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2年高考化學備考建議.rar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2年高考化學備考建議.rar

資源簡介

(共49張PPT)
2011備考
2010-04-09-西城-28題
回歸教材,提升能力。
—《必修2》第102頁
回歸教材
O2
Ag
高聚物Z
Y
X
(三元環)
CH2= CH2
H2O
F
一定條件

H2C—CH2
O
H2C—CH2
OH
OH
H2C—CH2
O
H2C—CH2
OH
OH
+ H2O
2CH2= CH2
H2C—CH2
O
+ O2
Ag
2
反應物的原子全部轉化為期望的最終產物。
“Ⅰ”是符合“原子經濟”要求的合成路線。
高聚物Z
Y
X
(三元環)
CH2= CH2
Cl2+H2O
II
Ca(OH)2
ClCH2CH2OH
H2O
F
一定條件
CH2= CH2 +
Cl2+H2O
ClCH2CH2OH + HCl
H2C—CH2
O
H2C—CH2
OH
OH
+ H2O
ClCH2CH2OH+
+ 2H2O
H2C—CH2
O
+ CaCl2
HCl+
Ca(OH)2
CH2=CH2+
+ H2O
H2C—CH2
O
+ CaCl2
Cl2 +
Ca(OH)2
總的反應可表示為:
“Ⅱ”是不符合“原子經濟”要求的合成路線。
與“Ⅰ”同:
2010-04-09-西城-28題
原題解析
① 3條合成路線中,你認為符合“原子經濟”要求的合成路線是(填序號“I”、“II”或“III”) 。
② X的結構簡式是 。
③ 1 mol F在O2中充分燃燒,生成CO2 和H2O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8∶3,消耗7.5 mol O2,其核磁共振氫譜中有3個吸收峰,且能與NaHCO3反應生成CO2。
F分子中含有的含氧官能團的名稱是 。
Y+F→Z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轉化關系提供官能團信息
提供求F分子式信息
提供碳骨架及官能團定位信息
① A→B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② B→C的反應中,B分子在加熱條件下脫去一個水分子,生成C;C分子中只有1個碳原子上無氫原子。C的結構簡式是 。
③ P的結構簡式是 。
④ 符合下列條件的B的同分異構體共有(填數字) 種。
a.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為M和N b.一定條件下M可以轉化為N
提供碳骨架及官能團定位信息
提供碳骨架及官能團定位信息
提供碳骨架及官能團定位信息
提供碳骨架及官能團定位信息
陌生反應提供官能團轉化信息
指定了設計合成路線的表達方式
陌生反應提供官能團轉化信息
提供求分子式信息
提供官能團信息
目標化合物的分子結構
28.(20分)有機化合物F是合成電子薄膜材料高聚物Z 和增塑劑P的重要原料。
(1)某同學設計了由乙烯合成高聚物Z的3條路線(I、II、III)如下圖所示。
Cl2
III
O2
Ag
H2O
NaOH、△
高聚物Z
Y
X
(三元環)
CH2= CH2
Cl2+H2O
II
Ca(OH)2
ClCH2CH2OH
H2O
F
一定條件
CH2ClCH2Cl

① 3條合成路線中,你認為符合“原子經濟”要求的合成路線是(填序號“I”、“II”或“III”) 。
② X的結構簡式是 。
給出要評價的3條合成路線
轉化關系提供官能團轉化信息
找到3個熟悉的反應關系
③ 1 mol F在O2中充分燃燒,生成CO2 和H2O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8∶3,消耗7.5 mol O2,其核磁共振氫譜中有3個吸收峰,且能與NaHCO3反應生成CO2。
F分子中含有的含氧官能團的名稱是 。
Y+F→Z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R-CHO +
OH-
R'
-CH2-CHO
R―CH―CH―CHO
OH
R'
(2)已知:
*
陌生反應提供官能團轉化信息
(R、R‘代表烴基或氫原子)
提供求F分子式信息
提供碳骨架及官能團定位信息
F
濃硫酸、△
P
(C24H38O4)
C
D
OH-

B
A
H2
Ni、△
合成P的路線如下圖所示。D分子中有8個碳原子,其主鏈上有6個碳原子,且分子內只含有兩個 —CH3。
*
轉化關系提供官能團及定位信息
提供D的碳骨架信息
① A→B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② B→C的反應中,B分子在加熱條件下脫去一個水分子,生成C;C分子中只有1個碳原子上無氫原子。C的結構簡式是 。
③ P的結構簡式是 。
提供C碳骨架及官能團定位信息
*
④ 符合下列條件的B的同分異構體共有(填數字) 種。
a.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為M和N
b.一定條件下M可以轉化為N
非晶態Co-B合金
RCH=CHCHO+H2 RCH=CHCH2OH
⑤ 已知:
(R代表烴基或氫原子)
CH
CHCH2OH
A的同系物W的相對分子質量為44。請參照示例寫出以W和另一種有機物為原料合成肉桂醇( )的合成路線: 。
試劑1
試劑2
反應物
產物1
產物2……
條件2
條件1
(示例: )
提供寫同分異構體的限制條件
陌生反應提供官能團轉化信息
指定了設計合成路線的表達方式
*
目標化合物的分子結構
提供官能團信息
提供求分子式信息
標記設問中的信息(同時標在框圖上)
整體進入
初步拆分問題
獲取信息
思考如何應用信息解決問題
小結 1
*
任務1
評價給出的3條合成路線,是否符合“原子經濟”的要求?
“簡單而言,化學反應就是原子重新組合的過程。按綠色化學的原則,最理想的 “原子經濟”就是反應物的原子全部轉化為期望的最終產物,這時原子利用率為100%。”
—《選修2》第101頁
(1)某同學設計了由乙烯合成高聚物Z的3條路線(I、II、III)如下圖所示。
Cl2
III
O2
Ag
H2O
NaOH、△
高聚物Z
Y
X
(三元環)
CH2= CH2
Cl2+H2O
II
Ca(OH)2
ClCH2CH2OH
H2O
F
一定條件
CH2ClCH2Cl

① 3條合成路線中,你認為符合“原子經濟”要求的合成路線是(填序號“I”、“II”或“III”) 。
給出要評價的3條合成路線
轉化關系提供官能團轉化信息
找到3個熟悉的反應關系
聯想《選修2》第102頁
—《必修2》第102頁
O2
Ag
高聚物Z
Y
X
(三元環)
CH2= CH2
H2O
F
一定條件

H2C—CH2
O
H2C—CH2
OH
OH
H2C—CH2
O
H2C—CH2
OH
OH
+ H2O
2CH2= CH2
H2C—CH2
O
+ O2
Ag
2
反應物的原子全部轉化為期望的最終產物。
“Ⅰ”是符合“原子經濟”要求的合成路線。
—《必修2》第102頁
高聚物Z
Y
X
(三元環)
CH2= CH2
Cl2+H2O
II
Ca(OH)2
ClCH2CH2OH
H2O
F
一定條件
CH2= CH2 +
Cl2+H2O
ClCH2CH2OH + HCl
H2C—CH2
O
H2C—CH2
OH
OH
+ H2O
ClCH2CH2OH+
+ 2H2O
H2C—CH2
O
+ CaCl2
HCl+
Ca(OH)2
CH2=CH2+
+ H2O
H2C—CH2
O
+ CaCl2
Cl2 +
Ca(OH)2
總的反應可表示為:
“Ⅱ”是不符合“原子經濟”要求的合成路線。
與“Ⅰ”同:
Cl2
III
H2O
NaOH、△
高聚物Z
Y
CH2= CH2
F
一定條件
CH2ClCH2Cl
CH2= CH2 +
H2C—CH2
Cl
Cl
Cl2
NaOH
+ 2H2O
H2C—CH2
OH
OH
H2C—CH2
Cl
Cl

+ 2HCl
“Ⅲ”是不符合“原子經濟”要求的合成路線。
小結 2
體現對“綠色化學”思想的考查
原子經濟
按綠色化學的原則,最理想的 “原子經濟”就是反應物的原子全部轉化為期望的最終產物,這時原子利用率為100%。”
綠色化學
綠色化學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上減少和消除工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
循環經濟
將分離最終得到的副產物,循環利用于制備目標產物。
① 3條合成路線中,你認為符合“原子經濟”要求的合成路
線是(填序號“I”、“II”或“III”) 。
② X的結構簡式是 。

H2C—CH2
O
任務2
F的結構簡式的確定
縮聚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③ 1 mol F在O2中充分燃燒,生成CO2 和H2O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8∶3,消耗7.5 mol O2,其核磁共振氫譜中有3個吸收峰,且能與NaHCO3反應生成CO2。
F分子中含有的含氧官能團的名稱是 。
*
提供求F分子式信息
提供碳骨架及官能團定位信息
CXHYOZ+7.5 O2 8CO2+3H2O
C8H6O4
有3種氫原子
有2個-COOH
—COOH
—COOH
羧基
R
R
提取原型


H
F
推斷F的結構簡式:
分子式
官能團
碳骨架官能團位置
C8H6O4
F的結構簡式
小結 3
獲取有效信息,推斷結構簡式。Ⅱ
羧基在苯基上定位
羧基-COOH
(苯基)
—COOH
—COOH
燃燒反應的數據
核磁共振氫譜
通過相似性聯想,提取原型。
以苯為母體的結構對稱分析
重溫
R
R


R
R
R




R
苯環上連有兩個相同的取代基時:苯環上的一溴取代物有 ?種
2種
3種
1種







R
R
R
R,
R,
R,




苯環上連有兩個不同的取代基時:苯環上的一溴取代物有 ?種
2種
4種
4種
培養結構對稱分析能力
以苯、乙烯(碳碳雙鍵)為母體的結構對稱分析。
(強化意識、養成習慣)
繼續強化
Y+F→Z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CH2CH2
OH
HO
—COOH
—COOH
n
+ n
一定條件
+(2n -1)H2O
CH2CH2
O—
H—O
[
C
O
C
O

]
n
OH
CH2CH2
OH
HO
—COOH
—COOH
掌握縮聚反應的特點,逆推單體。Ⅱ
任務3
A和B的結構簡式的確定
R’—CH2—CHO
—CH—CHO
R’
、—H
R—CH
O
R—CH
O
—CH—CHO
R’
R—CH
O
H
R-CHO +
OH-
R'
-CH2-CHO
R―CH―CH―CHO
OH
R'
(2)已知:
陌生反應提供官能團轉化信息
(R、R‘代表烴基或氫原子)
化學鍵的變化
R-CHO +
OH-
R'
-CH2-CHO
R―CH―CH―CHO
OH
R'
(2)已知:
陌生反應提供官能團轉化信息
(R、R‘代表烴基或氫原子)
F
濃硫酸、△
P
(C24H38O4)
C
D
OH-

B
A
H2
Ni、△
合成P的路線如下圖所示。D分子中有8個碳原子,其主鏈上有6個碳原子,且分子內只含有兩個 —CH3。
*
轉化關系提供官能團及定位信息
提供D的碳骨架信息
推A、B結構的突破口
D分子中有8個碳原子,其主鏈上有6個碳原子,且分子內只含有兩個 —CH3。
R-CHO +
OH-
R'
-CH2-CHO
R―CH―CH―CHO
OH
R'
F
濃硫酸、△
P
(C24H38O4)
C
D
OH-

B
A
H2
Ni、△


B、C分子中均有8個碳原子
1mol B是由2mol A生成的產物
CH3CH2CH2CHO
CH3CH2CH2
CH3CH2
CH3CH2CH2
CH2CH3
掌握“代換”方法
R-CHO +
OH-
R'
-CH2-CHO
R―CH―CH―CHO
OH
R'
CH3CH2CH2
CH2CH3
B
―CH―CH―CHO
OH
CH3CH2CH2
CH2CH3
CH3CH2CH2
CH2CH3
① A→B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CH3CH2CH2CHO
A
B
―CH―CH―CHO
OH
CH3CH2CH2
CH2CH3
2CH3CH2CH2CHO
OH-
CH3CH2CH2
CH3CH2
任務4
C和P的結構簡式的確定
② B→C的反應中,B分子在加熱條件下脫去一個水分 子,生成C;C分子中只有1個碳原子上無氫原子。
F
濃硫酸、△
P
(C24H38O4)
C
D
OH-

B
A
H2
Ni、△
―CH―CH―CHO
OH
CH3CH2CH2
CH2CH3
B
OH
H
―CH=C―CHO
CH3CH2CH2
CH2CH3
C
CH2CHCH2OH
CH3CH2CH2
CH2CH3
D
—COOH
—COOH
F
CH2CHCH2O
CH3CH2CH2
CH2CH3
OC —
OC —
CH2CHCH2O
CH3CH2CH2
CH2CH3
P
C24H38O4
任務5
推斷B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
④ 符合下列條件的B的同分異構體共有(填數字) 種。
a.在酸性條件下水解為M和N
b.一定條件下M可以轉化為N
—OCH2—CH2CH2CH3
C
O
CH3CH2CH2

—OCH2—CHCH3
C
O
CH3CH

CH3
CH3
有一個酯基
―CH―CH―CHO
OH
CH3CH2CH2
CH2CH3
B
M為醇、N為羧酸,均含4C
2
-C3H7
任務6
設計合成路線
CH
CHCH2OH
肉桂醇
W + 有機物
原料
目標化合物的分子結構
非晶態Co-B合金
RCH=CHCHO+H2 RCH=CHCH2OH
⑤ 已知:
(R代表烴基或氫原子)
CH
CHCH2OH
A的同系物W的相對分子質量為44。請參照示例寫出以W和另一種有機物為原料合成肉桂醇( )的合成路線: 。
試劑1
試劑2
反應物
產物1
產物2……
條件2
條件1
(示例: )
陌生反應提供官能團轉化信息
*
提供分子式信息
提供官能團信息
CH3CH2CH2CHO
Mr(CnH2nO )=44 44–29=15
CH3

