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考復習--物理部分(物態變化、聲光) 考點一 物質的比熱 定義: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熱量,叫這種物質的比熱容,簡稱比熱。單位:J/(kg·℃),讀作焦每千克攝氏度。 對比熱的理解 比熱是物質的一種特性,由物質本身決定。 同種物質在不同狀態時比熱不同,如水和冰的比熱不同,水的比熱大。 加熱時間或光照時間相同,則吸收熱量相同 沿海地區氣溫變化小;海水比沙灘溫度低。原因: 考點二 熔化和凝固 1.熔化 熱,凝固 熱。 2.晶體熔化過程的特點 (1)晶體在一定的溫度下開始熔化,在熔化過程中溫度 。從開始熔化到完全熔化,處于 狀態。 3.晶體凝固過程的特點 (1)晶體在一定的溫度下開始凝固,在凝固過程中溫度 。晶體從開始凝固到完全凝固,處于 狀態。 4.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非晶體 一定的熔化溫度(熔點);晶體 一定的熔化溫度(熔點)。晶體如:萘、冰、海波、各種金屬;非晶體如:蠟、松香、玻璃。 5.同一晶體的凝固點與熔點 。 例題1:(2019·臨沂)右上圖是某種固態物質加熱變成液態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由圖可知該物質( ) A.是晶體,熔化持續了8 min B.在A點時是液態,B點時是固態 C.在A點的內能比B點的小 D.在OA段的比熱容比BC段的大 例題2:將零下5攝氏度的冰放入0攝氏度的水中,冰和水的質量怎么變化 考點三 汽化和液化 1.汽化的兩種形式是 和 。 2.蒸發:在 溫度下都能進行的汽化現象。液體蒸發 熱,有制冷作用。 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三個因素: 、 、 。 3.沸騰 (1)沸騰是在液體 和 同時發生著的劇烈汽化現象。 (2)液體沸騰時雖 不變,但要吸熱;同一種液體的沸點隨氣壓的減小而 。 (3)沸騰的條件: 、 。 例:如圖所示,裝有水的燒杯中放入一試管,試管中裝入少量的水,用酒精燈給燒杯加熱,使燒杯中的水沸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試管中的水也沸騰 B.試管中的水不能達到沸點 C.試管中的水達到沸點但不沸騰 D.以上說法都不對 4.液化 (1)液化要 熱。液化的兩種方法: 、 。 考點四 升華與凝華 升華 熱。舉例:衣柜里的樟腦球,過段時間會變?。唤Y冰的衣服也會慢慢變干;白熾燈用久了變細 凝華 熱。舉例:地上的霜;窗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窗 表面);發黑的燈泡 例題:寫出下列變化過程 冰棍外的“白粉”: ;冰棍外的“白氣”: ; 夏天開空調玻璃上的霧 ;冬天房間玻璃上的霧: 燒開水上的白氣 ;從冰箱里面拿出來的飲料罐“出汗” 舞臺上的白霧的原因: ; 一、選擇題 1.水具有比熱容較大的特點,從而被廣泛應用。下列現象的原因及其應用實例不是因為水的比熱容較大的是( ) A.海邊的晝夜溫差較小 B.夏天在室內地面上灑水降溫 C.冬天暖氣設備用水供暖 D.用水冷卻汽車發動機 2.兩個相同的容器分別裝滿了質量相同的甲、乙兩種液體。用同一熱源分別加熱,液體溫度與加熱時間關系如圖所示( ) A.甲液體的比熱容大于乙液體的比熱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溫度,兩液體吸收的熱量相同 C.加熱相同的時間,甲液體溫度升高的比乙液體溫度升高的少 D.加熱相同的時間,甲液體吸收的熱量等于乙液體吸收的熱量 3.關于水的沸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100℃的水一定沸騰 B.120℃的水一定沸騰 C.標準大氣壓下,100℃的水一定沸騰 D.90℃的水也可能沸騰 4.對于下列自然現象的成因,解釋正確的是( ) A.“霜”的形成過程是凝華現象 B.“雪”的形成過程是熔化現象 C.“露”的形成過程是升華現象 D.“霧”的形成過程是汽化現象 5.如右上圖所示,是“探究某物質熔化和凝固規律”的實驗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t時=3min時,該物質處于液態 B.在BC段該物質吸熱 C.該物質凝固過程持續了5 min D.該物質的凝固點是60℃ 6.(2019·蘇州)如圖甲所示,將質量相等的冰和蠟燭分別裝在兩個相同的試管中,放入裝有水的燒杯中,加熱繪制出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甲中的實驗裝置,安裝時應按照“由上到下”的順序 B.圖甲中兩試管放在同一燒杯中加熱,可以控制相同時間內冰和蠟燭吸收的熱量相同 C.由圖乙可知,A圖線對應物質的內能先增大后不變再增大 D.由圖乙可知,B圖線對應的物質是冰 7.