包責任制(1)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2)隨著農業向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發展,農村鄉鎮企業也迅速發展起來,為農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拓展延伸:材料一:“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眾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陳糧,燒陳草,個人富,集體富,國家還要蓋倉庫。”材料二:改革后一年,小崗村第一次向國家交了公糧,還了貸款,人均收入從22元增加到400元,生活有了改善。農業生產得到大發展,農村開始富裕起來。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導學施教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1、城市改革背景:改革在農村取得成功,為繼續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礎,改革的浪潮從農村涌向城市2、開始時間: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加快城市改革。視頻欣賞:國有企業改革導學施教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3、主要內容:(1)把原來單一的公有制經濟,發展為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2)對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逐步擴大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3)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4、中心環節:增強企業活力5、意義:導學施教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通過改革,企業有了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承包責任制,企業的經濟利益、職工的經濟收入與企業經營成果相聯系,企業經營好,職工收入就多,克服了長期以來吃“大鍋飯”的弊病。這就大大調動了企業、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了企業的活力。1、深化改革:導學施教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突破藩籬春雷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2、深化改革的意義:導學施教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利于實現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穩定高速增長,對現代化建設有巨大推動作用,使中國的經濟實力明顯增強。超市中琳瑯滿目的商品拓展延伸:農村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共同點:1)人們有了經營自主權;2)調動了人們的生產積極性;3)克服了分配上的平均主義;4)改變了所有制的形式。拓展延伸:計劃經濟體制與市場經濟體制主要有什么不同?這是兩種根本對立的經濟體制。主要區別有:一是經濟運行的機制不同。計劃經濟是無所不包的國家計劃,市場經濟是市場機制,即價格供求競爭利率等。二是調節經濟的手段不同。前者主要是行政手段,后者主要是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三是調節經濟的方式不同。前者是國家直接調控企業,后者是國家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四是所有制結構不同。前者的所有制結構單一,后者所有制結構多元。五是利益分配不同。前著平均主義嚴重,后者注重效率。家庭蘭產承包責任制目的: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實施:實行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意義: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深化改革意義:深化改革:經濟體制改革背景:改革的浪潮從農村涌向城市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時間:1984年10月,加快城市改革。內容: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中心環節:增強企業活力背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和政府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意義:企業有了經營自主權,增強了企業活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練測促學: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農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A.把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B.引導分散的農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C.實行對個體農業的改造,建立農村集體經濟D.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D練測促學:2.小蕓同學帶著一個研究性學習課題,搜集了“政企分開”“利改稅”“股份制改革”等資料。根據這些信息,判斷她的研究性學習課題是( )A.土地改革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C.國有企業改革D.資產階級性質改革C練測促學:3.1984年3月24日,55位廠長、經理聯名在報紙上發出“請給我們松綁的呼吁。這55人呼吁的主要內容是( )A.實施“一五”計劃B.擴大企業自主權C.進行三大改造D.結束“文化大革命”B謝謝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國有企業改革.wmv 小崗村的改革.wmv 第8課 經濟體制改革課件(26張PPT).pptx 走進新時代.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