CH3CHO

目標化合物的分子結構
指定了設計合成路線的表達方式
W
CH
CHCH2OH
非晶態Co-B合金
RCH=CHCHO+H2 RCH=CHCH2OH
R-CHO +
OH-
R'
-CH2-CHO
R―CH―CH―CHO
OH
R'
(R、R‘代表烴基或氫原子)
H
H
CH3CHO
—CHO
逆推
逆推
逆推
逆推
目標化合物的分子結構
原料化合物的分子結構
學會“代換”
學會“模仿”
第2次使用陌生反應信息
CH
CHCH2OH
A的同系物W的相對分子質量為44。請參照示例寫出以W和另一種有機物為原料合成肉桂醇( )的合成路線: 。
試劑1
試劑2
反應物
產物1
產物2……
條件2
條件1
(示例: )
CH3CHO

OH–
—CHO
—CHCH2CHO
OH

CH=CHCHO
非晶態Co-B合金
H2

CH=CHCH2OH
觀察目標化合物的分子結構
由目標產物逆推原料分子,設計合成路線
優化合成路線
碳骨架特征、官能團種類與數目
碳骨架構建、官能團引入
綠色合成思想 原子經濟
設計合成路線
(1)①(2分)I ②(2分)
③(2分)羧基
(2)①(2分)
H2C—CH2
O
CH2CH2
OH
HO
—COOH
—COOH
n
+ n
一定條件
+(2n -1)H2O
CH2CH2
O—
H—O
[
C
O
C
O

]
n
OH
(2分)
―CH―CH―CHO
OH
CH3CH2CH2
CH2CH3
2CH3CH2CH2CHO
OH-
答案:
②(2分)
③(2分)
④(2分)2
⑤(4分)
―CH=C―CHO
CH3CH2CH2
CH2CH3
CH2CHCH2O
CH3CH2CH2
CH2CH3
OC —
OC —
CH2CHCH2O
CH3CH2CH2
CH2CH3
CH3CHO

OH–
—CHO
—CHCH2CHO
OH

CH=CHCHO
非晶態Co-B合金
H2

CH=CHCH2OH
找物質
找官能團
找結構
特征反應
核磁共振氫譜:確定碳骨架、
官能團位置
同分異構信息:同上
反應信息:確定官能團位置
結構信息:確定碳骨架
新反應信息:同上
官能團數目
官能團位置
(從碳骨架到位置)
先結合簡單實例,再分析試題
目的:理解試題、學習策略、樹立信心
2011備考
找題做題不如查缺補漏。
多補一個漏,勝算就多一分。
學會“代換”
學會“模仿”(共51張PPT)
《化學實驗探究專題》舉例
例3.以性質探究為目的的化學實驗題
2011《北京卷考試說明》“參考樣題”中
【試題66】(2009年第27題)
2011-北京卷第27題
例4.依據實驗事實進行實驗探究
某學習小組探究濃、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對強弱的,按下圖裝置進行試驗(夾持儀器已略去)。實驗表明濃硝酸能將氧化成,而稀硝酸不能氧化。由此得出的結論是濃硝酸的氧化性強于稀硝酸。
可選藥品:濃硝酸、3mo/L稀硝酸、蒸餾水、濃硫酸、氫氧化鈉溶液及二氧化碳
例3.2011《北京卷考試說明》“參考樣題”中【試題66】(2009年第27題)
(1)實驗應避免有害氣體排放到空氣中,裝置③、④、⑥中放的藥品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滴加濃硝酸之前的操作時檢驗裝置的氣密性,加入藥品,打開彈簧夾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裝置①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
(4)裝置②的作用是 ,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
(5)該小組得出的結論依據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
已知:氫氧化鈉溶液不與NO反應,能與NO2反應。
2NO2 + 2NaOH = NaNO3 + NaNO2 + H2O
(6)實驗結束后,同學們發現裝置①中溶液呈綠色,而不顯藍色。甲同學認為是該溶液中硝酸銅的質量分數較高所致,而乙同學認為是該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氣體。同學們分別設計了一下4個實驗來判斷兩種看法是否正確。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選填序號字母)________ 。
a.加熱該綠色溶液,觀察顏色變化
b.加水稀釋綠色溶液,觀察顏色變化
c.向該綠色溶液中通入氮氣,觀察顏色變化
d.向飽和硝酸銅溶液中通入濃硝酸與銅反應產生的氣體,觀察顏色變化
突出實驗思維的整體性:
從實驗的整體性入手分析,即“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裝置的作用→實驗操作過程→實驗現象→實驗結論→異常現象的分析”。
實驗目的→確定主反應(反應原理)→實驗裝置的作用
→實驗操作過程→實驗現象→實驗結論
前準備
后處理
主反應
【分析】(09北京27)某學習小組探究濃、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對強弱的,按下圖裝置進行試驗(夾持儀器已略去)。實驗表明濃硝酸能將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結論是濃硝酸的氧化性強于稀硝酸。
可選藥品:濃硝酸、3mo/L稀硝酸、蒸餾水、濃硫酸、氫氧化鈉溶液及二氧化碳已知:氫氧化鈉溶液不與NO反應,能與NO2反應。
2NO2 + 2NaOH = NaNO3 + NaNO2 + H2O
目的
原理
結論
信息
將實驗原理隱藏在實驗結論中,由實驗結論可知:本實驗原理是利用還原劑NO不被稀硝酸氧化,而被濃硝酸氧化這一實驗事實來判斷出濃稀硝酸氧化性的強弱。
實驗方案信息的來源
關鍵是審題
分析實驗裝置信息
NO2
NO
NO
基礎知識的再現
NO2
陌生中找熟悉
前準備
后處理
分析實驗裝置的作用
按“準備裝置→主反應裝置→后處理裝置”三個階段進行分析,圖中①、②裝置是準備裝置(制備NO),③、④裝置是主反應裝置(濃、稀硝酸分別與NO混合),⑤、⑥裝置是后處理裝置(尾氣吸收)
主反應
制備NO
尾氣吸收
濃、稀硝酸分別與NO混合
一般操作步驟是:連接裝置→檢驗裝置氣密性→裝藥品→進行實驗。此實驗涉及NO遇空氣變色的性質,因此在進行實驗之前需進行排盡整套裝置中的空氣的操作。
可選藥品:濃硝酸、3mo/L稀硝酸、蒸餾水、濃硫酸、氫氧化鈉溶液及二氧化碳。
分析實驗操作順序
可選藥品:濃硝酸、3mo/L稀硝酸、蒸餾水、濃硫酸、氫氧化鈉溶液及二氧化碳
NO2
H2O
NO
NO2
NO
CO2
關閉彈簧夾
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3NO2+H2O=2HNO3+NO
NO2
NO
濃HNO3
稀HNO3
NaOH溶液
(1)實驗應避免有害氣體排放到空氣中,裝置③、④、⑥中盛 放的藥品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滴加濃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檢驗裝置的氣密性,加入藥品,打開彈簧夾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mol/L稀硝酸、濃硝酸、氫氧化鈉溶液
通入CO2一段時間,關閉彈簧夾,將裝置⑤中導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燒瓶內
典型錯例:
(2)向裝置中吹氣體,若從導管中有氣泡冒出,則裝置的氣 密性好; 檢驗裝置的氣密性
(為達到實驗目的)
(2)滴加濃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檢驗裝置的氣密性,加入藥品,打開彈簧夾后
(3)裝置①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典型錯例:
(3)3Cu+8HNO3(濃)= 3Cu(NO3)2+2NO2↑+4H2O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
Cu+2HNO3(濃)= Cu(NO3)2+ H2↑
(4)裝置②的作用是 ,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將NO2轉化為NO
3NO2+H2O=2HNO3+NO
典型錯例:
(4)①干燥NO2、除水、除雜
② NO2+H2O=HNO3+NO
5NO2+2H2O=4HNO3+NO
NO2+2HNO3=3NO+H2O
(5)該小組得出的結論依據的實驗現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裝置③中液面上方氣體仍為無色,裝置④中液面上方氣體由無色變為紅棕色
典型錯例:
(5)裝置⑤收集到無色氣體,裝置⑥有氣泡
對比實驗
(6)實驗結束后,同學們發現裝置①中溶液呈綠色,而不顯藍色。甲同學認為是該溶液中硝酸銅的質量分數較高所致,而乙同學認為是該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氣體。同學們分別設計了以下4個實驗來判斷兩種看法是否正確。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選填序號字母) 。
a.加熱該綠色溶液,觀察顏色變化
b.加水稀釋該綠色溶液,觀察顏色變化
c.向該綠色溶液中通入氮氣,觀察顏色變化
d.向飽和硝酸銅溶液中通人濃硝酸與銅反應產生的氣體,觀察顏色變化
c(Cu2+)變小,c(NO2)變小
a c d
變量:c(Cu(NO3)2) ;c(NO2)
【討論】此問主要考的是什么?
實驗設計→條件控制(單一變量控制)→滲透化學研究方法
溶有NO2所至。
結論:
c(Cu2+)不變,c(NO2)變小
(變藍)
c(Cu2+)不變,c(NO2)變小
(變藍)
c(Cu2+)不變,c(NO2)變大
(變綠)
a
c
d
探究濃、稀硝酸的氧化性相對強弱
濃硝酸能氧化NO為NO2,稀硝酸不能氧化NO。
濃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強
控制變量: ①中溶液呈綠色,而不顯藍色。
控制變量:開始實驗之前要排凈裝置中的空氣;(保護NO)通入CO2一段時間,關閉彈簧夾,
將裝置⑤中導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燒瓶內。
③液面上方氣體仍為無色
④液面上方氣體由無色變為紅棕色
【實驗原理】
【實驗目的】
【實驗裝置】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異常現象分析】
根據西城高三化學進修紀錄整理
2009年高考北京卷《理科試題分析》【試題】 27
要素
目的
原理
裝置
步驟
現象
解釋
結論
各部分
的作用
已知:反應(雜質)
未知:給信息
看懂:思考為什么?
明確:劃出
看懂:不可忽略
實驗綜合題
異常現象分析
依據
補充
不要急于作答
分析策略
回扣到裝置的作用上
根據海淀高三化學進修紀錄整理
目的
原理
裝置
步驟
現象
解釋
結論
各部分
的作用
異常現象分析
依據
補充
非選擇題
實驗綜合題
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
裝置流程圖、表


信息量大
思維指向性差,處理時易混亂、無序
信息分步處理,分散、有序
思維指向性好
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
注意把前后
信息分步融入
文字信息
抓住關鍵部位
把文字信息補入圖中
文字信息
破解關鍵部位,有效作答。
根據海淀高三化學進修紀錄整理
解答策略
1.文字表達
某步
清楚明白
準確規范(描述現象、
問結論就找目的、……)
貼切(答出題目關鍵點)
2.化學用語準確表達
3.盡可能不空答
選擇題:可漏選;不可錯選
方程式
作用
操作
現象
解釋
結論
目的
原理
裝置
步驟
現象
解釋
結論
異常現象分析
要素
設問
解釋
根據海淀高三化學進修紀錄整理
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金從武老師提供
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金從武老師提供
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金從武老師提供
銅與濃硝酸反應得到的溶液
09-北京-27
潮解的硝酸銅飽和硝酸銅溶液為藍色
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金從武老師提供
銅與濃硝酸反應得到的溶液為綠色
向藍色的硝酸銅稀溶液中通入NO2
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金從武老師提供
通入NO2后
通入NO2前
d.向飽和硝酸銅溶液中通入濃硝酸與銅反應產生的氣體,觀察顏色變化
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金從武老師提供
稀的硝酸銅溶液
通入NO2前
銅與濃硝酸反應得到的溶液
稀的硝酸銅溶液
通入NO2后
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金從武老師提供
09-北京-27
綠色的硝酸銅溶液加熱后變成藍色,上方有紅棕色的NO2生成
a.加熱該綠色溶液,觀察顏色變化
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金從武老師提供
答案:
(1)3 mol/L稀硝酸、濃硝酸、氫氧化鈉溶液
(2)通入CO2一段時間,關閉彈簧夾,將裝置
⑤中導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燒瓶內
(3)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4)將NO2轉化為NO
3NO2+H2O=2HNO3+NO
(5)裝置③中液面上方氣體仍為無色,裝置④
中液面上方氣體由無色變為紅棕色
(6)a c d
2009年高考北京卷《理科試題分析》【試題】 27
摘自 北京教育考試院編 第204-206頁
2009年高考北京卷《理科試題分析》【試題】 27
2011年北京卷《考試說明》【試題66】 (09北京27)
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重視實驗數據的分析和處理,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啟示:
命題的導向
研究物質性質試題的解題模式
北師大實驗中學金從武老師提供
2011-北京卷第27題
例4.依據實驗事實進行實驗探究
本題的創新在于不是由考生自己提出假設,而是通過信息給出方式提示了實驗探究的全過程,引導考生依據本題提供的不同觀點和化學實驗事實,分析裝置中存在的微粒及發生的化學反應,設計實驗對不同觀點進行求證,得出結論。這樣命題,對教學中指導學生以實驗為依據,進行化學反應實質的探究,有良好的導向。
甲、乙兩同學為探究SO2與可溶性鋇的強酸鹽能否反應生成白色BaSO3沉淀,用下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夾持裝置和A中加熱裝置已略,氣密性已檢驗)。
操 作 現 象
關閉彈簧夾,滴加一定量
濃硫酸,加熱 A中有白霧生成,銅片表面產生氣泡
B中有氣泡冒出,產生大量白色沉淀
C中產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方略顯淺棕色并逐漸消失
打開彈簧夾,通入N2,停止加熱,一段時間后關閉 ——————
從B、C中分別取少量白色沉淀,加稀鹽酸 均未發現白色沉淀溶解
實驗操作和現象:
有白霧生成
大量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略顯淺棕色并逐漸消失
突破口是A中的白霧進入B裝置溶液中,生成了硫酸根離子、氫離子。
存在哪些微粒
(1)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2)C中白色沉淀是    ,該沉淀的生成表明SO2具有    性。
(3)C中液面上方生成淺棕色氣體的化學方程式是    。
BaSO4
還原
(4)分析B中不溶于稀鹽酸的沉淀產生的原因,
甲認為是空氣參與反應,乙認為是白霧參與反應。
① 為證實各自的觀點,在原實驗基礎上:
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該操作是
    ;
乙在A、B間增加洗氣瓶D,D中盛放的試劑是
    。
通N2 一段時間,排除裝置中的空氣
飽和NaHSO3溶液
甲要設計沒有空氣參與反應的實驗操作
乙要設計沒有白霧參與反應的實驗操作
(4)分析B中不溶于稀鹽酸的沉淀產生的原因,甲認為是空氣參與反應,乙認為是白霧參與反應。
① 為證實各自的觀點,在原實驗基礎上:
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該操作是