自前家庭汽車保有量越來越高,以下跟汽車有熱現象中說法錯誤的是( ) A.汽車玻璃起“霧”影響行車安全,是車內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B.冬天排氣管冒出的“白氣”,是水蒸氣凝華成的小冰晶 C.汽車水箱中加入適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點,防止水結冰脹破水箱 D.空調制冷時,制冷劑汽化吸熱、液化放熱,將車內的“熱”“搬”到車外 8.少天在使用電冰箱時,發現了許多與物態變化有關的現象,他的判斷正確的是( ) A.拉開冷凍室的門,有時能看見“白氣”,這是液化現象 B.濕手伸進冷凍室取冰棒時,有時感覺到手被冰棒粘住了,這是汽化現象 C.放入冷凍室的礦泉水結了冰,這是凝華現象 D.從冷凍室中取出一瓶冰凍的汽水,過一段時間后瓶的外壁出現了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升華現象 9.(2019·安順)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吃粽子習俗。下面與粽子有關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包粽子時,米粒之間有縫隙,說明分子間有間隙 B.煮粽子時,鍋上方冒出“白氣”是汽化現象 C.手上沾些水,剛拿出鍋的粽子不燙手,利用了汽化吸熱 D.粽子放人冰箱冷凍一段時間,外表結了一層霜,這是凝固現象 10.我們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中看到“白氣”。下列有關形成“白氣”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文藝演出時舞臺上經常釋放“白氣”是干冰在常溫下升華形成的 B.打開軟木塞的熱水瓶口處會出現“白氣”是瓶內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C.清晨能看到河面上有一團團的“白氣”是河面上的水蒸發形成的 D.夏天打開冰箱門時常會出現“白氣”是冰箱內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二、填空題 1.如圖是小桂家的電熱水器下面連接的熱水管和冷水管,小桂洗熱水澡時經常發現左水管外壁上有水珠,而右水管的外壁上卻沒有水珠,仔細觀察這些水珠并不是濺上去的,這些水珠的形成是屬于______現象,該現象是________(填“吸熱”或“放熱”)過程,由此可知左水管是______(填“冷”或“熱”)水管。 2.固體分晶體和非晶體兩種,在“萘、松香、海波、蠟、玻璃”這些物質中,屬于非晶體的有________; 3.(2019·黑龍江)如圖甲所示為小明同學“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特點”的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現象中,水沸騰時水中氣泡的情形應為圖內中的 (填“A”或“B”)圖。 (2)在水沸騰的過程中,將酒精燈撤掉時,會觀察到水繼續沸騰一會兒。理由是 。 (3)用高壓鍋煮粥,熄火后用冷水將鍋冷卻,拿去限壓閥打開鍋蓋,看到鍋內粥仍在沸騰, 理由是 。 三、實驗探究題 1.為了比較水和沙子吸熱本領的大小,小明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在2個相同的燒杯中分別裝有質量、初溫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兩個相同的酒精燈對其加熱,實驗數據記錄如下: (1)在本實驗中,用加熱時間的長短來表示物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此實驗中,用加熱時間的長短來表示物質___ ___. (2)分析表中的實驗數據可知:質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溫度時,水吸收的熱量______(填“大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熱量。 (3)如果加熱相同的時間,質量相同的水和沙子,______(填“沙子”或“水”)升高的溫度更高。 (4)實驗中有些同學發現:剛開始加熱時,情況與(3)中結論不符,你認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 2.小明和小華分別利用圖甲所示的相同裝置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 (1)分析圖乙可知,小華將水加熱至沸騰的時間明顯較長,最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點五 物質的構成 分子性質:(1)分子很小。(灰塵 (算或不算)分子) (2)分子之間存在空隙。 (黃豆、芝麻混合體積變小, (能或不能)說明) (3)分子不停的做無規則運動 擴散現象:由于分子的運動而使物質從一處進入另一處的現象。包括氣體、液體、固體。 溫度越 ,分子無規則運動越 ,擴散越快。 (4)分子之間存在引力和斥力。破鏡難重圓能說明分子間有斥力嗎? 。 分子之間空隙最大, 分子次之, 分子之間間隙比較小 考點六 質量的測量 質量 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它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位置以及溫度的變化而變化。 托盤天平的使用 稱量 先估后稱:先估計物體大概質量,避免物體質量超過天平的稱量而損壞天平。 左物右碼:把被測物體放在左盤里,用 向右盤里加減砝碼(先 后 )并調節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復平衡。 讀數:讀取數據時,右盤中砝碼的總質量加上標尺上的游碼所對的刻度值就是被測物體的質量,即 附:注意事項 被測物體的質量不能 天平的稱量,也不能 天平標尺的分度值。 有腐蝕性的物體不能直接放入天平托盤中。(可在兩個盤中都墊上大小質量相同的兩張 或 ) 思考:有位粗心的同學錯將物體放在右盤,砝碼放在左盤,問,此時物體的質量如何求算? 將上述公式變為 若砝碼磨損了,測量結果比真實值偏 ,如果砝碼生銹了,則測量值比真實值偏 。 若調零時指針偏左就開始測量,測量結果比真實值 ;若調零時未將游碼歸零,測量結果比真實值 ; 考點七 物質的密度 密度 定義: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這種物質的密度。 公式: 公式變形:m=?? V= 單位:國際單位制中,質量的單位是千克(kg),體積的單位是立方米(m3),密度的單位是kg/m3(千克每立方米);常用的單位還有g/cm3(克每立方厘米)。 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與物質 、 有關,與物體的形狀、體積、質量無關。 (1)對于同種物質: ρ是一個定值,m與v成正比,ρ的大小與 m、v無關 測量液體的密度(以鹽水為例) 用天平測出,然后倒入量筒中 (如圖甲)。 用天平測出(如圖丙)。 算出量筒中鹽水的質量。 讀出量筒中(如圖乙)。 根據。 例題:(2019·青島)如圖為甲、乙兩種物質的m-V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體積為20cm3的甲物質的質量為10g B.乙物質的密度與質量成正比 C.甲物質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 D.甲、乙質量相同時,乙的體積是甲的2倍 考點八 聲和光 聲音的發生和傳播 1、正在 的物體叫做聲源。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傳播。聲音在 中不能傳播。 2、聲音發生的條件: ;聲音傳播的條件: ; 3、在15℃的空氣中,聲音傳播的速度為 米/秒。V >V >V 4、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 ;一切振動的物體 都發聲; 耳和聽覺 2、耳的主要功能:聽覺和保持身體平衡。位覺感受器在前庭和半規管中(解釋暈船、暈車現象)。 5、樂音的三個特征: --聲音的高低(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聲音的強弱(振動幅度越大、離聲源越近,響度就越大) (與發聲體的性質、形狀、發聲方法有關) 聽覺形成:聲波、外耳道、鼓膜(作用 )、聽小骨、耳蝸、聽覺神經、大腦(感覺形成在大腦) 不論是嗅覺、味覺、視覺、聽覺,它們形成的部位都在 。 減弱噪音的途徑: , , 。 光和顏色 正在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如燃燒著的蠟燭、開著的電視的屏幕、螢火蟲等。月亮是光源嗎? 。 2、光的傳播特點:光的傳播不需要介質;光在 中是沿 的(①小孔成像(例子: )②影子的形成③月食、日食④步槍瞄準、列隊排整齊)。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度最快( m/s),空氣中次之。光年是長度單位。物近像遠像變大,物遠像近像變小。 晴天,由于小孔成像,在樹蔭下的地面上出現的圓形光斑是太陽的 像 小孔成像: (實像和虛像的區別:實像能在光屏上呈接,虛像不能再光屏呈接,實像都是 的) u=v成等大倒立實像,uv成縮小倒立實像 3、光的色散:白光經三棱鏡折射后,彩色光帶中顏色的順序:紅、橙、黃、綠、藍、靛、紫。所以 白光是 光,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等多種 光混合而成。 4、看不見的光:①紅外線的應用:紅外測溫儀、紅外夜視儀。②紫外線的應用:熒光效應、殺菌、消毒。 