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質量 密度 質量 密度 定義 物體含有物質的多少,通常用字母m表示 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用字母ρ表示 基本單位 千克(kg) 千克每立方米(kg/m3) 常用單位 噸(t)、克(g)、毫克(mg) 克每立方厘米(g/cm3) 單位換算 1?g=10-3kg, 1?mg=10-6kg, 1?t=103?kg 1?g/cm3=1.0×103 kg/m3 影響因素 它不隨物體的位置、形狀、溫度、狀態的改變而改變 與質量的多少、體積的大小無關,當溫度、狀態等改變時,物質的密度也將改變 測量儀器 或方法 天平、臺秤、案秤 密度計、常規法(天平和量筒)、浮力法等 計算 公式 (變形式:求質量m=ρV, 求體積 應用 鑒別物質,農業選種,航空器材用高強度、低密度的合金 二、天平的使用 圖示 看 觀察天平的稱量和標尺的分度值 放 把天平放在水平臺面上 移 將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 調 調節橫梁兩端的平衡螺母,使得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央(左偏右調,右偏左調) 測 把被測物體放在左盤,用鑷子向右盤中加減砝碼并且調節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至橫梁恢復平衡(左物右碼,先大后小,調節游碼,再次平衡) 讀 物體的質量=砝碼質量+游碼左端在標尺上所對應的刻度值,圖中物體的質量=60.6g 三、體積 1. 體積 (1)定義:物體占有空間的大小。 (2)常用單位:立方米,符號是m3。 (3)單位及換算 常用單位 立方米 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符號 m3 dm3 cm3 單位換算 1?m3=103?dm3=106cm3;1?m3=103L, 1?L=103cm3=103?mL 2. 體積的測量 (1)測量形狀規則的物體的體積:可采用米尺(刻度尺)測量其長、寬、高,然后利用公式:體積=長×高×寬進行計算(注意:單位統一),如正方體、長方體。 (2)測量液體或形狀不規則的固體的體積:常用量筒或量杯進行測量。 (3)使用量筒和量杯時的注意事項 a.看:首先要看清它的測量范圍(量程)和最小刻度(分度值)。 b.放:量筒必須放在水平桌面上。 c.讀數時,使量筒壁上的刻度正對自己,視線要與量筒內液體的凹(選填“凹”或“凸”)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如圖所示,讀數時,視線B(選填“A”“B”或“C”)是正確的讀數方法;量筒內液體的體積為24mL。 例1.為測量某種液體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測量了液體和量杯的總質量m及液體的體積V,得到了幾組數據并繪出了m?V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該液體密度為2g/cm3 ? B.?該液體密度為1.5g/cm3 ? C.?量杯質量為40g D.?60cm3的該液體質量為60g 例2.甲、乙兩同學分別用量筒測量一個小石塊的體積。甲同學的做法是先將石塊置于量筒中,同時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沒石塊,記下水的體積V1,然后取出石塊,記下取出石塊后水的體積V2,計算石塊的體積為V1-V2。乙同學的做法是先在量筒里注入適量的水,記下水的體積V1′,然后輕輕放入石塊,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沒石塊,記下此時水及石塊的體積V2′,計算石塊的體積為V2′-V1′。 比較這兩種方法回答下列問題: (1)為了使實驗結果更準確,應選擇_________(填“甲”或“乙”)同學的方法。 (2)如果某同學實驗讀數如圖1所示,則測得該石塊的體積是_________。 (3)實驗后兩同學對測量結果進行了討論,以下操作屬于導致乙同學測量結果偏小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多選)。 A.注入一定量水后俯視讀數,其余讀數正確 B.待小石塊浸沒后仰視讀數,其余讀數正確 C.在浸入小石塊時不慎有水滴濺出,讀數均正確 D.捆綁小石塊的繩太粗,讀數均正確 (4)甲同學提出量筒也可以測量氣體的體積(如圖2所示),利用等效替代法,通過讀取液體的體積來測量氣體體積,如圖裝置中能實現這一目的的是_________ (填“a”“b”或“c”)。 例3.如圖所示,自身質量m0=0.5kg、容積V0=500cm3的瓶子里裝有質量m1=0.4kg的水,水位太低,烏鴉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銜來了很多的小石塊填到瓶子里,當填入最后一個小石塊,剛好使瓶內水面上升到瓶口,這樣烏鴉就可以喝到了水 (已知ρ石塊=2.6×103kg/m3)。求: (1)瓶內水的體積V1;(2)烏鴉投入瓶子中的石塊的體積V2; (3)烏鴉投入石塊后,瓶子、石塊和瓶中水的總質量m 1.某同學要稱量10.2克食鹽,1克以上用砝碼,1克以下用游碼。其操作方法如下: ①取10克砝碼放右盤;②調節天平平衡;③左盤添加食鹽到指針位于分度盤中央刻度線;④移動游碼到0.2克處。