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1中考熱點專題案例一奮斗百年路起航新征程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培養初中生思想政治素養的主必修課,其理論內容與社會實際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尤其是八九年級的內容,具有極強的時代性,教材內容每年都會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因此,從時政教學的意義出發,結合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實踐內容,我選取了近期舉行的脫貧攻堅表彰大會作為話題,進行了簡單的分析。熱點主題--脫貧攻堅2021年2月25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標志著我們黨在團結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圍繞脫貧攻堅熱點話題,我們中考的命題角度和考察視角可以緊跟時代發展,讓學生關注時政、關心了解國家大事,關心家鄉發展,從而更好的樹立遠大目標,為建設更加美好的祖國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背景材料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深刻總結了脫貧攻堅的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讓與會代表和全國廣大干部群眾心潮澎湃。大家表示,一定要發揚偉大的脫貧攻堅精神,乘勢而上、再接再厲、接續奮斗,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勇前進。歷經8年艱苦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在這場斗爭中,數百萬扶貧干部傾力奉獻、苦干實干,1800多名同志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全國脫貧攻堅楷模”黃文秀,生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委宣傳部派駐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駐村第一書記,2019年6月17日犧牲在脫貧攻堅一線,獻出了年僅30歲的寶貴生命。偉大事業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引領偉大事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偉大斗爭,鍛造形成了“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脫貧攻堅精神,是中國共產黨性質宗旨、中國人民意志品質、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的集中體現,是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充分彰顯,賡續傳承了偉大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全黨全國全社會都要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團結一心,英勇奮斗,堅決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和風險,不斷奪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更大的勝利!中國創造了減貧治理的中國樣本,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擺脫貧困一直是困擾全球發展和治理的突出難題。改革開放以來,按照現行貧困標準計算,我國7.7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按照世界銀行國際貧困標準,我國減貧人口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70%以上。特別是在全球貧困狀況依然嚴峻、一些國家貧富分化加劇的背景下,我國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贊譽。我們積極開展國際減貧合作,履行減貧國際責任,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做世界減貧事業的有力推動者。縱覽古今、環顧全球,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實現幾億人脫貧,這個成績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中國力量!命題角度(一)命題角度一:共同富裕1.我國采取有效措施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體現了教材中的什么發展理念和什么發展思想?體現了共享的發展理念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黨和政府為什么要堅持共享發展理念?(1)衡量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不僅要看經濟發展,而且要看發展成果是否惠及全體人民,人民的合法權益是否得到切實保障。(2)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3)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3.如何實現共享發展理念?(為了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黨和政府應該怎么做?(2))(1)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引領全體人民攜手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2)黨和政府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獲得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4.我國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①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②形成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③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④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5.我國取得脫貧攻堅全面勝利說明了什么?(1)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堅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2)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的優越性。(3)黨和政府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獲得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4)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6.打贏脫貧攻堅戰,我國可以采取哪些措施?(1)異地扶貧搬遷工程。(2)精準扶貧到戶到人。(3)實施“五個一批”工程,即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4)貧困地區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7.請你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進一步實現鄉村振興,提幾點建議。國家:堅持黨的領導。(2)走中國道路。(3)弘揚中國精神。(4)凝聚中國力量。(5)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五大發展理念)(6)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7)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8)堅持改革開放。(9)堅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堅持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青少年:(1)樹立遠大理想,立志成才,報效祖國。(2)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3)弘揚扶危濟困等優秀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4)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為鄉村振興獻計獻策。(二)命題角度二:向脫貧攻堅楷模學習(弘揚中華文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中華文化的特點:源遠流長、博大精深。2.為什么中華文化雖歷經滄桑仍薪火相傳,歷久彌新?中華文化具有應對挑戰、與時俱進的創造力和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3.新時代,為什么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2)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了精神動力。4.為什么要弘揚中華傳統美德?(1)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蘊含著豐富的道德資源,熔鑄了中華民族堅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遠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傳的民族智慧,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精神力量。(2)中華傳統美德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和風俗習慣,成為一種文化基因。5.青少年如何踐行中華傳統美德?(1)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青少年責無旁貸。(2)倡導向上向善、孝老愛親、忠于祖國,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須身體力行。6.脫貧攻堅偉大斗爭,鍛造形成了“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這種精神的的實質內涵,核心和品格分別是什么?它在脫貧攻堅戰中的作用是什么?(1)內涵: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2)核心:愛國主義(3)品格:與時俱進(先進性、時代性)(4)偉大的民族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支柱,是維系我國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團結奮斗的牢固精神紐帶,是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不竭精神動力。7.為什么要傳承和弘揚民族精神?(1)一個民族要生存和發展,就要有昂揚向上的民族精神。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振奮的民族精神,沒有堅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3)偉大的民族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支柱,是維系我國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團結奮斗的牢固精神紐帶,是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不竭精神動力。8.如何傳承弘揚民族精神?