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2張PPT)第10課 雨之歌21世紀教育網新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教學課件我是根根晶亮的銀線,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萬壑裝點。我是顆顆璀璨的珍珠 ,清晨的女兒用我鑲嵌綠野大地。思維體操——猜猜“我”是誰?雨雨之歌學習目標:1、通過朗讀,感知“雨”的形象,體會作者的情感;2、通過想象,學習以第一人稱抒寫物之內心的寫法。整體感知:朗讀全文,說說你的感知——文中“我”(雨)的心情;——作者對雨的情感。細節品讀:我是根根晶亮的銀線,神把我從天穹撒向人間,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萬壑裝點。合作探究:從文中選擇一句你喜歡的句子,學習從修辭、用詞等方面去欣賞作者從中展現的情感美或畫面美;并且誦讀給你的同伴聽。溫馨提示:朗讀時注意 語調語速節奏重音!紀伯倫,黎巴嫩詩人,散文作家、畫家。他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區的一個農家。十二歲時,他隨母親去美國,過著清貧的生活。十五歲的紀伯倫只身返回祖國學習民族歷史文化,了解阿拉伯社會。20歲那一年,病魔先后奪去了他母親等三位親人。他只能靠寫文賣畫為生,與妹妹一起掙扎在社會的底層。后來又遭受了愛情波折、債務纏身之苦,晚年時期又得忍受疾病的煎熬。真情是我!詩意屬我!生命在我!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拓展練習:我是隨風潛入夜的精靈,隨著春風悄無聲息地滋潤著人間萬物。請試著用第一人稱來寫詩中的“雨”:以第一人稱方式,用擬人、比喻的手法,選取一物,以“我是 ”的句式模仿課文,寫幾句話。拓展練習:作業自助餐:(三選二)1.將本文中你喜歡的詞語、句子抄寫到摘抄本上。2.查找并閱讀《組歌》的其它四首。3.模仿《雨之歌》擬人手法的運用,以“ 之歌”為題,寫一段話,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中學語文(八下)教案授課時間 第4周 星期五 2011年3月6日 主講 肖苗課題 雨之歌 課型 朗讀·賞析教學目的 知識與能力目標:1、感知散文詩特色,品味詩化語言的美。 2、培養朗讀能力、品析能力和想象能力。過程與方法目標:3、反復朗讀,體會作者寄寓的感情; 4、品析文中意味深長的語句,理解擬人手法,學習借物抒懷的構思;情感與價值目標:5、感知“雨”的形象,培養愉悅、無怨無悔的人生態度。重點 朗讀、品味 難點 通過想象,感知“雨”之形象課時 一節課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形式及目標一、導入用猜謎語(雨)開篇,聯想《行道樹》的寫法,初步感知“借物抒懷”的特色。二、整體感知:1.初讀課文,初步感知“我”的情趣及形象。2.配樂推薦朗讀,感知作者對雨的感情。3.配樂齊讀。三、品讀欣賞:1.教師范例品析: 我是根根晶亮的銀線,神把我從天穹撒向人間,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萬壑裝點。2.小組合作: 從文中選擇一句自己喜愛的句子,學習從修辭、用詞等方面去欣賞作者所展現的情感美或畫面美,并且朗誦給小組學習伙伴聽。3.推薦展示: 小組推薦品析、誦讀。4.訴說對“雨”之形象的理解5.女生配樂誦讀。6.簡介作者經歷,感知: “生命在我,真情是我,詩意屬我!” 板書課題明確課堂目標借助音樂解讀文章基調;通過示范閱讀,引導解讀情感。強化感知強調擬人、比喻及用詞對表現情感的作用。小組展示,共同感知細節美,學會品析語言、朗讀詩句。共同評價提高。聯想“雨”之現實形象營造美的氛圍。感知寫作態度。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活動形式四、拓展練筆1.示范改寫 用第一人稱改寫“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雨。 “我是悄無聲息的精靈,隨著春風滋潤著大地萬物。”2.拓展練習:用第一人稱的方式,用擬人、比喻的手法,選取一物,以“我是 ”開頭,模仿課文,寫幾句話。3.自薦展示: 展示自己所創作的文句,師生共同猜測、賞析。五、回歸文本,配樂自選誦讀。 抓住神似,培養聯想能力動筆練習,訓練想象與表達。強化聯想,欣賞鼓勵。布置作業 抄、讀、仿(三選二)(見課件)板書設計 雨之歌“我”(雨) 愉悅幸福 奉獻者 無怨無悔 …… (喜愛) 作者教學后記 通過學習,學生理解了文章優美的語言中內含豐富的哲理;體會了文章的藝術魅力和深層內涵;并學習文章多樣化的擬人手法及其它修辭手段;理解了作者筆下雨的形象。課堂上體現了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理念,盡全力調動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積極性,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作業情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2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雨之歌》教案.doc 《雨之歌》視頻課堂實錄.rmvb 《雨之歌》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