乙在A、B間增加洗氣瓶D,D中盛放的試劑是    。
② 進行實驗,B中現象:
甲 大量白色沉淀
乙 少量白色沉淀
檢驗白色沉淀,發現均不溶于稀鹽酸。結合離子方程式解釋實驗現象異同的原因:
    。
通N2 一段時間,排除裝置中的空氣
飽和NaHSO3溶液
白霧的量遠多于裝置中O2的量


(5)合并(4)中兩同學的方案進行實驗。B中無沉淀生成,而C中產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結論是
    。
SO2與可溶性鋇的強酸鹽不能反應生成BaSO3沉淀
本題要求考生依據本題給出的實驗裝置、實驗操作及實驗現象,去分析為什么“B中產生大量白色沉淀”? “A中有白霧生成”對B中產生大量白色沉淀有什么影響?據此推斷出各裝置中究竟存在哪些微粒、發生了哪些化學反應,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突破口是A中的白霧進入B裝置溶液中,生成了硫酸根離子、氫離子,溶液中的Ba2+與SO42-離子發生的離子反應為

突出了以實驗事實為依據,進行化學反應實質的探究。
在“(4)分析B中不溶于稀鹽酸的沉淀產生的原因”時,本題給出了甲、乙的不同觀點(可理解為提出了“假設”),要求考生為證實各自的觀點,在原實驗基礎上,按要求設計實驗來驗證“假設”(甲要設計沒有空氣參與反應的實驗操作,而乙則要設計沒有白霧參與反應的實驗操作),再依據②進行實驗的看到的實驗現象(實為實驗求證),分析B中甲、乙實驗現象異同的原因。合并⑷中兩同學的方案進行實驗。B中無沉淀生成,而C中產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結論:SO2與可溶性鋇的強酸鹽不能反應生成白色BaSO3沉淀。
答案
(1)
(2)BaSO4 還原
(3)
(4)① 通N2 一段時間,排除裝置中的空氣
飽和NaHSO3溶液
② 甲: ,
乙:
白霧的量遠多于裝置中O2的量
(5)SO2與可溶性鋇的強酸鹽不能反應生成BaSO3沉淀
本題提供了依據實驗事實進行實驗探究的一個示例。結論是從化學實驗得到的,考生要依據試題給出的實驗證據來思考化學問題,依據化學實驗事實,去分析化學反應的實質。
啟示
對實驗題的研究還在繼續(共48張PPT)
基礎訓練 1994-MCE-35
《基礎訓練小專題》舉例
“代換”方法的應用
【例2】
詳見4.四、附件- 1.解有機化學題的基本方法
經驗交流
相似性模仿
相似性聯想
“代換”方法的應用
基礎訓練
綜合訓練
經驗交流
菠蘿酯是一種具有菠蘿香氣的食用香料,是化合物甲
與苯氧乙酸 發生酯化反應的產物。
(1)甲一定含有的官能團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8 g甲完全燃燒可產生0.3 mol CO2和0.3 mol H2O,甲蒸氣對氫氣的相對密度是29,甲分子中不含甲基,且為鏈狀結構,其結構簡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苯氧乙酸有多種酯類的同分異構體,其中能與FeCl3溶液發生顯色反應,且有2種一硝基取代物的同分異構體是(寫出任意2種的結構簡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011北京卷《考試說明》“參考樣題”【試題58】08-京-25
綜合訓練
(4)已知:
菠蘿酯的合成路線如下:
①試劑X不可選用的是(選填字母)____。
a.CH3COONa溶液 b.NaOH溶液 c.NaHCO3溶液 d.Na
②丙的結構簡式是_____________,反應Ⅱ的反應類型是________。
③反應Ⅳ的化學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菠蘿酯是一種具有菠蘿香氣的食用香料,是化合物甲
與苯氧乙酸 發生酯化反應的產物。
(1)甲一定含有的官能團的名稱是________。
(2)5.8 g甲完全燃燒可產生0.3 mol CO2和0.3 mol H2O,甲蒸氣對氫氣的相對密度是29,甲分子中不含甲基,且為鏈狀結構,其結構簡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羥基
CH2=CH-CH2-OH
Mr(甲)=29×2=58, n(甲)= 5.8 g÷ 58 g/mol=0.1mol
Cx HyO z→ CO2 + H2O
0.1mol 0.3mol 0.3mol
→C3H6O
1mol 3mol 3mol
→ C3H6Oz
58-36-6=16
Z=1
→CH2=CH-CH2-OH
不含甲基、鏈狀
1
含羥基
(3)苯氧乙酸有多種酯類的同分異構體,其中能與FeCl3溶液發生顯色反應,且有2種一硝基取代物的同分異構體是(寫出任意2種的結構簡式)______________。
C8H8O3
有酚羥基
有酯基
C8H8O3

C2H4O3
C O2
C2 H3O2
H O

C6H4

C H3
(答對其中任意兩個均給分)
兩個取代基的相對位置
(4)已知:
菠蘿酯的合成路線如下:
①試劑X不可選用的是(選填字母)____。
a.CH3COONa溶液 b.NaOH溶液 c.NaHCO3溶液 d.Na
②丙的結構簡式是_____________,反應Ⅱ的反應類型是________。
③反應Ⅳ的化學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
H -
-CH2COOH
Cl-CH2COOH
逆推
取代反應
CH2=CH-CH2-OH
相似性模仿
酯化反應
NaOH溶液
Na
相似性聯想
Na
Cl
(4)已知:
菠蘿酯的合成路線如下:
①試劑X不可選用的是(選填字母)____。
a.CH3COONa溶液 b.NaOH溶液 c.NaHCO3溶液 d.Na
②丙的結構簡式是_____________,反應Ⅱ的反應類型是________。
③反應Ⅳ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c
ClCH2COOH
取代反應
(1) 羥基
(2) CH2=CH-CH2-OH
(3)
(4) ① a c
② ClCH2COOH取代反應

(答對其中任意兩個均給分)
【答案】
試劑的選用
新信息及框圖
書寫酯化的化學方程式
同分異構體及結構簡式
“相似”
“逆推”
對化學思維方法的考查
以綜合有機化學知識為載體
官能團名稱及求分子式
“加減”
2011年《北京卷考試說明》參考樣題中【試題58】
②書寫甲的結構簡式時出現的錯誤主要有:
一是審題不清,將結構簡式錯寫成分子式(C3H60);
二是忽略了不含甲基的限制,錯寫成 、
CH3―CH=CH―OH等;
CH3
CH
=CH2
OH
①官能團名稱書寫有誤:
一是將“羥基”寫成“酚羥基”,通過題干信息只能判斷甲含羥基,再通過(2)的信息才能判斷為“醇羥基”或“酚羥基”;
二是少數學生錯寫成“醇基”、“醛基”及“羧基”等;
三是“羥”字寫錯,偏旁反寫。
典型錯誤分析
三是碳的價態書寫有誤,錯寫成CH2=CH2―CH2―OH 等
③書寫苯氧乙酸的酯類同分異構體結構簡式,出現由于審題不清、苯環上官能團和取代基位置判斷有誤、碳的價態有誤等,錯寫成:
OH
CH2COOH
CH3
OH
—OH
—CHO
OH
COOCH2
OH
CH3OOCH
OH
—NO2
COOCH3
④第(4)小題中,反應Ⅱ的反應類型錯為“加成”、“氧化”,“取代”錯寫成“取化”等;合成菠蘿酯的酯化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不寫可逆號、丟失反應條件、生成物漏寫“H2O”等。
本題的難度為0.66,屬于中等難度題中較容易的題型。
啟示: 仍需要考生在備考復習中加強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尤其是官能團的名稱、結構、性質,同分異構體結構簡式及有機化學方程式的書寫,要適當進行強化訓練。
綜合訓練
有機化合物D常用于香料工業和電鍍工業。D的合成過程如圖所示:
已知:
(1)① A中含氧官能團的名稱是 。
② A可以發生的反應是 (填字母)。
a.還原反應 b.消去反應 c.水解反應 d.取代反應
(2)B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經質譜分析相對分子質量為58;分子中含有碳氧雙鍵和2個甲基。B的結構簡式是 。
任務1
任務2
任務3
任務3
2. 2010-01-京-抽測-25
(3)D的結構簡式是 。
(4)已知B能和H2發生加成反應;E與C互為同分異構體。A氧化后的產物與B和H2加成后的產物在一定條件下反應制得E,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5)F可作塑料的熱穩定劑,由苯酚和B反應制得:
F能與NaOH反應,F分子苯環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兩種,核磁共振氫譜顯示其分子中含有4種氫原子。
F的結構簡式是 。
任務4
任務5
任務5
任務1
A的結構簡式的確定
—CHO
“加減”

C6H5
C H O
C7H6O
C7H8
—CHO
① A中含氧官能團的名稱是 。
② A可以發生的反應是 (填字母)。
a.還原反應 b.消去反應
c.水解反應 d.取代反應
(1)
醛基
a
d
a
d
提供陌生反應信息
任務2
B的結構簡式的確定
C
O
CH3
CH3
(2)B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經質譜分析相對分子質量為58;分子中含有碳氧雙鍵和2個甲基。B的結構簡式是

提供分子式信息
提供分子式信息
提供官能團及定位信息
“加減”
58-28-30=0
C
O
CH3
CH3
—CH3
CH3—
C
O
任務3
D的結構簡式的確定

CH=CH C
O

CH3

—CH3
CH3—
C
O
—CHO

CH3


CH3


CH CH2


CH3

O
C
OH

CH=CH C
O

CH3

相似性模仿
提供陌生反應信息
提供陌生反應信息
任務4
E的結構簡式的確定
(4)已知B能和H2發生加成反應;E與C互為同分異構體。A氧化后的產物與B和H2加成后的產物在一定條件下反應制得E,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轉化關系提供官能團信息
提供分子式信息
—CH3
CH3—
C
O
轉化關系提供官能團及定位信息
—CH3
CH3—
CH
OH
—COOH
E
酯化
C10H12O2
C10H12O2
任務5
F的結構簡式的確定

C

CH3

CH 3

OH

HO
F能與NaOH反應,F分子苯環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兩種,核磁共振氫譜顯示其分子中含有4種氫原子。
F的結構簡式是 。
(5)F可作塑料的熱穩定劑,由苯酚和B反應制得:
提供陌生反應信息
苯環上的2個不同的取代基在對位上
—CH3
CH3—
C
O
提供官能團定位信息
提供官能團定位信息
C
O
CH3
CH3

OH

H


HO
H
H
H




分子中含有4種氫原子
苯環上的2個不同的取代基在對位上


O
F
(1)① 醛基 ② a d
(2)
(3) 
(4)
(5)
【答案】
體會: “代換”方法的應用
提高獲取信息、應用信息的能力(共17張PPT)
《基礎訓練小專題》舉例
摘錄 首師大附屬密云中學 張歌老師的2011年高考復習導學案
同分異構體的書寫
【例1】
經驗交流
學習目標:
1.掌握烷烴基異構體書寫和苯環上取代基位置的確定。
2.通過復習同分異構體的書寫,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
學習重難點:
靈活應用多種方法,有序的判斷和書寫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體。
C5H11 -
C4H9 -
一、自主學習
1.請分別寫出C3H7- 、C4H9- 、C5H11- 各有多少種形式?
C3H7 -
2種
4種
8種
C-C-C-
C3H7 -
C-C-
C
C-C-C-C-
C-C-C-
C
C
C
C-C-
C
C-C-C-
C4H9 -
C-C-C-C-C-
C-C-C-C-
C
C-C-C-
C
C
C-C-C-C-
C
C-C-C-C-
C
C-C-C-
C
C
C
C-C-C-
C
C-C-C-
C
C
C5H11 -
x
x


x
x
x




x
2種
3種
1種
一、自主學習
2.請判斷下列物質苯環上氫的種類






x
x
x
y
y
y




2種
4種
4種
C5H12O
C5H10O2
二、課堂提升
1.(1)請快速判斷化學式為C5H12O、C5H10O、C5H10O2分別屬于醇、醛、酸的同分異構體各有都少種?
C5H10O
C5H11OH
C4H9COOH
C4H9CHO
4種
8種
4種
二、課堂提升
1. (2)C4H8O2 屬于羧酸和酯的同分異構體各有多少種?
C H O2
C3H7
C4H8O2