(1)在國家危難、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能夠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繼。(2)在他人生命、財產遇到危險的關鍵時刻能夠見義勇為、扶危濟困、無私奉獻。(3)在日常學習工作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敬業創優。9.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1)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3)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10.為什么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中國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價值共識,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人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價值導向,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價值引領。(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11.青少年如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要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做到落細、落小、落實。(2)我們應自覺做到勤于學習、敏于思考,注重修養、勇于實踐,明辨是非、善于選擇,認真做事、踏實做人。12.脫貧攻堅楷模身上有哪些優秀精神品質值得我們學習?愛國主義、勤勞勇敢、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精神、無私奉獻精神、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守望相助、和衷共濟、扶貧濟困等。13.召開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有什么意義?(1)有利于發揮脫貧攻堅楷模引領作用,動員社會成員積極參與幫扶,投身扶貧行動,形成人人愿為、人人可為、人人能為的社會幫扶格局。(2)有利于弘揚脫貧攻堅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民族守望相助、和衷共濟、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3)有利于激發人們群眾愛國之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斗。14.張桂梅、黃文秀等被評為全國脫貧攻堅楷模,青少年如何向他們學習?(1)樹立遠大理想,立志成才,報效祖國。(2)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3)弘揚扶危濟困等優秀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4)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為脫貧攻堅獻計獻策。15.為弘揚脫貧攻堅精神,請你設計兩種宣傳方式,并擬兩條宣傳標語。(1)宣傳方式:黑板報、手抄報、主題班會、演講比賽、宣傳講座等。(2)宣傳標語:弘揚中華美德,援手扶貧幫困;扶貧濟困靠大家,溫暖人心你我他等等。(三)命題角度三:中國擔當1.我國積極開展國際減貧合作,履行減貧國際責任,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做世界減貧事業的有力推動者,說明了什么?(我國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贊譽說明了什么?)(我國怎樣為世界減貧事業貢獻中國力量?(1)-(7)/積極作為(1)-(4)/中國智慧的(2)(5)-(7))(1)面對各種區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機與難題,中國不推諉、不逃避,也不依賴他人,積極主動地承擔起相應的責任。(2)我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主動承擔國際責任,促進人類共同發展。(3)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用有限的資源,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了本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穩定解決了世界上約五分之一人口的溫飽問題,讓七億多人口擺脫貧困,這是對世界發展的重大貢獻。(4)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努力提高自身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致力于成為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5)中國著眼于時代發展大勢,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為全球治理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6)中國在解決人類面臨的各種問題的過程中積極探索、有效行動,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促進人類社會共同發展。(7)中國與世界分享發展機遇,共享發展成果。(8)中國的綜合國力日益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我國積極開展國際減貧合作,貢獻中國力量,體現了我國堅持什么理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合作共贏的理念;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在國際減貧事業中,中國為什么要開展國際減貧合作,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當今世界,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人類面臨許多共同挑戰,需要解決許多全球性問題,這關系人類的生存,制約人類的發展。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采取共同行動,承擔共同責任,構建類命運共同體,應成為各國解決全球性問題的必然選擇。怎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各國要努力擴大利益的交匯點,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需要各國的一致行動,而且需要各國人民間的相互信任、守望相助和共同擔當。并懷生命,尊重生命的價值,不僅善待自己,而且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世界,關注他人的命運。我們要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同實際行動聯系起來,既要放眼全球,關注世界的發展,關注人類的命運,又要心系祖國。中國如何與其他國家共享發展機遇、共享發展成果的?中國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一直堅持合作共贏的理念,主張在全球發展中要集思廣益、各施所長、各盡所能,讓發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個國家。中國重視與相關國家和地區的合作,致力于共同建設一個繁榮的世界。(3)中國充分考慮相關合作國家和地區的實際利益,互信互利,取長補短;尋求共同增長點,努力探索與建立新型發展合作機制;以中國的發展為引擎,帶動區域與世界的共同發展。(4)中國的發展,為世界各國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更充足的資本、更豐富的產品,更寶貴的合作契機。四、仿真試題分析與說明(10分)材料一: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習近平強調,我們要持續弘揚“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偉大脫貧攻堅精神,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向著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勇前進!材料二:中國創造了減貧治理的中國樣本,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擺脫貧困一直是困擾全球發展和治理的突出難題。改革開放以來,按照現行貧困標準計算,我國7.7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按照世界銀行國際貧困標準,我國減貧人口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70%以上。特別是在全球貧困狀況依然嚴峻、一些國家貧富分化加劇的背景下,我國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贊譽。我們積極開展國際減貧合作,履行減貧國際責任,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做世界減貧事業的有力推動者。1.材料一中的兩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具體內容是什么?(2分)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2分,1分/條)2.作為中學生,怎樣弘揚脫貧攻堅精神?(3分)(1)在國家危難、民族危亡的緊要關頭能夠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繼。(2)在他人生命、財產遇到危險的關鍵時刻能夠見義勇為、扶危濟困、無私奉獻。(3)在日常學習工作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敬業創優。(3分,1分/條,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適當給分)3.材料二中,我國積極開展國際減貧合作,履行減貧國際責任,體現了我國堅持了什么理念?我國為世界減貧事業做出的積極作為有哪些?(5分)(1)理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理念。(任答一個即可,1分)(2)①面對各種區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機與難題,中國不推諉、不逃避,也不依賴他人,積極主動地承擔起相應的責任。②中國全方位參與全球治理,在有關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各個領域,積極采取行動。③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用有限的資源,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了本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穩定解決了世界上約五分之一人口的溫飽問題,讓七億多人口擺脫貧困,這是對世界發展的重大貢獻。④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努力提高自身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致力于成為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4分,1分/條)上述選取熱點話題和命題角度僅圍繞脫貧攻堅表彰大會所提到內容,實際涵蓋內容廣泛,也可從鄉村振興,創新、中國夢等角度來考察,總之,要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時事政治、社會熱點等內容,讓學生能夠在時政分析中逐漸擺脫僵化的理論學習,進而拓寬知識視野,提高其知識理解深度,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實效性。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