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科學教科版六年級下新知導入自從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發現了微生物,科學家通過觀察發現自然界生活著許許多多的微生物,人們已經發現和命名的微生物有10萬種之多。微生物到底是什么?你見到過它們嗎?在什么情況下見到過?新知講解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微生物包括細菌、病菌、真菌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動物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微生物一定要用顯微鏡才能看見嗎?微生物個體微小,結構簡單,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見的,如屬于真菌的蘑菇、靈芝等。新知講解在哪里可以找到微生物呢?新知講解取一些池塘或魚缸里的水,可以采集微生物。用滴管吸取一滴池塘或魚缸里的水,放在載玻片上,蓋上蓋玻片,在顯微鏡下觀察。新知講解草履蟲是一種身體很小,圓筒形的原生動物,它只由一個細胞構成,是單細胞動物,雌雄同體。最常見的是尾草履蟲。體長只有180至280微米。它和變形蟲的壽命最短,以小時來計算,壽命時間為一晝夜左右。(大草履蟲的壽命可達五晝夜以上。)因為它身體形狀從平面角度看上去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底而叫做草履蟲,觀察它需要用顯微鏡才能觀察仔細。新知講解草履蟲生活在不流動、含有很多有機物的淡水里,它們身體表面有許多能夠擺動的纖毛,可以在水中自由運動;草履蟲只有一個細胞,但是這一個細胞卻能夠完成消化、呼吸、排泄、繁殖等所有的生命活動。新知講解草履蟲能自行生殖,其生殖方式通常是分裂生殖。分裂生殖先是大小細胞核逐漸延長,接著身體的中部發生橫裂,最后細胞核和細胞質分成兩部分,每部分各形成一個幼小的草履蟲。新知講解草履蟲能適應環境,當環境變得惡劣的時候,如寒冷缺水,草履蟲的細胞表面就會形成一層堅固如殼的膜,包住內部成為胞殼,殼里的草履蟲不食不動,這叫休眠,胞殼能夠抵抗干旱和寒冷,它可以留在原地,也可以隨風散落到其他地方,當環境轉好的時候,如溫暖有水,或者他們散落到溫暖和有水的環境時,胞殼就會破裂,休眠的草履蟲進入水里,又成為行動活潑的草履蟲新知講解草履蟲對外界的自己能夠產生靈敏的反應。如果在載玻片的一端滴一滴含有草履蟲的培養液,在載玻片的另一端滴一滴淡水,然后把這兩滴水連通起來,這時可以看到草履蟲都聚集在培養液里,如果在培養液的邊緣放上幾粒食鹽,食鹽對草履蟲有傷害作用,這時就可以看到草履蟲逐漸由培養液這邊游到了水滴里,這充分說明草履蟲能夠趨向有利的刺激,逃避有害的刺激。新知講解變形蟲也是一種原生動物,生活在淡水中,身體也只有一個細胞,顧名思義,變形蟲是能變形的細胞,表面的任何地方都能突起,這些突起叫做偽足,變形蟲伸出偽足的方向就是它運動的方向。新知講解偽足還能包圍食物,把獵物裹起來,這樣就產生了一個食物泡,食物泡可以消化吸收獵物;變形蟲食性廣,單細胞藻類、細菌、小原生動物、真菌、有機物碎片等,皆是他們的食物。變形蟲生命力強,在條件不好時可以形成一個包囊(休眠體),渡過難關。新知講解大多數變形蟲對人體無害,但有幾種變形蟲能產生人類疾病,如阿米巴痢疾。新知講解圓鼓藻厚皮鼓藻新知講解帶藻新月藻新知講解硅藻船型硅藻新知講解藍藻團藻金藻綠藻紅藻扇形藻新知講解草履蟲新知講解變形蟲新知講解鐘形蟲喇叭蟲新知講解眼蟲新知講解放射蟲線蟲合作探究生命體一般有六大特征:1.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2.都有新陳代謝作用;3.都會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4.都有生長、發育與生殖現象;5.都有遺傳、變異和進化的特性;6.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課堂總結1、用顯微鏡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生物。2、在水中生活著很多形態各異的微生物。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構造和功能,以適應周圍的環境。4、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對環境有一定的需求、對外界的刺激有反應、能繁殖等。1、我們還可以利用()培養微小生物。魚缸里的水變綠的原因是()的結果。2、我知道的微生物有()、()、()等。3、()是生命體最基本的功能單位,生物的()、()、()、()、()、()、()等生命活動都是通過它進行的。一、填空。干草綠藻大量繁殖草履蟲鼓藻變形蟲細胞呼吸消化課堂練習排泄生長發育繁殖遺傳二、判斷1、我們喝的桶裝水是經過凈化處理的,因此里面沒有微生物。()2、微生物是一種生物,因此也會新陳代謝。()3、我們可以利用干草來培養微生物。()4、制作微生物玻片標本時,我們可以通過吸走多余的水分來控制微生物的運動。()5、池塘里的一滴水中含有許多微小生物。()×√√√√課堂練習三、連線變形蟲鼓藻草履蟲船形硅藻課堂練習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7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三).ppt 變形蟲攝食19秒.wmv 變形蟲運動15秒.wmv 用顯微鏡觀察身邊的生命世界(三).mp4 草履蟲分裂繁殖16秒.wmv 草履蟲分裂繁殖模擬16秒.wmv 草履蟲對刺激的反應3分27秒.wmv 草履蟲運動1分13秒.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