2種
4種
C H O2
C3H7
C4H8O2

甲酸的酯2種
羧酸

乙酸乙酯1種
丙酸甲酯1種
二、課堂提升
1. (3)已知有機物D( C5H10O2 )可由有機物C (C5H12O)氧化得到,則C和D所成的酯有多少種?
羧酸

C-C-C-C-COOH
C-C-C-C-CH2OH
C4H9 -
C4H9 -
-O-C-C-C-C-C
C-C-C-C-C
O
4種
氧化得到
二、課堂提升
2.請寫出分子式為C9H12含苯環且為苯的一取代物的同分異構體
C9H12
C6H5

C3H7
2種
3.請寫出分子式為C8H10 的含苯環的所有同分異構體
C8H10
C6H5

C2H5
C8H10
C6H4

C2H6
C H3

C H3
1種
3種
共4種
4.請寫出分子式為C8H10O 且遇FeCl3顯紫色的所有同分異構體
C2H6 O
C6H4
C8H10O
C2H5
H O


C H3
C2H7 O
C6H3
C8H10O
C2H6
H O



C H3
3種
6種
共9種
有酚羥基
08-海南-選考-19.
分子式為C4H10O并能與金屬鈉反應放出氫氣的有機化合物有:
A.3種 B.4種 C.5種 D.6種
C-C-C-C-OH
C-C-C-OH
C
B
飽和一元醇
了解醇羥基官能團的特點、并能判斷其同分異構體數目。
C-C-C-
OH
C
C-C-
C
OH
C
-C4H9

09-海南-選考-18.
18-3分子式為C5H10O2的酯共有(不考慮立體異構)
A.7種 B.8種 C.9種 D.10種
HCOOC-C-C-C
HCOOC-C-C
C
C
HCOOC-C-C
C
C-C-COOC-C
C-COOC-C-C
C-COOC-C
C
HCOOC-C
C
C-C-C-COOC
C
C-C-COOC
C
能判斷簡單有機化合物同分異構體的數目
-C4H9
-C3H7
-C3H7

通過《小專題》訓練
突破難點,積累經驗
經驗交流(共111張PPT)
二、2012年高三化學復習備考建議
(一)展望2012年高考全國化學新課程卷試題的命題趨勢
(高考要考什么?考了什么?怎樣考的?)
1.從《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看,2012年高考化學命題趨勢
2.從高考命題看,2012年高考化學命題趨勢
3.從高考試題考查的特點看,2012年高考化學命題趨勢
4.從高考化學命題的評價標準和高考化學的改革設想看,2012年高考化學命題趨勢
(高考要考什么?考了什么?怎樣考的?)
(一)展望2012年高考全國化學新課程卷試題的命題趨勢
(1)從“考試目標與要求”看,明確高考要考什么?
(2) 學習“考試范圍和內容”,明確高考必考內容、選考內容要考什么?
(3) 學習“題型示例”,從試題的立意、情境、設問、答案和說明中認識高考題,明確高考考了什么?是怎么考的?如何應答?
(4)從試卷結構看,明確高考要怎么考?
1.從《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看,2012年高考化學命題趨勢
2.從高考命題看,2012年高考化學命題趨勢
(1) 2012年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的高考新課程理科綜合能力測試卷中化學試題的命題,會依據“兩個有利”的高考命題原則,嚴格按2012年《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要求出題。在試卷結構、題型設計、試題的文字閱讀量和答題量等方面,與2011年相比,不會有大的起伏。
(2)命題會以能力測試為主導,在測試考生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和方法的基礎上,注重對考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較全面檢測考生的化學科學素養。
(3)全卷試題會以中等難度題為主,試題測試目標明確,情境新穎,設問梯度合理,但會“穩中有變,變中求新”,有較好的區分度。
(4)物理、化學、生物 3科的內容比例保持穩定。
(5)選考試題中,選修模塊的試題各具特色,且難度大體相當,將較好地體現出高中《課程標準》倡導的課改理念。
3.從高考試題考查的特點看,2012年高考化學命題趨勢
(1)以能力立意為核心,注重對化學學科主干核心知識進行考查
(2)突出對實驗創新意識、實驗設計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3)注重化學學科思想及學習方法的考查
(4)注重在新情境中考查定性和定量解決化學問題能力
(5) 注重對逆向思維能力的考查
(6)重視對規范表達能力的考查
學科內綜合程度加大
①實驗與其他知識點的多重交叉
②定性分析與定量計算相結合
③實驗現象與化學原理相結合
2012年高考化學試題的發展方向1
4.從高考化學命題的評價標準和高考化學的改革設想看,2012年高考化學命題趨勢
2012年高考化學試題的發展方向2
聯系實際強調應用
1.環保類
2.能源類
3.生活類
4.食品類
5.材料類
6.新發現、新科技類
7.熱門話題類
8.工業生產類
……
2012年高考化學試題的發展方向3
適度的 開放性
1.開放性設問
2.開放性答案
①通過STS情境題,考查考生獲取信息、應用信息解決(解答)化學問題的能力。
適量增加情境題在試卷中的比例,是高考命題改革的方向之一。
縱觀近幾年高考化學試卷有關STS的情境題中,科技、環境方面的題材較多,而涉及日常生活、人類健康的內容較少,不妨在這些方面多做些文章。
②適當調整比例,充分利用主觀題特點,逐步加強對化學基本方法、化學思維過程的考查,是今后高考化學命題方向之一。
③加強實驗能力的考查。應加大實驗內容在試卷中的比例,繼續側重對實驗技能素質和基本實驗知識的考查,可以嘗試把實驗與其他知識點的多重交叉、定性分析與定量計算相結合、實驗現象與化學原理相結合。
請注意3點:(參考《高考化學測量理論與實踐》2007年版第527-528頁)
(二) 2012年高三化學復習備考建議
( 怎樣備考?)
制定2012年高考化學復習
策略的依據:
以《考試說明》為依據和追尋高考化學命題的軌跡,既是把握復習重點、領悟高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關鍵,又是提高復習效率的保證。
*高考試題是復習備考的重要資源。
第二,已經考過的高考化學試題*
第一,2012年《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
目前先按2011年《考試說明》備考
1.以《考試說明》為依據,
提高復習的實效性。
把握: 考試目標與要求;
  考試范圍和內容;
題型示例的變化;
  試卷結構的變化。
(1)學習《考試大綱》
(2)指導每位考生學會使用《考試說明》
①應用《考試說明》梳理知識
②應用《考試說明》認識高考題
③用好《考試說明》 “題型示例”
④應用《考試說明》提升能力
①應用《考試說明》梳理知識
明確“考試范圍和內容”
保證把握最底線知識
把握每個知識點的關鍵及應用
構建合理的認知結構
(2)指導每位考生學會使用《考試說明》
明確有機化學高考要考什么
新課程卷《考試說明 》
學習2011年

(理科·課程標準實驗·2011年版) 205頁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 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的說明》
 常見有機物及其應用 (必考內容)
1.了解有機化合物中碳的成鍵特征。
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機化合物的主要性質。
3.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乙醇、乙酸的組成和主要性質及重要應用。
5.了解糖類、油脂、蛋白質的組成和主要性質及重要應用。
6.了解常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應及重要應用。
7. 以上各部分知識的綜合運用。
(理科·課程標準實驗·2011年版) 207頁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 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的說明》
  (三)有機化學基礎(選考內容)
1.有機化合物的組成與結構
 (1)能根據有機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對分子質量確定有機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見有機化合物的結構。了解有機物分子中的官能團,能正確地表示它們的結構。
 (3)了解確定有機化合物結構的化學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4)了解有機化合物存在異構現象,能判斷簡單有機化合物的同分異構體(不包括手性異構體)。
 (5)能根據有機化合物命名規則命名簡單的有機化合物。
 (6)能列舉事實說明有機分子中基團之間存在相互影響。 
新增內容
新增內容
2010、2011
(理科·課程標準實驗·2011年版) 208頁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 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的說明》
  (三)有機化學基礎(選考內容)
  2.烴及其衍生物的性質與應用
  (1)以烷、烯、炔和芳香烴的代表物為例,比較它們在組成、結構、性質上的差異。
  (2)了解天然氣、石油液化氣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應用。
  (3)能舉例說明烴類物質在有機合成和有機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鹵代烴、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組成和結構特點以及它們的相互聯系。
  (5)了解加成反應、取代反應和消去反應。
  (6)結合實際了解某些有機化合物對環境和健康可能產生影響,關注有機化合物的安全使用問題。
  (三)有機化學基礎(選考內容)
 
3.糖類、氨基酸和蛋白質
(1)了解糖類的組成和性質特點,能舉例說明糖類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質能源開發上的應用。
(2)了解氨基酸的組成、結構特點和主要化學性質。了解氨基酸與人體健康的關系。
(3)了解蛋白質的組成、結構和性質。
(4)了解化學科學在生命科學發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理科·課程標準實驗·2011年版) 208頁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 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的說明》
新增內容
2010、2011
(理科·課程標準實驗·2011年版) 208頁
  (三)有機化學基礎(選考內容)
  4.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1)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組成與結構特點,能依據簡單合成高分子的結構分析其鏈節和單體。
  (2)了解加聚反應和縮聚反應的特點。
  (3)了解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及其在高新技術領域中的應用。
  (4)了解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在發展經濟、提高生活質量方面的貢獻。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 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的說明》
新增內容
新增內容
新增內容
2010、2011
2010、2011
從試題的設問中認識高考題
從試題的情境中認識高考題
從試題的立意中認識高考題
領悟考什么?怎么考?怎樣備考?
從試題的[說明]中認識高考題
②應用《考試說明》認識高考題
(2)指導每位考生學會使用《考試說明》
 找到知識的漏洞、能力的不足;
歸納整合、收獲方法、積累經驗。
通過做“題型示例”及典型高考題,
③用好《考試說明》 “題型示例”
(2)指導每位考生學會使用《考試說明》
新增【題型示例】
2011全國《考試說明》(理科·課程標準實驗版)225頁例17(2009-海南-選考-18-4)
詳見專題訓練(4)(二)3-2-1.新增題型示例-2009-海南-18-4 題------第1至25屏ppt
2011《考試說明》(理科·課程標準實驗版)226頁例18 -2010-新課程卷-38.[化學——選修有機化學基礎](15分)
新增【題型示例】
詳見專題訓練(4)(二)3-2-1.新增題型示例2010-新課程卷-38題------第26至40屏ppt
以“題型示例”為樣板分析其他高考題或模擬題
了解知識考查的呈現方式和結構
積累更多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搭建解題方法的框架
建構知識體系
④應用《考試說明》提升能力
(2)指導每位考生學會使用《考試說明》
(3)指導每位考生明確主攻方向,確定自己奮斗的目標
試題“以中等難度題為主”,考生需根據自己的實力(不要盲目地與別人攀比),確定自己的主攻方向(一般以容易題和中等難度題為主)。
  通過復習、練習、反思和再練習,在自己原有基礎上求提高,找到學會的感覺,嘗到成功的喜悅,奔向適合于自己的目標。
2.追尋高考化學命題的軌跡,把握復習的重點。
(詳見(1)(二)2.追尋高考化學命題的軌跡- 25屏ppt)
3.加強思維訓練,提高遷移能力
(分專題進行訓練)
2012備考
(1)《化學實驗探究專題》舉例
2.2010-寧夏-28.
1.2011全國《考試說明》(理科·課程標準實驗版)第215頁【題型示例】例10 (07-海南-17)
3. 2011《北京卷考試說明》“參考樣題”中
【試題66】(2009年第27題)
4. 2011-京-27
詳見(2)(二)3-1-1.化學實驗探究專題-控制單一變量-28屏
詳見(3)(二)3-1-2.化學實驗探究專題-性質、實驗事實求證-51屏
另: 詳見4.附件-(3)(二)3-1-2.化學實驗探究專題-制備-2010-四川-27-16-屏
從不同角度,挖掘實驗探究題的創新點
(1)問題情境和設問方法的創新
如:2011-新課標卷第26題
(2)設計對比實驗進行探究
如:2011新課標卷第28題
(3)依據實驗事實進行實驗探究
如:2011北京卷第27題
實驗創新
2012備考
2011年新增題型示例
1. 2009-海南-18-4
2. 2010-新課程卷-38
(2)《有機化學基礎專題》舉例
詳見(4)(二)3-2-1.新增題型示例-2009-海南-18-4,2010-新課程卷-38-40屏
2012備考
回歸教材,提升遷移能力。
09-寧夏- 選考-39題 08-海南- 選考-21題
《必修2》2007.6印刷P102頁第四章化學與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在堿性條件下生成環氧化物)
詳見(5)(二)3-2-2.回歸教材-09-寧夏-選考-39題,08-海南-選考-21題-25屏
2012備考
2010-04-09-西城-28題
回歸教材,提升遷移能力。
(6)(二)3-2-3.回歸教材-“原子經濟”合成路線-2010-04-09-第14題-西城一模-28-49屏
《基礎訓練小專題》舉例
摘錄 首師大附屬密云中學 張歌老師的2011年高考復習導學案
同分異構體的書寫
【例1】
詳見(7)(二)3-2-4.有機化學基礎訓練專題-例1-17屏
經驗交流
相似性模仿
相似性聯想
基礎訓練
綜合訓練
經驗交流
“代換”方法的應用
【例2】
1994-MCE-35
2. 2010-01-京-抽測-25
1.2011北京卷《考試說明》“參考樣題”【試題58】08-京-25
詳見4.四、附件- 1.解有機化學題的基本方法
詳見(7)(二)3-2-4.有機化學基礎訓練專題-例2,綜合訓練-28屏
4.構建合理的認知結構,為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條件。
詳見8.(二)4.構建合理的認知結構-20屏.ppt
5.幫助學生分析往屆考生失誤原因,指導學生走出誤區。
(1)審題不夠仔細;(2)實驗不夠準確;
(3)基礎不夠扎實;(4)思維不夠靈敏;
(5)表達不夠清楚;(6)書寫不夠規范。
審不全關鍵字、詞;讀不出新反應;看不懂新信息;看不懂新圖像等。
該記的沒記住,存在盲點、漏洞。
簡答題答不到點上,得不到分數。
裝置的功能、多個簡單裝置的組合、組合裝置的切割、整體把握實驗題的思路不到位。
不能充分利用題目條件進行分析推理;不會使用新數據,解答問題。
書寫化學式、電子式、結構簡式、電極反應式、化學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不規范。
不犯別人犯過的錯誤,使自己聰明起來
看到什么
想到什么
找到什么
注重解題時的思維過程