其合理順序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 C.?②③④① ? D.?②④③① 2.人體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差不多,請估算一個中學生的體積最接近( ) A.?50米3 B.?50分米3 ? C.?50厘米3 ? D.?50毫米3 3.一根均勻的鐵棒,質量是m,密度為ρ,比熱容是c,去掉1/2,則剩余部分的質量、密度、比熱容分別為(?? ) ? A.?m、ρ、c ? B.?m/2、ρ/2、1/2c ? C.?m/2、ρ、2c D.?m/2、ρ、c 4.某同學用已調好的托盤天平測一物體質量,測量完畢后才發現錯誤地將物體放在了天平的右盤,而將砝碼放在了天平的左盤。因無法重測,只能根據測量數據來定值。他記得當時用了50g、20g和10g三個砝碼,游碼值為1.4g,則該物體的質量為(?? ) ? A.?81.4g B.?78.6g ? C.?78.2g ? D.?81.8g 5.古代勞動人民巧妙地利用水來開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給石頭打一個洞,再往洞里灌滿水并封實,待晚上降溫,水結冰后石頭就裂開了。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 ? A.?根據ρ=m/V可知,石頭裂開后體積變小,所以石頭密度變大 ? B.?根據ρ=m/V可知,石頭裂開后質量變小,所以石頭密度變小 ? C.?該方法利用水結冰后質量變大,體積增大而使石頭裂開 D.?該方法利用水結冰后質量不變,體積增大而使石頭裂開 6.甲,乙、丙三個同樣的燒杯里裝有部分水,再將質量相同的實心鋁塊、鐵塊和銅塊分別提沒在甲、乙、丙三個燒杯中(ρ鋁<ρ鐵<ρ銅),此時三個杯子中的水面恰好相平,則水最少的是(?? ) A.?甲杯 B.?乙杯? C.?丙杯? D.?一樣多 7.如圖,氣球內充入一定量的空氣后,用細線扎緊氣球口。固定在容器底部,往容器中加入適量的水,使氣球浸沒在水中,升高水溫,發現水面位置明顯上升。則水溫升高時,對球內空氣相關的量分析正確的是(?? ) A.?質量不變、體積變大、密度變小 ? B.?質量變大、體積不變、密度變大 ? C.?質量不變、體積變小、密度變大 ? D.?質量變大、體積變大、密度不變 8.我國科學家造出了“世界上最輕材料----全碳氣凝膠”,這種材料密度僅為0.18mg/cm3。“0.18mg/cm3”表示的科學含義是__________。一塊100cm3的“全碳氣凝膠”的質量為__________g。 9.小菁同學想測出一個實心塑料球的密度,但是發現塑料球放在水中會漂浮在水面上,于是小光設計了以下實驗步驟: A.用調好的天平測出塑料球的質量,天平平衡時如圖a所示。記錄塑料球的質量為m; B.把適量的水倒進量筒中如圖b所示,記錄此時水的體積為Vl; C.用細線在塑料球下吊一個小鐵塊放入水中,靜止時如圖c所示,記錄此時量筒的示數為V2; D.取出塑料球,把小鐵塊單獨放入水中靜止時如圖d所示,記錄此時量筒的示數為V3; E.利用密度公式計算出結果。 根據上述實驗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中多余的步驟是________(填字母) (2)實驗中用天平測出塑料球的質量,塑料球的密度ρ球_________ =kg/m3。此密度的測量值比真實值偏___________。 10.為測量某種液體的密度,小應取了適量該液體的樣品,按三種方案進行實驗: (1)實驗前將天平放在________桌面上,把游碼放在零刻度處,若發現指針指在分度盤的左側,要使橫梁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___(選填“右”或“左”)調節。 (2)實驗記錄數據: 方案一:m1=30g,m2=52g,V1=______ml(讀數見圖乙) 方案二:m3=52.8g,m4=______g(讀數見圖丙),V2=10mL 方案三:m1=30g,m3=52.8g,V3=19ml,其中方案三中液體密度大小為______g/cm3 (3)分析比較上述三種實驗方案,你覺得比較合理的應該是________(選填“方案一”、“方案二”或“方案三”)。 11.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港珠澳大橋橋梁工程的用鋼量達42萬噸。 (1)鋼的密度為7.9×103千克/米3,其物理意義是_______________。 (2)小應想通過實驗測得鋼的密度,他在實驗室找到一塊鋼塊,用天平測出這塊鋼塊的質量是39.2克,測得裝滿水的燒杯的總質量是360克;然后用細線系著把這塊鋼塊浸沒在燒杯中,當燒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鋼塊,接著測得燒杯和剩余水的總質量是355克。按小應的實驗數據,這個鋼塊的密度是多大?(寫出計算過程,結果保留二位小數)。 1.小花同學利用天平和量杯測量某種液體的密度時;記錄實驗的數據如表。這種液體的密度和空量杯的質量分別是(? ) ? A.?3.0×103kg/m3;10g B.?1.7×103kg/m3;10g ? C.?1.4×103kg/m3;20g D.?1.0×103kg/m3;20g 2.某同學要稱量10.2克食鹽,10克以上用砝碼,1克以下用游碼。