5、物體顏色:帶藍色眼睛看紅色的物體什么顏色 。 透明的物體的顏色由 決定(其他色光被吸收) 不透明的物體顏色由 決定(其他色光被吸收) 成因:白色物體 ,黑色物體則 。 光的反射和折射 1、光的反射定律: ①光反射時,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②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的兩側; ③ 角等于 角。 【注意】 垂直射入時,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法線 ,反射角和入射角都為 °。 3、漫反射:電影屏幕、植物、墻壁、衣服等 鏡面反射:黑板的反光、后視鏡、化裝鏡 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夜晚迎著月光,亮地和暗地分別是 。 5、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所成的像是 像,像和物離鏡面的距離 , 像與物體的大小 ,像與物的連線和鏡面 。像和物體以鏡面 【注意】平面鏡中所成像的大小只和 有關,和距離沒有關系 例題1:(2019·全國中考模擬)如圖所示為水位測量儀的示意圖。A點與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從A點發出的一束與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變的激光,經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點處形成一個光斑,光斑位置隨水位變化而發生變化。 (1)A點與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________(填“虛”或“實”)像。 (2)A點與水面相距3 m,則A與它在水中的像A′之間的距離為________m。 (3)若光斑B向右移動,說明水位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了。 6、凸面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如:汽車觀后鏡)。凹面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如:太陽灶)。 7、光的折射定律: ①光折射時,入射光線、折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②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法線的兩側。 ③空氣中的角更大 【注意】在界面上發生折射的同時也發生了反射。 8、從河岸上看水中的物體覺得淺,從水中看河岸上的樹覺的高。 眼和視覺 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有 光線的作用。(凹面鏡也有 光線的作用) 2、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有 光線的作用。(凸面鏡也有 光線的作用) 3、眼球與折光系統: 眼的折光系統主要由 組成。物體射出的光線經折光系統的折射,在 上形成物像(倒立縮小的實像),經視神經傳入大腦,形成視覺。 7、近視和遠視的原因及矯正(圖見P33-34) 原因 矯正 近視 成像在視網膜 佩戴 透鏡 遠視 成像在視網膜 佩戴 透鏡 例題2(2020·浙江九年級)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用水透鏡模擬眼的晶狀體,通過注水或抽水可改變水透鏡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鏡固定在光具座如圖所示的位置。點燃蠟燭后.調節水透鏡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個清晰倒立、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實像。當蠟燭向左移動時,光屏上的像 (變大、變小、不變) 1.(2020·浙江七年級期末)如圖是驗證“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其中A為玻璃板前點燃的蠟燭,B為玻璃板后未點燃的蠟燭。有關本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玻璃板應該與桌面垂直 B.實驗宜在較暗的環境中進行 C.眼睛應從B一側觀察成像情況 D.蠟燭燃燒較長時間后像物不再重合 2.如圖所示,若圖中貓的頭部位置保持不變,把鏡子沿MN截成兩半,并分別向兩側平移一段距離,則貓的頭部通過左、右兩半面鏡子( )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個像,合起來成一個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不同位置 3.