寫對什么
寫對
寫錯什么
寫錯
查為什么

強化意識
養成習慣

自己認真做好查漏補缺:
1.這道題考查了哪些知識點?
我為什么沒看到這些知識點?
2.解這道題我的思路錯在哪里?
我為什么沒想出正確的解法?
3.怎么做才能避免此類錯誤再次出現?
我要經常提醒自己什么?
不斷地鼓勵自己:“我能行,我還能多會點什么!”
多補一漏,勝算就多一分!
最有效的學習,
是從自己的失誤中學。
不犯別人犯過的錯誤,能使自己更聰明。
考試成功取決于三要素:
基礎知識、應試技巧、心理素質。
細節決定成敗,
態度決定高度,
習慣成就人生。
溫馨提示
6.指導學生保持良好心態,積極做好心理調節。
1.適應學科內綜合,把握理綜卷結構,合理分配作答時間,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 48
2.掃除“三怕”。 49-52
3.克服思維定勢的干擾。 53
4.沉著冷靜,大膽面對試卷,規范作答。54-56
5.“綜合測試”后,指導學生做好查漏補缺和分析歸類。
4-5月抓點什么還能有效提高成績?68-69
6.指導學生走出“高原期”。 70- 83
考前的28天(5.10-6.6)的建議。91-103
8.充滿信心,沉著冷靜答卷。109-110
7.養精蓄銳,迎接高考。 104-108
考前的8天(5.30-6.6)抓什么
八個建議,答疑 84-90
57-67
物理55,; 化學50,; 生物45,
300
150,
物理110; 化學100; 生物90
時間
分數
15,
–20,
1.適應學科內綜合,把握理綜卷結構,合理分配作答時間,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170
2.掃除“三怕”。
①怕題量大,自己做不完。
依 據 :保證中等水平的考生在 規定時間內能完成全卷。
策略: 不求草草答完全卷,
但求答了的(題)都答對。
②怕題目難,自己不會做。
依據:《考試大綱》規定了以中等難度試題為主,一定會有較難的題,要敢于面對。
策略:不 求多得(分),只求少丟(分),才能得多(分)。
③怕不能正常發揮,考不上自己理想的大學。
會     不會
易  中   難
慢  穩   舍
依據:以中等難度試題為主
慢做會,求全對;
穩做中等題,一分不浪費;
舍棄全不會。
策 略
( 在考場上,不要因為做 一道不會做的題耽誤過多的時間,而影響了后面會做題的作答,導致失去了本不該失去的分數。)
平時練習時要有時間緊迫感;高考答題時才能跟平時答題一樣有思路。
②認真審題,從眼前試題的已知和未知條件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每類題解題思路有一定的共性,但每道題的解題思路又有其個性,找到這道題和這類題的一般解法的聯系和區別,進行合理的遷移,迅速調整思路,使問題得到解決。
①變“我做過那道題為“現在我做這道題”。
3.克服思維定勢的干擾。
4.沉著冷靜,大膽面對試卷,規范作答。
①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
看卷前先鼓勵自己“我有信心”,
“把會做的都做對,就是勝利” 。
(積極的心理暗示)
 ②答題過程中要保持頭腦清醒。
  題目容易,不可掉以輕心, 要細心作答, 把會做的題目都做對。  
題目較難,不要嚇唬自己,要敢于作答,把難題中的低層次題做對。
④減少筆誤,提高答題的正確率。
③及時調整心態,積極面對困難。
先做會做的題,繞過不會做的題,后做難題。
5.“綜合測試”后,指導學生做好查漏補缺和分析歸類
查漏補缺:
根據試題的雙向細目 (知識要求和能力要求)進行自查。
①不清楚考查的知識點。
②未察覺題示信號。
③未審出隱含條件或多余條件。
④讀不出關鍵字詞,找不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⑤讀不懂新信息,不能進行必要的思維轉換。
⑥基本原理或規律只會背誦,不會運用。
⑦不會分析推理,只好“想當然”,“跟著感覺走”。
⑧不知道知識點間的聯系,不能迅速從大腦中調出已學過的知識,用于解決新問題。
⑩來不及作答。
⑨運算錯誤。
不會做。
11
有沒有猜對的?是怎樣猜對的?現在想明白沒有?
12
心情緊張,頭腦中一片空白沒有思路,不知如何下筆。
13
分析歸類:
①第一類:已經掌握了本類型題的解題方法,能自如地解答該類型題。
②第二類:能做對同類型的大多數題目,但有些題換個角度設問,就不會做了。
③第三類:能做對同類型的少數題目,大多數題做不對,但經過老師的講解和自己對失誤原因進行分析后,還能會做。
④第四類:某類型的題目一做就錯在大大小小的考試中,從來就沒做對過,經過多次努力,仍無法做對。
  認真清點
“我會做什么”
“我還能多會點什么”
溫馨提示
2.注重反思,熟悉自己做過的試題的解題思路,特別是近3年的高考題和模擬題。
1.注重解決自己從試卷中反映出的問題,不輕言放棄。(但在考試時,讀了2 遍題都找不到思路,要暫時放棄。)
溫馨提示
在化學用語的考查中扣分點有:
反應條件;可逆號;
離子方程式寫成化學方程式;
結構式連鍵;結構式缺氫;
有機化學方程式中缺水;
未答出關鍵字;
有機物取代基寫成分子式;
電子式寫成結構式等。
溫馨提示
可能不扣分點:
化學方程式寫成正確的離子方程式;
一個方程式分成兩步,合理;
熱化學方程式中條件、可逆號等。
答卷時還需要注意的問題:
分步給分,有錯也有得分的希望;
實驗操作按步給分(如:加熱濃縮……);
不要空答,想不起來找接近的寫;
實驗操作要關注止水夾;
簡答題遇可逆反應,多向平衡移動方向想;
……
溫馨提示
4-5月抓點什么還能有效提高成績?
缺什么就補什么,別亂補!
查漏補缺
分析歸類
要抓高考大概率 ——抓基礎知識、思路、方法
保溫與強化相結合,提高復習實效性。
a.不要集中重復做各區的期末題、模擬題。
要注重《考試說明》和教材的主干知識、熱點知識。
b. 要篩選與高考題題型類似、難度類似、思維方法類似的題目再練習。同時關注審題技巧和答卷技巧,
c.學生要珍惜老師指導下進行的答題、答卷技巧訓練,領悟方法,提升能力。
d.要合理分配Ⅰ、Ⅱ卷答題時間,把會做的題目答對。
溫馨提示
6.指導學生走出“高原期”
調整心態, 心平氣和,消除煩躁, 積累經驗,充滿信心。 走出“高原期”。
克服焦慮,把得到手的成績保護好,改錯比挺進好!
分析學生產生高原期的原因
指導學生走出“高原期”
學會與壓力共處的10條;
學會考試的7條心理要訣;
學會高考心態調節的16字訣。
— 選自北京35中校內標語牌
溫馨提示
答疑2
答疑1
八個建議,解決備考中的八個問題
考前的28天(5.10-6.6)的建議
1.基礎薄弱型:強化基礎,突破瓶頸,“小步”快跑。
2.動力不足型:加強趣味性,深入淺出,激發斗志。
3.情緒波動型:由易到難,由簡到繁, 重拾自信。
4.苦學無效型:從方法入手,查漏補缺,變苦為樂。
八個建議,解決備考中的八個問題
5.缺少思路型:加強審題,判斷類型, 總結規律。
6.一做就錯型:多做相似題,舉一反三,總結經驗。
7.粗心大意型:強化基礎,細心檢查, 養成好習慣。
8.心慌意亂型:心平氣和,克服焦慮,沉著冷靜。
建議:加強審題,總結規律。
加強審題——需要自己領悟
1、認真審題——做好審題記錄*
2、陌生中找熟悉——用好新信息、新數據
3、思路清晰——看清題目要求,按題目要求思考。
4、回答簡答題——要找準答題點。
5、找準答題點——會了,答了,要保證能答對、能得分。
答疑1:
“我答題缺少思路怎么辦?”
(1)審出關鍵信息,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2)敏銳地察覺題目所指示的信號;
(3)審清化工生產原理,聯系生產實際;
(4)看清圖像(面、線、點、量、想);
(5)審清發生的化學反應;
(6)審清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微粒結構 及構-位-性的關系;
(7)挖掘隱含條件;舍棄多余條件;
(8)對已知數據要注意有效數字和單位。
提高答題的正確率
認真審題——做好審題記錄
會卻答不對、答不準怎么辦?
——從標準答案去領悟答題點
會卻寫不對怎么辦?
——從化學用語規范書寫去落實
溫馨提示
克服焦慮,把丟掉的分數找回來!
一、認真進行查漏補缺、分析歸類。
二、找題做題不如查錯改錯。
三、注重改錯的效果,找到正確作答的感覺。
“我智力好,想學,做題少,知識、方法漏洞多怎么辦?”
查漏補缺,多補一漏,勝算就多一分!
答疑2:
建議:
考前的28天(5.10-6.6)
戰勝“疲勞期”
鞏固住成績就是勝利
保持成績
鞏固住成績就是勝利
充滿信心,先把得到手的成績保護好!再求提高。
(b)自己的注意力不要發生大幅度的轉移,防止長項變弱項,而弱項依然是弱項,沒有關鍵性的進展。
(a)在鞏固自己長項的基礎上,求弱項的提高。
* 防止成績滑坡
**不再做新題、難題、偏題。
找題做題,不如查錯改錯。
手中有典型,心中不慌。
 比挺進好!
認真查漏補缺
(1)是沒看清條件或設問的改變? (2)是遺忘了知識,還是不掌握方法? (3)是當初就沒做透,似懂非懂?……
爭取做一道題,會一類題。
尋找自己得分的“增長點”
避免做了一類題,只會一道題。
做過的題稍有變化就不會做了,這是為什么?
看錯題本,認真思考:
抓住自己得分的“增長點”
手中有典型,心中不慌。
頭腦中有序貯存50至150道典型題,便于遇到具體問題時,能準確提取相關知識和方法,用于解決(解答)問題。
*** 熟悉已掌握的知識網絡。
(a)對各知識點做到“呼之即出”。 為進一步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問
題的能力創造條件。
(b)把握主干知識中重點知識點及相 關知識點間的聯系。
(c)熟記元素符號、化學式(分子式)、電子式、結構簡式、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
這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就可以不在回憶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上多花時間,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考慮解決問題的方法上。
****調整生物鐘
(a)目的:保證在高考的兩個時段里,思維活躍,接近自己的最佳狀態。
高考時間:六月7、8兩天。
上午 9:00-11:30
下午 3:00-5:00
保證上述兩時段內集中精力 復習、熱身。
(b)建議: 晚上8:30-9:30 最好用來記公式、定理、化學方程式。 晚上10:30后不開夜車!
最佳睡眠為晚上十點至早上六點
7.養精蓄銳,迎接高考
最后的8天(5.30-6.6)抓什么
心態調節好是關鍵
高考成功≈實力+心態
實力和心態是高考成功的“硬件”和“軟件”。
實力和心態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摘自王極盛教授《高三家長主考全程指南》P51、52、53
越臨近高考,心態調節越重要、越關鍵。
20個高考成功因素在高考中的排位,第一位是考生在考試中的心理狀態,第二位是考生考前的心理狀態。
摘自王極盛教授《高三家長主考全程指南》P55
溫馨提示
你能行!要相信自己,把你會答的都答對,就是勝利!
請聽我對你說:
溫馨提示
我一定會成功
請大聲對自己說:
溫馨提示
(8)充滿信心,沉著冷靜答卷。
考前喝杯水,頭腦更清醒!
請記住:(詳見下頁說明)
謝謝老師們
請批評指正(共20張PPT)
(五)構建合理的認知結構,為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條件。
以氣體為中心的綜合實驗知識體系
【例1】
不同的實驗目的、實驗類型,就會有不同的儀器連接方式(實驗設計)
以氣體為中心的綜合實驗知識體系
一般:氣體制備→除雜→干燥→主反應→尾氣吸收
變形:氣體制備→除雜→主反應→除雜→氣體收集
氣體制備→除雜→排水量氣
……
一般:前準備裝置→主反應裝置→后處理裝置
元素的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轉化關系
【例2】
Na
NaOH
Na2O2
Na2O
Na2CO3
NaHCO3
Na2O2
Na
NaOH
Na2O
Na2CO3
a.鈉元素的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轉化關系
Al
Al2O3
KAl(SO4)2
AlO2 Al(OH)3 Al3+
b.鋁元素的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轉化關系
Fe
Fe3O4
Fe2O3
Fe(OH)2
FeO
Fe(OH)3
Fe3+
Fe2+
O2或H2O
Fe
Fe2+
Fe3+
c.鐵元素的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轉化關系
化合價
物質類別
單質
氧化物


