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2張PPT)第25課 石壕吏21世紀教育網新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教學課件石 壕 吏杜甫一、讀一詩,識一作者二、品一詩,悟一時代三、析一詩,學一寫法四、學會背誦學習目標: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石壕吏 一、讀—詩, 識—作者請分別以老翁、老嫗的口吻,復述故事二、品—詩,悟—時代哪一組的復述更貼近原文,找出具體細節處進行評價?二、品—詩,悟—時代故事中老翁、老嫗,分別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故事中還有哪些人?作者為什么只詳寫老嫗?三、析—詩,學—寫法對比《望岳》《春望》《石壕吏》,說說你對杜甫思想情感、詩作風格的了解四、拓展“任何偉大的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植根于社會和歷史的土壤里——別林斯基 【俄 文學評論家】民間疾苦,筆底波瀾;世上瘡痍,詩中圣哲。五、當堂檢測1、背誦全文(想象畫面)2、請以吏的口吻改寫故事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石壕吏杜甫教學目標:1、 通過朗讀詩作,了解作者的情感。2、 品味詩作,感悟時代。3、 分析詩作,學習從不同人物角度敘述事件。4、 學會背誦教學重點:1、 品味詩作,感受安史之亂人民生活的苦難。2、 分析詩作,學習從不同人物角度敘述事件。教學難點:1、 對杜甫思想情感的把握。2、 詩人詩作風格的歸納。教學方法:1、 小組合作、展示(“先學后研”)。小組根據預習任務,分組展示。展示過程中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討論,達成共識。2、 課本劇表演,學生評析。教具準備:多媒體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1、 導入有人說,“安史之亂”成就了一位偉大的詩人,這位詩人就是——杜甫。他的詩作因為反映了“安史之亂”時期的社會狀況,也被稱為“詩史”。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他的兩首詩,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石壕吏》,感受杜甫詩作為詩史的魅力。下面先請第一組,帶領我們溫故知新。2、 溫故知新1、 古詩的分類2、 《三吏》《三別》3、 寫作背景在這樣的背景下,作者究竟要講述一個怎樣的故事,有請下一組帶領我們一起學習課文。3、 讀——詩,識——作者1、 齊讀,正音、重點詞“逾、戍、新、嫗、咽”注音、釋義。2、 學生輪流串譯。通過串譯我們了解到詩人以自己眼光寫下了在石壕村的所見,如果同一件事從不同角度來看,又會怎樣?請下兩組根據自己的想象,給我們復述課文。4、 品——詩,悟——時代1、 請分別以老翁、老嫗的口吻,復述故事。(課本劇表演)2、 哪一組的復述更貼近原文,請找出具體細節處進行評價。(如:扣住“老翁”逾墻時的心理,加強控訴的力量;“如聞泣幽咽”是誰在幽咽?哭時的內心世界。)詩人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想象的空間,下面我們還是回歸到課文中,一起又感情的朗讀課文,跟隨作者,再回到那個苦難的年代。3、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配樂)這真是一個悲慘的家庭。作者借一家的悲慘遭遇寫出了一個時代的悲劇。這種寫法叫“以小見大”,七年級我們也學過一篇用這種寫法來反映戰爭的課文——《最后一課》。雖然文體不同,但它們都給我們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下邊我們有請第五組給我們分析前兩組表演的老翁和老嫗及其他人物形象。5、 析――詩,學――寫法1、 故事中的老翁、老嫗,分別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 故事中還有哪些人?3、 作者為什么只詳寫老嫗?感謝杜甫,給我們描繪了一個時代的畫卷,上節課我們還學習了杜甫兩首詩,請最后一組,給我們歸納作者的情感變化及作品的風格。6、 拓展對比閱讀《望岳》《春望》《石壕吏》,說說你對杜甫思想情感、詩作風格的了解。(隨著唐朝由盛而衰,詩人由個人理想主義而轉為了對人世艱辛的關注,形成了“沉郁頓挫”的風格。)別林斯基說:“任何偉大的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植根于社會和歷史的土壤里。”7、 全文小結民間疾苦,筆底波瀾;世上瘡痍,詩中圣哲。——郭沫若8、 當堂檢測1、 背誦全文(想象畫面)2、 以吏的口吻,改寫故事。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2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石壕吏》教案.doc 《石壕吏》視頻課堂實錄.rmvb 《石壕吏》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