如圖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氣的界面CD同時發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入射角為60°,折射角為30°,界面右側是空氣 B.入射角為60°,折射角為30°,界面右側是玻璃 C.入射角為30°,折射角為45°,界面左側是空氣 D.入射角為30°,折射角為45°,界面左側是玻璃 4.如圖,成都錦江之上,夜色中的安順廊橋流光溢彩,讓游人流連忘返。下列說法 錯誤的是( ) A.小張看到橋在水中的倒影,是因為光從水中射入空氣,再進入小張的眼睛 B.小鄭取下近視取鏡,看到廊橋變模糊了,是因為廊橋的像成在了視網膜的前面 C.小陳拿出攜帶的放大鏡觀看遠處的廊橋,看到了廊橋倒立的像,這個像是實像 D.小李用手指組成方框“取景”,方框離眼睛越遠,“取景”范圍越小,是因為光沿直線傳播 5.圖為某同學游酒埠江時拍下的一張照片。根據這張照片可推斷( ?。?A.山峰有多高,湖水有多深 B.照片中實景在上,倒影在下 C.群山通過照相機鏡頭成正立、縮小的實像 D.倒影通過照相機鏡頭成倒立、縮小的虛像 6.光從玻璃射向空氣中,在玻璃與空氣的交界面上發生折射和反射,以下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 7.ofo共享單車極大地便利了市民的出行.使用者用手機掃車牌上的二維碼,獲取驗證后自動開鎖即可使用.關于單車的使用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車牌上的二維碼是光源 B. 二維碼上白色部分反射白光,黑色部分吸收光 C. 手機上的攝像頭相當于一個放大鏡 D. 掃碼時二維碼要位于攝像頭一倍焦距以內 8.利用圖甲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在水平面上鋪一張白紙,再將玻璃板豎直再白紙上,把一支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點燃的蠟燭B豎立再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 (1)圖乙是小強某次測量蠟燭A到平面鏡的距離L,為 cm;將蠟燭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將 (變大、變小、不變) (2)若將玻璃板向左傾斜,如圖丙所示,觀察到蠟燭A的像大致位置在圖甲中的 (①或②)處 9.坐井觀天,所見甚小”,青蛙在枯井和有水的井中“觀天”的范圍大小是不同的。如圖所示,一只青蛙在井底(井中有水)中央,請用光路圖作出井底之蛙“觀天”的最大范圍。 10.為了消除平面鏡厚度對物距和像距測量的影響,小明用圖乙的方法測出了物距和像距,圖丙為圖乙的簡化圖,圖丙中_____表示像距(選填“BD”或“BC“) 11.(2019·臺州市書生中學七年級期中)如圖所示,雨后的夜晚,路上有些積水,甲、乙兩同學在較暗的月光下,在路上相向而行。甲同學看到的現象是水面比路面亮,那么乙同學看到的水面和路面的亮暗現象是怎樣的?請你對乙同學看到的現象用學過的科學知識進行解釋。 ______________ __ 12.(2019·浙江七年級)在“制作小孔成像觀察儀”活動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圓筒插人易拉罐中,如圖所示,圓筒的________ (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紙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觀察儀觀察靜物時,移動圓筒位置,增大光屏與小孔之間距離,則光屏上像將________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練 習 答 案 選擇題 1.B 2.D 3.D 4.A 5.B 6.B 7.B 8.A 9C 10B 填空題 液化 放熱 冷 松香 蠟 玻璃 A 石棉網余溫高于水的沸點 熄火后,鍋內溫度仍高于100℃,冷卻后鍋內氣壓比原來抵,所以沸騰 探究題 吸收熱量的多少 大于 沙子 水的導熱性能好;沒有攪拌 小華用的水的質量比小明大 考點八 例題1:虛 6 下降 例題2:縮小 :變小 1.C 2.C 3.D 4.A 5.B 6.D 7.B 8.3.50 不變 ② 10.BD 11、乙同學看到的現象是水面比路面暗。因為路面發生的是漫反射,反射光有部分會進入乙的眼睛;而月亮在乙的身后,水面發生鏡面反射,反射光進不到乙的眼睛,所以乙同學看到水面比路面暗。 12.A 變大 勤能補拙,練可達通,學而廣博 QQ:35430850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