0
+2
+3
Fe
FeO
Fe2O3
Fe3O4
Fe(OH)2
Fe(OH)3
FeCl2
FeCl3
鐵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轉化




















北京鐵二中侯國立老師提供
+2
+1
0
單質
氧化物
氫氧化物

Cu
Cu2O
Cu2S
CuO
Cu(OH)2
CuCl2
CuS
Cu(NO3)2
CuSO4
Cu2(OH)2CO3
d.銅元素的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轉化關系
北京鐵二中侯國立老師提供
N2
Mg3N2
NH3
NO
NH3·H2O
NH4+
NO2
HNO3
硝酸鹽
N2O4
e.氮元素的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轉化關系
+5
+2
0
氮元素的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轉化關系
+4
-3
N2
NO2
Cu(NO3)2
N2O5
單質
氫化物


NH3
氧化物
NO
HNO3
Fe(NO3)3
NH4NO3
N2O4
Fe(NO3)2




















(21)
北京鐵二中侯國立老師提供
H2S
S
SO2
SO3
H2SO4
Na2S
Na2S2O3
Na2SO3
Na2SO4
FeS2
f.硫元素的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轉化關系
g.氯元素的單質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轉化關系
+5
+1
0
+3
-1
Cl2
PCl3
HClO
Ca(ClO)2
PCl5
單質
氫化物


HCl
NaCl
FeCl3
FeCl2
CuCl2
HCl
KClO3
HClO4
北京鐵二中侯國立老師提供
應用
制備
驗證
檢驗
解釋
化合價
物質類別
單質
氧化物


0
+2
+3
三個維度
物質間的轉化關系
【例3】
a.物質間一些連續轉化關系
A為N2、S、C、Na 、 NH3等,D為O2
A為P,D為Cl2
A為C,D為H2O
A為AlO2-,D為H+
A為Al3+,D為OH-
A為Cl2,D為Fe
SO2
S
SO3
H2S
H2SO4
Na2O2
Na
NaOH
Na2O
Na2CO3
NO
N2
NO2
NH3
HNO3
b.物質間典型的交叉轉化關系
c.物質間典型的三角轉化關系
c.物質間典型的三角轉化關系
……
僅供參考(共25張PPT)
2012備考
回歸教材,提升遷移能力。
09-寧夏- 選考-39題 08-海南- 選考-21題
《必修2》2007.6印刷P102頁第四章化學與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在堿性條件下生成環氧化物)
08-海南- 選考-21題
09-寧夏- 選考-39題
《必修2》2007.6印刷P102頁第四章化學與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在堿性條件下生成環氧化物)
《必修2》2007.6印刷P102頁第四章化學與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在堿性條件下生成環氧化物)
---
相似性聯想:《必修2》2007.6印刷P102頁第四章化學與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在堿性條件下生成環氧化物)
09-寧夏-選考-39題(節選)
相似性聯想:《必修2》2007.6 印刷P102頁第四章化學與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在堿性條件下生成環氧化物)

08-海南-選考-21題(節選)
[化學 — 選修有機化學基礎]
09-寧夏- 39
新課程理綜卷
09-寧夏- 39.[化學——選修有機化學基礎](15分)
A~J均為有機化合物,它們之間的轉化如下圖所示:
實驗表明:
① D既能發生銀鏡反應,又能與金屬鈉反應放出氫氣;
② 核磁共振氫譜表明F分子中有三種氫,且其峰面積之比為1︰1︰1;
③ G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④ 1mol J與足量金屬鈉反應可放出22.4 L 氫氣(標準狀況)。
請根據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A的結構簡式為 (不考慮立體異構),由A生成B的反應類型是
反應;
(2)D的結構簡式為 ;
(3)由E生成F的化學方程式為 ,E中的官能團有 (填名稱),與E具有相同官能團的E的同分異構體還有 (寫出結構簡式,不考慮立體異構);
(4)G的結構簡式為 ;
(5)由I生成J的化學方程式為 。
醛基、羥基
核磁共振氫譜表明F分子中有三種氫,且其峰面積之比為1︰1︰1
HOCH2CH2CH2CHO
HOCH2CH2CH2COOH
.
.
.
逆推
HOCH2CH2CH2CH2OH
BrCH2CH=CHCH2Br
CH2CH=CHCH2
OH

OH

請根據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A的結構簡式為
(不考慮立體異構),由A生成B的反應類型是 反應;
(2)D的結構簡式為 ;
(3)由E生成F的化學方程式為
,E中的官能團有 (填名稱),
取代(或水解)
羧基、羥基
與E具有相同官能團的E的同分異構體還有
。(寫出結構簡式,不考慮立體異構);
HOCH2CH2CH2COOH
---
相似性聯想:《必修2》2007.6印刷P102頁第四章化學與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在堿性條件下生成環氧化物)

C4H6O
H2O
C4H8O2
碳碳雙鍵
CH2CH=CHCH2
HO

OH


C4H6O
H O Cl
C4H7O2Cl
O
H
O
Cl

C4H6O2
H Cl
C4H7O2Cl
1mol J與足量金屬鈉反應可放出22.4 L 氫氣(標準狀況)
1mol J 含2mol -OH

C4H6O
H2O
C4H8O2
碳碳雙鍵
CH2CH=CHCH2
HO

OH


C4H6O
H O Cl
C4H7O2Cl
O
H
O
Cl

C4H6O2
H Cl
C4H7O2Cl

(4)G的結構簡式為 ;
(5)由I生成J的化學方程式為

(1) 取代(或水解)
(2)
(3)
(4)
(5)
羧基、羥基
答案:
第39題給出10種有機物之間的轉化關系圖、核磁共振氫譜的特征、特殊的反應現象、反應中物質的量與氣體體積的關系,考查考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推斷指定物的結構簡式、反應類型、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寫出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的能力。
08-海南-選考
《有機化學基礎》模塊-21題
新課程單科卷
08-海南-選考題,其中第18、19、20、21題為《有機化學基礎》模塊題,第22、23、24、25題為(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題,第26、27、28、29題為《化學與技術》模塊題。考生只能從三個模塊中任選一個作答,不得跨模塊答題,否則只能以所答的第一個模塊計分。
《有機化學基礎》模塊18-20為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每小題3分;21題11分。
21.(11分)A、B、C、D1、D2、E、F、G、H均為有機化合物,請根據下列圖示回答問題。
CH2=CHCH3
Cl2
光照
加成反應


相似性聯想:《必修2》2007.6 印刷P102頁第四章化學與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在堿性條件下生成環氧化物)

(1)直鏈有機化合物A的結構簡式是________________;
(2)①的反應試劑和反應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的反應類型是______________;
(4)B生成C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D1或D2生成E的化學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G可應用于醫療、爆破等,由F生成G的化學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2=CHCH3
Cl2、光照
加成反應
答案:
(1)CH2=CHCH3
(2)Cl2、光照
(3)加成反應
(4)
(5)