其方法如下:①取10克砝碼放右盤;②調節天平平衡;③左盤添加食鹽到指針位于分度盤中央刻度線;④移動游碼到0.2克處。其合理順序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 C.?②③④① ? D.?②③①④ 3.甲乙兩個實心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相關分析中不正確的是(?? ) ? A.?甲、乙的質量與體積均成正比 ? B.?甲的密度為0.5×103kg/m3 ? C.?不同種類的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一般不同,密度也不同 D.?甲、乙的密度與其質量和體積有關 4.如圖是標準大氣壓下,質量為1g的某液體的體積---溫度圖,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 A.?4℃時,液體密度最小 ? B.?溫度升高,液體密度不變 C.?1℃時液體的體積比5℃時的大? ? D.?由1℃升高到8℃,液體體積一直變大 5.在測定液體密度的實驗中,液體的體積V及液體和容器的總質量m可分別由量筒和天平測得。某同學通過改變液體的體積得到幾組數據,畫出有關的圖像,在下圖中能正確反映液體和容器的總質量跟液體體積關系的是(?? ) 6.某醫院急診室的一氧氣鋼瓶中裝有密度為5kg/m3的氧氣,“5kg/m3”表示的科學含義是__________;現給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一半,則瓶內剩余氧氣的密度__________(選填“變小”“不變”或“變大”)。 7.小應用一架天平稱一個雞蛋的質量,在調節橫梁平衡時,先將游碼移至零刻度線處,此時指針偏向分度盤右側,則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調節。他發現無論怎樣調節平衡螺母,指針總略偏向分度盤右側,于是他在天平的左盤中放入幾粒米后重新調節平衡并進行了測量,如右圖所示,則雞蛋的質量__________61g(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8.小胡同學為了測量鹽水的密度,進行了以下實驗: (1)實驗步驟: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移至零刻度處,發現指針指在分度盤的右側,要使橫梁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____(選填“右”或“左”)調。 ②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為18克; ③取適量的鹽水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測出燒杯和鹽水的總質量m0,如圖甲所示; ④將燒杯中的全部鹽水倒入量筒,測出鹽水的體積V,如圖乙所示。 (2)由圖中數據可知,鹽水的密度是_______千克/米3。雖然小歡同學操作規范,但測得鹽水的密度會__________(選填“偏大”或“偏小”)。 9.某中學環保小組在錢塘江邊取適量江水樣品,分別進行錢塘江水密度的測量。 (1)小薇把樣品帶回學校,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實驗: ① 將天平放在水平臺上,把游碼移到零刻度線處,發現指針指在分度盤的左側,要使橫梁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_________(選填“右”或“左”)調,直至天平平衡。 ② 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為30g,在燒杯中倒入適量的江水樣品,測出燒杯和江水的總質量如圖甲所示,再把燒杯中江水倒入量筒中,液面如圖乙所示,她 測得江水密度為_________g/cm3。 (2)小亮把樣品帶回家,用家里的電子秤和沒喝完的半瓶純凈水,做了如下實驗: ① 用電子秤測出半瓶純凈水的總質量為m1,并用筆在瓶身水面位置標記為A。 ② 把瓶中的水全部用來澆花,然后吹干,用電子秤測出空瓶的質量為m2。 ③ 把江水慢慢倒入空瓶,直至液面與記為A相平,再用電子秤測出瓶的總質量為m3。 ④ 計算:江水的質量________,江水的體積________(用字母表示,其中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從而算出江水的密度。 參考答案 例1.D 例2.(1)乙(2)20cm3(3)A、B、C(4)c 例3.(1)瓶中水的體積V1為400cm3;(2)烏鴉投入瓶子中的石塊的體積V2為100cm3; (3)烏鴉投入石塊后,瓶子、石塊和水的總質量m為1160g。 1.B 2.B 3.D 4.B 5.D 6.A 7.A 8.1立方厘米的材料的質量為0.18毫克 ?0.018 9.(1)B(2)0.56×103;小 10.水平 右 20 42.4 1.2g/cm3;方案二 11.(1)1m3的鋼的質量是7900千克(2)7.84g/cm3 1.D 2.B 3.D 4.C 5.1立方米氧氣的質量為5千克;變小。 7.左;等于 8.(1)左?(2)1.1×103kg/m3,偏大 9.(1)①右 ② 1.1 (2)④m3-m2; (m1-m2) /ρ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