回歸教材,提高遷移能力(共25張PPT)
追尋高考化學命題的軌跡,把握復習的重點。
附表2 2007-2011年理綜(新課程)卷必做題考點統計表 非選擇題 考查要點
1.必做題近幾年考了哪些知識點 還有哪些知識點沒有考?將要考哪些知識點?
附表1 2007-2011年理綜(新課程)卷必做題考點統計表選擇題 考查要點
序 考查要點 07 08 09 10 11 重現率
1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地殼中的含量、原子結構示意圖、電子式、氣體體積、同位素概念、單質及化合物的性質 7 13 40%
2 判斷離子方程式的正誤 11 12 12 12 80%
3 評價化學反應及其離子方程式的合理性 13 20%
4 根據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確定分子式) 7 20%
5 求算物質的量之比 12 20%
表1 2007-2011年理綜(新課程)卷必做題考點統計表
選擇題考查要點
序 考查要點 07 08 09 10 11 重現率
6 求混合溶液中的離子濃度 10 10 40%
7 判斷有關阿佛加德羅常數敘述的正誤 10 7 40%
8 同位素、核素、質量數、質子數、中子數、電子數的關系 9 20%
9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分類、化學鍵、氧化物的化學式 11 20%
10 有關△H的簡單計算 13 11 40%
11 判斷化學反應速率的快慢 10 20%
序 考查要點 07 08 09 10 11 重現率
12 求達到平衡時,反應后體積縮小的百分率(與反應前體積相比) 13 20%
13 求化學平衡常數 12 20%
14 給出化學平衡常數,求最大分解率 13 20%
15 圖示強堿與弱酸反應的有關量或性質 11 20%
16 電化學(原電池工作原理、電解池工作原理) 10 11 40%
序 考查要點 07 08 09 10 11 重現率
17 有機物分子的空間構型(原子共平面) 8 20%
18 確定同分異構體的數目 7 8 8 8 80%
19 判斷反應類型 9 9 9 9 80%
20 識別圖標所警示的內容 7 20%
21 除去雜質的方法 8 20%
序 考查要點 07 08 09 10 11
1 化學實驗:連接儀器、書寫儀器名稱、選擇滴定管并說明理由、實驗操作及現象、判斷氧化性及還原性、尾氣處理、推斷化學式、配平化學方程式或書寫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計算質量分數、計算結晶水含量、對兩種方案測定結果的準確性做出判斷和分析及評價簡單定量實驗的可行性。測定硫酸鈉晶體中結晶水含量的實驗(補充需要的實驗用品、指出實驗步驟中存在的錯誤并改正、解釋不能放置在空氣中冷卻的原因、某步驟的目的、測試結果偏差分析)。 25 27 26 27 28
表2 2007-2011年理綜(新課程)卷必做題考點統計表
非選擇題考查要點
序 考查要點 07 08 09 10 11
2 配平化學方程式并填寫氧化劑及還原產物、反應的平衡常數表達式、求平衡濃度、轉化率、判斷轉化率變化趨勢、溫度對平衡常數值的影響、放熱反應的反應熱△H、壓強對平衡移動方向的影響、書寫化學方程式、電極反應式、推斷加快(或下降)化學反應速率的原因、加快化學反應速率的措施、控制單一變量完成實驗設計及推算某物質的消耗速率、燃料電池的理論效率。 27 25 28 27
序 考查要點 07 08 09 10 11
3 依據熱重曲線圖示,分析數據,推斷物質的化學式、物質存在的最高溫度、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通過pH、Ksp、c推算離子的濃度。 26
4 無機推斷(框圖):書寫物質的名稱、化學式、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物質在工業上的主要用途。電解提純物質、求化學平衡常數、判斷濃度、轉化率及體積分數變化趨勢。 26 27 26
序 考查要點 07 08 09 10 11
5 書寫原電池的電極反應、計算產生氫氣的體積(標準狀況)和通過導線的電量(要過程)。 26
6 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圖示、反應物能量、生成物能量、活化能與反應熱及催化劑的關系、書寫陌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推算化學反應速率、應用蓋斯定律的計算。 28
序 考查要點 07 08 09 10 11
1 化學實驗:連接儀器、書寫儀器名稱、選擇滴定管并說明理由、實驗操作及現象、判斷氧化性及還原性、尾氣處理、推斷化學式、配平化學方程式或書寫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計算質量分數、計算結晶水含量、對兩種方案測定結果的準確性做出判斷和分析及評價簡單定量實驗的可行性。測定硫酸鈉晶體中結晶水含量的實驗(補充需要的實驗用品、指出實驗步驟中存在的錯誤并改正、解釋不能放置在空氣中冷卻的原因、某步驟的目的、測試結果偏差分析)。 25 27 26 27 28
2 配平化學方程式并填寫氧化劑及還原產物、反應的平衡常數表達式、求平衡濃度、轉化率、判斷轉化率變化趨勢、溫度對平衡常數值的影響、放熱反應的反應熱△H、壓強對平衡移動方向的影響、書寫化學方程式、電極反應式、推斷加快(或下降)化學反應速率的原因、加快化學反應速率的措施、控制單一變量完成實驗設計及推算某物質的消耗速率、燃料電池的理論效率。 27 25 28 27
3 依據熱重曲線圖示,分析數據,推斷物質的化學式、物質存在的最高溫度、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通過pH、Ksp、c推算離子的濃度。 26
4 無機推斷(框圖):書寫物質的名稱、化學式、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物質在工業上的主要用途。電解提純物質、求化學平衡常數、判斷濃度、轉化率及體積分數變化趨勢。 26 27 26
5 書寫原電池的電極反應、計算產生氫氣的體積(標準狀況)和通過導線的電量(要過程)。 26
6 反應過程的能量變化圖示、反應物能量、生成物能量、活化能與反應熱及催化劑的關系、書寫陌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推算化學反應速率、應用蓋斯定律的計算。 28
表2
附表3 2007-2011年高考化學試題(理綜卷)選做題《有機化學基礎模塊》
附表4 2007-2011年高考化學試題(理綜卷)選做題《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
附表5 2007-2011年高考化學試題(理綜卷)選做題《化學與技術模塊》
附表6 2010年高考化學試題(湖南理綜卷)選做題 《化學與生活模塊》
2.選做題近幾年考了哪些知識點 還有哪些知識點沒有考?將要考哪些知識點?
年份 題號 主要考點
2007
31-C 提供質譜圖、紅外光譜、核磁共振氫譜等信息及轉化關系框圖,推斷碳原子是否都處于同一平面、物質名稱、結構簡式、書寫化學方程式及反應類型。
2008 36 提供核磁共振氫譜及相關信息,求分子式、推斷結構簡式及其官能團的名稱、反應類型、書寫化學方程式。
表3 2007-2011年高考化學試題(理綜卷)選做題 《有機化學基礎模塊》
年份 題號 主要考點
2009 39 提供轉化關系框圖、核磁共振氫譜及相關信息,推斷結構簡式、反應類型、官能團名稱、書寫同分異構體結構簡式及化學方程式。
2010 38 提供PC合成路線、核磁共振氫譜及相關信息,推斷物質名稱、結構簡式、書寫同分異構體結構簡式及數目、化學方程式。
2011 38 提供香豆素的一種合成路線,核磁共振氫譜、官能團轉化及特征反應現象等信息,推斷指定物的結構簡式、反應類型、同分異構體的數目、寫出分子式、化學名稱及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年份 題號 主要考點
2007 31-C 提供質譜圖、紅外光譜、核磁共振氫譜等信息及轉化關系框圖,推斷碳原子是否都處于同一平面、物質名稱、結構簡式、書寫化學方程式及反應類型。
2008 36 提供核磁共振氫譜及相關信息,求分子式、推斷結構簡式及其官能團的名稱、反應類型、書寫化學方程式。
2009 39 提供轉化關系框圖、核磁共振氫譜及相關信息,推斷結構簡式、反應類型、官能團名稱、書寫同分異構體結構簡式及化學方程式。
2010
38 提供PC合成路線、核磁共振氫譜及相關信息,推斷物質名稱、結構簡式、書寫同分異構體結構簡式及數目、化學方程式。
2011 38 提供香豆素的一種合成路線,核磁共振氫譜、官能團轉化及特征反應現象等信息,推斷指定物的結構簡式、反應類型、同分異構體的數目、寫出分子式、化學名稱及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表3
表4 2007-2010年高考化學試題(理綜卷)選做題
《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
年份 題號 主要考點
2007 31-B 5種18個電子的分子:推斷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分子式、分子立體結構、分子的極性、化學方程式。
2008 35 成對電子、元素的地殼內含量、電負性等相關信息:推斷元素符號、分子的立體結構、分子式及溶解度與分子極性的關系、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化合價、用氫鍵表示式寫出某氫化物溶液中存在的所有氫鍵。
年份 題號 主要考點
2009 38 推斷元素的元素符號及名稱、原子基態時的電子排布式、原子的價層電子的軌道表示式、化合物的空間構型、化學方程式、比較氫化物穩定性及沸點高低并說明理由(氫鍵、相對分子質量對化合物性質的影響)。
2010
37 推斷電子排布式、分子的空間構型、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熔點與晶格能的關系、碳原子采用的雜化方式、鍵角、晶體的組成、焰色反應及其原因。
2011
37 提供框圖,考查化學方程式、基態原子的電子排布式、元素的化合價、共價鍵的鍵角、原子的雜化軌道類型、比較電負性大小、推斷離子的立體構型、化學鍵、晶胞中含有的原子數目、計算密度等。
年份 題號 主要考點
2007 31-B 5種18個電子的分子:推斷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分子式、分子立體結構、分子的極性、化學方程式。
2008 35 成對電子、元素的地殼內含量、電負性等相關信息:推斷元素符號、分子的立體結構、分子式及溶解度與分子極性的關系、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式、化合價、用氫鍵表示式寫出某氫化物溶液中存在的所有氫鍵。
2009 38 推斷元素的元素符號及名稱、原子基態時的電子排布式、原子的價層電子的軌道表示式、化合物的空間構型、化學方程式、比較氫化物穩定性及沸點高低并說明理由(氫鍵、相對分子質量對化合物性質的影響)。
2010
37 推斷電子排布式、分子的空間構型、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熔點與晶格能的關系、碳原子采用的雜化方式、鍵角、晶體的組成、焰色反應及其原因。
2011 37 提供框圖,考查化學方程式、基態原子的電子排布式、元素的化合價、共價鍵的鍵角、原子的雜化軌道類型、比較電負性大小、推斷離子的立體構型、化學鍵、晶胞中含有的原子數目、計算密度等。
表4
表5 2007-2010年高考化學試題(理綜卷)選做題
《化學與技術模塊》
年份 題號 主要考點
2007
31-A 硫酸工業中壓強及溫度對SO2轉化率的影響表:如何利用表中數據推斷,得出放熱反應結論;解釋催化氧化采用常壓而不是高壓的主要原因;催化劑與轉化率及反應放熱的關系;實際生產中如何提高SO3吸收率;有關△H的計算。
2008 34 分析兩個案例:水樣pH變化的原因、魚類死亡的原因;確定圖中相應工廠的名稱、書寫有關高爐煉鐵的化學方程式、從“三廢”利用、環境保護等角度考慮,在生產中應采取的措施。
年份 題號 主要考點
2009 37 給出氯堿工業新工藝(電解池與燃料電池組合的示意圖),要求計算k -質量比、粗鹽的精制、填寫化學式及電極反應、比較質量分數的大小、分析設計的主要節(電)能之處。
2010 36 水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天然水中溶解氣體的主要成分;凈水劑及其作用原理;凈化與軟化的區別;求水的硬度;軟化天然水需加入的試劑及質量的簡單計算。
2011
36 圍繞常采用紙張表面涂敷明礬的工藝設問,要求應用化學原理(鹽類水解、纖維素水解、鹽與酸反應)分析相關工藝原理;分析保護紙質文物所采取的措施中的主要問題及解釋合理措施的化學原理;配平現代造紙工藝中氧化還原方程式。
年份 題號 主要考點
2007 31-A 硫酸工業中壓強及溫度對SO2轉化率的影響表:如何利用表中數據推斷,得出放熱反應結論;解釋催化氧化采用常壓而不是高壓的主要原因;催化劑與轉化率及反應放熱的關系;實際生產中如何提高SO3吸收率;有關△H的計算。
2008 34 分析兩個案例:水樣pH變化的原因、魚類死亡的原因;確定圖中相應工廠的名稱、書寫有關高爐煉鐵的化學方程式、從“三廢”利用、環境保護等角度考慮,在生產中應采取的措施。
2009 37 給出氯堿工業新工藝(電解池與燃料電池組合的示意圖),要求計算k -質量比、粗鹽的精制、填寫化學式及電極反應、比較質量分數的大小、分析設計的主要節(電)能之處。
2010
36 水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天然水中溶解氣體的主要成分;凈水劑及其作用原理;凈化與軟化的區別;求水的硬度;軟化天然水需加入的試劑及質量的簡單計算。
2011
36 圍繞常采用紙張表面涂敷明礬的工藝設問,要求應用化學原理(鹽類水解、纖維素水解、鹽與酸反應)分析相關工藝原理;分析保護紙質文物所采取的措施中的主要問題及解釋合理措施的化學原理;配平現代造紙工藝中氧化還原方程式。
表5
表6 2010年高考化學試題(湖南卷)選做題
《化學與生活模塊》
年份 題號 主要考點
2010 35 合金:生鐵的含碳量、不銹鋼的主要合金元素;防止鋼鐵腐蝕的方法;青銅及黃銅的主要合金元素;鎳氫可充電電池的電極反應及簡單計算。
有機化合物:棉花、蠶絲、小麥主要成分;味精主要成分的化學名稱;阿司匹林主要成分的結構簡式。
每做一道題,盡量從五個層次去做。第一,這道題怎么做;第二,為什么要這樣做;第三,怎么會想到要這樣做;第四,不這樣做行不行?還有沒有其他方法?這些方法中哪種最好 ?第五,這
通過做高考試題來加強思維訓練
建議
道題改變設問角度,還會變成什么樣的題目?是變容易了?還是變難了?又該怎么做?(這里說的改變設問角度,可從歷年高考化學試題中找到,也可以自己改編,把已知條件改為未知條件,把明示條件改為隱含條件等。)這樣做題可收到1×5 >5×1的效果。
指導考生領悟考查的重點、試題的呈現方式、積累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感性認識。(共62張PPT)
2012備考
2011年新增題型示例
2009-海南-18-4
2010-新課程卷-38
09-海南-18-4
2011全國《考試說明》(理科·課程標準實驗版)教育部考試中心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25頁【題型示例】例17
新增
【題型示例】
18-4(11分)
以下是某課題組設計的合成聚酯類高分子材料
的路線:
已知:① A的相對分子質量小于110,其中碳的質量分數約為0.9;
② 同一碳原子上連兩個羥基時結構不穩定,易脫水生成醛或酮:
③ C 可發生銀鏡反應。
請根據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A的分子式為 ;
(2)由A生成B的化學方程式為 ,反應類型是 ;
(3)由B生成C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反應過程中生成的不穩定中間體的結構簡式應是 ;
(4)D的結構簡式為 ,D的同分異構體中含有苯環且水解產物之一為乙酸的有 (寫結構簡式)。
以下是某課題組設計的合成聚酯類高分子材料 的路線:
已知: ① A的相對分子質量小于110,其中碳的質量分數約為0.9;② 同一碳原子上連兩個羥基時結構不穩定,易脫水生成醛或酮:
③ C 可發生銀鏡反應。
轉化關系提供官能團及定位信息
提供官能團信息
提供陌生反應信息
提供分子式信息
請根據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A的分子式為 ;
(2)由A生成B的化學方程式為 ,反應類型是 ;
(3)由B生成C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反應過程中生成的不穩定中間體的結構簡式應是 ;
(4)D的結構簡式為 ,D的同分異構體中含有苯環且水解產物之一為乙酸的有 (寫結構簡式)。
任務1
任務3
任務5
任務4
任務6
任務2
以下是某課題組設計的合成聚酯類高分子材料 的路線:
已知: ① A的相對分子質量小于110,其中碳的質量分數約為0.9;② 同一碳原子上連兩個羥基時結構不穩定,易脫水生成醛或酮:
③ C 可發生銀鏡反應。
整體進入
初步拆分問題
獲取信息
思考如何應用信息解決問題
小結
任務1
A的分子式的確定
已知:① A的相對分子質量小于110,其中碳的質量分數約為0.9;
逆推
A分子中含有8個碳原子
Mr(A)=12×8÷0.9≈106.7
A分子式為C8H10
任務2
D的結構簡式的確定
C8H10
逆推

C
O
OH


HOCH2
發生縮聚反應的單體 D
任務3
C的結構簡式的確定

C
O
OH


HOCH2
逆推

C
O
H


HOCH2
③ C 可發生銀鏡反應。
含有-CHO
B生成C的反應過程中生成的不穩定中間體的結構簡式
任務4

C
O
H


HOCH2
逆推
已知 ② 同一碳原子上連兩個羥基時結構不穩定,易脫水生成醛或酮:

CH
OH
OH

HOCH2
B→C的中間體
逆推
相似性模仿
“代換” 方法
任務5
B的結構簡式的確定
A的結構簡式的確定
逆推
相似性聯想

CH
Cl
Cl

ClCH2
C8H10

CH3

H3C
逆推

CH
OH
OH

HOCH2
B→C的中間體
逆推
任務6
D的同分異構體結構簡式的確定
或插在任務2之后
(4)D的結構簡式為 ,D的同分異構體中含有苯環且水解產物之一為乙酸的有 (寫結構簡式)。

C
O
OH


HOCH2

O

O
C
CH3


HO

O

O
C
CH3





O

O
C
CH3

HO

O

O
C
CH3

HO
請根據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A的分子式為 ;
(2)由A生成B的化學方程式為
,反應類型是 ;
(3)由B生成C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反應過程中生成的不穩定中間體的結構簡式是

C8H10
取代反應
(4)D的結構簡式為 ,D的同分異構體中含有苯環且水解產物之一為乙酸的有
(寫結構簡式)。

O

O
C
CH3


HO

O

O
C
CH3

HO

O

O
C
CH3

HO

C
O
OH


HOCH2
答案
新增【題型示例】
2011全國《考試說明》(理科·課程標準實驗版)225頁例17(2009-海南-選考-18-4)
逆推
相似性模仿
“代換” 方法
相似性聯想
相似
熟練掌握解題的基本方法,提高答題的正確率。
2010-新課程卷-38
2011全國《考試說明》(理科·課程標準實驗版)教育部考試中心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26頁【題型示例】例18
新增
【題型示例】
第38題密切聯系PC是一種可降解的聚碳酸酯類高分子材料的實際,給出某研究小組開發的生產PC的合成路線、特殊的反應現象、核磁共振氫譜的特征, 考查考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并與獲取的新信息相結合,推斷指定物的名稱、結構簡式、同分異構體的數目及符合指定要求的結構簡式、寫出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的能力。
PC是一種可降解的聚碳酸酯類高分子材料,由于其具有優良的耐沖擊性和韌性,因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以下是某研究小組開發的生產PC的合成路線:
已知以下信息:
① A可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② B中有五種不同化學環境的氫;
③ C可與FeCl3溶液發生顯色反應;
④ D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其核磁共振氫譜為單峰。
請回答下列問題:
(1)A的化學名稱是 ;
(2)B的結構簡式為 ;
(3)C與D反應生成E的化學方程式為 ;
(4)D有多種同分異構體,其中能發生銀鏡反應的是 (寫出結構簡式);
(5)B的同分異構體中含有苯環的還有 種,其中在核磁共振氫譜中出現兩組峰,且峰面積之比為3∶1的是 (寫出結構簡式)
已知以下信息:
① A可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② B中有五種不同化學環境的氫;
③ C可與FeCl3溶液發生顯色反應;
④ D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其核磁共振氫譜為單峰。
丙烯
Ω=4
OH
有六個相同化學環境的氫
O
OH
O
OH
O
逆推
相似性聯想《選修5》P107
OH
O
OH
O
逆推
OH
HO
CH3

CH3
C




E
O
C
C
H
3
C
H
3
O
H
C
O
O
H
—CO2
請回答下列問題:
(1)A的化學名稱是 ;
(2)B的結構簡式為 ;
(3)C與D反應生成E的化學方程式為

(4)D有多種同分異構體,其中能發生銀鏡反應的是 (寫出結構簡式);
丙烯
CH3CH2CHO
O
OH
2
+
H+
OH
HO
CH3

CH3
C




+ H2O
-CHO
C3H6O
(5)B的同分異構體中含有苯環的還有 種,其中在核磁共振氫譜中出現兩組峰,且峰面積之比
為3∶1的是 (寫出結構簡式)
C9H12
9∶3
7
有兩種不同化學環境的氫
氫原子個數比為3 ∶ 1
提高獲取信息、整合信息及結構對稱分析等能力,養成思維有序的習慣。
【答案】
(1)丙烯
(2)
(4)CH3CH2CHO
(5)7
(3)
2011《考試說明》(理科·課程標準實驗版)227頁
以苯為母體的結構對稱分析
強化
養成思維有序的習慣
PC是一種可降解的聚碳酸酯類高分子材料,由于其具有優良的耐沖擊性和韌性,因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以下是某研究小組開發的生產PC的合成路線:
已知以下信息:
① A可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② B中有五種不同化學環境的氫;
③ C可與FeCl3溶液發生顯色反應;
④ D不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其核磁共振氫譜為單峰。
請回答下列問題:
(1)A的化學名稱是 ;
(2)B的結構簡式為 ;
(3)C與D反應生成E的化學方程式為 ;
(4)D有多種同分異構體,其中能發生銀鏡反應的是 (寫出結構簡式);
(5)B的同分異構體中含有苯環的還有 種,其中在核磁共振氫譜中出現兩組峰,且峰面積之比為3∶1的是 (寫出結構簡式)
(5)B的同分異構體中含有苯環的還有 種,其中在核磁共振氫譜中出現兩組峰,且峰面積之比
為3∶1的是 (寫出結構簡式)
C9H12
9∶3
7
有兩種不同化學環境的氫
氫原子個數比為3 ∶ 1
提高獲取信息、整合信息及結構對稱分析等能力,養成思維有序的習慣。
用好題型示例,提升遷移能力。(共36張PPT)
(1)化學實驗探究專題《舉例》
中學階段對實驗探究的基本要求是改變某一個變量,而控制其他變量盡量相同,從而通過實驗觀察這一變化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這是一般觀察與科學實驗的區別,大家要予以重視。
  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學習運用以實驗和推理為基礎的科學探究方法。認識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科學。
2.2010-寧夏-28.
1.2011全國《考試說明》(理科·課程標準實驗版)第215頁【題型示例】例10 (07-海南-17)
09-寧夏- 10.(略)
09-福建-12. (略)
控制單一變量
1.07-海南-17
2011全國《考試說明》(理科·課程標準實驗版)教育部考試中心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15頁【題型示例】例10
2011全國《考試說明》(理科)教育部考試中心 高等教育出版社 3.思維能力(6)例題 第548頁例10
序號 金屬
質量 金屬
狀態 c(H2SO4)
/mol/L V(H2SO4)
/mL 溶液溫度/℃ 金屬消失
的時間/S
反應 前 反應后
1
2
3
4
5
6
7
8
9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絲
粉末


粉末



絲 0.5
0.5
0.7
0.8
0.8
1.0
1.0
1.1
1.1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20
20
20
20
20
20
35
20
30 34
35
36
35
36
35
50
34
44 500
50
250
200
25
125
50
100
40
下表是稀硫酸與某金屬反應的實驗數據:
分析上述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4和5表明,_______________對反應速率有影響,__________反應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規律的實驗還有________(填實驗序號);
(2)僅表明反應物濃度對反應速率產生影響的實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實驗序號)
(3)本實驗中影響反應速率的其他因素還有_______,其實驗序號是____________。
(4)實驗中的所有反應,反應前后溶液的溫度變化值(約
15 ℃)相近,推測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題目展示了一種化學反應速率及其影響因素的實驗方案,共9組實驗及相應的數據,其中影響反應速率的主要有金屬與稀硫酸(影響反應速率的內因)、溫度、濃度和反應物的狀態(影響反應速率的外因),實驗結果主要是紀錄金屬消失的時間以及反應前后溶液的溫度。
題目要求:
1、分析實驗中涉及的影響化學反應速率因素,并根據紀錄的數據得出有關的結論;
2、進一步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
序號 金屬
質量 金屬
狀態 c(H2SO4)
/mol/L V(H2SO4)
/mL 溶液溫度/℃ 金屬消失
的時間/S
反應 前 反應后
1
2
3
4
5
6
7
8
9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絲
粉末


粉末



絲 0.5
0.5
0.7
0.8
0.8
1.0
1.0
1.1
1.1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20
20
20
20
20
20
35
20
30 34
35
36
35
36
35
50
34
44 500
50
250
200
25
125
50
100
40
07-海南-17. 下表是稀硫酸與某金屬反應的實驗數據:
分析上述數據,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4和5表明,_______________對反應速率有影響,__________反應速率越快,能表明同一規律的實驗還有________(填實驗序號);
固體反應物的表面積
表面積越大
1和2
序號 金屬
質量 金屬
狀態 c(H2SO4)
/mol/L V(H2SO4)/mL 溶液溫度/℃ 金屬消失
的時間/S
反應前 反應后
1
2
3
4
5
6
7
8
9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絲
粉末


粉末



絲 0.5
0.5
0.7
0.8
0.8
1.0
1.0
1.1
1.1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20
20
20
20
20
20
35
20
30 34
35
36
35
36
35
50
34
44 500
50
250
200
25
125
50
100
40
07-海南-17. 下表是稀硫酸與某金屬反應的實驗數據:
(2)僅表明反應物濃度對反應速率產生影響的實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實驗序號)
(3)本實驗中影響反應速率的其他因素還有_______,其實驗序號是____________。
1、3、4、6、8;
反應溫度
6和7 ;
序號 金屬
質量 金屬
狀態 c(H2SO4)
/mol/L V(H2SO4) /mL 溶液溫度/℃ 金屬消失
的時間/S
反應前 反應后
1
2
3
4
5
6
7
8
9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絲
粉末


粉末



絲 0.5
0.5
0.7
0.8
0.8
1.0
1.0
1.1
1.1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20
20
20
20
20
20
35
20
30 34
35
36
35
36
35
50
34
44 500
50
250
200
25
125
50
100
40
2、5
8和9
07-海南-17. 下表是稀硫酸與某金屬反應的實驗數據:
序號 金屬
質量 金屬
狀態 c(H2SO4)
/mol/L V(H2SO4)/mL 溶液溫度/℃ 金屬消失
的時間/S
反應前 反應后
1
2
3
4
5
6
7
8
9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0.10 絲
粉末


粉末



絲 0.5
0.5
0.7
0.8
0.8
1.0
1.0
1.1
1.1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20
20
20
20
20
20
35
20
30 34
35
36
35
36
35
50
34
44 500
50
250
200
25
125
50
100
40
(4)實驗中的所有反應,反應前后溶液的溫度變化值(約
15 ℃)相近,推測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所有反應中,金屬質量和硫酸溶液體積均相等,且硫酸過量,產生熱量相等,所以溶液溫度變化值相近。
07-海南-17. 下表是稀硫酸與某金屬反應的實驗數據:
2011年 《考試說明》(理科·課程標準實驗版)教育部考試中心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16頁
《高考理科試題分析》 (2008年·課程標準實驗版)
教育部考試中心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26頁
《高考理科試題分析》 (2008年·課程標準實驗版)
教育部考試中心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27頁
掌握控制單一變量的方法
第28題充分突出了化學學科實驗與理論緊密結合的特點,以稀硫酸與鋅反應的實驗為背景,考查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能加快氫氣生成速率的原因及可采取的措施,充分體現了試題的基礎性;在研究硫酸銅的量對氫氣生成速率的影響時,考查了考生運用控制單一變量的方法,對圖表中數據進行分析、完成實驗設計的能力。這樣命題,對考生通過體驗探究(硫酸銅的量對氫氣生成速率快慢的影響)的過程,進一步理解科學探究的意義, 學習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重視實驗數據的分析和處理,提高科學探究能力,有良好的導向,是一道難得的好題。
突出了對實驗設計能力和實驗探究能力的考查
2.2010-寧夏-28.
28.某同學在用稀硫酸與鋅制取氫氣的實驗中,發現加入少量硫酸銅溶液可加快氫氣的生成速率。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實驗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有____;
(2)硫酸銅溶液可以加快氫氣生成速率的原因是___;
(3)實驗室中現有Na2SO4、MgSO4、Ag2SO4、K2SO4 等4種溶液,可與上述實驗中CuSO4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____;
(4)要加快上述實驗中氣體產生的速率,還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答兩種);
(5)為了進一步研究硫酸銅的量對氫氣生成速率的影響,該同學設計了如下一系列實驗。將表中所給的混合溶液分別加入到6個盛有過量Zn粒的反應瓶中,收集產生的氣體,記錄獲得相同體積的氣體所需時間。
①請完成此實驗設計,其中:V 1= ,V 6= , V 9= ;
②反應一段時間后,實驗A中的金屬呈 色,實驗E中的金屬呈 色;
③該同學最后得出的結論為:當加入少量CuSO4溶液時,生成氫氣的速率會大大提高。但當加入的CuSO4溶液超過一定量時,生成氫氣的速率反而會下降。請分析氫氣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
實驗
混合溶液 A B C D E F
4mol·L-1 H2SO4 /mL 30 V1 V2 V3 V4 V5
飽和CuSO4溶液 /mL 0 0.5 2.5 5 V6 20
H2O /mL V7 V8 V9 V10 10 0
某同學在用稀硫酸與鋅制取氫氣的實驗中,發現加入少量硫酸銅溶液可加快氫氣的生成速率。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實驗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硫酸銅溶液可以加快氫氣生成速率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室中現有Na2SO4、MgSO4、Ag2SO4、K2SO4 等4種溶液,可與上述實驗中CuSO4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
________;
(4)要加快上述實驗中氣體產生的速率,還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兩種);
CuSO4與Zn反應產生的Cu與Zn形成Cu/Zn微電池, 加快了氫氣產生的速率
Ag2SO4
升高反應溫度、
增加鋅粒的表面積 ……
Zn只能與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排在Zn后面的金屬的鹽溶液反應,將其從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適當增加硫酸的濃度
Ag與Zn形成Ag/Zn微電池
實驗
混合溶液 A B C D E F
4mol·L-1 H2SO4 /mL 30 V1 V2 V3 V4 V5
飽和CuSO4溶液 /mL 0 0.5 2.5 5 V6 20
H2O /mL V7 V8 V9 V10 10 0
H2SO4溶液體積均為30mL
①請完成此實驗設計,其中:
V 1= ,V 6= , V 9= ;
CuSO4溶液體積均為20mL
10mL
17.5mL
控制單一變量
(5)探究硫酸銅的量對氫氣生成速率的影響
30
10
17.5
實驗
混合溶液 A B C D E F
4mol·L-1 H2SO4 /mL 30 V1 V2 V3 V4 V5
飽和CuSO4溶液 /mL 0 0.5 2.5 5 V6 20
H2O /mL V7 V8 V9 V10 10 0
②反應一段時間后,實驗A中的金屬
呈 色,實驗E中的金屬呈 色;
灰黑
暗紅
A中沒有銅析出,看到的是金屬Zn的顏色。
E中析出的Cu覆蓋在Zn的表面,看到的是銅的顏色。
分析溶液中發生的反應是關鍵
③該同學最后得出的結論為:當加入少量CuSO4溶液時,生成氫氣的速率會大大提高。但當加入的CuSO4溶液超過一定量時,生成氫氣的速率反而會下降。請分析氫氣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當加入一定量的CuSO4后,生成的單質Cu會沉積在Zn的表面,降低了Zn與溶液的接觸面積
實驗
混合溶液 A B C D E F
4mol·L-1 H2SO4 /mL 30 V1 V2 V3 V4 V5
飽和CuSO4溶液 /mL 0 0.5 2.5 5 V6 20
H2O /mL V7 V8 V9 V10 10 0
【答案】
(1)
(3)
(2)CuSO4與Zn反應產生的Cu與Zn形成Cu/Zn微電池, 加快了氫氣產生的速率
(4)升高反應溫度、適當增加硫酸的濃度、增加鋅粒的 比表面積等
(5)①30 10 17.5
②灰黑 暗紅
③當加入一定量的CuSO4后,生成的單質Cu會沉積 在Zn的表面,降低了Zn與溶液的接觸面積
《高考理科試題分析》 (2008年·課程標準實驗版)
教育部考試中心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26頁
《高考理科試題分析》 (2008年·課程標準實驗版)
教育部考試中心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27頁
中學階段的基本要求是改變某一個變量,而控制其他變量盡量相同,從而通過實驗觀察這一改變的變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這也是一般觀察與科學實驗的重要區別,在日常教學中應該加以重視。
啟示:
掌握控制單一變量的方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且末县| 高阳县| 偃师市| 老河口市| 桐梓县| 夹江县| 孙吴县| 涪陵区| 昔阳县| 田林县| 新源县| 松桃| 临西县| 抚顺县| 城步| 石棉县| 三门峡市| 潢川县| 博野县| 仪陇县| 绥芬河市| 镇原县| 萝北县| 宜宾市| 饶阳县| 鲁山县| 正安县| 沽源县| 云霄县| 新泰市| 青岛市| 宜都市| 崇阳县| 墨竹工卡县| 大冶市| 呼伦贝尔市| 淮北市| 晋州市| 九寨沟县| 监利县| 通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